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产热潮
作品名称:杜鹃岭逸事 作者:枫林老矿工 发布时间:2021-06-07 09:36:51 字数:3744
在通常的产业概念的划分上,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后勤等是第三产业。但在矿区,人们总是把煤炭生产之外的所有项目,习惯统统都归入第三产业。矿务局的农场主要是种些水稻、还建立了一个养猪场,也种植了部分果树;矿井的农场主要建茶林和桔子林,农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为矿务局的农场主要是临时安排矿山子弟劳动锻炼。因此在待业青年工资这一块只是按矿山家属工性质进行支付,农场的工资负担并不重,而且农地通过种地卖粮卖菜养猪养鱼买给各个矿井食堂,水果买给矿务局的生活福利的管理部门,因此基本上实现了持平不亏。农场除了第一年要矿务局进行补助之外,第二年的水稻就获得了好收成。他们直接将新米送到各个矿区食堂,工人们吃上新鲜的大米、蔬菜和农场提供的鸡蛋、猪肉,都给予很高的评价。矿务局办的待业青年农场,取得的成效还是不错的。
卢天阳作为杜鹃岭煤矿待业农场的场长,他是把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的。他对煤矿的认识也是基于在东南煤炭学校读书那两年,他曾跟着教授参与了一些大型煤矿的基建的设计和论证和矿井的验收工作。也目睹了一些资源沽竭矿井由一座兴旺的煤城变成完全废弃的煤城的破败景象。不少煤矿工人几代人依靠煤矿,结果几代人的许多家庭都因此进入了生活的困顿。这是所有煤炭产业的必然结果。他想如能走一些北方煤矿走煤电联营的路子,效益很好,但是大部分的普通矿工就没有出路了。他知道矿工们并不梦想能过上什么大富大贵的日子,只求能安身立命而已。他想尝试将来接收从矿井退出来的老年矿工或矿山独生子们到农场来工作。转型稿农业生产,走科技兴农的路子,也许会有出路。
卢天阳是那种敢想敢干的人。他第二天就约了几个先期到农场的燕城煤矿的高中生,去山上探测修筑水电站的线路。出发之前,卢天阳一大早在食堂的草棚前就对集中排成队列的年轻人说:“小伙子们:我算是走过一些地方,但是真正让我动心的,可以适合我们这类人长期过日子的地方和企业并不多。大城市就不要去比了,因为本质和风格完全不同。但是能在农场一辈子干农业,搞种植、养殖,搞茶叶,虽然每月的工资低了点,那只能叫生活费,但我决定过年过节我们要给我们有农工发实物性的工资,补偿一下,比如粮食、茶叶和猪肉。我觉得前景也很不错,至少比到矿里下井挖煤强。以后我们还要搞农产品的深加工,要有自己的罐头厂、我们要生产肉类和水果罐头。要办这些工厂就要有设备;设备到了就要有电。靠发电机发几十瓦、上百瓦电是不行的。我们至少要有自己上千瓦的发电站。我们要建自己的水电站,还要争取入网,多余的电要能赚钱。”年轻人听他的话总是深受鼓舞。
有了电,就可以解决其它厂的办厂问题。矿务局局长徐兴对农场的发展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徐兴局长已经决定要先将矿务局的水泥厂先办起来。有了水泥厂可以再考虑办一个水泥制品厂。有了自产的水泥,办水泥制品厂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产品的出路。也可以增加矿井井下一系产品的供应,比如水泥支架、水泥水沟盖板、巷道使用的水泥枕木,还可以做水泥砖等等。产品的市场和经济效益都会很不错,关键是还能安置一大批矿区的待业青年。
徐兴的思路获得李金焰矿长的由衷的敬佩和支持。他觉得徐兴的思路不仅是从安置待业青年,其实对稳定煤矿产业的效益也极有好处的。李金焰、俞文健商议先找机电部门确定上电站的可行性。俞文健询问了在农场办水电技术可能性和和政策上的可行性。机电科在技术上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燕城矿务局组织人事科的科长俞文健是行业青年农场的兼职书记。他虽然不在农场与农工们一起上班,但要负责建设农场各类事情的协调工作。他是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力工程专业的,也是机电方面的专家。他特意交待卢天阳,设备的选型一定要注意,要细致,要交给专业的机电部门去办。他对卢天阳进行了设备特性的说明“通常小型水轮发电机和冲击式水轮机驱动的高速水轮发电机多采用卧式结构,而大、中型代速发电机多采用立式结构。由于水电站多数处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通常需要经过较长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因此,电力系统对水轮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机参数需要仔细选择;对转子的转动惯量要求较大。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并网所需时间较短,运行调度灵活,它除了一般发电以外,特别适宜于作为调峰机组和事故备用机组。”李金焰矿长和卢天阳场厂两人都听傻了。回去就组织刚从煤矿高中毕业的学生们查阅了不少水轮发电机组的资料。水轮发电机组的资料是由水轮机驱动的发电机组。由于水电站自然条件的不同,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很大。
