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基叔对旅游日记进行了整理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8-30 11:48:33 字数:4934
为了研究五溪文化,基叔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各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这一天,基叔一行人回到了龙标。基叔觉得有点忙碌起来。近两个多月来,他们一行六人走遍了五溪地区的广大地域。对于基叔来说,既是一次旅游,更是一次亲临其境的考察,一次对大唐五溪文化广泛深入的考察。现在他要坐下来,把他在他的几个小本本里面所记下来的那些东西加以全面的整理。现在在他的手头已经有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关于五溪文化的资料。这些资料归纳起来,大概有一下几个大的类别:
一是五溪地区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像那号称“土家第一柱”的溪州铜柱,那土家族的土司祖师殿,那老司城中的土司德政碑;那南部侗乡的风雨楼、鼓楼;还有那黔东苗寨的铜鼓,舞阳城青龙洞的古建筑群。
二是五溪地区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明。像那名闻遐迩的苗岭情歌,侗族的大歌和芦笙舞,黔东一带的铜鼓舞等等。当然还有极为丰富的儒家文化、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文化以及巫文化、傩文化。
三是五溪地区极为丰富的奇特自然景观。像那溪州一带的猛洞河、红石林,武陵源的宝峰湖、金鞭岩,以及黔东的舞溪……这些极为奇特的自然景观,给五溪地区带来无穷无尽的旅游资源。
这一切,为基叔关于五溪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基叔还对旅游日记进行了整理。在基叔心中,已经有了两本书的基本轮廓。关于五溪文化方面,基叔准备用《大唐五溪文化的繁荣》作书名。令基叔感到自豪的是,在两个多月的旅游中可以看到和体验到,五溪地区的文明已经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从与各地各民族的人们交谈中可以了解到,五溪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主要在开元年间。基叔感到欣慰,是自己一手缔造了大唐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是空前的开元盛世!
基叔还计划用《唐玄宗隐居龙标》作另一本书的书名。虽然基叔目前并不想让天下人知道他隐居在龙标,或者在最近的后世人知道自己曾经在龙标隐居,但是基叔不想让自己在龙标度过后半生的历史永远尘封于历史尘埃。基叔希望在后世的若干世纪以后,自己曾经隐居龙标的历史能够让世人知道,由此可以让后世子孙对许多历史迷案得到一些答案。
这天,基叔正忙于整理他的材料,忽然想起,自己来这龙标已经半年有余,走遍了整个的五溪地区,可对自己所居住的龙标却了解甚少,他觉得应该了解了解,于是跟芙蓉楼的楼主博闻老先生攀谈起来:
“老博,听说这龙标设为县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您老先生对这方面很清楚吧?”
博老先生摘下老花眼镜,笑笑说:“要说这方面的情况,还得看看有关的文章。”博老先生一边说一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到里面的一篇文章,递给基叔,“你看看这篇文章,里面对龙标的历史沿革讲得颇为详细。”
基叔看那文章标题是《龙标的历史沿革》,立即看了起来。
“龙标历史悠久,历代均为府州郡县之治所。是‘五溪蛮’的中心,有灿烂的五溪文化。这里有先古越文化的遗存,有荆蛮文化的流韵;有对屈平楚文化的继承,更有对王少伯中原文化的吸收……”
博老先生说:“这龙标是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往来的学者亦是络绎不绝。儒教、佛教、道教以及根植于本土的巫教,都对这里的风俗、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它们造就了龙标灿烂的历史文明,丰富了龙标的五溪文化。”
基叔听后频频点头。此时基叔正在看龙标的历史沿革一段:
“西汉高祖五年,置镡成县,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镡成县撤销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镡成。镡成改为镡城。南朝时,齐建元元年,改舞阳县为潕阳县。南朝梁武帝时,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隶属于南阳郡。隋朝废龙檦县。唐武德七年,复置龙檦县,属辰州。唐贞观八年,分置朗溪县,属巫州,治托口。改龙檦县之‘檦’为‘標’,置巫州治于龙标。武周天授二年,巫州改为沅州,龙标隶属沅州。武周长安三年,沅州改为舞州。到本朝开元十三年,复为巫州。天宝元年置潭阳郡,郡治设龙标。所属龙标县,县治亦在龙标……”
看了这一段文字,基叔觉得这龙标还不愧为千年古镇,竟有如此悠远的历史变迁。忽地,基叔又想到问题的另一方面,问道:“除了这芙蓉楼,这龙标也有一些别的历史文化遗迹吧?比如说,古建筑、著名景点等等?”
“多着哪!”博老先生笑笑,“跟我来!”于是基叔跟着博老先生走出书楼,来到外面的一座亭子上,博老先生首先问基叔,“你知道这亭子叫什么名吗?”
