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铁骨铮铮九峰魂>二十二、来到太一小学

二十二、来到太一小学

作品名称:铁骨铮铮九峰魂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1-05-28 10:05:55      字数:3942

  来到太一村,见那里是个在山角落里的村庄,果然有一所坐落在祠堂里的小学,他们本来想先进去看看,因为关着门,只在门缝里张一下,也看不清什么。冯老师想这里地处偏僻,是个不大引人注目安静的地方,倒适宜他们在这里办夜校联络群众。
  回家后健民关切地问姑丈:“姑丈,我们来这里教书的事情,姑丈您已经与校董讲过了?”
  姑丈说:“我已经与陆保长、也就是太一村的校董联系好了。听说你们要来太一村教书,校董很高兴,明天我就陪你们去见陆保长。”
  李健听了高兴说:“谢谢姑丈!谢谢姑丈!叫姑丈麻烦了。”
  姑丈说:“不麻烦,不麻烦。我和陆保长也是世交了,说一句话的事情。再说他们学校上前的两个老师走了,正好这学期要请两个老师,你们又是从大地方学校来的,我给他介绍你们来这里教书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第二天,姑丈夫带着健民和和兰他们来到太一村,就去找当地的保长兼校董。校董是个中年人。上身穿件对襟白布衫,下着一条黑色大脚管长裤,脚着一双黑面白底布鞋。刘律师忙向他介绍:“陆保长,这就是我家的内侄李健民和他的女朋友冯和兰老师。”
  “哦,那就是李校长!李校长您好!您好!李校长真年轻,这位女老师更年轻,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我们太一小学教书。”
  刘律师说:“我内侄来到你们这里诸多不便之处就要仰仗您老多多照顾了。”
  陆保长说:“嗳,刘大律师,看您说的,是我们仰仗您了。不瞒您老说,我这山沟沟里的小学,许多老师来了都不安心。这不,当年学校里有三四个教师,两个还是从上海来的,可是后来,一个教不到一学期就跟人到江苏苏去抗日了;后来一个姐姐也到你们公德小学去了;再后来原来两个老的也跟着走了;说也要到什么地方去参加抗日。我听说李老师您还是横河中心小学的校长,没有想到您能到我们这里山沟小学来当校长,实在是委屈您了。”
  李健民忙说:“那里的话,那里的话,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到你们这里来教书,我们已经够感激您了,以后会有许多事情麻烦您的。还请陆保长多包涵了。”
  陆保长说,“来了就是一家人了,办学上的事情你尽管来找我。现在我先陪你到祠堂里看看。可能关的时间长了,里面灰尘很多,得要好好打扫一番。”
  李健民说:“我们会打扫的,这不成问题。”
  看他们接上头了,已经有点熟悉了,刘律师就说,“那我就把我内侄交给你了。”想先回家了。
  陆保长说:“您放心,没有问题的,学校的事情我会给他们弄好的。”刘律师说声:“谢谢陆保长!”就回去了。临行又再三对健民说:“你们早点回到万年裕去啊,家里等着你们回家吃夜饭。”健民嗳嗳地答应了。
  这边待刘律师走后,校董就带李健民和和兰老师他们到太一村驻在祠堂里的学校去看看。
