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奔向侗乡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8-29 22:07:05 字数:4051
按照基叔的计划,今天又要出发去外面走走,主要目的是去那侗乡铜鼓县,据芙蓉楼有关资料说明,那里被称作“南楚极地”,更有一条百里侗文化长廊。芋头、下穴、横岭等一处处侗寨依山傍水,连绵相望;回龙桥、普修桥、芦笙桥等一座座气势如虹的风雨桥跨河越溪;马田鼓楼、阳烂鼓楼、牙上鼓楼……一幢幢形态各异的鼓楼矗立村前寨中。
特别是侗文化,在这里有着集中的体现。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成为大唐音乐的一支奇葩。侗族的刺绣、侗锦、银器、竹器、藤器、印染等民族工艺品和服饰,也都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了解侗文化,体验侗文化,就是这次旅行的最主要目的。
基叔仔细地看了地图,这次去侗乡旅行的路线,很明显需溯渠水而上,经朗溪镇、三江县、诚州,到达铜鼓县。这渠水又称朗溪、亮江,是沅水五大支流之一(历史上所说的“五溪”之一),发源于铜鼓县与桂省的边界处,流经铜鼓县境内的大部分地区、诚州、三江县和朗溪镇,在朗溪镇下游五十里的龙标与沅水汇合。
昨天傍晚,五哥已经根据基叔的提议,跟车主打了招呼,所以车主一大早就来了,大家在明月楼吃了早饭,打点行装,一行六人乘上马车出发了。
到了前面不远处,六人同马车一同渡过沅水,踏上清水江下游直通朗溪镇的大道。大家回过头来,隔江而望,只见房屋密密匝匝一片,中间一座不太高的山,车主说,那就是龙标山,龙标就因为那座山而得名。其实基叔在一本龙标地方誌中已经看到过,龙标这地名几经变更。早在西汉高祖五年,在这里设置镡成县,后来先后用过“舞阳县”、“潕阳县”,直到梁朝时,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本朝贞观八年,改龙檦县之“檦”为“标”,“龙标这地名才算最后定了下来。
大概走了四五里路,车主指着河两岸的一些山说道:“你们看,这地方都是龙标一带有名的旅游景点,这边这座山叫‘金牛’,这里有个金牛村,与柳溪、桃源二个村子相邻,它的对面是金斗寨;那边有一个较大的山寨,叫‘金斗’,就是金斗寨;从金斗寨翻过一个小山坡,下面又是一个村庄,那村庄由于形状像一只大公鸡,所以叫着‘捕鸡冲’,又叫着‘金鸡’。”
“这地方的地名都有意思,金牛对面望金斗,更有金鸡在后头。以后有时间来慢慢细看。”环儿的兴致又来了。
马车一路急奔,不知不觉已过了四五十里。车主道,前面就是朗溪镇,远远看见河岸似乎一片繁忙,人来人往,好像在制作什么;河畔木排连绵,河岸上也堆放着大堆大堆的木材。“这里堆放这么多木材做什么用呢?”几个人都这么想着。车主看见几位都注目看着河岸的木材,大声说道:“你们不知道吧,那里有一个很大的船厂,那些木棚都是船厂工匠的住房。你们看,那里有两只船正在总装呢。清水江流域就这一家船厂规模最大。据说这家船厂是一个叫侯永财的人开办的,从侯永财开始办厂,至今已经有四五十年了,船厂规模越来越大,使这里已经成为清水江流域著名的木商中心。”
车主关于船厂的故事未说完,马车已经离市镇不远。忽见前面大路旁边有一栋庙宇,庙宇的门口有很多人,里面似乎还在唱戏,好热闹的样子。环儿和三妹子听见里面唱戏,想去看看,基叔由于研究五溪文化,对这些民间艺术特别关注,也想去看看,于是车主一声“御”,马车停了下来。
一行人来到庙宇门口,只见庙宇门的上方题着“杨公庙”,两旁一副对联,写的是:“保一方清泰,佑四季平安。”庙宇正厅,有全身镀金杨公塑像。庙宇四周的墙壁上,画着杨公骑着战马与敌军交战图。靠近门口,有一位老年妇人,面前一张桌子上摆着一叠画,环儿一看,原来全是剪纸画。就听得那老妇人问道:“姑娘买画吗?杨公呢,买张回去贴在门上,可以保你全家平安呢!”环儿笑笑,拿了一张。
