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崇信道教 宠推方士(第一部分)
作品名称:抢来的皇位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20-11-11 13:08:06 字数:7818
宋徽宗时代,把道教作为安定天下的工具。
宋徽宗为道教大作舆论,推崇道教,排斥佛教。
北宋末期宋徽宗父子当国时期,道教最盛。
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禅让而得国。后周武宗是反佛的,废佛寺三万三百所,毁镇州大悲像铸钱,周世宗亲自秉钺在大悲像的胸膺上凿洞,不到四年果报现前,自己胸膺上生疽溃烂出洞而死。
宋太祖和宋太宗目击此事,对因果深信不疑,所以也是非常地尊重拥护佛教,即位后“屡建佛寺,岁度八千僧”。
但因为有宋的皇帝姓赵,而道教中的玉皇大帝(佛教中称为帝释天,是归依的佛教徒)叫赵玄朗,宋帝自认为是玉皇大帝在人间的后代,所以有宋一代道教都是受到尊重的。
道教在宋代地位超越佛教,是在宋徽宗当国的政和期间。
“宋徽宗崇奉道士林灵素,延揽道士,访求仙经,大兴道观,造《万寿道藏》,并自封为“道君皇帝”,崇道贬佛,并“以释教经六千卷内恶谈毁词诋谤道儒二教,命近臣于道箓院看详,取索焚弃之。”
宋徽宗早朝时慎重告诫群臣:“大宋朝野一定要把道教放置于首位,朝中所分的道教官员一样的待遇。有忽略者,或者有意抵赖者,受严重惩罚!”他不止一次这么出自于肺腑地警告过他的全体文武大臣。
又下召把全国的佛寺改为宫观,普通僧尼易装为道士、女冠(高僧已隐遁)。
戊戌年,改年号“重和”,十一月,“上御宝箓宫,度玉清神霄秘箓会八百人。
宋徽宗最信服的道士是王老志和林灵素,他说凡天神降临事,盖发端于王老志。而极于林灵素。
“林讲经据高座,上为设幄其侧。林所讲无殊绝者,杂以滑稽喋语,上下为大哄笑,莫有君臣之礼矣。”宋徽宗就这么崇奉林灵素,他怎么看不出来林灵素是一大无赖。
时道士有俸,每一斋施动获数十万,每一宫观给田亦不下数千顷,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胶青刷鬓,美衣玉食者几万人,一会殆费数万缗。贫下之人多买青衣幅巾以赴,日得一饫飡而衬施三百,谓之‘千道会’”。只要沾上道教的光,就可以得到一些实惠。于是老百姓参与的很多。再说,徽宗为了发展道教,甚至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而大兴宫观。其在位期间,兴建长生宫、玉清昭阳宫、葆真观、清宝宫等诸多宫观,又令天下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塑造圣像。可以说,宋徽宗的道教招令,使大宋朝野臣民十分繁忙万端幸苦。
有忠臣试探着给宋徽宗进谏,宋徽宗大发脾气:“谁再有类似的胡言乱语,一概贬黜出境,断其一切生活来源,困死在天涯海角。”
有一次,宋徽宗的最爱郑皇后在鸳莺帐里,在枕头边低声问宋徽宗:“为了道教的发展,陛下几乎忘掉了后宫3000,道教就那么重要吗?”宋徽宗突然厉声叫道:“这混账话难道出于知书达理的郑皇后你的嘴吗?与其舍弃道教,就是舍弃大宋王朝,就是断送我赵佶本身,那么要你们3000后宫何益!”宋徽宗的气愤达到了顶峰,这是郑皇后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宋徽宗对他的忠臣们说:“卿们如果有大宋王朝在心,就在道教的建设和发展中紧紧跟着我宋徽宗前进。如果非也,就请早日离开这里。朕要在崇宁、大观年间,于茅山建元符万宁宫,在龙虎山迁建上清观,增建靖通庵、灵宝观等,使宋代出现宫观盛极一时的现象。”
奸臣蔡京、童贯等等异口同声地说:“发展道教是大宋王朝的保证,是大宋王朝的灵丹妙药。支持陛下您的构想和行动。”宋徽宗很快让自己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崇宁、大观年间信道教的运动在大宋朝野已经闹得热火朝天。
宋徽宗在位期间,不仅是一个玩得花样百出的浪荡天子,还很迷信。“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这个皇位就因为哲宗无子才被抢来的,生怕自己无子,将来皇位也被别人抢去,便想多生儿子。于是,他便向茅山道士刘混康求计。宋徽宗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刘混康:“朕对神道您崇拜万方,早有求教的欲望,眼下有幸拜倒在您的面前,那么就请告诉朕求得多子的良方!”