基叔笑笑:“这我倒没在意。”
博老先生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道:“这亭子叫‘半月亭’,那边是‘耸翠楼’,这个小亭子叫‘三角亭’那边的叫‘玉壶亭’。”博老先生停了停:“咦,这亭子上都有名字呢,你看,这里不是亭名吗?”博老先生指着“半月亭”的匾额说道。
博老先生又把基叔带到绿色草坪的最外面,对基叔说:“你看,这里就是芙蓉楼外面的沅江江岸。你看那些巨大的岩石,都有名称,那很像一座吊钟的叫着‘钟岩’,那座像一面大鼓的叫‘鼓岩’,你再看这边,那座岩石看起来像一个放在神龛上的香炉,所以那岩石就叫做‘香炉岩’。”
基叔想,这些岩石的名称倒起得形象。博老先生又道:“这几座岩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有梅花纹,所以大家都称它为‘梅花石’。”
博老先生道:“到那边去看看。”于是基叔同博老先生来到一个地方,博老先生指着前面说,“这里是龙标的城南,那一大片有院墙的房屋叫着‘窨子屋’。这里叫着‘南正街’,街区有三座建筑:一是龙标县署,说来好笑,也许是为了表明县署的父母官们的廉洁吧,那县署竟然是茅草屋顶!里面有赞政厅、架阁、库房、常平仓、八字衙门、鼓楼等设施。大堂的旁边建有西廊、琴堂、甬道、戒石碑亭;还有书房、横层、男女监房、丁夫住房。门外有一丈余的石板路,由县衙头门直达大堂。二是万寿宫,正面墙宽七丈多,门坊高二丈四尺,为桶形窨子屋,头门立青石方柱,门两侧嵌青石花卉浮雕、泥塑人物;宫内有旧式戏楼,台顶内呈斗拱,结构精巧;地面全用青石板平铺。三为太平宫,宫内有门坊、戏台、厅室、天井,地面平铺青石板。”
基叔心想,这南正街里面还有这么多特殊建筑,过两天还得去看看。
博老先生又把基叔带到一个地方,用手指指点点说道:“你看,这里是金鳌山古刹,当然叫它‘鳌山寺’恐怕通俗一些。从东门出,再往西拐一个弯,两三里便到了金鳌山。那里有一条僻静的小路,一路田园风光,旖旎醉人。山脚下,温顺的沅水在这里调皮地拐了一个大弯。爬上山顶,远远的只见绿树白花之中,土红色庙宇的尖顶若隐若现。鳌山寺前有很多坟墓,还有许多梨树、橘子树等果木树,景色迷人。寺内有大雄宝殿、五岳殿、玉皇殿、寮房、斋房、香积厨等建筑。”
博老先生又带着基叔走到一个地方,说:“那里就是普明寺,它的对面有一座钟鼓楼,看到吗?那山顶上的建筑就是普明寺。那普明寺为三重檐的四方亭顶,高三丈,有旋楼可以走上去。各层有矮栏,四面敞开。登高望远,蓉楼春色,雁塔秋风,龙井晨光,虎山夜月,各种奇景尽收眼底。”
最后,他们又来到半月亭,在光滑的石板凳子上坐了下来。博老先生说,这龙标周围还有不少著名景观,最有名的是龙标十二景。每天来龙标旅游观景的人络绎不绝,这龙标的百姓也沾光,生意好做,财源滚滚。
基叔心想,怪不得这里被称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原来这地方真的有独到之处!
环儿和三妹子几乎天天迷恋于她们的古筝、琵琶。三妹子的琴艺已经有了较大的长进,渐渐地,以环儿的琵琶、三妹子的古筝两种乐器的合奏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五哥七哥也时常参与进来,几乎组成了一个乐队。当然,有时基叔也来拉两段胡琴曲或者吹一段紫玉笛,所以现在的这一栋小楼房就显得热闹起来。
吃早饭时,环儿忽然想起,三妹子曾经说过,这龙标也有杨公庙,不知在什么地方?于是问三妹子道:“这龙标的杨公庙在什么地方?”
“就在龙标山山脚呢,从东门出去,那边还有一处杨公庙。想去看看吗?”
基叔想起昨天博闻老先生的介绍,说道:“想去龙标山玩玩吗?今天我陪你们去玩龙标山,乐不乐意?”
