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方台西铳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4-23 19:09:48 字数:4049
“臣之愚见以为广宁一带大城,只宜坚壁清野,整齐大小火器,待其来攻,凭城击打。一城坚守,彼必不敢蓦越长驱;数城坚守,自然引退。关以西只合料简大铳,制造火药,陆续运发。再用厚饷招募精兵、能守城放炮者,令至广宁、前屯、山海诸城,助之为守,万勿如前列兵营火炮于城之壕外、待兵力果集,器甲既精,度能必胜,然后与战。”
——辽沈失陷后,礼部侍郎徐光启上奏大明皇帝朱由校
在广宁城沦陷前,“镇江大捷”后,上海大儒徐光启再次向大明朝廷献策,提出了“方台西铳守城术”。“方台西铳守城术”源于欧洲,诞生于17世纪初。
所谓“方台”,是指堡垒上的方形炮台,其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所谓“西铳”,即红夷大炮。根据“方台西铳守城术”,红夷大炮放置在方形炮台的特制炮车之上,炮车旋转,红夷大炮的攻击范围可以覆盖城墙外270度的范围;相邻方形炮台之间的红夷大炮,还可相互炮击彼此的城下之敌,没有死角,无懈可击。
然而,作为“大明帝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徐光启在天启元年(1621年)提出来的战术理念实在太“超前”。在东林党为首的守旧派大臣之抨击下,徐光启的提议不了了之。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广宁城失陷。因擅自放弃整个辽西走廊,辽东经略熊廷弼、辽东巡抚王化贞2人下狱论罪。大明天子朱由校把其老师孙承宗提拔为兵部尚书后,孙承宗进驻山海关收拾残局。
天启三年(1623年)春,“关宁防线”初步建成后,孙承宗特意找来了徐光启长谈。长谈一番后,孙承宗不但支持了徐光启提出的“方台西铳守城术”,而且支持了徐光启早年提出的“乞招香山澳夷,以资战守”的军事建议。孙承宗对大明天子朱由校说:
“当年的戚少保(戚继光)引进澳夷的佛朗机炮,一样遭到了当时的守旧大臣之抵制;后来的事实证明,佛朗机炮乃抗倭利器。臣认为,徐光启提出的‘方台西铳守城术’,值得一试。”
然而,造物弄人。公元1623年秋,在徐光启亲自主持的红夷大炮试炮公开演练中,一门红夷大炮当场炸膛,死了一个汉人,一个澳门葡人雇佣兵。出师未捷的徐光启很快被大明朝廷的言官们用口水淹个半死,以重金招募到北直隶的“大明葡萄牙籍雇佣兵部队”亦被解散。在阉党、东林党的共同排挤下,天天叫嚷学习西方的利玛窦中国弟子、天主教徒徐光启,于公元1623年冬天黯然离开了北京城,被安排到南直隶投闲置散。
幸好,孙承宗把一个跟随了徐光启多年的小举人留在了京师。这个举人曾私底下给兵部尚书孙承宗演练了一次红夷大炮,让没跟洋人打过交道的孙承宗看清楚了“西铳”的价值。
这个举人叫孙元化,是徐光启的老乡兼弟子。
孙元化,出生于公元1581年,字初阳,上海高桥镇人,年幼时师从教书先生徐光启,后于1612年中举。受徐光启的影响,孙元化在天启元年(1621年)加入天主教,成为“耶稣会”的一份子。
孙元化一生热爱西学,尤其擅长数学与火器。在火器上,天启年间的孙元化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堪称“明末火器专家第一人”。
公元1624年春天,在孙承宗的保举下,43岁的孙元化以新任兵部主事(正六品文官)的身份,带着徐光启此前代表大明帝国从澳门卜加劳铸炮厂购至北直隶的11门红夷大炮,进驻山海关以外的宁远城。
到达宁远城的第一天,大明帝国的首席火器专家孙元化见到了新的顶头上司——1624年的宁远总兵袁崇焕。
