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大地回音(第二部)>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啊人 这又有了奔头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啊人 这又有了奔头了

作品名称:大地回音(第二部)      作者:秋粮      发布时间:2021-01-26 17:44:59      字数:3216

  一
  时光飞转,在欢声笑语中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姜山楼院里的那棵高大的老梨树又是一身披花。这几年这一大家人的日子都过得顺风顺水,最突出的两个成功者是葛优德和姜红菊,唯有姚文国的事又开始令人费心。家里的人谁都知道,那会儿上成人大学就是为了拿到文凭后去乡里办卫生院,可现在姚文国家里的钱实在是捉襟见肘,女儿上学花了钱,城里买房子花了钱,这两年上成人大学误了不少看病的钱。来喜旺改行给别人开客运去了,回扣钱与他无关。要办卫生院,钱成了大问题。
  
  二
  这天都夜里十点了,姜红菊、郭冬宝都在家,姜山对他们提起了姚文国要创办卫生院的事,郭冬宝两口子爽快地表态,全力支持大姐夫。
  “好!”姜山拍了一把茶几说,又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葛优德的号码:“喂,优德呀,有件事我想和你打个招呼……”
  葛优德接到电话后连声说:“这事包给我了,让大姐夫做个预算,然后给我打电话。”
  放下电话,老两口眉开眼笑,欣慰异常。为这一家人化也化不开的浓情好一番激动。之后他吩咐郭冬宝说:“你明天休息一天,去找找你大姐夫。说是办卫生院,一定要把全部细节摸回来。你大姐对他的事也说不清,明年就退休了,不要打扰她,漂漂亮亮把工作干到最后。一定要问清楚你大姐夫,可行性在哪里,具体怎么干,好好在他身上做个调查,然后咱们再集体研究。”
  丁山花皱着眉头在考虑一个问题,这个大女婿都六十三的人了,都到了顺风耳的年龄了还要创业……于是她边思考边说:“你们说,国家让男人六十,女人五十五退休,这政策为什么这样定?”
  姜山一愣,笑呵呵地说:“这还用问么,男女人到了法定年龄,是象征挑不起工作担子的年龄了,所以要退休。”
  “对呀,我是在想,文国今年多少岁了?”
  “六十三么。”
  “是呀,按上班来说,是退休三年的人了,这还要开什么卫生院,那么大年龄了,城里已经有了房,还要去卫生院两头跑,受得住吗?”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大家都觉着是个问题。郭冬宝想了想,也在替大姐夫作难,说:“要说大姐夫的身体是没问题的,六十三的人,啥毛病没有;可再没毛病也是六十三了呀,不是挑事卖精力的时候了。”
  姜红菊对此不以为然地说:“大姐夫干的是技术活儿,不是苦力,尤其是搞医,越老经验越足,大姐夫盼了一辈子要当老中医,这会儿也老得差不多了,我觉着没问题。”
  这话把一家人说得都笑了,姜山笑着想笑着说:“咱家文国是个怪人,盼了一辈子老。要说他这个岁数,不该干这事了,但文国的个性我了解,谁要是对他说年龄这个问题,他马上就张嘴,什么姜子牙呀,有志不在年高呀,能给你说半天。就让他去做吧,也不是个坏事。不然他心里永远是个遗憾。”
  家里这几个人都在为他费心,都十一点了,还在想着他的事。
  
