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群策群力治沙河 新村新水诵新人
作品名称:金刘寨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1-08-20 10:49:28 字数:4309
诗曰:
沙河人家喜逢春,东风化雨处处新。
古丰模范刘楼富,万众一心造乾坤。
这一首诗,是说刘楼的乡亲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乐观态度。刘楼成了模范村了。
刘孩依据刘楼村的居住特点,做了三种分析:一是刘楼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幽美,有很优越的地理优势。二是刘楼的乡亲大都是刘氏本家族人,就是一些外来的人家也都是世交好友,大家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特别是刘孩和他的战友们更是一起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和兄弟。三是刘孩的人品早已赢得了众人的赞许和爱戴,大伙都心服他的话。刘孩和他的战友们平常一直热心为乡亲忘我工作,特别是在这次特大水灾面前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刘孩和他的战友们的感召下,刘楼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的青年。大伙现在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如何治理水患带来的灾害。不提。
且说刘孩到了乡里,给乡领导汇报了刘楼的灾情和他们应对的办法等情况。乡领导明确指示,要求刘孩把乡亲们进一步组织起来,想办法彻底杜绝以后发生水灾的问题。刘孩回到刘楼之后,立即召集他的战友们和众乡亲开会商议对策。
刘孩笑道:“同志们,战友们,我这次到乡里汇报了咱们村的受灾情况和我们的救灾措施。乡领导给咱们的指示是如何彻底根治水患的问题。大伙出出主意,咱们下一步干什么?谁先说?”
曾山笑道:“大侄子啊,你去乡里汇报时,我们大伙就已经商量过了。大伙认为要彻底治理水患,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造大沙河。现在的大沙河是当初黄河决口造成的沙滩河床,河道里淤泥淤沙沉积形成了河床高,河道狭窄。平时旱天雨水少,河床坑坑洼洼长满了芦苇、荒草,河道更狭窄,水流缓慢。可是雨季一到,几场大雨之后,河水猛涨,河水泛滥。那些大堤年久失修,而且不少地方还缺失或有漏洞。因此,容易决堤,从而造成很大的水灾。这个问题存在已经有六百六十一年了,今天,如果要想让大沙河沿岸的乡亲过上安稳的日子的话,只有彻底改造大沙河。自古华山一条路,我们面前现在也只有这一条路了。一句话,改造大沙河势不可缓,势在必行。我们只有一个意见,刘孩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
曾山的话未落音,全场爆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刘孩笑道:“掌声说明了大伙的心意,我现在有三个建议,大伙再议一议。”刘孩顿了顿继续笑道,“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咱们刘楼现在有五百多户人家,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口多,劳力多。有的家里丈夫或孩子在外当兵或工作,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劳力少。还有一些家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当然了各家的经济状况也不一样,个别的家庭经济也确实困难。如果还是这样一家一户的各过各的生活,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也不会有根本变化。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吗。我觉得这样不行,根本没有力量改造大沙河。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大伙拧成一股绳,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大伙觉得如何?”
张駻笑道:“大侄子啊,刚才你曾山叔不是代表我们大伙表过态了吗?我们现在就让你小子拿主意了呢。你说这个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儿啊?”
刘孩笑道:“张叔叔,你别急吗?容侄儿慢慢说给你听。这个合作社,是一个组织形式,大伙都是里面的一个成员。就是有活一起做,一起种田、养鱼、纺纱等等。收获归集体,大家都有份,按劳取酬,按需分配,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也就是走集体化的道路,比如现在要改造大沙河的旧面貌,就由合作社来组织大家带头有计划的进行。当然,加入合作社或不加入合作社,都是自愿的。但是,我欢迎并希望大伙都加入进来,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吗。”
徐秀笑道:“刘孩兄弟,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合作社很好,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合作社谁当家?又谁说了算啊?”
