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龙图腾>第二章 古老的传说 1 2

第二章 古老的传说 1 2

作品名称:龙图腾      作者:梦里乾坤      发布时间:2020-07-17 09:52:06      字数:3048

  第二章古老的传说
  1
  
  卧龙镇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百谈不厌。
  只有在了解那个传说之后,一些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才不至于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解。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讲一讲那个传说。
  在那个古老的传说中,某年某月某日,卧龙镇上空阴云四合,电闪雷鸣一阵紧似一阵,宛如天崩地裂一般,而后风雨大作,天地浑然一体。眨眼之间,却又云开日出,一切复归于沉寂。此时,人们不无惊诧地发现,有一条巨大的乌龙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其情其状显得万分困窘而又痛苦不堪,不能不令每一个观者为之动容。
  人们奔走相告,把这一消息很快地传播开去。随后,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呼朋唤友,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
  毋庸讳言,这一亘古未有之现象堪称奇哉怪哉!对于每一个围观者来讲,都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一回,也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一个个也就难免为之喋喋不休,彼此议论纷纷:
  嗬,都说天上有龙,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回算是让咱们见上了呀!
  虎行从风,龙行从雨,可好端端的,它一条真龙咋就落到了这一步田地呢?
  哼,十有八九是犯了律条,遭了天谴吧!
  也对,一准是玉皇大帝罚它下凡受罪来了!
  啧啧,瞅着也太可怜了吧!
  ……
  那一条乌龙似已失去知觉,它俯伏在地,一任众人品评鉴赏。无论是褒是贬,它都无动于衷,仿佛那一切都与它无关似的。偶尔,它缓缓地抬起那一颗硕大的龙首,昂扬向上,直指苍穹,久久不动。
  一番仔细观察之后,人们终于有所发现,从那微微开启的龙眼中已潺潺地流出两行泪水,一颗颗晶莹剔透,粒大如豆,落地有声。观其形闻其声,令围观者们心中隐隐作痛,一个个似已肝胆俱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不知是哪一位好事者倡议在先,大家慈悲为怀,齐齐地做出响应。有人端来精美的食品,纳入乌龙口中,让它聊以充饥;有人端来一盆又一盆的清水,泼洒在乌龙的身上,此举虽无太大的作用,却也暂解燃眉之急,让那燥热的龙体为之一爽。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慷慨地捐出大笔钱财,购置了必备的材料,众人又齐来帮忙,顷刻间为那乌龙搭成一个大而又大的凉篷,从此也就让它免去了烈日曝晒之苦。
  尽管采取了以上种种举措,却也只能为那乌龙减少一些痛苦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日一多,乌龙的处境也就显得越发困窘。不知始自何时,它身上已经繁衍出无数小而又小的蛆虫,拥拥挤挤,爬来爬去,直弄得它奇痒无比,痛苦万状。偌大一条可以呼风唤雨的巨龙,竟为一群小小的蛆虫所困,以至一筹莫展。
  目睹这一惨状,人们已是忧心如焚,寝食俱废。情急之中,有人振臂疾呼,发起了一个行动。那一日,方圆百里之内,家家户户倾巢而出,一时间已达街巷一空的地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以万计的人们,一起跪在乌龙面前,一揖到地,祷告上苍。
  那真是一个悲壮已极的场面,人头攒动,呼号不断,声震寰宇。这种情形持续一个昼夜之后,终于有了某种回应。仰望万里晴空,但见一块笸箩大小的云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飞而来,直至人们头顶上空稳稳停住。几声炸雷响过,当即乌云四合,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瞬间已是水流如注。
  人们沐浴在风雨之中,不约而同地齐声呐喊着:
  乌龙,赶紧飞起来吧!
  乌龙,赶紧回到天上去吧!
  飞吧!飞吧!这可是天意呀!
  ……
  在人们那一片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中,奇迹终于出现了。乌龙随着那一道道闪电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番盘旋飞舞之后,它又引颈弓身,一连向地面俯冲三次,俨然一副施礼之状。而后,乌龙回身重上云天,摇头摆尾,依依不舍地渐渐隐去。
  那之后,每一年的春夏之交,此地总要出现一次龙卷云或龙卷风现象,却从不曾带来任何相关危害。人们都说,那一定是乌龙显圣,看望这一方百姓来了。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此地一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人们又说,这是乌龙的报恩之举,赐福一方百姓,可谓福泽绵长。
  如此一个优美的传说,究竟始自何年何月,到底是真是假,因为年代久远,早已无从考证。
  
