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难忘的记忆>第三章:50

第三章:50

作品名称:难忘的记忆      作者:梦想王西庆      发布时间:2020-07-18 16:38:37      字数:3637

  50、大串联的日日夜夜(三) 
  
  第二天早饭以后,学校食堂给我们安排得很周到,知道我们出去一走就是一个整天,于是给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两个馒头,一个熟鸡蛋。
  在来武汉之前,我们大家就有了目标,第一个串联去的地方那就是武汉大学,当时我们学生们都知道,一个是武汉大学,一个是上海的复旦大学,那可都是全国有名的大学。
  我们背着跨包、干粮来到了汽车站,感觉昨天好好地睡了一觉有了精神了,身上也轻松了许多,通过问路,我们终于坐车来到了郊区的武汉大学。
  曾经有人评论过我们的红卫兵串联,是旅游式串联,走那,吃那,玩那,睡那,还免费坐车,把我们国家的经济都搞挎了,而不是政治式串联,我也不能全部否认,不过对于像我们这伙不懂事的学生们来说,一些人说对了,我们大部分都是出来玩耍来了,不是像一些人出来串联,表面上是“煽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而实际上有一些人,也有的被说成是“煽阴风,点鬼火”的坏人,他们不了解当地的政治形势,一味地说成是“独立王国”,从而破坏了当地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想起来在红卫兵后期串联的时候,1967年的1月份,我们步行串联曾经来到了北方某地的一所部队子弟中学,在这里吃住了近半个月,感觉这里的学生们像是掉进了“福个洞”(山西话:幸福的地方)一样,一看就知道那些学生们是部队的高干子弟,他们有的穿着不合身的、父母亲的黄军装,甚至是黄呢子军服,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和学习,外人看了当然是很羡慕他们的。我还曾想到,父亲要是不转业的话,我也许能够来到这里安静地读书学习,不像我在的兵工厂子弟学校里,文革中折腾得真是不像样子,老师也不管我们了,都和学生们掺呼到兵工厂两派的群众运动当中去了。而那些教室里打得竟没有一快儿完整的玻璃,桌椅板凳都成了缺胳膊少腿的,有很多还被工人们拿回家里去,成了“加拿大”。
  我们串联来到这里住下以后,有一些从农村来的老师们就看不惯,包括我们这些学生们,觉得生活在这里,竟看不到一点儿学校里搞文化大革命的动向,值的怀疑这里是不是资产阶级的温床?外面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这里简直是一潭死水,可谓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不过,也难怪这些农村来的老师们,他们在乡村学校呆惯了,深感到农村学校的艰苦,自然是看不惯这里的一切情况,总觉得这里和其他学校不一样,这里学生们生活上吃的,穿的,学校住的,哪一样不是上档次的?不像他们农村里的学校,冬天里,那些破烂不堪的教室里还透着西北风,那些穿补丁落补丁衣服的农村孩子们,他们的书包有些还是用污垢的毛巾缝下来的,学生们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于是,串联在这里住的一位农村老师,在某一天里,以《我的一点意见》为题,写下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了学校的大门口里。这张大字报马上就引来了学校的轩然大波,外地红卫兵和学生们,当地的群众们都争相观看着这张大字报。
  《我的一点意见》中说到了这个学校的状况:“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没有涉及到这里?学生们还是在学校里温良恭俭让有序的学习?全国很多的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积极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是在这里却还是一潭死水?”
  大字报《我的一点意见》中还说什么:
  “如果要是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学校就会被资产阶级所占领,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小姐、少爷和才子佳人,我们就会资本主义复辟。而那些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早早地就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人的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坚决不能让他们的这种阴谋在中国得成。”······
  第二天晚饭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召集了住校的一些外地来的老师、学生以及红卫兵代表,在教室里开了个热烈的“座谈会”进行辩论,名誉上是座谈会,到不如说是围攻会,写大字报的老师在会上,理所当然遭到了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围攻,批驳了写大字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论点,指出了我们这个学校在解放前后,就已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接班人,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并非像大字报上所说的那样,培养出来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小姐少爷、才子佳人。
  后来,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这所学校并不是一般的学校,它创建于晋察冀解放区,当初是为了解除军队干部后顾之忧而开办的,这里不仅仅有军队干部的子女就读,而且还有不少的烈士子女,学校实行的是全寄宿军事化管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时下来经常关心学校的建设情况,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不是大字报所说的那样培养资产阶级的摇篮。