刘孩笑道:“秀姐,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合作社的事儿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合作社有一个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是合作社里面的人,这些人都是由大伙民主选出来的代表。他们和大伙一样,没有任何特权。合作社的大事小事都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人不得擅作主张。”
刘孩说到这儿就不在往下说了,大伙又议论了一会,就进行了选举。大伙一致推举刘孩和曾山、張嵐、光平、金環、郝梁、金玲、建勛、建功、建平、孔明、孔亮、張駻、張彥、劉弘、虎子、郝柱、金龍、金山、金童、金星、朱六等同志为合作社的领头人。随后大伙给合作社起了一个名字,名字就叫“大沙河合作社”。
刘孩是社长,曾山、张駻是副社长。徐秀、张岚是正副妇女主任,郝梁、建勋是正副民兵队长,其他同志也各有职务安排。不提。
刘孩和曾山、张駻一起到乡里做了汇报,乡政府同意,于是第一个由乡政府领导的大沙河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常言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短捷说,刘孩和他的战友们带领全体社员苦干三年,将大沙河翻了个底朝天,河道开宽了,河床挖深了,河堤加高加厚了。在上下游出入口处都修建了水闸,在河堤上栽树护坡。在河里养鱼种藕,开辟水上运输等业务。大沙河被驯服了,刘楼也旧貌换新颜,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为此,刘楼出名了,刘孩也出名了。不提。
常言道,花开俩朵,各占一枝。在治理大沙河期间,刘孩他们清除河床里的淤泥淤沙时发现不少古代的东西。其中有一件东西比较贵重,一是这东西本身是一种玉石,非常光洁漂亮,有人说是羊脂玉,也有人说不是。到底是什么玉,谁也说不清楚。二是这东西造型很特别,外观看就和古时县官的大印一样,不过这东西不大,就和当今的印章一样大小。更有一点这东西上面的字不多,只有两个字,可是整个刘楼七八百人,没有一个能够认识的。说这东西是什么文物吧,又够不上,说这东西没有价值吧,也不准确。总之,谁也拿不准。大伙没有了主意,这东西就暂时放在刘孩那里了。当时,大沙河的活特别多,这刘孩忙得很,连正常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闲工夫研究这个小小的印章呢?于是,刘孩就在那一枚古玉印的钮上穿了一根小牛皮绳子,顺手拴在腰带上了。不提。
且说这日子一长,不光大伙忘了这件事儿了,就是刘孩自己也早已忘记了。悠忽三年过去了,这一日刘孩和张兰一起到徐州进一些中药材。二人一大早起来,吃了一些早点,就带着两个竹篓子出发了,因为出来的早,再加上二人腿脚麻利,小晌午就到了徐州府了。二人来到马市街的刘家老药房,因为这药房是自家开的,所以刘孩把要取得中药单字交给柜上之后,就和张兰一起逛街去了。那时候马市街一带可热闹了。
马市街路南紧挨着几个小巷口,通过小巷可以到达一座小山。这座山不大,却很繁华,山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院子,里面有十几间精致的房屋。这座院子的主人是古代的一位官员,官封户部。俗话说,物以人贵,地以人名,这座小山就叫做户部山了。这户部山以后又出了一位状元,在户部山上又盖了一座状元府。这一下,户部山就更出名了,以后在山腰修了一条环山道,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翰林街。翰林街道路不宽,却很讲究,全是青石铺路。街道两边种了许多树,有柳树、杨树、女贞树和梧桐树。树荫下是一排排商店,这些商店做什么的都有,其中做古玩和文房四宝的不少。
