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餐馆风云 06
作品名称:兵哥哥去南方 作者:遇上你是我的缘 发布时间:2020-06-17 15:07:57 字数:3813
老徐这个人呢,虽说平时嘛有点奇奇怪怪的。他和其它台湾经理一样,都喜欢吃槟榔,而且还是带新鲜叶子的那种。那时在乔工,成型部的经理黄盖添就常和老徐一起出入厂区,有时候老徐也会去黄经理的办公室,一边吹牛一边嚼槟榔一边吹着空调,好一副享受生活的怡然自乐之情。
李刚说得老徐还不是过来大陆打工,此话差矣。单单从字面上来分析,老徐等所有的台湾经理们只要不是公司的股东,实际上和我们内地的打工族一样也没什么两样,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班就下班,该吃饭喝酒照样不耽误。只不过,老徐们的这种打工生活,其实就是工资和待遇明显要高于内地打工一族。这对无数内地打工族来说,他们的工资待遇都是无法和老徐他们相比的,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乔工厂的员工,不论男女,都晓得老徐荣获“徐疯子”的外号,也不知是谁那么无聊给人家起的。我在想啊,假如老徐知道了,以他的个性,不骂你个狗血喷头才怪。
在工厂里,假如老徐和你迎面走来,而你假装没看见和他擦肩而过时可得注意了。他就会高声把你叫住,问:“认不认识我?”你若说不认得,那他可要说:“你们的组长课长没告诉过你们我是谁吗?”你若在摇头,说我是新来的。他就会说:“你新来的,我不怪你,那我告诉你,我是管理部的徐经理,以后大家就认识了,再见面时可要记着打招呼啊。”说完还和对方握下手,当然我指的是年轻漂亮的女员工,男员工可享受不到和经理握手的待遇呢。
我和老徐正面接触的时间也不多,虽说常见,最多就是敬个礼打个招呼而已。身为老徐饮食店老板的老徐,也少有去店里,袁娟去得多,因为她是法人和实际管理者。如果不去,自然是不行的,想当甩手掌柜倒是轻松,但到头来到手的有多少钱那就是未知数。
但是,就老徐在老徐饮食店选址的这件事上,我还是很佩服他独到的眼光的,也不知道他是否也相信风水一说?其实,当初在选址的时候,老徐还是看了多处再做比较了的。因为在路东,适合开餐馆的门店就有很多,但地段似乎都没有这里的好。路东大道在整个路东村,都算得上是响当当的有名大街了。准确地说,在路东,真正算起来也没有几条大街。
老徐相中这里之初,还真的很萧条。整幢大楼都没有几家商铺入驻,卷闸门一直都是关着的。开着门做生意的几家,寥若晨星一般。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开发步行街那一片。所以来说,路东大道的区位优势就更加地凸显出来了。基本上,从南栅或者长安上角过来的车到路东的话,直接从南栅的宴岗社区左转的路口长驱直入,就要比从南栅直接向前经沙角管理区再折回路东要转那么一个大圈来节省路程和缩短时间。除非去沙角有业务,一般的司机都不会舍近求远跑去那边。
估计在选址之初,老徐也是多方打听,或者征询了不少朋友的意见综合参考才决定下来的。对一个开餐馆的经营者来说,租到一个带转角的门市还是很划算的。转角门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免费的广告效应,再者,转角的背后又还可以停车,这就方便了前来吃饭的顾客们。是啊,如果一个餐馆没有地方可以停车,还真的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即使顾客随便找到一个车位暂时停下来,可他们吃点饭也都是“提心吊胆”的。倘若没在车位上,就有可能被交警处罚。但凡被交警关注,最起码就要破费上百,也就是说,在老徐饮食店来吃个午饭,代价还真有点大了。所以,对开车过来的司机师傅来讲,停好车才能吃个安心饭,其它的似乎都可以不必去考虑。庆幸的是,老徐饮食店转角过来这条大道上,可以有序地把车停在路边上,这只是一条厂区道路,不是交通主干道,交警极少过问的,而这也恰恰就为司机们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二号服务员叫杨小琴,重庆人,马尾辫,肤白圆脸,根号二左右的身材,爱笑,上楼梯时喜欢跑上去。从背影上看,她的腰好像很短似的。她主要负责底楼那五张桌子和清扫屋子,收洗台布,客人点菜上菜并且收钱。
三号在身高上明显有优势,也是长辫子,脸也长,不太爱笑,这似乎与她的年纪有些关系。不过人还是不错,心肠不坏。她的先生在南栅附近工厂搞装修,还是很辛苦的,孩子放在老家托老人照管。我和伯会还受邀前往她在南栅的租房小院吃过一餐饭,她负责和我们聊天,做饭的活全由她的先生一一搞定。
还没看出来,她先生做饭那是一把好手,手脚麻利到开饭的时间让人惊讶。看得出来,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肯定也吃过不少的苦,受过不少的累。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孩子的未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含泪分别。目的也就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吃苦受累,辛苦赚钱供养孩子好好读书,将来不再继续他们父母现在走的老路。其实,这不仅仅是三号一家,我和伯会,还有暂居东莞的千千万万打工大军,都是心怀相同的梦想,一样的渴望来寻求一种改变。