  座谈会上辩论的很激烈,由于校方人多势众,最后,被批驳写大字报的农村老师哑口无言。我想这个老师在当时不能再说什么了,要是再说的话,恐怕就要挨打挨斗了,毕竟是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
  我曾经又了解到,这所学校确实是不是一般的中学校,它里面全是军事化管理,学生从开学到放假,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允许学生离开学校。非校方组织,外面的学生根本就不能迈进校门半步。至于像这一类学校怎么搞文化大革命,中央是会有文件安排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农村老师,我还是很敬佩他的革命精神,他受党的教育很深,还是听毛主席的话的,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积极地去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他很有勇气,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对“温室的花朵”进行揭露和批判,从很大程度上讲,对学校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对国家的学校、培养千百万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这一点意义上讲,我们学生们都是同情这个老师的。但反过来想一想,这所学校不是我们老百姓的一般学校,它是由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直接创建和关心的学校,它的命名和校址,都是在解放初期,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所选的校址和命名的,也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关心的学校。
  国家领导人还经常的来到这里视察,关心这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想这里有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肯定是最优秀的学生,不是大字报上说的那样小姐、少爷、才子佳人。
  所以这个农村教师,在下面呆惯了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一味地和农村学校去比较,到了这里恐怕是什么都看不惯,给扣上了一大堆帽子,起到了“煽阴风,点鬼火”的作用,想把这里的学校像其他学校一样去搞乱,这不仅让校方不同意,连同学都很不同意,我想最后这个农村的教师,不要被当成坏人抓了就偷笑了。······
  我们同学们高兴地来到了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它当时是我国著名的大学,以前叫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后,更名为武汉大学。我们来到这里以后,觉得这里不仅仅是大学的校园,而且感到这里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武汉大学确实是中国较为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学校坐拥在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有中西合璧的宫廷式建筑群,堪称近现代中国校园建筑的佳作之典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门口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旁边有牌子介绍这个牌楼是什么时间建的。前面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我很欣赏这里优美的风景,那除了用绳子挂着的一排排大字报以外,丝毫没有影响我观察学校的设施、学校的美景,而在学校大门口的外面又是丰收在望,一派田园的风光,这里的环境十分地优雅。我曾有个习惯,不管是到了哪个地方,总是要和我们那个地方作对比,深感到武汉大学这里的地理、环境、风貌、非常地优美。
  在武汉大学里的小路两旁,树与树之间都绑上了绳子,上面挂满了不少的大字报,我们拥挤的红卫兵和学生们,来看大字报的人真是不少,当然了,那些大字报不外乎都是写的学校、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们的大字报,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十分关心的事情,一些人还散发着传单,祝贺武汉市红卫兵“三司”的成立等等报道。你要是从认真看大字报的人们中间插过去,还是很困难的,有些人不得不从花草地中通过。而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看大字报,看也是走马观花,走走样子罢了,而我们同学们也是如此,但我还是对这里的风景很感兴趣的。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要是能够来到这里上学,真是我一生的荣幸。
  几天下来以后,我们把武汉市大多数地方都转了个遍,到过风景秀丽的蛇山和龟山,到过繁忙的长江码头,特别是在长江码头上,那些工人们的超强度劳动深深地感染了我,虽然当时有皮带运输机,但节奏还是很快的,那一袋袋的麻袋,通过运输机,不管是从码头上卸下来,还是把货物装在轮船上,都要放好摆平,在当时还没有集装箱,一些细节的工作还是离不了人工来操作。我当时看到,那些工人们简直是和机器人一样,要不得半分钟的停手,稍微停顿一下,货物马上就会堆积的过了头,可见那些码头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多么的大。
  我们还免费到过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武汉的长江南岸,在武昌的蛇山峰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当初古人在建黄鹤楼的时候,那工程之大令我震撼。还冒雨免费到过中山公园,中山公园位于汉口的解放大道旁,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占地32.8万平方米。我还到过长江大桥下面和同学们照了张像片留作纪念。在当时,我们这些同学们真是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