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铁路魂>第四十八章 : 特殊的年代(二)

第四十八章 : 特殊的年代(二)

作品名称:铁路魂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1-11-01 10:54:26      字数:3199

  父亲本来就是个上进能干的优秀中层干部,按照高爷爷的计划,再过两年,直接可以提拔到段调度室担任调度总长。没想到变化总比计划快,非但没有被提拔,站长职务也被拿了下来,直接回到了刚上班的职务,成为最基层的一般工人。
  至于严卫卫、梁龙龙几个人,本来就一直坚守在一线,最大的也是工长,没有危及到中层以上干部的职务。因此,就没有受到冲击,依然当他们的工长,风平浪静地生活。
  而高小兵和高小娟,虽然一直在铁路局机关上班,天州铁路局归口宝州铁路分局管理后,他们也就随之搬到了宝州,依然干着他们的供电科长和电务科长,只是取消了工程师待遇,而且还要经常深入一线,和一线职工打成一片,在大风大浪中接受锻炼
  本来就在宝州上班的赵山阳和赵山萍,和天州电务段合并后,宝天线过去天州段管辖的站区也成为他们负责的区段,经常深入宝天山区检查设备质量,和父亲等许多伙伴见面的次数也多了,关系更加密切。
  一切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我发现,整个站的人除了每日上下班外,更多的就是学习、开会、学习。不管是段机关还是各站区车间,领导基本上都换成了年轻人。一些老领导,不是回去的回去,就是下基层的下基层。本来平静的站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也红火起来。
  我们这些孩子们,最爱看热闹,只要一开会,就站在后台或人群外围,听大人们学习上级文件,或开各种各样的批斗会。
  那阵子车站好像比过去热闹多了。每一趟过往的火车都挤满了人,从外面看进去,人挨人,人挤人,凡有空位的地方都站满了人,而且都是些十五六七八岁的学生。听大人们说,这些都是xxx,是去北京见毛主席的。
  那个时候,只要火车停在哪个站,只要有学生下车,哪个站区职工就要热情接待,送水送吃的,不能冷落了这些祖国的接班人。因此,每次火车停站,我就跟在母亲和大人们后面,看他们给一个个学生的瓷缸里倒满开水,然后再目送着火车徐徐开动。
  有一次,正好是夏天的一个中午。火车刚一停站,就从上面下来一群男女学生,个个汗流浃背,喘着粗气,又是弯腰踢腿,又是轮胳膊弹跳,以此来缓解一路的劳累,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站台上,一边喝着母亲她们倒给搪瓷缸里的开水,一边惊讶地看着小站上的一切,好像从来没见过似的。有个长得十分秀气的女学生喝了口水问母亲:“大婶,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四周都是大山?”
  “我们这里是颜家川,宝天山区的一个小站。”母亲看着她那瘦弱的身体,热情地回答。
  “那这里距北京还有多远?”女学生茫然地问道。
  “这里距北京呀。至少还有一天一夜的火车。”母亲知道他们是去北京见毛主席的,更加热情的回答。
  “啊?咋还这么远呢?”女学生的声音明显变小,刚一说完,又猛地看了母亲一眼,马上打起了精神说:“不过也不算远。我们很快就能见到毛主席了。”
  “你们这是从四川哪里来的?”母亲从她的口音判断,这些学生是从四川来的,但又不知道从哪个城市而来,所以又多问了一句。
  “我们是从四川攀枝花市来的。”女学生好像也精神多了,笑着回答。
  “这火车上的学生这么多,你们挤上一路可不好受吧!”
  “是很挤,我的腿都站肿了。”说着,女学生抹开一只脚的裤腿,给母亲看。母亲一看,“啊”的一声,既心疼又爱怜地说:“咋这么肿了,别动,让阿姨看看。”说着,赶紧拿出搭在脖颈上的擦汗毛巾,一手拿着,一手端起热水瓶,给上面倒些开水,趁热捂在女学生肿胀的脚碗上。“赶紧用热水捂捂,能好点”。
  也许是母亲的举动触动了女学生的某个神经,只见女学生一个劲地说:“没事,阿姨,这不算什么,好多学生的腿都肿了。他们说,这是正常现象,过两天就好了。说明我们平时锻炼得少。”说着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母亲一听更心疼了,捂在女学生脚腕的手更加小心翼翼。我感觉得出,那一刻,母亲是真的把这女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了,恨不能把整个脸都贴在女学生的脚腕上,来回反复的又是搓揉又是不停地更换热水敷捂。
  虽然火车停站的时间只有两三分钟,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让女学生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看得出来,她的眼里一直闪着泪花。
  就在她即将登上火车的一刹那,急忙回头,给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笑着说:“谢谢大婶,有您的关心照顾,我一定能坚持到北京,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如果有缘,回来时我再看您。”说着,一步跨上了车门,淹没在拥挤的车厢里。