户部山下都是商业街,山西侧有一条街,这条街大都是卖纸和字画的,到未油彭有一条小巷口,里面是个小菜市。山东侧这一条街很繁华,叫做三民街。这一条街很长,全都是做布匹生意的,是南关最热闹的街市。
北头一段十字路口有一家小人书店,店主人姓苏。老苏一家以摆书摊度日。在街对面是一家文具店,这家的文具店很有名气,名字就叫卧石楼,卧石楼的主人姓宿,生意很兴隆。卧石楼傍边有一家饭馆,名叫宴春园,老板姓李,字会春。饭馆位于兴隆巷口南段,三进院子,还有东跨院,有三十多个小饭厅,每间饭厅摆两张八仙桌子,客堂内几净窗明。宴春园的生意一直极好。
三民街中部偏北是十几家卖砂锅、瓦盆、砂缸的杂货店。南头都是小吃店,有卖热粥、油条、馓子、烧饼、包子、辣汤的。也有卖油炸糖糕、水煎饺和煮螺蛳的。当然啦,白菜、豆腐、粉条、豆脑等随处可见。在最南头有一座小学校,名字叫海郑路小学,学校很大,有几百亩地呢。校门口有一家染衣铺,主人姓白。刘孩从小在这儿长大,许多开店的老板都和刘家老药铺都有往来,他们的子弟也大都是刘孩儿时的好伙伴。故刘孩对这儿特别熟,今日故地重游,而且又带了夫人张兰,怎么能够不好好逛一逛呢。
咱先不说二人如何逛街,单说那徐州城东北三十里地有一村,名叫十八黄套。这十八黄套是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户人家,主人姓王,膝下四个儿子,以务农为业。这王老汉头脑灵活,农闲时也做一些小买卖,没有什么固定的店铺,就是走街串巷,收一些旧物件。当然能够遇到一些值钱的东西的话,那一定不会错过的了。
且说这一日,王老汉和小儿子王勇一起到山村里收东西时,遇到一个姓章的老汉。这章老汉祖上原是一个当官的,后来家财败落。章老汉年龄老了,行动不方便了,就把家中原来值钱的东西变卖了。这次遇到了王勇父子去收东西,章老汉很高兴,就邀请王勇父子到家里收家藏古董。
章老汉笑道:“我家里有一些老东西,你们收不收?”
王勇笑道:“我们父子就是做小生意的,只要有钱赚,怎么会不收呢?”王老汉也笑道:“老哥哥,我们爷俩本钱小,买不起大东西,小东西还可以。您可不能够要价太高了啊?”
章老汉笑道:“王老板,咱们相识也不是一年了,我也不指望这些东西发财,只要能够买两斤油盐钱就满足了。”
于是王勇父子就来到了章老汉的家里,章老汉倒了两碗凉开水,让王勇父子坐下喝茶。章老汉从床底下拉出一只旧木箱子,从箱子里取出一只莲花樽来。章老汉用衣袖搽了一遍,笑道:“这一只莲花樽是俺家的传家宝啊,是真正的北宋汝瓷,底下有蔡氏两字啊。说心里话,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真不舍得卖呢。”
王勇笑道:“老爷子,您说个价吧,合适的话?我们就留下了。”
章老汉笑道:“小勇子,多了我也不说了,就一百元好了。”
王老汉笑道:“既然您老哥说了,我看这东西也不错,是一件好东西,就依老哥哥的了。”
王勇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取出九张十元的,又找了两张五元的,一共一百元整。双方都很满意。王勇父子收好了莲花樽,又说了一会闲话,就回家了。且说王勇父子回到家里之后,便于次日带着这一只莲花樽和一些小东西来到户部山卖。一连赶几个集市,小东西卖了不少,可是这莲花樽却没有人问一下。这也难怪,一是他开价高,二是又有几个真懂得的呢?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古玩这一行,知识太重要了。一般人只看好看不好看,品相完美的,都有人买。对那些退了颜色的老古董,基本是无人过问。王勇父子收的这一只莲花樽就是一件老掉牙的真古董,可是样子旧不说,莲花樽里面有一层土,外边有一片油污,底下的字也被一层蜡状物盖住了。而且要价也高。所以,这些经常逛街的古玩收藏家,没有一个敢买的。这样一来,王勇父子就着急了。正是:
世上诸事千般巧,说来说去都是缘。
书到这里,暂告一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