  2
  
  说来足以令人啧啧称奇,仅从地形地貌上看,卧龙镇还真的像是一条巨龙从天而降,逶迤而卧。大致上看,依次可以分为龙首,龙颈、龙身、龙尾四个部分。当年我一度挨淹的那座小桥,即位于龙尾处,因此得名卧龙桥。
  接下来,我将着重讲述一下卧龙镇的地名由来。这也是一个故事,过程颇为复杂,讲述起来情趣也就更浓一些。
  我曾经考察过我们这一带的地名,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大都以人名冠之,而那人必是从关内迁徙而来开荒占草的首户,当然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地主阶级,比如张××屯、李××屯等。也许就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吧!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些旧地名不再公开使用。这中间,只有卧龙镇算是一个特例,从起名之初,一直沿用至今。
  据说,为卧龙镇命名一事,孟氏家族和周氏家族还曾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端。
  初始,两个大体相当的自然村落,南北对峙,分属于孟氏家族和周氏家族居住,一个叫做孟××屯,一个叫做周××屯。因为地理条件优越得很,也就吸引了许多杂姓人家,陆陆续续地迁到这两个村落中间定居。后来住宅越建越多,不只把两个村落连为一体,还衍生出一处所谓的商业区,如此一来,规模也就显得颇为可观了。
  人们这才发现,于不经意间,他们已经建成一个建制齐备的镇子了。
  既然成了镇子,自然还应该有一个镇名才好。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名不正则言不顺嘛。于是,为镇子命名这一严肃问题也就摆到了人们面前。确切地说,是摆到了孟周两大家族面前。
  孟氏家族的人们当仁不让,采取一种先声夺人的策略,义正辞严地宣布,最先来到这里定居的当是我们孟氏家族。没有我们孟氏家族,谁也无法发现这一块风水宝地。俗话说先入为主,干脆就叫个孟家镇好了。
  这一番言辞,不能不称之为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应该令人信服。
  周氏家族的人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一开口就振振有词,说什么我们来得也不算晚,常住人口还更多一些。按道理,应该以我们为主才对,就叫个周家镇也很相当嘛。
  虽属后发制人,这一番话却也合情合理,不容置疑。
  这可好,孟周两大家族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终形成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后来,双方各自挖空心思,为自己寻找有利的说法,而且越说越离谱,弄得矛盾日趋激化,直至为一些无稽之谈而大动口舌之争:
  哼,我们可是周仓爷爷的后代,又岂是其他家族可以一比高下的呢?遥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先跟随关老爷奋勇杀敌,立下许许多多的汗马功劳,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周氏家族的人们首先发难,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言辞中已不乏骄矜之态。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仅此一言,就足以证明古圣先贤何其伟大,孔孟一脉相承,孔子之后,就是孟子嘛,我们是堂堂的亚圣后裔,世代相传,有据可查,其他杂姓家族,自应甘拜下风才对,又怎么可以妄自尊大,和我们分庭抗礼呢?孟氏家族的人们挺身而出,针锋相对地给予还击。
  兵荒马乱的年代,文不如武,谁胳膊腿粗谁是大爷,一旦土匪来了,是我们的青龙偃月刀好使,还是你们那孔孟之道管用啊?
  匹夫之勇算得了什么?就别说周仓了,你家关老爷又怎么样啊?还不是照样败走了麦城嘛。
  好啊!你们信口雌黄,胆敢冒犯关圣帝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呀!
  那又怎么样呢?白纸黑字,圣贤书本上一清二楚地写着呐,就这,还怕别人说吗?
  ……
  一场纷争闹得沸沸扬扬,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结论。后来亏得一些杂姓人家出面,从中调停,局面才算缓和下来。他们依据那个流传至今的有关乌龙爷爷的传说,提出莫不如以卧龙为名,既借了灵气,又得了运气,堪称龙脉绵长世代永昌,岂不妙哉!
  此说一出,双方再无异议,总算化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有关镇名之争。从此,卧龙镇这一命名也就名正言顺,为人们所欣然接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