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分别寄语
作品名称:杜鹃岭逸事 作者:枫林老矿工 发布时间:2021-05-06 19:11:13 字数:3710
人生和命运从来都不是由自己设计好的。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1974年11月24日,中共福州军区委员会、福建省委通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同年11月9日批准,撤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所属单位自1975年1月1日起正式归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局建制领导。杜鹃岭煤矿在1975年12月31日对外正式宣布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生产。巷道、各石门的运巷、采区、各采掘机运以及后勤岗位的人员配备、矿井的组织管理系统等都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善了。矿井建好之初,当年的产量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提升产量需要人与设备的磨合、需要管理与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乔主任那一代人,就是以服务和献身国家、军队为自己的使命,为使命投入一切的努力和人生的宝贵年华。他在离开杜鹃岭煤矿之前,特意让司机开车在杜鹃岭矿四处走了一遍。他站在青龙溪桥头,回想着建设初期,建设营的队员用木船将卡车驮过青龙溪情景,感到就在昨天;他眼中的青龙溪中甚至重现出一群建设营的小伙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下河打捞沉入河水中的石条的感人画面。他也为这座具有现代煤矿特点的新矿山流过血、负过伤,他感到自己虽然有许多不含,但还是良心平安了。乔冠英主任回到矿部,与上级派来的接受人员和几位杜鹃岭煤矿的班子成员还有洪秋杰医生一起吃了餐晚饭,就算正式与同志们话别了。在晚餐前有一个短暂的小座谈会,座谈会是非正式的,就在乔主任的办公室中开的。餐饭是前几天就交待了食堂和通讯员筹办的。食堂只是按公务人员标准提供了素菜和干饭,桌上的一只大蕃鸭和黄酒是乔冠英家家里拿来的。这种安排是军代表乔冠英的习惯,他认为这并无不妥。但李金焰、孙家平感到这确实不对。他们认为乔主任是杜鹃岭煤矿建设的大功臣,应该由他们来请乔主任才对。但乔主任说“你们就最后一次服从我的安排好了。要请我,以后我老了,有时间了,回到矿上你们来看大家的时候你们再请!”乔主任说,“按我原来的想法,原以为杜鹃岭煤矿是我人生中工作的最后一站了,要不我不会连老婆孩子都举家从东福市搬迁到煤矿。要我选择,我也愿意留在我们一起亲手建起的杜鹃岭煤矿。但我是军人,一切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我又有军令在身了。”
乔主任接着说“今年现在已经有两个采煤区在试生产,一天的产量已经有300至400吨,这样平均算一下,一年的煤炭产量也可以达到十一二万吨了,这就已经在省内居中游、甚至中上游的水平了。如果按计划明年正式投产的话,那再多组建几支采煤队,开两个采区,产量完全可能再翻一番!”在聊天中,李金焰特别请求乔主任在省上为杜鹃岭矿说说话“特别是杜鹃岭煤矿在移交东南省煤炭局后会给一个什么级别?大家比较关注,年轻人更是如此。”乔主任笑了“说实话,我是向上级推荐了你和家平两位。你当矿井书记合适,他是专业出身,懂技术会管理,当矿长合适。但是会给你们什么级别我想不重要。省南省独立矿区中,产量规模比杜鹃岭小得多的也有几个就是正处级。历史上也有一个处级再分成两个处级的例子,比如漳龙煤矿就是。但是杜鹃煤矿如果是处级,那燕城矿区应该就是副厅级,这比地方就要高出一级,如果保留处级与矿务局就是同级,这也不利于行政管理。我估计让杜鹃岭独立的可能性很小。虽然煤炭局的新任郭局长是我原来在重工局的同事,他是有主见、有能力的人。这点我真的说不上话,说了也是白说,那就不如不说了。”这就是乔主任的智慧之处。
乔主任说“你不要想不通,更不能有情绪,真正的革命都就是党的一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就从来不考虑什么级别,工作第一。我当年一个省军区的作战处长、还有东福市的两位局长被调来搞煤矿,别人还以为犯了错误。可我们也都以工作为重。从来不计较这些。让你干困难的工作、艰苦的工作是看得起你!”见乔主任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金焰不吭声了。“是呵,我们都是军人,或者曾经是军人。”
乔主任指着自己办公室书柜中的一百多军事、政治以及本文史哲和煤矿采矿工程方面的各类书集说“这些书都是我这几年在出差和回东福办事时买的书,也是我私人的藏书,除了军事方面的专业书集我会带走,其它书集就留给大家、留给矿里。我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工作忙就放松学习。任何单位的管理者都应该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一天不学习、不读读书,我就感到不安。”“我们各个工区的职工阅览室的书集都比较少,如果你们基本都看完了,就把这些书集放到职工阅览室去,让爱读书的职工看。这间办公室做矿井书记办公室比较合适。比较高,可以看到矿井工人上班的必经之路,也可以看到铁路和煤场。会给你很多的启发。”
“大家知道,我这个人从不喝酒请客。今天是比较特殊的一次聚会,也是一个告别会,我前面已经讲得很多的话了,都是分别的寄语。因为以后我没有机会在大家面前说三道四了,但我会挂念大家。我现在拿点实际行动:我考虑喝三杯!第一杯是敬大家,感谢在座的同事,感谢你们四年来与我一起努力拼搏,战胜千难万险,终于建成了杜鹃岭煤矿!第二杯是感谢杜鹃岭矿的全体职工,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特别象洪医生夫妇这样的优秀青年,他们来到杜鹃岭这座崇山峻岭建设煤矿,他们为煤矿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第三杯要敬在杜鹃岭煤矿建设中负伤和牺牲的几位工友,他们的血沿线有白流,东福人民已经享受到煤炭驱动电力给城市带来的光明!”