袁崇焕,出生于公元1584年,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孙承宗的嫡传弟子。
据野史记载,在孙元化拿着兵部尚书孙承宗写给袁崇焕的亲笔信,到达宁远城的当天,40岁的宁远总兵袁崇焕拉着火器专家孙元化,连续长谈了一天一夜。袁、孙2人可谓一见如故。
火器专家孙元化到达宁远城的当年夏天,在宁远总兵袁崇焕的坚定支持下,“宁远城防升级改造工程”高效率地上马了。作为整个升级改造工程的总工程师,孙元化把“方台西铳守城术”的先进理论充分地运用于宁远城防的升级改造中。
公元1625年的秋天,“宁远城防升级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整个宁远城几乎是在1624年推倒后重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1625年秋天,“宁远城防升级改造工程”正式竣工之时,对于孔有德在朝鲜杀人、掳人的恶劣行径,朝鲜国王李倧一方面派出使者到皮岛找毛文龙理论,另一方面向大明朝廷投诉毛文龙纵容手下的将领在朝鲜杀人。
左都督毛文龙一方面与李倧的使者周旋,另一方面向天启皇帝上书,指责李倧君臣背信弃义,恶意刁难到朝鲜采购物资的孔有德,蓄意破坏东江镇的抗金工作。
在东江总兵毛文龙与朝鲜国王李倧各执一词之时,此前躲在暗处的登莱巡抚武之望向毛文龙发难了。
七十好几的武之望向天启皇帝写了一封很长的“密奏”,其中的一段话打中了毛文龙的软肋,让天启皇帝决定对毛文龙为首的东江镇进行整治。
“毛帅在朝鲜五年,先与旧抚镇(陶朗先、袁可立、沈有容)不和,继与臣等(武之望、杨国栋)不和,今又与朝鲜君臣(李倧、“西人党”)不和。岂诸臣皆厉世妖孽,而独毛帅为和鸾鸣凤?”
毛文龙很快收到了大明朝廷要求其把杀人凶手孔有德交到朝鲜国王李倧手中的政令,在毛文龙左右为难之时,两个人替他解了围。一个是大金汗国的努尔哈赤,另一个是“天子老师”孙承宗。
公元1625年农历九月下旬,努尔哈赤的军队大张旗鼓地进驻金州卫城,旅顺指挥使刘爱塔分别向辽西走廊的孙承宗、皮岛的毛文龙2人告急。
原来,从旅顺堡在天启五年(1625年)的年初被金兵攻陷伊始,大明天子朱由校接受了他的老师孙承宗的建议,把失而复得的旅顺半岛从原来的山东登莱辖区划归到辽西走廊的防区。这其实是大明朝廷对登莱巡抚武之望、登莱总兵杨国栋2人能力不足的一种认定。背负“丢失旅顺”这个政治污点的武之望,选择跟毛文龙玩阴的,先是怂恿刘爱塔与毛文龙闹矛盾,后又唆使朝鲜国王李倧叫板毛文龙,关键时刻,又用“密奏”咬了毛文龙一口。
密奏,又称“密疏”,是一种特殊的上行官文书,是正式官文书的一种补充。终明一代,密奏广泛地存在于明朝的政治生活中。密奏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正常奏本的格式繁冗,批复延迟、泄露机密、贻误政机等问题。然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密奏”变成了明朝高官们扳倒政敌的重要手段之一。
“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诏令
毛文龙一方面增兵旅顺半岛,另一方面,委托跟自己坐在同一条船上的刘爱塔,向刘爱塔的顶头上司、手握重兵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打招呼”。
“本次奉毛文龙之命进驻旅顺堡的孔有德,实乃我大明难得之将才,不让其死在沙场、为国捐躯,却让其死在朝鲜人之手,太可惜了”刘爱塔向兵部尚书孙承宗力保孔有德。
孙承宗最终向大明朝廷提出申请,“选调”孔有德到其下辖的旅顺防区,戴罪立功。朝廷同意。千总耿乐随后奉旅顺指挥同知耿仲明之命,从旅顺北上大长山岛,接替孔有德原来的职务。至于大明天子朱由校此前拟定的针对东江镇之整治措施,亦随着形势的变更被束之高阁。
