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辰河目连戏来龙标演出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8-18 15:31:51 字数:3078
餐桌上往往是发布当地重大新闻的最好场所。这不,在刚才的晚餐餐桌上,我们的家庭业余通讯员三妹子,及时地向全体家庭成员发布了当天傍晚时分龙标的重大新闻:闻名全湘西的辰河目连戏剧团来龙标演出!
对这一重大新闻反应最快的,当然是三妹子最亲密的战友环姐了。人类最大的长处就是太善于联想,当环儿听到三妹子的新闻后,第一反应就是她立即想起了那难忘的朗溪之夜,记得那天夜里曾经谈起朗溪的四十八个半戏台,有趣的是还有半个戏台之说。
回忆起来,这龙标虽是县府之地,但文化生活方面似乎没有朗溪丰富多彩。仅仅从夜晚的热闹就可以看出朗溪非龙标可比。不是么?环儿记起第二次来到龙标也有一些时日,竟把那看戏之事忘了。今天三妹子带来这一新闻,让几位听起来倒觉得新鲜!
客观说来,龙标的夜生活确实没有朗溪丰富。剧院倒是有几处,但不像朗溪那样到处有露天戏台,每天晚上有戏看。这龙标就没有露天戏台。当初王昌龄为了使龙标的文化生活走上正规化,曾将龙标的一些露天戏台撤掉,修建了几处宽大的剧院,其中“天天乐剧院”就是龙标最大最豪华的剧院。由于剧院离芙蓉楼这边较远,演出又在剧院之内,声音不易扩散,所以虽然偶尔有剧团演出,环儿他们一家也不知信息。所以在环儿这一家看来,龙标的夜晚就显得比较安静。
但使人感到意外的是三妹子这重大新闻破天荒地引起了基叔的兴趣。一般来说,基叔对于三妹子这民间寻常女子虽然有几分喜欢,但对她的言语则多视为儿戏之谈,不过一笑了之而已。可今天竟向三妹子询问起来:
“你说那什么剧团?是不是叫着‘辰河目连戏剧团’?”
“就是就是,那辰河目连戏剧团远近闻名,每年要来演出几次呢!”三妹子见基叔对这感兴趣,说起来越有精神,“就在你们来到这里前面不久,他们就到演出过一次,演的是‘大红袍’,很好看,那大花脸武打功夫特别好,能连续打八十多个筋斗,那‘鬼脸壳’吓死人了!我做梦还梦见呢!”
“好啦好啦,你们都想去看吗?”
环儿和三妹子一齐表达了她们的快乐心情。
看官们是否觉得,今天我们的基叔由于心情特别好,对看戏也有了兴趣?我说我们聪明的看官只说对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没说出来。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已经看过,近来基叔在研究“五溪文化”,在一篇题为“五溪地区的地方戏”的文章中,详细地谈到了五溪地区的戏剧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其中就有“辰河目连戏”这一剧目。刚才三妹子在她的新闻中提到了这一剧目,所以引起了基叔的注意。现在,我请看官们先别急,让我抽点时间,把有关辰河目连戏这一剧种做一点介绍,反正看戏的时间还没到,何必忙呢?