刘混康平坐在宋徽宗的上方,神秘地说:“京城的东北角有一块地方很低,若垫高了,当有多子之福。”说完这句话,自个端起宋徽宗派下侍为他敬献的香茶品味起来。宋徽宗佩服刘混康的神机妙算,刘混康看出来宋徽宗的心理活动,就来了一句,“至于京城东北角那一低洼的地方,下臣在这里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他故意眯起眼睛,用手在空中指点说,“就是这一块低洼……”
谁都看得出来,刘混康这样佯装做作的卑鄙表演,徽宗却信以为真地说:“赵佶佩服神道您的深沉道术,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京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赵佶第一次拜见到您这样的高明神道。赵佶一定当即下诏征集民工,把那个低的地方夯筑起来。”
刘混康笑了笑说:“依下臣建议,不光是夯筑起来……”
“哪么,请神道明确指点。”宋徽宗前倾着龙体,定定看着刘混康的嘴巴。
“一个高高的土岗!”他手高高地扬上去,最后指定在一个空间。
“赵佶一定照办!”宋徽宗点头如捣蒜。
下去以后,宋徽宗赶忙召集他认为的忠臣良将商量此事的落实步奏。
一个高高的土岗很快夯筑起来,说也凑巧,徽宗竟从此接二连三地生了30多个儿子,使得徽宗更加相信鬼神,推崇道家之言,大力扶持道教。
他先在皇宫中建起一座金碧辉煌的玉清和阳宫,供奉道家诸仙。他还下令在全国征集各种道教仙经。
宋徽宗崇奉道教,推崇“静为依归”,大建宫观,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本人还让大臣尊他为“道君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成为道教最高教主。
由于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宋徽宗不但崇信道士,甚至还封他们为官。朝廷一时间乌烟瘴气。道教势力大大膨胀。
宋徽宗即位初期,社会还算安定,宋徽宗励精图治,是一位守成之皇帝。宋徽宗后来沉醉于逸乐,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小人,弄得朝廷混乱,民不聊生,引起人民群众极大不满,致使方腊、宋江揭竿而起。外部强敌环绕,宋徽宗束手无策,为了震慑外敌,安定社会,缓和阶级矛盾,在蔡京、童贯及宦臣、道士共同策划下,更加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崇奉道教的热风。
宋徽宗崇奉道教,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崇宁、大观,到了政和、宣和年间才发展得热浪掀天。
崇宁著名道教人物有乾隆年间徐本衷。
徐本衷,字虚庐,崇宁人,成都武侯祠道士,著有《香叶亭诗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本衷在紫阳洞建香叶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徐本衷于刘备墓前补种柏树77棵,又于陵庙前种柏树八株,现均已环抱合围,成参天巨树。《国朝全蜀诗钞》载有其诗八首。诗风清雅、格调高远。选录二首:“鹤鸣观,石凳绿阴重,层层紫翠封。日蒸千嶂雨,去护一林松,鹤鸣惊晨梦,泉鸣和午钟,此间尘事远,随意一支筇”。“雨中过平乐山,晓角吹残出县城,平乐山下风雨横,棕丝笠子枯藤杖,斜倚岩根听瀑鸣。”
宋徽宗说,著名道教人物徐本衷的优秀功德我们一定要牢记,他的著名诗作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蔡京一伙随声附和,一群衷心宦官更是双手称赞,狗颠屁股跟随着。在他们的摇旗呐喊之下,宋徽宗把宋代崇道活动推向了高潮。他在全国大兴土木,广修宫观,为大批神仙加封尊号,编写、整理道经,并自任教主,把道教变成了国教。
一、其具体事实略次于下:
政和七年(1117)二月,称天神青华帝君下降宣和殿,又夜梦老君谕曰:“汝以宿命,当兴吾教。”道士林灵素宣谕,言徽宗为神霄玉清王下凡,左右近臣及宠妃皆是神仙下凡。四月,徽宗授意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从而把道教变成了国教。
宋徽宗因此创作了一幅绢本设色工笔人物画《听琴图》,画面中间,抚琴者黄冠缁衣作道士打扮,身旁立一木几香炉,只见他微低着头,双手拨弄着琴弦。背后一株松树,苍虬如龙,凌宵花攀附其上,红白二色花点缀其间,而树侧数竿青竹,青翠可爱。听琴者三人,其中两人朝服纱帽,左右对坐,凝神恭听。弹琴者左手边,一人纱帽红袍,一手持扇按膝,一手反支石墩,俯首侧坐,似沉醉于琴声之中;右手边,一人纱帽绿袍,两手相握于袖中,仰首微微前倾,似为琴声所动,翩思于天地之间;其后立一童子,似亦为琴声所吸引。在画前,还设有一玲珑山石,上有一古鼎,中插一束花枝。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问疑有人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上有“嘉庆御览之宝”等印8方。
《听琴图》画中是以宋徽宗为中心,以他“溺信”道教为背景,因此是有迹可循的。这不是一般的人物肖像画,而是有真实的事件为依据。其中有许多有关政治、宫廷、宗教方面的内涵。
从画中可以解读出来,《听琴图》的作年就是政和七年(1117年)。