环儿和三妹子听说去玩龙标山,好高兴。环儿当即就叫五哥七哥,到外面去玩少不了他二人呀。基叔要他们稍等,他还有点事。
很快,五人又出发了。这龙标山就在城的东边,三妹子很熟悉,在前面带路。其实五哥七哥也都到过那里,不过三妹子热心,就由着她显示显示。
不过一时三刻,就到了龙标山下。附近一座杨公庙,庙里有一些人,不时响起锣鼓声,看样子也是在唱戏。基叔五人想急于爬山,也没仔细去留意杨公庙。
这龙标山从远处看不怎么高,但到山脚一看,也颇有几分雄伟,高度大概也不下百多丈吧。由于有了前面两个多月外面旅游的经验,现在说起登山赏景就有劲头,大家一阵加油,早到了半山腰。环儿三妹子早已是“汗流粉面花带露”,气喘吁吁了,但她们还是不说累,还在继续前行。
基叔有点心疼起来,要大家休息休息,于是大家停下脚步。这时五人一齐举目远眺,只见龙标城就在脚下,前方有大家熟悉的芙蓉楼,左边有一片密密匝匝的砖墙建筑,基叔问:“你们知道这有一片砖墙建筑的街道叫着什么街道吗?”
大家一齐摇头。三妹子虽然是本地人,但她对那什么什么街道倒不是很清楚,她只知道芙蓉楼一带有“冰心路”、“玉壶”路,“滨江路”,其他的街道她就不太清楚了。这时基叔说道:“那是‘南正街’,是龙标最古老的一段街道。你们看,那些砖墙建筑叫着‘窨子屋’,我们在洪州时见过的呢,那洪州的窨子屋好大一片,据说有三百多栋呢,你们还记得吗?”
基叔这么一提起,其他三位都想起来了,心想这窨子屋在这龙标县恐怕到处都有一些,那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
大家继续爬山。现在他们爬得慢一些,因为时常可以将看到的周围的风景议论一番。
上面出现了建筑物,三妹子说,钟鼓楼到了,钟鼓楼前面有普明寺,普明寺里面有一位长老,算命看相抽签都很准,环姐今天又去抽抽吧?
环儿说:“三妹妹今天也去抽抽签,看看你什么时候动婚姻,佳偶现在何方。”
“我不嫁人,一辈子跟着环姐。”
“傻丫头,你不听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女人怎能不嫁人呢?”说完,三妹子的脸上羞得绯红。
说话间,已经到了山顶。只见钟鼓楼和普明寺两座建筑相对而立,人们首先关注的是那罩在钟鼓楼顶端的大钟。环儿就喜欢问这问那:“那么大一口钟,至少也有几万斤吧,它是怎样罩上去的呢?”
“这还不清楚?肯定是神仙帮忙呢,神仙只要轻轻一做法,那巨大的钟就到了楼顶。”
“那神仙搬一座山也轻而易举,这么一口钟用不着使用法术,一只手轻轻一提就上去了。”五哥七哥都讲起了笑话。
基叔讲话比较认真:“那整个楼顶上的大钟看来只是一种建筑式样,那最顶端的小钟一定是实实在在的铜钟,你们不要以为它小,它的重量不下几千斤呢。”
七嘴八舌的一阵议论过去了,现在人们的目光已经移向了普明寺,它是一座有三重挑檐、形状成四方的亭楼式样,尖顶为木结构,高三丈多,四周有旋楼可以去上。每一层都有低矮的栏杆,四个方向都是敞开着的。环儿忽然看见远处的一处景观,于是她来到普明寺的外侧欣赏远处的奇景。基叔忽地叫着大家:“这里有护栏,可以上楼顶看景物,跟我来!”于是其他四人都跟着基叔走上楼顶的环形走廊。由于基叔昨天曾听那博闻老先生的介绍,对周围的景观已经有所了解,此时他就当起了解说者。“蓉楼春色”,“雁塔秋风”,“龙井晨光”,“虎山夜月”……一处处景观被他说得生动传神。
环儿又想起三妹子说的关于抽签的事。自从在红石林听了西域老外的一番话,那关于“天王送子图”的一番话,环儿的内心似乎又点燃了希望之火,这种希望之火一天比一天强烈。上个月,基叔在芙蓉楼找到了那张图,那张“天王送子图”,环儿郑重地把它贴在寝房中最显眼的地方,以便随时可以看到,随时给那神灵作两个揖。
既然普明寺的长老抽签很准,何不去试试,看看那“送子天王”是否有所行动?环儿想到这里,她几乎有些急不可待地想去抽签,于是说道:“下去下去,看看普明寺的长老抽签。”
基叔心下明白,这环儿心里老想着那事,也难怪,眨眼间已人到中年,谁不想那事呢?于是基叔的内心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怜惜之情。
一行人来到寺内,还好,此时寺内人倒是不太多,长老正跟几个人说着什么,那几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长老说话,一个个脸上带着微笑。最后听那长老笑着说:“好了,恭喜施主早生贵子!”
那几个人一齐道:“谢谢老神仙神算!谢谢老神仙神算!”
基叔五人一下明白过来,原来这长老在为这些人算命,但也许是看相或者抽签。长老一眼看见了基叔五人,忙将笑脸相迎,打躬作揖道:“各位施主金安,贫僧不曾远迎,失礼!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