早在南北朝时期,目连地狱救母的故事就传入中国。到了唐代,民间艺人根据目连地狱救母的故事,编成戏剧演出,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剧种——目连戏。江西信州弋阳是目连戏的发源地之一,于是弋阳腔在民间流传开来。辰河目连戏就是从江西信州弋阳传来的。辰河目连戏采用弋阳腔的表现形式演出,配合祠堂祭祖、盂兰盆会、罗天大醮等儒、释、道的宗教祭祀活动进行。自辰州以上经辰阳、溆浦、朗溪、龙标到潭阳各县都有辰河目连戏流传。
辰河目连戏以弋阳腔为基础,结合当地的民间小调、宗教音乐、放排号子和山歌等民间音乐发展而成。
辰河大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有四十八本“目连戏”,有《黄金印》、《红袍记》、《一品忠》、《琵琶记》、《装疯油锅》等著名剧目,在湘西深受群众喜爱。辰河目连戏有曲牌五百余支,适合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主要曲牌有【归朝欢】、【降皇龙】、【浪淘沙】、【淘金令】、【扑灯蛾】等。
辰河目连戏的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可在高、中、低音区回旋,粗放时裂金碎玉,响彻云霄;柔和时则细若游丝,婉转动人。男声用大本嗓演唱,给人以粗犷奔放之感;女声唱腔的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悦耳动听。
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具有讲究唱功、多唱传奇本高腔、擅演目连戏的特点。演出时的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笛子、琴胡、鼓、锣、钹等,特制的高腔唢呐声音高亢优美,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辰河大戏分生、旦、净、丑四个脚色行当,其中生角又分为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又分为正旦、小旦、摇旦、老旦等。部分地区的旦角也由男人扮演,用假嗓音演唱,不过他们也能扮演得惟妙惟肖,令观众看之动容。
现在,开台锣鼓已经响起,基叔一行六人已经走在去戏院的路上。
忽地,眼尖的环儿突然被一张“演出告示”吸引:这是真的么?太巧了么,竟有这等奇事?
其他几位也都站定,举目细看,原来那上面写着:“今晚演出——最新辰河目连戏——贵妃醉酒,欢迎捧场——龙标天天乐剧院。”
“怪不得环儿看着惊奇,原来如此,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自己在台下看着台上演自己的戏!”基叔这么想着,“还是戏院去看个究竟吧,”于是他催着环儿快走。
现在,基叔一行六人已经坐在了天天乐戏院里面的座位上。这座位倒是十分理想,靠前,居中。前前后后左右两边全都坐满了太太小姐夫人和老妈子以及她们的宝贝儿子乖乖女儿,还有一班龙标当地达官显贵公子哥儿们,这看戏的气氛倒是蛮不错。只是由于天气热了点,所以那大大小小式样和色彩各异的老蒲扇花油纸扇和彩色羽毛扇,一齐像蝴蝶般在剧院里飞舞开来,在剧院里形成一道别具风格的美丽风景线。
乘着演出还没有开始,基叔向环儿说起当年在勤政楼和花萼楼看百戏的盛况。基叔把嘴巴合着环儿的耳朵问:“环儿,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勤政楼与花萼楼看百戏的盛况吗?”
环儿斜躺在基叔怀里,轻声说:“怎么不记得?不过现在回忆那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只会增加我心中的痛楚。”
“不要太难过了,我们现在不是还过得不错吗?环儿,你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花萼楼里看公孙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剑舞吗?”
“怎么不记得?那李十二娘的剑舞实在舞得太好了。记得那一次表演是李十二娘独舞《剑器浑脱》,最让人难忘的是最后那个收式动作,李十二娘把那把宝剑用力抛向高空,当宝剑飞到很高很高的高空,其高度估计最少在十多丈的高空,宝剑又以非常快的速度径直对着李十二娘的头落下!眼看宝剑就要落在李十二娘的头顶,整个花萼楼里数千观众一齐发出大声惊叹!记得我那时候也大声叫喊了一声,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那李十二娘只是把手中剑匣往上一接,宝剑就被装入剑匣,花萼楼里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我至今想起那个动作还仍然心有余悸,那李十二娘的表演太精彩了。”
基叔接着说:“其实李十二娘跳的《剑器浑脱》是继承公孙大娘的。还在开元五年的一天,河南郾城的广场上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在翘首屏息观看一位健美窈窕的女郎舞《剑器浑脱》,她就是盛唐时代以跳西域少数民族舞蹈著称的公孙大娘。当时在人丛中看得入神的有个六岁孩童,他就是诗圣杜工部。大历二年,杜工部在四川夔府别驾元持家看到公孙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剑器浑脱》,回忆五十二年前自己年幼时在河南郾城看公孙大娘表演《剑器浑脱》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基叔背诵完后,补充说:“那时候我住在临时陪都的宫殿里,是高公公抄写了这首诗给我的。不过那时候你环儿应该在龙标想着我。”
环儿陷入了沉思,感觉眼眶里已经有眼泪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