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穷与富>第16章 解放初期平凡工作生活的王家兄弟们

第16章 解放初期平凡工作生活的王家兄弟们

作品名称:穷与富      作者:鑫波      发布时间:2021-03-04 09:29:34      字数:6916

  第16章解放初期平凡工作生活的王家兄弟们
  岷县解放后不久,上级党组织安排大伯父担任岷县城关区区委书记,随后调任岷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工作。二年后即一九五四年的春天,党组织又安排大伯父去中央党校研究生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学习时间是两年。于是,他告别了自己的父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三弟、四弟两个弟弟(这时,二伯父已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随军南下去解放大西南去了四川),怀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无限憧憬,怀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学习任务和目的,踏上东去的列车,前往北京中共中央党校深造。
  解放后,担任城关区区委书记的大伯父他们实行供给制,这一时期所有工作人员大家都没有工资。
  这时候家里一大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开支逐渐出现了问题。
  大伯父在中央党校研究生班两年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飞一般过去。上级党组织根据他的文化知识能力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学习一结束就将他留在省委工作,前前后后安排他担任中共甘肃省委讲师团教员、哲学研究组组长、省委《红星》杂志编辑部编辑组组长、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后来又调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编辑组副组长、编辑部副主任、省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兼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等职务。一九八三年担任甘肃广播电视厅副厅长,一九八七年开始兼任甘肃电视台长,一九八八年被评为高级编辑。从此,他一直在兰州紧张繁忙的省委相关工作岗位,以及后来的广播电视系统重要领导岗位工作。一直到一九九一年三月离休,至今仍然居住生活在甘肃广播电视厅隔壁的广电小区家属楼。
  今年夏天的一天上午,我在堂哥晓岚与堂弟志明家里,和二伯母他们交流写作情况,他们回忆了二伯父随六十二军入川后在军队的工作、生活以及回岷县的一些经过。
  岷县解放后时间不长,他就参军入伍当了六十二军的一名解放军战士。随后,他就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了两个多月时间后,与这个部队学校的二百多名学员战友,跟随六十二军大部队南下行军去了四川。行军一个月后到了成都,休整了一星期后,于一九五零年三月他被上级命令在某营担任宣教干事。随后,他所在的部队开展了彻底消灭残敌和地方土匪势力、解放西康各族人民、进一步支援解放西藏的一系列工作。
  一九五零年元月十五日在广汉召开的六十二军军党委扩大会上,刘忠军长传达了进军任务,命令军属各部队向西康全境进军。二伯父所在的这个营随大部队一同行军,先后发生多次战斗,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利用战斗间隙积极主动、仔细总结,写出战斗小结。营长和教导员每次阅读后都十分满意,会立即让通讯员报送团部。在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的行军、战斗中,前后解放了雅安和康定,又配合第十四、第十五军发起西昌战役,解放了西康全省。
  时间不长,上级命令他们这支部队驻扎在四川西南的丹棱县一带,开展剿灭残匪工作。这时候,这个地方的一些残匪隐藏在丹棱的深山密林里面,时不时偷偷摸摸出来干一些杀人、放火、抢劫的事,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党的基层政权,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党的基层政权受到威胁,附近地方老百姓深受其害。二伯父的主要工作就是用事实揭露土匪的凶残行径,向战士们宣传党在革命军队中的政策、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如何才能更好发挥军人在保卫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作用。同时,作为营宣教干事还要积极向当地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解放军严格执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到一处新地方他都立即与地方政府积极联系,开展安抚群众情绪的工作,用事实揭露土匪杀人放火抢劫的凶残本性。
  时间不长,他们这支部队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联系地方武装力量,发动老百姓的力量,在交通要道设岗,加强警戒,孤立土匪,形成对土匪的综合打击力度,还动员熟悉土匪藏身地方的老百姓带路,直接将土匪堵在巢穴彻底剿灭土匪。
  过了一段时间,侦察连将最后一股土匪巢穴侦察清楚后,制定了详细战斗方案。利用优势兵力采用步步为营的方法一鼓作气包围了土匪,随后在各处交通要道围追堵截,将土匪有生力量干净、彻底的消灭了。