旁边一位姑娘笑道:“戴老婆婆的画远近闻名,她的画灵验着那!大家都爱买她的画。”基叔心想,原来这老妇人叫“戴老婆婆”,还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剪纸艺术家,以后写这方面的文章得写上一笔。
庙内左侧搭一高台,台上正在唱戏,有演员二人,一男一女,化妆跟辰河高腔的小生和小旦差不多。这时右侧的一群观众正在听一位老者给那一群人轻声地讲述剧情:
“这孟姜女跟范杞良本是一对恩爱夫妻,秦始皇帝征民夫修长城,弄得孟姜女跟范杞良一对恩爱夫妻活活被撤散。后来范郎因生病不能干活,被监工军爷将身体筑于城墙之下。孟姜女看到天气寒冷,给范郎千里送棉衣。哪知道在路上听到这个悲惨的消息,悲痛万分,亲自来到长城寻夫。她对着长城大哭三声,长城一下崩塌了,范郎从长城底下站了起来……”
那位老先生的讲述很生动,台上的演出也很感人,有几位女人已经在流眼泪了。原来台上那一男一女演的正是孟姜女跟范杞良夫妻俩生离死别的场面。
离开了杨公庙,马车沿着朗溪镇城外的道路走。环儿又拿出那张剪纸画反复欣赏。忽然环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杨公究竟是什么神灵?怎么以往没听说过?”
“怎么没听说?龙标也有杨公庙呢,只是你平日很少走动,所以不知道。”三妹子这么说。但马车老板的故事又来了,关于杨公的。
“这杨公菩萨在五溪一带与黔东南接壤的广大地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位威镇一方的神灵,在人们心目中无比神圣与崇高。在杨公面前,人们顶礼膜拜,祈求他赐给吉祥平安。杨公本名杨漱,就是这里朗溪人。因带领百姓铲除地方恶霸强人,维护百姓安宁生活,后来又与官军作战有功,死后被封为神。后又被尊为镇江王,成为保佑江河上的人平安的河神。在杨公家乡,流传有杨漱用纸人、纸马与朝庭官兵打仗,寡不敌众,被官军削掉下巴而死的故事。后来,为纪念杨漱,便把原来的青木村改为今天的朗溪镇。杨漱埋葬在朗溪的豹雾山下,并修建了杨公庙。后来各地陆续修建了数以千计的杨公庙,以常年祭祀。民间有诗写道:‘各县修座杨公庙,年年月月显威灵。朗溪修座杨公庙,历来巫冈并盛行’。每年五月端阳日,沅水各地杨公庙均由巫师主持庆庙祭祀,塔台唱戏。有些地方,唱戏常年不断。”
马车老板的故事对于基叔来说很有用,因为基叔觉得这些就是民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傍晚时分,马车已经到了三江县。离城门两三里的地方,又见一座杨公庙,大家已经知道,这杨公庙到处都有,也就不觉得稀奇了。大家进城投宿,一夜无话。次日起来,吃了早饭,抓紧赶路。
现在基叔等六人已经进入三江县地界。这三江县乃是有名的林区,出城不远,道路渐渐显得荫翳蔽日,路两旁合抱大的杉木和几人合抱的巨大松树一棵棵直上半天云霄,给这千年古驿道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车主说,这里的木材全都在渠水河畔扎成木排,通过渠水水道的便利,运输到洞庭湖,再进入长江到达三江平原,甚至到扬州再转道运河,进入浙江苏杭一带。沅江流域有俗话说:“三江木材下洞庭,一张木排一担银。”说的就是这三江县的木材下到洞庭湖,变成了很值钱的宝贝。
忽然,环儿和三妹子一齐大声嚷嚷起来,原来她们看到大路旁边有一种奇怪的东西,用手指着问马车老板那是什么。马车老板笑笑:“我说你们城里姑娘没见过世面,那就是新鲜的木耳,木头的耳朵,像不像?”大家笑起来。但马车老板的话还没完,他继续说,“这三江县的木材有名,木耳也有名。你们看,就这大路两旁的木耳就教你一辈子也吃不完。要是你到那树林中间走走,保管你更加吃惊,那一蔸蔸几个人合抱的倒着的杂木树(主要是落叶树)上全长满了木耳,那些木耳长得有蒲扇那么大,又厚又肥,一扇木耳就有几斤重。吃当然吃不了那么多,林区的山民把木耳晒干(或者晾干),然后用麻袋装起来运到全国各地。当然,除了木耳,还有其他菌类,如平菇、蘑菇、草菇、猴头、白木耳等等。”
“这些菌类干品很值钱吧?”