水电设备的投资要有年度的立项,要由矿务局局长和总工程师审批。矿务局总工是一个南下支援东南省煤炭建设的安徽人,姓邱,大家都叫他邱总。当年不过四十出头,人也长得一表人才。但立即就得到了这位总工程的支持。在资金上估计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要报一个立项计划,要向上级再审批。
为慎重起见,邱总特意又打电话叫来了机电科的科长,人称“电老虎”的蒋工。蒋工也是矿务局的机电副总工。他是矿区和东南煤炭行业中公认的机电专家。蒋工之前已经带领机电科技术员在农场的山地和取水点勘察过,对建在农场一个水电站所具备的条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他建议邱总,这些地方可以建成一系列的梯级电站,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水电。将来电站陆续建成之后,还可以成为企业一项长期的固定资产。这是一本万利的大好事。农场、矿务局可以就这个问题写个专题的申请,矿务局可以专门向省煤炭厅要求专门拨款,建立一个水电专项,除了矿务局投资,还可以申请省煤炭厅的资金共同来投资建设。
可以先建一个小机组,先解决农场的用电问题。很快,只有几个星期,农场的年轻人就在几个物理成绩比较好的高中生的带领下,将小水电的建站地点、引水渠的长度、经过的山梁和要开挖的土方、水电站的落差、枫林市解放以来近四十年来的水文参考资料等都齐了。同时还做出了一个粗步的概算,包括工程的费用和设备的费用等。最多也就是投入个几十万元,当然不少工程量已经是忽略的,是没有计算工程费用的,是要农场青年自己干。因此,整个小水电的费用是很低。
水电厂项目还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主要是资金问题。一台100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的报价要五十万元以上。省煤炭工业局同意批,但东南省国资委有关部门认为这个小水电的规模太小,不适合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但是已经开工建设了,而且已经投入了一半的资金。怎么办?卢天阳说“活人总不能让尿憋住!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项目,国家不出钱,那我们只好自己垫付。”结果才不到一个星期,各单位和职工中都有待业的孩子在农场的,都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借给农场,结果几十万元的资金很快就从各单位集中到矿务局财务科了。小水电设备采购运来如期安装投入发电。农场的所有机器全都正常开动和运转起来了。
卢天阳觉得这个电站的规模要比他自己当年在老家乡下带领当地人搞的那个解决村时照明的小水电要正规多了。修筑水渠的工程量,基本上是农场的年轻人自己干出来的。他们边设计就边施工了。
水轮发电机是机电科和供应科从上海买来的,由矿务局的机电科专门派了几个矿山机电专业的工程师来指导安装水轮机设备。由于落差高,河流的水量稳定,而且流量大,水轮机设备安装十分顺利,而且一次性试机发电成功。农场的供电很快能自给自足了,而且还能照顾给周边的乡村,给乡村供电。有了电,就可以解决其它厂的办厂问题。
俞文健书记李矿长提出了自己对青年农场的发展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俞文健首先考虑有了电之后,要李矿长写个请示材料。要先将矿务局的水泥厂先办起来。有了水泥厂农场就可以再考虑办一个水泥制品厂。有了自产的水泥,办水泥制品厂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产品的出路。也可以增加矿井井下一系列水泥产品的供应,比如水泥支架、水泥水沟盖板、巷道使用的水泥枕木,还可以做水泥砖等等。产品的市场和经济效益都会很不错,关键是还能安置一大批矿区的待业青年。
在当年的矿山,主要是考虑井下的枕木的使用量的大巷道支架的使用量。其实水泥支架要比传统坑木更加长久。但是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大一些。但水泥支架厂长期的综合效益肯定是会超过使用坑木支架的。在七十年代初建矿时枫山矿的主井的巷道,使用的就是水泥支架,已经经历了四十年的考验,依然完好如初。这种支架牢固、永久且架设方便,这种形式在主巷道中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俞文健的思路获得李金焰的赞同。两人都对徐兴局长的深谋远虑的思路充满敬佩。办农场不仅是从安置待业青年,其实对稳定煤矿产业的效益也极有好处。建设枫林水泥厂也列入了矿务局班子的议事日程。很快,水泥厂也很快开工建设了,生产的杜鹃牌水泥大部份就在矿区内部消化了。矿区修公路、巷道做水沟、做水泥支架以及盖板等,用的都是待业农场生产的杜鹃牌水泥,质量还不错。水泥制品厂是待业农场下属的集体所有制的单位。这个厂除了厂长等管理人员和一个技术员由矿务局派出,厂里的工人施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度。
接着东南省的煤炭工业局也组织各其它原煤生产企业的领导人到枫林矿区的农场参观,也陆续给青年农场拨了几笔款。这些钱在当时就可以买到好几辆解放牌大卡车。上级还从煤炭系统各企业中抽调了一批学过农业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当年农二师的干部来加强农场的管理。他们来了之后,燕城矿务局又在杜鹃岭煤矿农场办起了养鳗场,獭狸养育场。这个养鳗场、獭狸场,一时也红红火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