  他们驻扎在川西南一带剿灭残匪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土匪渐渐消声匿迹没有了活动痕迹,地方政府和群众也认可了剿匪部队取得的胜利,剿匪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就这样,剿匪战斗在忙忙碌碌中,一瞬间就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中间,二伯父还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们营一些不识字的战士们办扫盲班、识字班、文化提高班,普及提高战士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他还按照营长和教导员的安排,能够及时按月、按季、按年撰写工作总结和战斗总结,并经常为那些不识字的战士们代写家信。由于他文化水平高、能力强,得到部队首长和战士们的一致好评,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和奖章。
  一九五二年七月,某团团首长看中了他的才干和能力,来到师部提出要求,调他去担任了该团的会计。两年后的一九五四年十一月经该团首长推荐,去四川省军区军政干校深造。在这里,他系统的学习了军队理论知识和军队财务管理知识后,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被命令去四川军区属下的云南省国营商业系统泸州转运站做财务工作。一个多月后,四川军区由于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所有军用物资都由自己的车辆运输。时间不长,四川军区与云南国营商业系统泸州转运站解除了隶属关系,转运站成了国营仓储、运输企业。部队让二伯父自己选择两个方面,一个是回到部队继续服役,另一个是转业后在这里继续上班工作。他经过仔细考虑,决定了转业在这地方上班。转运站领导李站长知道他的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出众,也邀请他继续留在转运站工作。于是,在一九五五年三月他积极响应“部队正规化建设,精简兵员”、“精兵简政,不再增加国家负担”的号召,向四川军区军政干校(这时他的军人关系档案所在地方)提出转业申请,军政干校领导安排办公室办理他的转业手续。随后经过部队转业手续办理部门层层把关,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直至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所有转业手续才办理下来。
  只见颁发到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封面和封底用红绸装帧的十分精致,红色封面上庄重的黑色字体书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翻过是扉页,上印鲜红的军徽。第一页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第二页是毛主席的手书题词:“为人民服务”。第三页印着身穿元帅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元帅朱德同志的画像。第四页是朱德手书题词“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第五页是加盖四川省军区钢印的持证人正面半身像。第六页是持证人本人的基本信息。第七页是主页,内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蜀转字第58730号。王黎天同志系甘肃省岷县城关区人,现年二十五岁,于一九四九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五年,原在四川军区军政干校任学员职务,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转业。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防部长彭德怀(手书签名)”上面加盖鲜红加套国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的红色印章。第八页是他本人入伍前的社会简历,上书:一直读书。第九页是入伍后历任职务。第十页是批准转业的机关及时间:四川军区(签字)、云南省国营商业系统泸州转运站(红色印章)。尾页是印刷体:“此证应妥为保存,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如有遗失,概不补发。”
  转业军人证明书到手后,他内心在想,从此以后他自己不再是军人而成了转运站的一名职工。
  不久,李站长安排他去云南昆明财经学校深入学习财务知识。为期半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便在转运站担任会计。李站长非常关心职工生活,介绍他认识了泸州市本地熊家十八岁的姑娘,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二人互有好感。又积极交流交往了两个多月后就他们就决定了个人的终身大事。
  一九五六年国庆后的金秋十月时节,他们积极响应那个时代国家“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号召,领取了结婚证。
  时间不长的一天下午,在婚礼主持人李站长的主持下举办了他们的婚礼。单位同事、泸州熊家至亲嘉宾来到转运站会议室,大家围坐一起,年轻的同事们为来宾上茶递香烟,桌子上摆着果糖和瓜子。婚礼上没有上美酒也没有上肉菜。大家热闹、开心、和睦的说笑着,交流了一些双方家庭和家乡的情况,简单热闹的办完了革命化的婚礼。翻年的十一月,他们的儿子在泸州市转运站出生,他们万分高兴,立即向岷县的父母亲写信告诉家里,他们儿子出生的喜讯。
  一直到了一九五九年三月的一天,收到家里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立即拆开阅读,上面只有简单的五个字,但字字重如千斤:“父离世,速归。”
  看后立即失声痛哭,离开家乡岷县、离开父母亲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年,与父亲万万想不到竟成永别。
  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立即回老家奔丧。他们带着快两岁的儿子,一路乘火车、坐班车,三天后才回到家里。只见门外一堆冒着余烟的灰烬,老父已经被安葬,丧事已经办完了。他跪在母亲面前放声痛哭,为没有赶上送别父亲最后一程而懊悔不已。
