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杜鹃岭逸事>第一章 客从何来

第一章 客从何来

作品名称:杜鹃岭逸事      作者:枫林老矿工      发布时间:2021-04-28 19:12:05      字数:3360

  在东南省中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山脉叫杜鹃岭。这个地方是奇特的。每年的四月,这里的岭上就会开满一种叫杜鹃的山花。在杜鹃岭上,杜鹃花不是只一种颜色、一丛或者几棵树开花,而是一种如同浪潮一样的、由多种颜色组成的色彩斑斓的波浪。红色、红白相间的、还有黄色的杜鹃,在这一带山岭上形成了一片杜鹃的海洋。杜鹃岭不仅仅是山名,它也是一个矿名,叫杜鹃岭矿。
  在杜鹃岭矿的井口,2018年的四月份,有一天井口出现了两位年过七旬的外地老人,陪同他们的是几个中年的亲属。两位老人身板还十分硬朗,身材也都比较高大,稍矮偏胖的一位老人国字型的脸庞透露出明显的军人气质,他紧抿着嘴角,分叉着腿、双手背在身后,神情严肃。两个老头都一声不吭。他们甚至也不屑回答和理会在场的矿井井口的值班人员的询问。矿上没有人认识他们,他们也不主动与矿方的管理人员打招呼。几个年轻的同行者拍摄了几张他们矿井井口和广场的来回踱步的照片就悻悻离开了井口。
  此时杜鹃岭矿的关闭工作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了。矿井的井口工业广场,其实就是一块从山岭上挖出的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狭长状的平地。在工业广场上,已经卸满了大量从井下拆撤出的各类机电设备。如大型皮带机、直径两米的大型铰车、电力机车、掘进用的爬碴机、运煤用的矿车和大量的型钢支架以及电动机等物资。杜鹃岭矿单单标准矿车就用一千五百多部。你可以想象这些物资的惊人数量。还有大型皮带机三条,在矿井下皮带机的长度就有三公里长。这些物资虽然一批批不断的运走,但陆续又有设备从矿井下拆卸运送出来。经过几个月的雨水的冲刷以及阳光的曝晒后,这些设备很快就锈迹迹斑斑的,呈现出金属特有的综色,这就很象一次大规模战争后的战场景象。
  这两位仿佛性格古怪的老人甚至也不肯在已经关闭的井口前留个影。矿井也没有任何人会认识这两位老人。两个老人就像一组雕像。他俩足足在水泥平台上坐了一个多小时。一直黄昏降临。其实他们有自己心中的不舍。他们的心绪在回放着自己心中的往事。
  当年为建设这座煤矿,这个老头的手下就带领着一支建设的大军——他们之中有军队的干部——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老资格的军人、有参加过鹰厦线建设的英雄铁道兵排长。有响应召唤返回东南省的京城矿业大学的教授专家。他们自愿留在这座矿山,为矿山设计巷道采面、培育采矿人才;当然还更多的是来自市属各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城市青年、知青以及各县市乡镇的采石工和从各矿区调来的采掘技术骨干,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汇集到这座特殊的省城煤矿。
  就在这两位不知姓名的陌生老人专程来到井口参观之后,他们内又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地慢慢地上车离开。他们是谁,肯定与这座矿井有关,但年轻人只是表示了无奈。在这件有点神秘的事情过去了两年之后,曾经在矿井担任过矿书记的、一位名叫肖如坤的老人也重新回到了矿上。退休的矿肖书记曾经是煤业公司的党工部主任,曾负责整理过煤业公司的历史图片档案,其中就有杜鹃岭矿的建矿时期的历史图片。他们向肖老书记说起这件事情,矿留守的工作人员们打开电脑,仔细找出当时拍摄的图片给肖老书记看,肖书记很快认出了这两位老人,并说出了他们的名字。
  后来老肖书记又在厦京市遇到了其中一位其中一位曾到过关井现场的杜鹃岭矿的老人。这位老人是杜鹃岭矿建设营的洪医生。介绍当年回到杜鹃岭矿的老者是乔冠英;这位年近八十的医生,叫洪秋杰,是当年的杜鹃岭煤矿的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与妻子都是从东南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洪医生在杜鹃岭矿工作了近三十年,见证了杜鹃岭矿从建矿到辉煌的那段难忘的岁月。他告诉年龄比他几乎要小一轮的却也已经退休的原矿井书记肖如坤:那天与他一起到杜鹃岭矿井口参观的是原建设杜鹃岭矿的原筹建处主任、军代表乔冠英,他去的那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他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到杜鹃岭矿。现在他已经有九十高龄了。