这是孙承宗帮助毛文龙的最后一次。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因手下的嫡系将领马世龙所主导的辽西战略反攻,变成了耻辱的“柳河之败”,兵部尚书孙承宗在阉党的攻击下,被迫以“年事已高”为由,申请辞职。前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去职,如同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先是张盘战死,接着“柳河之败”,然后,是孙承宗的被迫致仕。
孙承宗离开辽西走廊的同一时间,姗姗来迟的澳门葡人船队终于出现在皮岛,与葡人的“远东大船长”包法德一同前来皮岛的,还有天津的沈世奎。
“包法德船长,本都督久仰您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在好友兼“岳父”沈世奎的介绍下,毛文龙热情而隆重地接见了包法德为首的一众澳门葡商。
原来,沈世奎在儿子沈冬浩投奔毛文龙后,一直在做举家投奔东江镇的准备。沈世奎知道,势力庞大的天津卫令狐一族不会善罢甘休。从1624年的冬天开始,沈世奎一方面运用多年积累下来的关系网络,让大侄儿沈冬虎携带巨款到江南开钱庄分号;另一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秘密变卖天津卫的沈氏产业,带着小侄儿沈冬豹为首的沈氏族人,在天津卫与令狐一族周旋。凭借不间断地向天津地方实权官员行贿以及冷静的头脑,过硬的手腕,在令狐一族的不断暗算下,“商界枭雄”沈世奎屡次化险为夷。
公元1625年农历八月某日,天津的沈世奎通过身处江南的大侄儿沈冬虎之飞鸽传信,得知了澳门葡人的船队终于出现在江南。翌日,天津卫的沈氏一族过百口人,连同伙计、家仆在内,如同人间蒸发,消失于天津卫。至于沈世奎是如何搭上在江南采购中国土产的大船长包法德的,包法德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让沈氏一族加盟自己的澳门葡商船队的,皮岛的毛文龙不知道。
“爹,孩儿不孝。孩儿在天津闯下大祸,让您,以及两位堂哥(沈冬虎、沈冬豹)受苦啦!这是孩儿在朝鲜为您买来的名贵高丽参。”沈冬浩看见老爹沈世奎,喜极而泣。
“儿子,有爹爹在,没有什么难题是解决不了的!你与冬梅(沈冬梅,毛文龙爱妾)给我提供的皮岛情报,非常有用!”沈冬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澳门葡商在皮岛逗留了一个星期之久,包法德、毛文龙2人虽然语言不通,但一见如故,天天宴会。
“这是我包法德送给毛都督与耿将军((耿仲明)欧洲精钢锁子甲!穿上身后,刀枪不入......”
“这是12门出产于欧洲的精钢佛朗机炮!毛将军去年买下的红夷大炮太重,不适合野战;这12门新炮不一样......”
在大船长包法德为首的澳门葡商、携带海量物资投奔毛文龙的沈氏一族,给整个东江镇带来新气象之时,大明帝国苦心经营近四年的辽西走廊明军防线,却随着孙承宗的去职而出现倒退。
原本想趁冬天冰封、战船搁浅之时找大金汗国的叛徒刘爱塔算账的努尔哈赤,很快改变了攻打旅顺的主意,他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辽西走廊。当侦得主持辽西走廊抗金大局的人,是他此前没有听过的高第时,年迈的大汗哈哈大笑。努尔哈赤想起了大明帝国在天启初年的冬天,用志大才疏的王化贞,彻底替换善于防守的熊廷弼,结果,成就了金人拿下了梦寐以求的军事重镇广宁城。
“天助吾大金汗国!沿海冰封之时,攻打辽西走廊!”
得意洋洋的努尔哈赤以及一众贝勒们想不到,在辽西走廊,有一个比高第还要默默无闻的人在等待他们。
这个人的名字叫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