  十年已经过去,今天才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母亲、见到兄弟们、见到自己的侄子侄女们,大家不断的交流分别后各自的一些情况。
  那个时候已临近三年严重困难饿死人的时期。经济日益紧张,商品供应越来越匮乏。他们带着两岁的儿子在路上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只见家乡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大部分仍然是老样子,基本没有变化,只是人们变得神情冷漠、严肃,而且人人都匆匆忙忙,没有了高声欢笑,大人小孩都步履来去匆匆,主要原因就是人人正在吃食堂,还吃不饱饭。
  他们夫妻俩去同学、朋友、亲戚家里转了一转,还拜访了几名长者,交流了分别后双方的情况。二伯父还发现了家家户户存在着缺衣少食,特别是自己家中经济紧张、居住条件差、生活过得十分困难的问题,只是看到大家的思想情绪还是积极向上,人们也都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
  转眼两星期假期已满。亲人们口里互相说着保重、离别的话语互相向自己的亲人道别,随后一家三口乘车又回到了四川泸州转运站。
  到了年底的时候,二伯父感到转运站同事之间不像部队时候大家兄弟般的战友情谊,工作也枯燥乏味,工资也特别低,在那个地方既没有同学、朋友,也没有老乡,一天天感到越来越孤独。那时候还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时期,各地人们家家户户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们一样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差,整天都处于忧愁中。后来越来越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想念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亲人们、怀念亲朋好友和同学们。思来想去还是回老家生活为好。于是告辞泸州转运站李站长和同事们、告辞泸州熊家亲戚们。于一九五九年年底,带着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快三岁的长子晓岚,回到了家乡。
  家里没有房屋居住,就租住在人民街和新民街交汇处十字路口附近的临街出租房内(现步行街路口过街天桥附近),时间不久,县上安排他到县城市管会工作。同时,他家利用家门口繁华地理位置的优势,二伯母在门口摆设了小百货摊点,贩卖香烟等杂货,挣一点钱补贴家用,还摆设了连环画地摊供大人小孩们观看,每看一次一本一分钱,不限时。他们摆设的连环画书摊很简单,将一块大的布单子铺开来,上面一排一排整齐地摆上连环画,四周摆放着条形长凳,人们花一分钱坐在凳子上面认认真真看得十分的过瘾。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花一分钱看一本,或者两分钱看三本,在这里看内容丰富的连环画。在他们的连环画书摊前,总有小学生或者大人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的捧着书看,很是痴迷。
  我们想想看,连环画里边的小人物就在你面前小小的书页里,小人物们在一页一页的连环画里面活动着,讲述着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就算认的字儿不多,有啥关系呢?书里面的一张张图画,一个个小人物把啥都说清了,况且身边嘁嘁喳喳说个不停地大人、小孩们之间互相的交流、讨论,早就将连环画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了。就像我们小时候爱看的电影,虽说电影上的人是活动的,可连环画里的小人儿,加了你的想象,谁说就活动不起来呢?在那个时代有了这些连环画的抚慰,这似乎刚好吻合了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全县就唯一一家新华书店出售各类书籍,出售的小说种类还非常少,很长一段时间才进一些小说、连环画,人们不几天就抢购一空买的干干净净。那时也没有电视可看,只有早晨、中午、傍晚二郎山上的大广播,每天三次播放国内国际新闻、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等。若看电影,也就那么单调的几部,看一场电影也才五分钱。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花一分钱在连环画地摊看内容丰富的连环画。
  今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在四婶家交流、了解我们王家解放后的一些事情,对半个世纪前发生在身边的有些事情她仍记忆犹新,她边回忆边向我述说了二伯父两个孩子出生的情况,她说道:自从你二伯父他们一家从四川回到岷县县城居住,在平凡的日子里平平安安地过了五年时间。到了一九六三年的秋天,他们的女儿出生,来到我们王家。由于是秋天出生的,于是取名秋菊。这时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取名志勤,小名晓岚,他比秋菊大五岁。兄妹俩人都长得很是漂亮。邻居们羡慕地说,这两个娃长的十分好看、很心疼、很可爱。
  这一时期大伯父去中央党校学习,二伯父去四川剿匪。家里有祖父、祖母、我的父亲和就要上中学的叔父,大伯母母女三人,大家一起共同生活。
  祖父年龄已近六十岁,由于他民国时期岷州县监管狱员身份和在同善社做过事情,解放后没有了任何职业,管理经营过的平民教养工厂早已经倒闭,没有了收入。这时的祖父内心十分忧愁,经常叹息家庭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于是,祖父母商议后,筹集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在新民街中间地方,租借了两间铺面房,祖母开了一处杂货铺,赚一些钱使一大家的生活开销有个着落。只是,杂货铺生意没有想象中那样好,但有生意总比没生意好,也不至于坐吃山空,家里那一点点积蓄用完,以后怎么生活呢?