  来到祠堂,校董用一把木钥匙打开了连挂在门上的很大的木锁。门一开就见住在里面的一群野鸽子咕咕地叫着飞走了。校董就带着他们进去看看校舍。李健民和和兰老师见这个祠堂不大,比横河公德小学小多了。它分前后两进,前进是中间一个门廓;两边两个小厢房。后进是一个大厅。连接前进和后进的两边有两排狭长的厢房和中间一个铺着青石板的明堂。由于关了头两个月,现在明堂里石板缝中都长出长长的茅草了。厢房后面那个大厅,上横头是一排屏风门,打开一看,怪吓人的,是一排排山形排列的写着红漆黑字的一块块制作精细的神位牌。校董告诉他们说,那都是我们族里祖宗大人的神位。
  屏门外面的大厅有三间屋面宽七博深。校董告诉他们那是正月里祭祀祖宗的地方。在大厅左侧放着一些油漆成荸荠色的四方桌和长凳。长凳上面还画着黑色的兰花,还有点雅致。校董告诉他们说长凳是给祖宗坐的。方桌是祭示时摆放糕点等祭品用的桌子。在七月里做兰盆会祭祖时,也在这里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祭祖完毕这些桌椅就放在一边了。平常村民家做红白喜事办酒席桌椅不够,也到祠堂里来借一些去用。李健民听了不住地点头,觉得和他们大碶和横河风俗一样。过去敬德堂也是这样的。校董说这空着的大厅就算作礼堂了。学校集合全校师生开会做报告就在这里。校董说:“我们村里办学校也就靠这祠堂里祭祀田收上来的租谷拿来做你们老师的工钿,不够再在村里募捐一些。”他们俩点点头。也表示知道,当年在乡村办学校大都是靠村族的一些族产和庙产维持的。
  他们最关心的是课堂,他们要校董先带他们到厢房看看。校董说:“好的”。他带他们走到明堂推开右边厢房的一扇门说:“这里就是课堂了。”他们进去一看,只见两排两人坐的课桌椅共二十几张,可以坐四十多个学生,前面也有一个小讲台和黑板。校董说左面的厢房也是这样。那就是说两只课堂就可以坐八十多个学生了。而且看起来旁边还有空,排紧一点要是再放一排课桌椅也是可以的,那一个课堂就可以坐五十多个学生;两个课堂就可以坐一百多个学生了。宽敞的大厅里边也可以兼做一个课堂。如果也坐五六十个学生,全校就可以安置一百五六十个学生了。他们感到这就能让附近好几个村的孩子们都到这里来读书了。要办夜校也有足够地方了。大厅里就有十多张四方桌凳和几十条长凳。
  和兰老师问:“以前这里收几个年级的学生?”校董说,“也就是一二年级两个年级。”和兰老师说:“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来报名安排一下,办成复式班也是可以上课的。”
  校董说:“如果能吸收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到这里来上课,那就太好了。学生进我们太一小学就可以读到初小毕业了。”健民校长点点头说:“是啊,这样初小的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到这里来上学了。”
  看了课堂之后,校董就陪着他俩来看前面的小间,校董说右边的小间是厨房。他们进去一看,见地上是石灰头地,这种用石灰头填起来的地面,黑灰色的,有点像现在的沥青地面,但比泥地好多得了。铺设时用木锤拍打过,也还结实平整,平常比较干燥,只是在梅雨天它会返潮,有点粘,但天一晴就又干燥了。这时他们走进去看,见里面打着一坛大灶,灶头上大镬子还在。灶旁还有一张长桌子,显然这是过去祠堂在祭祀时节煮下饭用的。自然现在办学校了,老师就用这个灶头烧饭菜。
  看了右厢房和厨房,校董又陪他们来到左边的一间厢房,只见那里分隔前后两小间。地上也是石灰头地,这小厢房里前间空着放着一张桌子,后间两根长条凳搁着一块长门板,大概是以前老师作床用的,这里显然是老师住的房间了。和兰感到这也还可以了,这总比睡地铺好。再看后面一间小厢房里,也是石灰头地面,堆放着一些杂物,和兰老师想如果再弄一块门板来做搁铺床也可以作卧室的。他们看了感到还不错,这比横河一些小学的校舍好多了。校董说,你们来了就住在这里吧。只是条件很差,还请你们原谅了,后间做个卧室,前间放一些杂物。和兰老师忙说:“我们还没有结婚,要分开住的。”