  三
  落凤坡,是圪遛村所属乡政府的所在地,这地方是姚文国向往已久的志向发挥地。那是一片平坦的缓坡势地形,有着三千人口的大村子,交通十分方便,离城更近。姚文国在上成人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打探到了这风水宝地中有一处院落,虽然年久失修破落不堪,但庄严依旧宝相无存。非他莫属。
  那村里早先住着一家大户人家,前后两进的古旧四合院。这户人家当初不是靠务农而发家的,民国战乱年间,这户孙姓人家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出去当兵打仗一走六年杳无音信,他在山东一带混出了名堂,在韩复榘手下为旅长,烧杀抢掠克扣军饷发了大财。为显示自己出人头地光耀祖宗,在落凤坡给他爹妈和两个弟弟盖了这处十分招眼的两进两出的古旧风格的四合院,又买了几十亩地。日本人侵占过来后,把他们全家统统轰走,当了指挥部,一家人扶老携幼落荒而逃,从此再无音信。
  后来这房子被八路军的枪炮打得四处伤痕累累。
  解放后曾一度把这里当作小学校。院子里房间不少,但都是小格局,学生们人多的时候上课只能在后院当中的天井里搭起棚子,但也难挡风雨搅扰,冬日更不能当教室使用。
  落凤坡的人不知从何时嘈起,说那些黑咕隆咚的房子里有鬼,不是张三就是李四,还都说亲眼见过云云。家长们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谁都害怕鬼缠身。随后也就弃之不用了。
  直到一九五九年某日,原住户这家人的后代回来看过这处院落,一面院墙倒塌破烂不堪,各个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都满是尘土而乌黑不堪,房顶上的瓦松草长得足有二尺高。看过之后便悄无声息地走了。
  村民们自此才知道,这家人的子孙后代都到了西安落户生根。
  姚文国几经打听,终于得着一丝信息,直系后人有个在西安某报社工作的。于是他马不停蹄去了西安,到处找报社打听询问,有没有个性孙的人,人们告诉他有,但几次询问都对不上号,就在他快要失望的时候,碰着位五十多岁的人告诉他,他认识个老家山西的姓孙的人,叫孙启茂,把地址也告诉了他。
  姚文国顺着这条线,终于见到了这位白发苍苍的拄着拐杖的老人。问明情况后,老人见到姚文国仿佛回到了故乡,对落凤坡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头头是道,还掉下一串串老泪。这些都是过世的老人给他讲起的。五九年那次就是他回落凤坡看过那处院子,之后不了了之。姚文国提出要买那处院子,孙老汉一口爽快地答应了,仅以一万元成交,并写了字据,还请姚文国吃了陕西有名的羊肉泡馍。
  姚文国兴冲冲回到圪遛村,酣畅痛彻地睡了一宿,一解半月来缠绕身心的困惑与疲劳。
  第二天早上,那只忠于职守的老公鸡,努力飞跳到墙头上,伸长脖子奓颈毛,发足底音唱起了晨曲。甜美梦乡中的姚文国却听到了摇着长鞭,铜铃哗啦啦响动的马车声,拐过一道弯下了一个坡。当老公鸡的又一声鸣唱才把他从梦中召回。他搓搓脸,揉揉眼,蹭下炕。
  吃过早饭,给那些鸡放够了吃食,一脚发动了摩托车,直奔落凤坡而去。
  一路上,那些熟悉的景致仿佛在对他夹道欢迎,他在享受着落凤坡“乡民”对他这位新主人的热忱欢迎。
  不到半小时的路程,摩托车上的姚文国,拐过一处街巷,到了,到了那处费尽周折买来的破旧的两进四合院。
  停下车背操着手缓步慢行,进了没有大门的破院子。仔细观看这座三面院墙基本完好,门窗基本全无,院子里天井处铺设的石头尚存完好,石缝间长出了野草,梁柱椽瓦需要修葺;虽然扑入眼帘的皆是满目疮痍,尘污厚积,多处塌落的残败模样,但那完美的结构,厚实的房屋框架,挺直的檐柱,正屋污黑中泛黄的雕花垂挂只有一片尚存,通往屋顶的砖砌陡立台阶,依然隐现着当年的富贵、豪华、威严。激动得姚文国迈着小碎步四处观瞧,连细小的拐弯处,院内角落间的茅厕都细看细瞧,抬手抚摸,叹声吁吁。
  好一阵品味之后,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从兜里摸出那张孙老汉写给他的字据看了又看,心说,‘啊——这地方是我姚文国的了!老天呀,这是百年等一回。这房子的主人没福气享受这么好的地方,该着我姚文国在此扎根创业,名扬天下。糊里糊涂白活了六十多年,熬到今天才算有了盼头。他心想,‘对——花上几万块钱请来工匠,该修该补的一处不剩,门子窗户按原样重修,复原当年的精气神。竣工后一定要请来几位有名气的白胡子老中医,正门悬挂起黑底鎏金大字的牌匾——悬壶堂卫生院。吃住在这里,发财在这里,大名从这里扬出去。当地的,城里的,本省的,外地的,都来我这里看病。前面的院子四周都建成客房,那就是住院部,院子正中全部种上花草,再移来两棵不老松栽到二门两侧;后院看病、办公,前院住院修养,在这落凤坡独树一帜,搞不好凤凰还真能来仪;到了那个时候我姚文国可就不是现在的这副模样了,那一定是走路有人搀,吃饭有人端,伸手有衣穿,前门有人看,院里有人转;别说活着像神仙,死在这里也是有福的。到时候在前院塑起一座雕像,身背药篓手拿银针,那就是我。一个活脱脱从圪遛村走出,落凤坡创业,我是中医界的古圣——李时珍二。人哪,这就是活人呀;什么当官发财,八抬轿请也不去。他葛优德搞企业天天和机器铁疙瘩打交道,虽然有钱,但缺福;郭冬宝成天开车跑,虽然也挣钱,辛苦,也就是个赶车的把式。只有我才知道这天地间啥是福;什么五十而知天命,那是笨人知道了眼前看得见的天命,是散懒人找借口,想靠住墙根成一坨儿,更是不知福。真是好时光来了呀,葛优德和郭冬宝都答应给我出资,这简直是坐上顺风船还艳阳高照,人啊人,这又有了奔头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