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吟诗词、作书画,成立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
作品名称:穷与富 作者:鑫波 发布时间:2021-02-19 11:03:03 字数:3322
第11章吟诗词、作书画,成立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
我的父辈兄弟们自小受到祖父严苛的教育和他学识的影响。在读初中、高中时兄弟几人就非常喜欢吟诗作词、练书法学画国画。他们几乎每一星期都要作一首诗或词,兄弟几人互相交流欣赏,有得意之作时也会让自己的父亲欣赏,进一步修改、润色。大伯父时不时与诗词好友孟平、侯见里互相交流、欣赏个人得意的诗、词,互相修改、润色。二伯父特别喜欢吹箫奏笛,喜爱书法国画,在不断地练习书法过程中,他的一手钢笔字也练习的像模像样,越来越好看,得到大家好评。
在一九四八年夏天的一天,大伯父和两位好友孟平、侯见里多次商议,决定在县城发起成立一个群众性文艺组织—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他们经过商议,制定了研究会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
随后,他们开始在爱好文学、艺术人群中间大量宣传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邀请加入。时间不长,有五十多人申请加入,对入会条件成熟的二十一名文艺爱好者纳入研究会。挑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成立大会。
成立后不到一年,文艺音乐研究会已发展会员三十二人,参加研究会的人员有在县城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公职人员,还有在兰州上学的岷县籍大学生。随后举办了几次诗歌朗诵会。
研究会还利用国民党《岷县日报》创办了“泥土”文艺副刊,刊发杂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内容。揭露、抨击黑暗,讴歌光明,宣传进步思想,前后出刊“泥土”四十多期,在岷县当地产生了广泛地影响。
在一九四九年七月的夏天,洮水河畔,景色迷人,碧澄的河水泛着银波缓缓流淌。
这天傍晚,迎着灿烂的晚霞,四位中共岷县地下党支部支委倍同牙含章同志(化名康明德,中共陇右工委负责人)和岷县文艺副刊编委的编辑们,先后来到岷县城北门外的洮河边,参加地下党支部扩大会。
绿草如茵,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幽静。
大家在树荫下席地而坐,远看像是人们晚饭后在河边纳凉。地下党支部介绍了“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情况,大家商议后认为可以用它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因为研究会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后还可以从参加研究会的进步青年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大家商议可以通过这次研究会改选的机会,将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孙甲丁(这时他已经成了中共岷县地下党支部书记)选为研究会成员,最好选成会长。以后他就以会长的身份,出面组织并开展地下党的一些公开活动了。
选举研究会负责人的时候,以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的身份和他优秀的文学水平,以及他的演讲口才、优美的文笔,孙甲丁当选为研究会会长。选举结束后不久,正是中小学暑假期间,一些学生忙于准备升学考试。于是,研究会及时举办了一个暑假补习班,招收了四十多名学生,一方面为他们补习功课,另一方面由担任教员的地下党员利用合法讲坛,在讲授文化课的同时,宣传进步思想,有意安排讲授具有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教唱进步歌曲,这些内容都很受补习班同学们的喜爱。
后来,研究会还举办了几次诗歌朗诵会,朗诵内容有艾青、田间、臧克家等著名诗人的诗作,还有拜伦、雪莱、普希金等外国诗人的诗歌,并围绕这些诗歌进行了座谈。这些文艺宣传活动,在研究会会员们的心田里逐渐地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九四九年七月的某一天傍晚,文艺音乐研究会利用晚饭后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决定在中山公园叠藏河边的树荫下草坪上,举行草坪诗歌朗诵会。
大伯父是这次朗诵会的主要工作人员。早早吃过晚饭他就赶紧去了朗诵会会场,做会前准备工作。
参加歌朗诵会的除了研究会会员外,还去了好多爱好文艺的文学青年。
岷县行政专署视察、中统特务莫若聪一行也晃晃悠悠赶到了朗诵会会场。在这之前,他们这些特务对从兰州回来的进步大学生们已经注意上了,苦于没有任何证据而无可奈何。这次,他也好像嗅到了什么似的,硬是赖在诗歌朗诵会上不走。实际上,朗诵会上朗诵的诗歌内容完全是公开的,如艾青、田间、臧克家、拜伦、雪莱、普希金等中外著名诗人的诗作。
朗诵会开始后,研究会会员和诗歌爱好者们不但用汉语朗诵,有的还用英语朗诵,还有的用藏文唱歌,还有的清唱一段秦腔。