这一年可以看作宋徽宗也是北宋王朝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的标志。
满朝文武都知道:“二月辛未,改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甲子,会道士二干余人于上清宝篆宫,诏通真先生林灵素,谕以帝君降临事。……乙亥,幸上清宝篆宫,命林灵素讲道经。”“四月庚申,帝讽道策院上章,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这是徽宗崇信道教,历年活动的一个最高潮,就是“册已为教主道君皇帝”。而《听琴图》中,徽宗本人,穿的是一身道服,正是以“教主道君皇帝”的崇高身份自居。所以,《听琴图》所描绘的正是宋徽宗在政和七年四月册为“教主道君皇帝”以后,与朝中权臣接见,抚琴论道,暗通心曲的艺术场景。其作年正是在政和七年(1117),徽宗以“教主道君皇帝”的双重崇尊身份的艺术记录和历史纪念。
当时,满朝文武百官聚集祝贺,有不少文臣展开对宋徽宗赵佶的佳作《听琴图》美评。评论的意思大致一样:陛下的绘画和书法达到了不可攀比的、登峰造极的水准。
宋徽宗面对广大文臣的美评呵呵笑着说:“朕的心意不在绘画和书法的好与坏,而意在其外。”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陛下是以‘教主道君皇帝’的双重崇尊身份的艺术记录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给日后历史长河中留下深远的纪念意义。”
宋徽宗笑着点头说:“卿们说对了,正是朕的意图。”
二、崇宁元年(1102)建长生宫于京都。大观元年(1107)建显烈观于陈桥驿。政和三年(1113)建玉清和阳宫(旋改名玉清神霄宫),后又建葆真观、上清宝箓宫等。政和七年(1117)下令将全国的天宁观都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供奉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圣像。宣和元年(1119)八月,京师神霄宫告成,徽宗又亲自撰《神霄玉清万寿宫记》,赐天下勒石。
宋徽宗亲自撰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以示天下。该碑高2.55米,宽1.3米,厚0.29米,正面光平如镜,背面保留开凿时的原貌。碑文竖行,16行,366字,瘦金体,无标点符号,右行“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御制御书”,正文主要阐述了宋徽宗崇信道教的缘由,碑文说:“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远,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迁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在正文的左边花纹格内刻有“保和殿直学士朝清大夫提举上清宝录宫编”,右边有“通侍大夫、保康军承宣使直类御笔,兼礼制局详议官校正,内经同详定官、赐紫金鱼袋,臣蔡修奉圣旨题额”。可能因为碑的正面乃是皇帝的圣旨,而其他的官员只有刻在不显眼的地方。
能够说明这通碑的珍贵价值的还不止这些。宋代的碑左右两边大都阴刻回纹或其他的吉祥如意图案,而该碑的四周不仅刻有精雕细琢的连续回纹,还在回纹的上面雕刻着共十八条青龙,布满四周,其中上下各两龙首相对,左右两边的各七条龙皆龙首向上,其尊贵与威严可见一斑。
碑额为权相蔡京所写,书法博士李时雍摹写上石,立于全国各地。当时的人们读到蔡京的书法,赞扬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说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蔡京却说陛下的瘦金体“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会在以后的岁月里,陛下的书法喜爱者都对陛下在“瘦金体”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推崇备至,称赞有加,如不能亲眼目睹,细细品味,很难掌握其中奥妙。
童贯看到宋徽宗写的“金瘦体”书法瘦金体字体势劲瘦,峻拔清健,轻逸飘宕,霞展云舒。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尾多带点,撇出如匕首,捺笔似切刀,字多用外拓法,运笔如画兰竹,挺劲犀利而不失清秀,笔喜轻落重收,书呈瘦而无枯槁之感,结体采用相向法,颇富韵味,而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候宋徽宗37岁年华,回忆起比宋徽宗二十三岁赐给自己的楷书《千字文》更多能体味“瘦金体”的书法艺术。真想请陛下在当下能再赐一幅宝贵的文宝给自己,却不好意思开口。当童贯知道蔡京写出碑额的六个字“大、观、圣、作、之、碑”震动一时,连最有名的书法家米芾都翘指称赞,难免有有些嫉妒。听说蔡京和米芾在下边聊天时,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算起就是你和你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其次就是我了。”童贯心下暗暗骂道:“老贼蔡京,书法艺术等和当权相两不误,美的你老贼,你老贼不知道什么时候去死!”