听了乔主任的话,大家一时感动无以言表,只是默默地将酒喝了。在场有一位女性甚至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就是洪医生的妻子孙医生。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新思路和东南省煤炭局从重工业局分出,觉得煤炭生产还是要垂直管理,再有各地区自办煤矿自行其事,似乎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煤炭有价格问题、市场问题、煤矿生产的安全和员工的管理问题等等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省委办公会议决定这座都市煤矿还是划归对口由省政府直属的重工局或者煤炭工业局等生产和安全的专业部门管理为妥。
杜鹃岭煤矿的资产、财务、人员、设备以及党组织等资料的建档立册从建矿之初就比较完整。真正困难和麻烦的是人事分离的方案以及相关人员的确定工作。按原来与东福市政府的协议,有一批三十人的东福市直管干部在矿井移交之后,可能同步回归省城东福市,包括他们的已经在煤矿参加工作的子女,也将统一调回到东福市安排工作。
但矿井在移交和部分管理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女亲属返城这件事情,还是触动了原属东福市广大工友的神经,产生了较大的震动。矿井下属的三个工区的职工,主要是东福市的职工有看法了,他们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干部们不能与广大职工同甘共苦?为什么只让我们这批无关系、无背景的普通人扎根矿山?情绪激烈的工友甚至就不上班了。
停工这种事情在当年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停工一天是停,一周十天半个月也是停,关键是矿方宣布停工还工人自主停工,这是根本点。按宪法定义,公民虽然有罢工的权力,但仍然会被认为是向党组织示威,是反对党组织和对抗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停工肯定是不行的。罢工就更是极其错误的。
但关键是在返城这件事情上,有关部门的操作也确实有不妥之处。大家都希望回到东福市去,那建设杜鹃岭煤矿的初衷就都忘记了。为了平息这次因调动调整产生的风波,杜鹃岭矿的矿机关人员基本上全部分组分队下了基层各队。逐班逐队做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
当然也有不愿意回到城里去的人。一批优秀青年认为他们在矿上找到了自我,在煤矿努力奋斗,一定会有一番作为;还有一大批是普通职工,他们认为在杜鹃煤矿的生活也不错,他们当年就是冲着煤矿来的,以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城市未必就有高收入,除了干煤矿,他们其它的也干不了,其它的行业也无法让他们养家糊口,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够苦中寻乐已经实属不易,他们也已经适应了杜鹃岭煤矿的艰苦生活,而且感觉自己也适应这种煤矿的生活和文化。
一年后杜鹃岭煤矿正式投产后,煤炭局和燕城矿务局的正式任命下来了,孙家平任杜鹃内衣煤矿的矿长、李金焰任矿井的党总支书记。杜鹃岭煤矿筹建办主任乔冠英的拼搏人生已经非常成功和完美了,但他感到还是有自己的遗憾。因为他无法在杜鹃岭煤矿正式建设投产后才离开返回东福市。
很多年后他的通讯员兼警卫员曾到省军区的干休所去探望乔主任。这是一个安置副师级以上军退干部的干休所,环境十分优美、安静。已经退休并跟女儿到香港定居的警卫员也曾探望过乔主任,甚至在谈到杜鹃岭煤矿时也问过乔主任他对杜鹃岭煤矿的感情。乔主任用拐杖指着地上对当年的警卫员说,我和吴主任当年都参加过解放这个城市的战斗,这前面的海岸上,我们就牺牲了两千多名干部战士,可有谁能想到,我们这批幸存者能在离退休后就住在他们的附近的楼房中颐养天年,我每一天都想着他们。乔主任充满感情地继续说“对杜鹃岭煤矿也一样,当年能在杜鹃多煤矿多干一年就好了!许多工作就能更完善了。”但军令如山,他只能服从命令,离开这个曾经被他视为自己人生最后一个奋斗平台的杜鹃岭煤矿。但他作为当年省军区的作战处的处长和煤矿的军代表,他与东福市机电局的杨局长、建设局吴局长组成的筹建班子已经圆满完成了东福市杜鹃岭煤矿艰巨的筹建任务,他带领建设者们已经建好了这座矿井,无论是井下和井上,矿井都初具规模,并且已经试生产试运行了近两年时间,而且矿井的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都已经成熟起来,并完全熟悉和适应了煤矿生产以及矿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