整个诗歌朗诵会场面自始至终掌声不断、热烈喝彩声不断,欢声笑语声不断。场面十分热烈,情绪高涨,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朗诵会就要结束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就要来临,朗诵会只好宣布提前结束。
特务头子莫若聪在整个诗歌朗诵会上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证据,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在家里,大伯父向兄弟们讲解了诗歌朗诵会上有趣的诗词、中外著名诗人所做的经典诗词,还对比了古诗词与现代诗词、诗歌的关系。几兄弟他们讨论得十分认真、热烈。但关键还得听大哥的观点和他对诗歌的认识。因为他的学识,他对诗词、诗歌的观点是最深刻的。谁有不清楚、不理解、不懂的也会向他们的父亲请教。
第二天,“泥土”副刊发表了朗诵会的一篇通讯报道和部分诗作,其中有一首打油诗有这样两句:“大地风雷起,惊走莫若聪”,把这个特务头子大大奚落了一番。
通过参加岷县文艺音乐研究会的各项活动,以及平时祖父尽心尽力的培养,这一时期大伯父兄弟们的文学水平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所有这一切活动的开展,为大伯父以后担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编辑组长、副台长、省广电厅副厅长兼任甘肃电视台台长、高级编辑打下了良好的文学艺术基础。
这之前的大伯父一直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英语系读书。平时积极参加西北师范学院地下党举办的一些活动,时间不长他就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六月三日的这天,由孙甲丁介绍光荣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九年的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前身)开始了解放兰州的战役,鉴于这样的战争局势,西北师范学院决定学校提前放暑假。
西北师范学院地下党负责人及时召开了岷县籍党员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集团正在挥师西进,大西北解放形势已基本形成,这次回家乡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政策,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形势,宣传打倒国民党独裁、腐朽统治,解放全中国的大好形势。你们要严格按照地下党工作原则,按照岷县家乡敌我情况,隐蔽、精干的开展地下斗争。
在岷县,处于这个战争特殊的时期,祖父严禁孩子们外出,一家人整日足不出户。同时,还通过亲朋好友千方百计了解兰州以及岷县解放战事,内心一直特别担心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读书的大儿子。
这时年已近十九岁的二伯父,作诗赋词等文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书法绘画能力也是他的长项,特别是他的一笔钢笔字写的飘逸、大气,很有特色。他为人性格恳直、豪爽,当打听到兰州读书的大哥就要回到岷县家乡时,就感觉家乡快要解放了,内心非常地振奋。
他们几个兄弟开始每天都在盼望大哥回家。
时间不长,他从兰州回到家里,几兄弟异常兴奋。问这问那、说这说那说个不停。他们特别对岷县就要解放的事情更加感兴趣,他们盯着大哥听他讲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形势,讲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大好形势。他们每天跟前跟后,为大哥送个纸条、找个人、传送个口语什么的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天是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
上午八点的时候,中共陇右工委负责人牙含章来到孙甲丁家里,他们见面后交流了当前岷县上下各方面的有关情况。孙甲丁汇报了支部成员候选人情况,成立岷县县城党支部的有关事宜。最后邀请他与其他党员们见个面并指导召开党支部成立会议。随后孙甲丁按照他的指示,立即让他的兄弟去通知其他党员下午二点在北门外洮河边开会。
下午二点。只见天空湛蓝,飘着几朵洁白如絮的白云,空气异常清新、明亮,翠绿的岷山脚下,洮河水碧玉般向东北欢畅流去。向东眺望,只见碗口粗的钢丝绳连接洮河两岸,钢丝绳下连接木质渡河船,两岸不断有人乘船来来往往渡河。
这时,只见县城北门外的洮河边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年青人,在树荫下亲蜜聊天,相互之间显得异常兴奋、亲切。一会儿声音大、响亮,一会儿又窃窃私语,好像商议非常重要的事情。
离他们这地方西边、东边、南边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分别有年青人睁着警惕地眼睛观察着来往行人。
原来,这些年青人大部分是从兰州来到岷县的地下党员们,他们是来参加在洮河边召开的党员大会,选举岷县地下党支部初步候选人成员,并安排近期开展活动的内容。不到一小时,所有准备的会议议程就讨论完成,形成了会议决议。大家又陆陆续续分别离开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