“这些东西在山上你不觉得值钱,但到了平原地带就变成宝贝了,那些专门从事菌类干品经销的商人好发财哟!我给你举一个例子,那鲜猴头菇在林区不过买几文钱一个,可加工成干品到了平原地方,就可以卖到一二两白银一个,利润高达几十倍哪!”
“怪不得商人赚钱,自古以来就是商人成为大富翁。”
“就是么,那古代吴国的丞相范蠡,他帮助吴王成就霸业以后,辞官不做,去做生意,结果成为当时巨富,大家都称他为‘陶朱公’,富甲天下。”
基叔心里暗笑,心想这车主故事倒不少,但有时难免牛头不对马嘴,像这陶朱公范蠡,明明是越国人,他却说成吴国人。当然,他那些故事也许多半是听别人说的,别人本来说得不对,听的人就以讹传讹,也未可知。不过也不必太认真,古代吴越争霸,几多事谁弄得清,说说好玩,只要说得有趣就行,管它对不对呢。
说话间,马车已到诚州。马车老板说,很久以前,这诚州一带有一位首领,名叫潘大虎。这潘大虎居东南八峒,亦称飞山峒,统领徽州、诚州一带。这潘大虎与铜鼓的杨神勇、朗溪的姜士奇、巫州的杨再思结成联盟,称为兄弟,誓同生死。兄弟四人都武艺高强,潘大虎最崇拜关云长,使用兵器是一把门板大刀;杨神勇模仿《兴唐传》里的四猛八大锤,使用一对青铜大锤;姜士奇模仿尉迟恭,使用一条十节长鞭;杨再思使用一柄神光飞天宝剑,号称古代莫邪宝剑。四人中,只有杨再思威望最高,大家共推他为洞酋首领。这杨再思诞生于叙州龙标城,少年时代就勇猛过人,并且文韬武略齐备。后来他创建五溪十峒,设峒长,定峒制,大家尊杨再思为十峒长史。当时五溪一带全都在他的管辖之下,可谓一时兴盛至极。
过了诚州,前面是一片灌木林。走近那灌木林,原来那里全是杨梅树。车主说,这诚州一带的杨梅远近闻名,它跟硖洲的柚子、锦和的冰糖橙被称为五溪地区的三大名优水果。这诚州的杨梅品种多,有红杨梅、白杨梅和乌杨梅,其中以乌杨梅最有名。诚州的乌杨梅不但果实大,而且味道特别好,甜中带着一点微酸,吃起来那味道真叫你越吃越想吃。有一个地方,不知是气候或者土质的原因,那杨梅特别大颗,简直有鸡蛋那么大,一颗杨梅一口还吃不下,需做两三口吃,当地人把它叫着“杨梅皇后”。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诚州一带的百姓就靠卖杨梅发财,每到杨梅成熟季节,诚州的杨梅通过水上运输远销到沅水流域的大小市镇,价格当然很不错。
环儿和三妹子对杨梅那甜酸甜酸的味道印象很深,环儿没有忘记她在龙标的十年间,她最爱吃的水果就是杨梅。今年五月杨梅成熟期,她每天就要吃一两顿杨梅。但她哪里知道,她吃的杨梅有一部分就是从诚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