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怀顺王>第四十九章 春夜喜雨

第四十九章 春夜喜雨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5-21 20:01:20      字数:3626

  张晚,16世纪末出现的朝鲜抗倭英雄,属“仁同张氏”,出生于公元1566年,原为朝鲜宣祖时期的重臣。张晚在公元1599年出任凤山郡使,于公元1622年出任兵曹判书,后在“仁祖反正”前被光海君李珲罢免。“仁祖反正”后,李倧任命张晚为朝鲜八道都元帅。
  
  激烈的突围战中,61岁的张晚在一支精锐部队的护卫下,击败了贝勒杜度埋伏在城外的伏兵,平安撤至开城。这支护卫张晚的部队,叫“降倭军”。
  
  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以日本侵略军的战败撤退而告终。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有许多日本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上不到船,回不了日本,最终被迫滞留于朝鲜。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切腹自杀,一部分选择落草为寇、负隅顽抗,另一部分人选择了向朝鲜人投降。
  
  向朝鲜人投降的倭兵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投降的普通倭兵(足轻)成为了被阉割掉的“朝鲜农奴”,专门用于补充李氏朝鲜战后所急需的劳动力;至于倭兵中的职业军人“武士”,则被陆续编入了朝鲜军队的序列,成为了高素质的职业军人,“降倭”。
  
  降倭们随后在朝鲜娶妻生子,他们所生之男丁长大成人后,又形成了第二代带有朝鲜血统的降倭兵。老一辈的降倭都有两件标志性武器:一、东洋倭枪(火绳枪);二、武士刀。
  
  “破虏(八旗军),非降倭不可。”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
  
  “都元帅,前面就是开城。”
  
  一名肩挎“东洋倭枪”的降倭军的头目,用十分流利的朝鲜语叫醒了躺在4人轿子上睡觉的张晚。
  
  降倭军的头目叫金忠善,原名冈本越后守,出生于公元1571年,出生地不详。金忠善原本是大名鼎鼎的加藤清正(“贱岳七本枪”中的第一人)手下之“足轻大将”(高级武士的一种)。金忠善先是在朝鲜战场上被李如松手下的精锐明军所俘虏,后于公元1598年归降李氏朝鲜。
  
  金忠善是东洋倭枪的专家,无论是用东洋倭枪作战,还是亲自动手制作东洋倭枪。正是金忠善的归降,李氏朝鲜才真正掌握了制造东洋倭枪的先进技术。然而,壬辰之乱后,以弓箭立国的李氏朝鲜却没有在朝鲜军队中大范围地推广这种新式武器。
  
  八道都元帅张晚所乘坐的“轿子”,其实就是用两根粗长的木棍以及一张破旧的大藤椅所临时绑成的“开蓬行军轿”。行军轿由4名同样配备东洋倭枪的降倭兵抬着走。年过花甲的张晚是正经八科的文人出身,从平山城突围后,他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五十好几、没有战马的金忠善急中生智,命令自己的子侄们给张晚弄来了“开蓬行军轿”。
  
  “总算到了,谢天谢地......我们马上进入开城!”
  
  死里逃生的张晚在几百名“降倭”的护卫下,平安地撤入了离朝鲜国都汉城府不到60公里的开城。
  
  开城,是汉城府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张晚败退开城的第二天,阿敏的蒙古骑兵斥候就已经出现在开城的近郊。当侵略者的少股斥候出现时,原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开城出现了混乱。关键时刻,年过五十的金忠善带领几百名降倭兵主动出城,攻击蒙古骑兵斥候。
  
  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金忠善用已故日本大名织田信长所发明的“铁炮三段击”,猛烈攻击阿敏的斥候小队。留下了十几具巴林旗蒙古兵的尸体后,阿敏的少股斥候明智地北撤,开城的秩序渐渐稳定下来。
  
  开城,又称“松都”,位于朝鲜·京畿道与黄海道的交界,曾是高丽王朝的500年古都,汉城府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开城的城防远远比不上险要的、落入敌手的平山城,然而,手下军队已不到3000人的八道都元帅张晚并没有打算弃守开城。暂时驻扎在“满月台”(毁于20世纪抗美援朝战争)的张晚饱读儒家经典,决定“杀身成仁”,与五百年古都开城共存亡。
  
  “喜儿(金喜勇),你现在骑上刚缴获的蒙古骑兵战马,然后拿着都元帅签发的军令,赶往汉城府调兵!”
  
  金喜勇,张晚手下的“降倭军”头目金忠善的大儿子兼军队副手,属“降倭二代”。金喜勇的母亲为朝鲜人,他与孔有德同年。在公元1627年的“丁卯胡乱”爆发时,金喜勇为27岁,与其父亲金忠善投降李氏朝鲜时的年龄,一样。
  
  接过军令的金喜勇对父亲的安排心知肚明,汉城府已经无兵可调;除非,奉旨外出募兵的副元帅郑忠信已经返回了汉城府。
  
  决心跟随元帅张晚赴死的降倭军头目金忠善,不想自己的长子金喜勇死在开城。
  
  金喜勇带着一众朝鲜伤兵离开古都开城之时,原本呆在国都汉城府的仁祖李倧早已逃之夭夭。针对金兵没有水师、天气已经转暖的2个客观情况,朝鲜国王李倧果断地弃汉城府而西去,坐船逃到了海上的江华岛,“以海御敌”。
  
  李倧的逃跑对当时的朝鲜抗金运动起到了很坏的恶果,得知国王已经逃亡,整个汉城府陷入了大混乱。
  
  “变出不意,城中汹涌,争先奔避,一二日内,城中几空。”
  