宋徽宗对蔡京和童贯在私下说:“大家对朕的题碑文‘金瘦体’交口称赞,也包括你们二卿。你们难道说我宋徽宗只是为了题碑苦练了这么多年的金瘦体书法吗?不是,练习金瘦体对我宋徽宗来说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一种爱好而已。”
蔡京说:“陛下对瘦金体的多年练习,下臣知道是陛下的爱好,陶冶性情而已,但是今天陛下的金瘦体出现的碑上的时候,下臣不得不佩服。”
童贯说:“在陛下为道教的贡献上,陛下的金瘦体题碑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效果。”
还有一桩事情,当时神霄玉清万寿宫庆成,蔡京(太师)以使事奉安圣像,将两首诗写在屏上,宋徽宗复赐蔡京一首。
宋徽宗猛省起来,对蔡京说:卿的那两首庆祝诗章很受大家赞扬,增加了喜庆的气氛,朕当下还回复了卿一首,卿看见了没有?”
蔡京客套之后说下臣还没有拜读,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一时没有顾及,听蔡京还没有见到,宋徽宗就开始朗读起复赐蔡京的诗。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
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
瞳曚日驭晓光回,金碧相宜王府开。
步武烟霞还旧观,百神应喜左元来。
宋徽宗并且说:“除了这两首诗,卿的碑额书法轰动了场内外。非常感谢卿对道教立碑的伟大贡献。卿做了大宋国家的栋梁!”
蔡京什么都没有来及说出来,在场的大臣立时点赞声四起,鼓掌欢呼跳跃起来,震天动地,响彻大宋朝廷内外。
三、上玉皇大帝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上地祗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子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老子。其他诸神,并有封号。又以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为真元节,以青华帝君生日八月初九日为元成节
四、政和元年(1114)初置道阶。重和元年(1118),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重和元年始立道学制度。学道之人,可入州县道学教养,每年试经拔举,分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若干品级。令太学和辟雍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员。不久又于诸州添置道学博士。
五、政和元年(1118),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汉至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徽宗自崇宁年间(1102-1106)即始谕天下搜求道书,至政和三年(1113)十二月,又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编成《万寿道藏》,共5481卷,并送福州闽且刻板。全藏刊板即始于此。
六、为了巩固道教的国教地位,宋徽宗在扶植道教的同时,又尽力排斥佛教。大观元年(1107)二月,诏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上。大观四年(1110)正月,下诏严禁士庶拜僧,政和元年(1118)四月,下令将佛教中诋毁道、儒二教的书籍尽行焚毁。次年正月,又令佛教纳入道教,佛陀改称大觉金仙,罗汉、菩萨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尼为女德。易服饰,称姓氏。僧录司改德士司,寺称宫,院称观。五月,又令德士入道学,习道法。宋徽宗企图通过这些行政手段一举废除佛教,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宣和二年(1120)六月,又复寺院额,复德士为僧。士得宠,加官迁升。