  校董听了,向他们俩笑笑说,“你们来时,刘律师告诉我你们是一对呀,你们还没有结婚?那你们愿意一起住就一起住,愿意分开住就分开住。”健民和和兰对他说:“自然要分开住的。”校董说:“那也可以的,这里不是有前后两间吗?中门一关就是两个房间,这就随你们的便了。”他暧昧地笑了笑。他们仔细看看,厢房中间有隔板和门,是可以分隔开的。可能以前几个老师就是这样住的。
  校董领他们看了校舍后就回去了,说我家里还有点事情就不陪你们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办你们尽管来找我,他把木锁钥匙交给健民就走了。
  校董走了之后,他们再到各处仔细地看了看,感到这个学校还不错。因为已经有两个月没住人了,到处是灰尘和蛛子网,得要好好地打扫一下。说着就立即动手,先打扫前后两间小房间,两人寻来两把扫帚先把急着住人的厢房角角落落打扫一下,还找来一只小水桶从井里打来水,和兰老师找来抹布把桌子擦了一下,把石灰头地好好打扫干净。小厢房就感到清爽多了。然后再打扫一下大厅和门前的廊沿,那里地面倒是用很大的方砖铺就的,但地上鸟粪太多了。抬头看看高高地横挂在廊前那块“陆氏宗祠”的金字的大匾下面地上鸽子粪特别多。这些地方到时候就让学生们来打扫了。
  打扫好后,看天色不早了,就回到万年裕去吃饭宿夜。
  第二天,他们就拿了行李来到祠堂里来住。起先,姑丈和姑妈怎么也不让,姑妈说,“我家这么多房间你们不住,要去住祠堂,这叫你爸和你二哥知道不说我们?怕什么麻烦呀,你们尽管住着好了。”可是健民和和兰执意要住到学校去说:“学校夜里也要有人照顾,夜里不住人鸽子又飞进去了。再说以后还要办夜校,等夜书读好,太晚了再来打扰姑姑不好,还是住在那里方便。”姑姑姑丈说服不了他们,只好也随他们去。临行时姑妈又叫他们带一些厨房应用的大米和油盐酱醋的东西来。还说吃完了再来拿。
  两人到了学校,开了门把行李放到左边的小厢房里,他们就把铺板支起来,先收拾和兰老师住的后间,又找来一块门板和两条长凳,把后间和兰睡觉的床铺也搭好了。因为天气热蚊子很多,蚊帐是非挂不可的,于是健民又到外面山上用菜刀砍来几根小竹杆,把蚊帐挂起来,这个床铺就像个样子了。
  搭好了和兰的床铺,李健民又到外间搭自己的床铺。又从井里打来一桶水,把房里的一张小桌凳用水擦了一下,这就更清洁一些了。
  然后就开始弄饭,和兰老师做饭,健民又到村上去买了一些青菜、芋头来。
  饭煮好了,柴火煮的米饭香喷喷的,从姑姑家拿来的一块咸鳓鱼和几个鸡蛋、一包干菜,和兰老师蒸了鳓鱼和打了两个荷包蛋,再煮一碗菜羹,泡一碗干菜汤,又是在饭镬里蒸了几个芋头用酱油沾沾吃,这就有四五碗下饭了。香喷喷的大米饭,下饭有鱼、有蛋、有菜、有芋头,还有干菜汤,两个人吃得很开心。吃饭时和兰老师叫健民多吃一点,说你出力比我多,把蛋挟给健民老师。健民又把蛋挟还给和兰老师,说你身体弱你应该多吃点,和兰老师说我那么多吃不下。两个人让来让去,最后还是让健民老师多吃一点。就这样,和兰老师和李健民这就在太一村的祠堂里过起简朴的两人生活来了,像一户小户人家。感到在这兵马乱的年月,能在这样一个地方让他们安身立命,已经很不错了。饭吃好,自然是和兰老师洗碗筷抹桌子和收拾灶头。健民老师就去井里再打桶水来晚上好洗澡洗脚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