  ——《大东野乘》
  
  奉命留守汉城府的朝鲜大臣李元翼控制不了混乱的局面,只好灰溜溜地护卫一同留守汉城府的“昭显世子”,离开汉城,撤往全州。待金喜勇赶到汉城府时,汉城基本空了,而临时主持大局的人,是年近70岁的西人党元老,金尚容。
  
  他太老,身子弱,走不动。
  
  面对八道都元帅张晚的调兵请求,金尚容给不了金喜勇一兵一卒。
  
  开城防御兵力薄弱,汉城府十室九空,国王出海,世子南逃......对于二贝勒阿敏而言,“朝鲜国王”的宝座仿佛已经唾手可得。然而,坐镇朝鲜半岛军事重镇平山城的阿敏,却在此时选择按兵不动,皆因一个坏消息让其不敢贸然南下:
  
  后方的平壤城,落入了东江明军之手。
  
  ......
  
  二月开春,气温回暖。一场春夜喜雨的到来,让正在消融的朝鲜境内之江河呈现出哗啦哗啦、生机勃勃之景象。翌日,小雨,万物复苏、鱼儿欢腾,一支规模只有五千人的明军水师出现在万紫千红、鲜花遍野的大同江下游流域。
  
  水师统帅耿仲明已经等待春雨很久了。
  
  “兄长,毛帅让我们尽快南下与朝鲜军队汇合,相机而动......我军此时进入浿水(大同江),合适吗?”孔有德问耿仲明。
  
  “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与其南下与阿敏的侵朝主力直接硬碰,倒不如趁春江水涨之际,从水路直捣平壤,断其归路与粮道......打下平壤,在此一举!”
  
  28岁的耿仲明斩钉截铁地答复义弟孔有德。
  
  大同江,朝鲜半岛的第五大江河,发源于咸镜南道狼林山东南坡高峰。大同江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流经平壤城,在南浦小港汇入黄海,全长大约440公里。在明代,平壤古城之东南以大同江为护城河,当时的大同江被朝鲜人称作“王城江”,而大同江的古名为“浿水”。
  
  “(西汉)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
  
  ——《史记•朝鲜列传》
  
  根据史记的明确记载,大同江曾经是中国与朝鲜的边境界线。元末明初,高丽王朝趁中国内战,不断向北开疆扩土,穷兵黩武。公元1388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发动政变,掌握了高丽王朝的大权,然后代表高丽王朝与大明帝国和谈;公元1392年,李成桂终结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随即向明太祖朱元璋称臣。
  
  面对李成桂的上表称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李成桂,把鸭绿江东岸、大同江以北的地区全部赐给李氏朝鲜,基本奠定了今天的中朝边界线。
  
  在南浦小港杀过朝鲜人的耿七被统帅耿仲明任命为舰队的先锋将领。勇敢的耿七没有辜负耿仲明的信任,他亲自驾驶战船,冲在了舰队的最前面,从水路直达平壤城。面对逆流而来的五千东江明军,留守平壤城的1000名“朝奸分子”不战而逃,拱手让出了平壤城。
  
  进驻平壤城的耿仲明、孔有德部众机缘巧合地解救了一批本来即将被押往鸭绿江义州城的朝鲜籍年轻妇女。解救她们后,耿仲明的亲弟弟耿仲裕粗略地清点了一遍被掳至平壤城中的妇女人数,超过3000人。这3000余人逃过了客死异乡或成为“还乡女”的悲惨命运。
  
  还乡女,是指在清朝建立初期回到祖国朝鲜的被掳妇女。在公元1627年的“丁卯胡乱”以及后来发生的“丙子胡乱”中,大批朝鲜籍年轻妇女被掳到了鸭绿江以西的大金汗国,人数约10万人。八旗军入关后,顺治帝为了笼络已经成为清朝属国的朝鲜,特让当初被八旗军掳至异乡的朝鲜妇女回国,以自愿为原则,禁止满人强留当初被掳至大金汗国的朝鲜妇女。最后,超过三万朝鲜妇女回到了祖国朝鲜。
  
  回国后的“还乡女”普遍过得不好,她们受尽了歧视(参考日本侵华时被日军强征的幸存慰安妇),最终被迫在家乡投江自尽或上吊而死的“还乡女”不在少数。此是后话。
  
  对于东江明军的偷袭,以新任朝鲜国王自居的阿敏反应很快。得知平壤城落入东江明军之手的当天夜里,二贝勒阿敏派遣杜度、色本、阿玉石3人带领旗下的骑兵,连夜北上,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夺回平壤城。
  
  另一方面,从海路得知东江明军已光复平壤城的朝鲜八道都元帅张晚,在金忠善为首的“降倭”之协助下,高效率地完成了拱卫开城的防御部署。针对春雨到来、江河水涨的有利条件,金忠善手下的八百降倭兵迅速毁坏了所有架设在临津江上的桥梁,意欲抢渡临津江的“朝奸兵”全部被“降倭兵”的东洋倭枪打回了北岸。同一时间,张晚元帅亦带着两千人沿临津江的南岸布防,所有开城以北的船只,都被张晚的部众就地砸沉,忠君爱国的他们用沉船封锁临津江的航道与渡口。奉阿敏之命南攻开城的姜弘立、韩润、韩泽3人为首之“朝奸部队”,一时找不到船只南渡,只好滞留于北岸。
  
  朝鲜局势出现了转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