  洪秋杰医生记忆力真极好,不愧是文革前的医学院高才生。他向肖书记介绍了杜鹃岭煤矿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人文地理的掌故。洪秋杰医生特别说,你们要理解这位建矿功勋老人的心情。他是省军区的作战处长,脾气性格肯定是有的,他是野战军出身,渡过江、也干过工程兵,还曾两次率领工程兵出国作战,后来任职省军区作战处的处长。他带领建设营为建设杜鹃岭煤矿整整拼搏了五年,建设营还有一些人为建设矿井在施工中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乔处长自己也在井下采煤工作面受过伤。杜鹃岭煤矿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作,可他回到亲手建设的矿井,却已经成为一座已经关闭的矿井,他百思不解,那是一种什么体验?他希望大家能理解他。这座矿井的不同寻常,让他永难相忘。现在交通便利了,已经有这里省道公路接着高速,如果从东南省的沿海地区早上自驾车子出发,到了中午也就能到达杜鹃岭了。因此,每年到杜鹃岭矿区来探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的。矿区这种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的景象,在杜鹃岭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建矿初期。参加公路修筑、铁路修筑、煤矿建设和大型水库建设的上万名建设者和以数以百计的各种车辆都拥挤在这条由黄土和小石块简单铺成的简陋公路上。不超过五十公里长的路,竟然就可以走上五六个小时。当时青龙溪水库的建设也还在进行之中,青龙溪的水运也还能进行,但主要是承运从原始森林中运送出来的大量松、柯、楠等优质原木。
  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末期,东南省的省委的领导以及煤炭部几位部长、副部长等领导陆续来到杜鹃岭矿区视察。领导们纷纷题词、说话,给予高度的评价。杜鹃岭煤矿因此真正出名了,被誉为江南煤矿的一枝花。当时最多的一月,就有四千多全国各地的煤炭行业的煤矿企业领导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其实所谓学习只是谦虚的借口,其实他们是想看个究竟,一个小矿区,不过是五十来万吨的产量,就是周边其它兄弟小矿全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几十万吨,甚至也就是北方大煤矿一个综采队的年产量而已。但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的领导都前来视察呢。
  第三次,就是在五年之前。东南省组织和发起的省属煤矿的关井闭坑的热潮开始了。上级要求杜鹃岭矿必须在2018年底施行关井闭坑。这个要求经过媒体广泛宣传后,又一次引发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访客的到来。但这一次已经不是各级领导的视察了,而是是清一色的普通人。他们大多是原在杜鹃岭矿工作过的人员,如初期的建矿人员、矿井的管理人员和普通的采掘工友等。
  杜鹃岭在解放之初,当地人就先在山岭掘出了地表煤。而在六十年代中后期,东南省的地质大队在杜鹃岭及周边的山岭架起二十多台钻机开始地质勘探的时候,杜鹃岭开始迅速出名了。因为这里发现了煤炭,而且当年的人民日报和东南日报曾报道这里是江南第一大煤田。煤炭的地质储量达到了一亿多吨。就按实际平均80%的回采率计算,也能挖出七八千万煤炭。东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地质队对这里的煤炭储存的总量和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地质普查,这成为建矿的依据。
  因为矿井的采煤工区就建在杜鹃岭上,煤矿的出风井就在红花坪的左侧。山岭上的野生红花其实就是以杜鹃为主的,考虑到这个因素,这个新建矿井就定名为杜鹃岭煤矿了。在杜鹃岭附近也还有一座姐妹山岭,叫斑竹岭。杜鹃岭煤矿也同时在这里建有一个小工区,就取名叫斑竹岭工区。原因是斑竹岭上长年生长着茂密的斑竹。
  在杜鹃岭的下部,就是东南省著名的一条大河,人们称之为青龙溪。青龙溪东南省闽江水系在上游的一条主要的河流。东南省革委会为了能将煤矿便捷地运送出来,还在六十年代后期以及七十年代初,就由铁道兵部队在此专门建设了一条煤炭铁路专线,在修建煤炭专线的同时,有一座在七十年代也曾名列东南省内最大的水库电站之一,青龙溪水电站也同时开始了建设。
  杜鹃岭煤矿设计的年生产规模达到五十万吨,这理所当然是东南省排名第一的矿井规模。但这样一个矿井,他的所有权并不是省属的国有煤矿,而是东南省的省会城市东福市所有的。这个煤矿是东南省会东福市在这个有煤的腹地的山区建设的第一个属于城市自办的煤矿。当然东南省也还有其它多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也在此地建设煤矿,以缓解决本市、本县、本地的煤炭供给的紧张。当年省城的电厂、化肥厂等用煤企业的存煤甚至紧张到只有剩几天,电厂眼看就要停炉停发,当时就连省革委会的主任、省委几个领导成员都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亲自与外省煤炭企业以及铁路部门协调煤炭采购以及运输的事情。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东南省一大经济和社会奇观。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