  为了分担祖父母的忧愁,增加一些家庭经济收入,我十七岁的父亲主动放弃考大学,使用从平民教养工厂作价分来的手工织毛巾机器,在家里每天都坐在屋檐下织毛巾机器前开始生产毛巾、销售毛巾,获得经济利益贴补家里生活开支。
  “唧唧复唧唧,三哥当户织。三哥再见,上学去了。”就要小学毕业即将上中学的叔父离家去上学时,来到织毛巾机器前向他织毛巾的三哥爽朗、顽皮的用《木兰诗》告别。我父亲立即回应:“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赶紧上学去吧。”
  放学回来看见他三哥还坐在织毛巾机器前织毛巾,他又风趣的打招呼:“唧唧复唧唧,三哥当户织。放学回来了。”父亲又立即朗声回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随后兄弟二人同声背诵完《木兰诗》,有时候二人也背诵其他唐诗宋词。
  大伯父的大女儿春风、二女儿秋云看见她们的三叔整天坐在屋檐下织毛巾机器前唧唧查查织毛巾,也顽皮的微笑着用《木兰诗》招呼她叔父:“唧唧复唧唧,三叔当户织”。
  “唧唧复唧唧,父亲当户织。”就这样,我的父亲织了五年多的毛巾。二十岁左右的他整天坐在织毛巾机器前唧唧查查织毛巾,的确不容易。他自小受家庭学习和文化氛围影响,加之个人刻苦努力学习,还有那个时候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好,小学、中学都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他在高中毕业后的当年,正处在岷县解放前后时期,时局动荡,社会不稳定,个人家庭经济几乎没有收入,就没有条件上大学而主动放弃了考大学。于是,他按照祖父的吩咐,一方面织毛巾,另一方面坚持自学,积累文化知识,寻找就业机会。
  日子如飞一般过去,岷县解放五年多的时间。到了一九五四年的八月,父亲被城关镇聘用,在二乡(现岷阳镇人民社区)担任秘书工作,每天都抄抄写写。不少时间还被城关镇临时抽调,被安排协助镇办公室整理、汇总材料,有时也写一些简单材料。从此,就再没有织过毛巾。
  在一九五六年的二月,王家与县城的寇家联姻,我的父母亲积极响应城关镇提出的“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号召,双双在镇办公室领取了结婚证。领证时间不长的一天下午,双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大家围坐一起,桌子上摆放着果糖、香烟、瓜子、茶水,没有丰盛的美酒佳肴。大家热热闹闹、说说笑笑非常开心的交流了一下午,在婚礼主持人主持下简单热烈的办完了婚礼,同善社大院子的一间东房成了他们的婚房。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第二年的九月,他们的女儿在同善社大院子的这间东房出生,取名东凤。
  在解放后的这一段时间,由于我父亲在大伯父的指导和影响下,认真阅读了大伯父推荐的很多进步书刊。在二乡秘书工作岗位的这一时期,他追求进步,思想积极向上,向城关镇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直以来由于个人文化知识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经常被城关镇临时抽调写材料等,能够按时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务。时间不久,就被城关镇党委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是党的三十六岁生日。这天上午八点,相关机关单位、城区学校教职员工、城关镇各居委会新纳新的中共党员们,以及这些部门的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们,他们整整齐齐、心情激动地坐在县委礼堂参加今天的党员集体宣誓大会。大会一开始,首先是新党员们齐刷刷整齐地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高举右手,向党庄严宣誓。随后,县委组织部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首先祝贺今天向党庄严宣誓的新党员,欢迎你们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党的一名新成员。下面向大家简单讲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知识。
  这次会议上大家高举右手向党宣誓的情景,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