  在此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事情,我和母亲基本是隔三差五的碰到。每次,母亲都是全心全意地呵护和关心这些热血澎湃的青年学生。
  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我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可父母好像并不是很着急。
  “上什么学呢,还不如在家照看你妹妹。”父亲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上学怎么行,我和你就是吃了小时候没上学的亏。”爷爷坚决反对。
  “可现在的学校就不上课,不是劳动就是搞各种活动,根本就学不到东西,还不如在家帮着干点家务活。”父亲说。
  “那也算是学习吧,不管在学校干啥,也是集体生活。”爷爷坚持。
  就这样,我走进了颜家川小学,开始了新时代的学习生涯。
  没过两年,大弟弟王建军也走进了同一所学校,又过两年,二弟弟王建兵也上了学。
  在这期间,我的父母又给我增添了两个妹妹,就是我开始介绍的王建荣和王建丽。
  也就是在这期间,爷爷退休了,奶奶也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于两年前去世。
  那个年代,家人去世,一切丧事必须从简。不能大摆筵席,搞铺张浪费。
  在奶奶下葬的那一天,只有站区几家经常来往的老朋友送别,单位没有来一个领导。
  过后爷爷感慨地对父亲说:“和你妈的丧事相比,你潘振山大爷的丧事还算是像样的,必定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多讲究,只要是认识的,基本都来了,那个隆重呀!”说到这里,爷爷多少有些伤感,但很快恢复了平静。继续说:“不过,现在也好,毕竟是新社会,一切都得破除旧的,发扬新的。”
  爷爷给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只是在一旁认真听着。至于他说的潘振山大爷我一点不知道。据父亲后来告诉我,就是爷爷和奶奶来到颜家川后,没地方住,就住在潘振山大爷的家里。后来的十几年中,不管爷爷和奶奶搬到哪里,只要一有时间,都要到颜家川看看老人,并把老人的家从半山腰搬到站区,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孝敬。先是送走了潘大爷的老伴,后又送走了潘振山老人。在这一点上,不要说颜家川的男女老少,就是当时的宝天线大多数干部职工都知道这件事,无不夸赞爷爷的人品和感恩精神。
  当然,这其中不光是爷爷和奶奶,还有高宝堂爷爷和刘玉兰奶奶,梁刚刚爷爷和陈翠翠奶奶,严军军爷爷和张秋香奶奶,魏建成爷爷和杨改凤奶奶,铁牛爷爷和李小红奶奶,就连马学仁爷爷、郑成功爷爷和狗蛋爷爷也都经常来看望潘振山老人,并亲自参加了潘振山老人的丧事。
  本以为初中毕业后,我们这一代人会顺利地参加铁路工作,哪怕是一般工人也行。我们知道,五年的小学和两年的初中,我们没有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却学到了各种养殖业和勤工俭学,学到了要作为一名合格的铁路职工的本领。那就是必须政治过硬,思想先进和又红又专。当时的学校基本不学数理化。因此,在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边上课,一边照看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那次大弟弟从山坡树上摔下来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我刚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作为生长在铁路边的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捡煤渣。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单单是吃粮穿衣紧张,就连烧水做饭的柴禾也非常奇缺。不管是家属还是孩子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铁路边的煤渣堆里。火车没烧净的煤渣,捡回来放在自家的炉子里,做饭取暖照样是最好的燃料。虽然每次没有大人们捡得多,但只要天天去捡,时间长了,也能保证家里的做饭取暖。
  记得有一次,我们兄妹五个人,每人提着一个竹篮子去捡煤渣,晚上回来的时候,除了捡了半竹篮煤渣外,一个个像从煤窑里出来一样,脸上手上全是黑色,笑得爷爷既心疼有怜爱地说:“还是孩子多了好呀,瞧,这阵势,修铁路没一点问题。”
  在爷爷的心里,我们兄妹几个长大后,都是修铁路的好材料。
  可谁又能想到,好不容易初中毕业的我,非但没有当上铁路工人,反而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了同样为宝天山区的山村,当上了农民,开始了我的种地生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