宋徽宗颁布了一系列鼓励道教发展的诏令。尽管学道者纷至沓来,宋徽宗还嫌人数不够,令各级地方官访求山林高蹈之士,如果发现,以礼相待,举荐而来,送入道学学校。
如果别人有点不情愿入学的,负责的官员要亲临劝驾,提供车、船方便,派专人送到阙下。
如果不愿意来到的,皇帝赐红头文件招聘。高尚之士多是隐居山林的卒伍、工隶、仆厮之类,或是犯罪逃匿,只要皈依道门,一切可以不再过问。
宋徽宗最早接触的是茅山第25代刘混康,并且有过前面的向他求子一方应验,不用说对他特别尊敬的,多次招入京师,赐以印、剑、田产。
1103年(崇宁二年)下诏准许他修建道观,虽然他已经有号,通元大师,宋徽宗赐他特号贞观妙先生,后又改为葆贞观妙冲冲先生。宋徽宗后给其敕书,赠诗70余次。
与刘混康先后的有张怀素,这人佯狂装神,鼓励玄虚,头上插花,自称戴花和尚。胡说八道,骗人不少,收了不少信徒。他自诩道术通神,驱遣飞禽走兽等等,不一而足。
宋徽宗接触的第三位道人是李德柔,此人善画,特别画人物惟妙惟肖,可是这一道人不以宋徽宗的恩赐而动心,清高淡然,看起来是一正真人士。
接下来有一位女道士虞仙姑,年过八旬,相貌娇小如少女,善行大洞法。宋徽宗说:“朕诵读《大洞经》时,抬头看见一仙姑站立在头前,这个仙姑,可能就是女道士虞仙姑了。”
一天蔡京备宴席招待虞仙姑,席间看到一只大猫,虞仙姑指着问蔡京:“此猫认识吗?它就是章惇。”
章惇曾在哲宗朝里任左仆社(宰相),是他推举蔡京入朝,虞仙姑指桑骂槐。意在讽刺蔡京,蔡京听出来弦外之音,特别生气。
这时候在坐的宋徽宗岔开话题,问虞仙姑:“道士知道天下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太平无事?”
虞仙姑回答:“到用圣贤人臣的时候。”
宋徽宗问:“贤人是哪一位?”
虞仙姑回答:“范纯粹”。
后来宋徽宗与蔡京谈起此事,蔡京说:“范纯粹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的弟弟,虞仙姑说这样的话,显然是受元祐党奸臣的指示。”
宋徽宗说:“这个仙姑可不能久留。”
于是,在蔡京的撺掇下,宋徽宗将虞仙姑驱逐出朝廷,朝臣们议论纷纷,说,虞仙姑也加入了元祐党了。
无论怎么说,宋徽宗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道士格外垂青,宣和年间,崇尚道教,四方冒名伪道士的人,乘虚而入,假道士,假仙姑多而纷乱,大臣们为了迎合宋徽宗,还特别招纳不怠。
特别搞笑的是有一次宋徽宗在梦中,见到一个有名有姓的道士来求见。梦醒以后,姓名相貌记忆犹新,于是让侍臣四处求访,还真找到一个什么都入号的道士,于是将这个名叫何得一的幸运者,立即送入京城。
宋徽宗看到这一山野道人,粗俗不堪,满身龌龊,不能对答在上的问话,可是他一派胡言说:“自己有一次在江中洗浴得到一根如蛟龙形状的拐杖,又可以喷水在墙壁上,成为美丽无比的绘画。”可是,人们了解的实际情况却是:他得到的是一根普通的树枝,喷到墙上的不是什么美丽无比的绘画,而是他酒醉之后呕吐物。可是,宋徽宗还是半信半疑,没有怎么浅看他,任其自然。
后来有个叫张虚白的道人,与宋徽宗关系密切,宋徽宗让他掌管太一宫,官太虚大夫、金门羽客,宫中装修四堂:宏道、真学、汇宾、隐真,又创作了庵堂、小轩,都是宋徽宗亲笔用瘦金体提名书写“幽邃华丽,甲于诸宫观。”
宋徽宗每次不知乎其名,对他特别尊重。他有时候对宋徽宗极不礼貌,信口胡言。
侍臣们都为他捏一把汗,他却没有因为如此得罪了宋徽宗,宋徽宗总是温和对待。宋徽宗说:“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他从表面看是他对朕的不礼貌,其实是一种藏真的意愿,朕当然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