真正地说,从离开家的那一天起,我们都已经战胜了自己,敢于走出去的这种精神状态就是很好的而且还值得点赞。如果还是蜷缩在老家,虽然也能生活,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可是需要经济来做支撑啊。没有殷实的物质基础,何以畅谈人生,何以享受生活,何以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
四号服务员是湖北人,短发肤白,爱笑眼小。根据袁娟的工作安排,她们几个会轮流值班,相互交替换着休息。当值那天,上班时间就要长些,几乎要等客人都离开收拾差不多了才可以下班休息。而伯会只是比她们先到老徐饮食店干了几天而已,因为工作出色,被老徐和袁娟委以店长之职。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伯会来监督二号三号和四号的工作。当然,李刚也算监督者之一了,他和袁娟是亲老表的关系,所以也算是饮食店举足轻重的“三号人物”了:一号无疑是老徐啊,他是出资方和台湾老板;二号是袁娟。三号就是李刚。伯会嘛,就算四号了吧。看起来在服务员中,伯会是排在第一,而且还是一店之长,可又有啥用呢?只要不是老板,那就得替人打工。这是肯定的,是活生生的残酷现实。
袁娟启用李刚,无非还是因为自己和他是亲戚关系的缘故。在前面就已讲过,使用自己身边的亲戚要比使用外人更加地放心,即使有点啥的,也都可以原谅和理解,毕竟是亲戚嘛。在中国,是亲戚都会有三分照顾,这是老祖先们留下来的“传统”,后辈们自当铭记、继承和发扬下去才是。
老徐饮食店开业过后的生意看上去都还不错,地段好是一个主要原因,饭菜合口味,收费相对便宜又是一个原因。起先只有底楼一层,每到傍晚时分,灯就会全部被打开,黄白光束相间,在外边街道上的橘红路灯辉映下,似乎自然而然地烘托出了一种热闹和温馨。
那些年,远在东莞的异乡打工兄弟姐妹们,平常最关注的是上班时间和工资待遇,另外还有就是厂方的伙食能不能让自己吃饱吃好。这要怎么说呢?工厂老板开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生产产品获得利润,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工厂所需的材料一样,都要算在厂方的成本之内。不少外资老板聘请的财会管理人员,他们为讨好老板,难免不会为老板们出谋划策、牺牲员工本该享受到的一些待遇,因而想到怎么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如果能少花钱就能办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对一些很有战略眼光的老板们来说,或许就会不以为然。该给员工享受到的福利待遇那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说话要算数,才能笼络人才。那些所谓的为老板省钱的“精英分子”们,其实就是在害老板们。单纯从外表上看,老板是省钱了,但从长远来看,“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时候我都感觉他们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在故意找茬。
在这种背景下,工厂里面的工人想要吃饱吃好显然就不现实了。没办法,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走出厂区涌向规格档次不一的餐饮店解决温饱问题,如此便带来了餐饮业的快速兴起与蓬勃发展,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烟火气息。“民以食为天”这可是古训啊,如果一个人混到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步,那他就算是失败了。对于老徐饮食店这样的中餐馆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是经营者们的“衣食父母”,不管人家过来只是吃个几块钱的快餐,还是点个炒菜喝点小酒,都应该平等对待。也许,人家今天是先吃个快餐尝味,要是合口味的话,兴许下次就很有可能点炒菜,生意不就来了吗,对不?
这种生意经对袁娟来说,早都该心知肚明和了然于胸才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虽说快餐价格在五元以上十元以下的这个区间,这仅是菜钱,看起来也不贵,客人们都能承受。可是袁娟又规定“客人如吃第二碗饭,就要加收一元的费用,以此类推”。有的客人心里就有些不乐意了,进来吃饭肯定要吃饱啊,不吃饱饭谁还过来嘛?偏偏就这一条“铁律”,让老徐饮食店的生意不好也不坏地坚持经营着。还有一点,就是袁娟在当天扎帐时,总喜欢和去年或者更早的当日毛收入收入进行对比,如果超过,就微笑表示满意,一旦不如往常,对服务员们的脸色就很难看。这个时候可要小心了,说不定她一不高兴,服务员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随之而来的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还有,她又规定“服务员在找零过程中收到假币或者少收钱的话,客人的餐费就有服务员来买单”。这一条确实很重要,袁娟的本意是让服务员们高度注意,收钱时一定要先看清楚,对比无异后才能放进收银机的抽屉里面。另外,服务员下班前还要和她或者李刚进行交接,查看当日的总收益是否有误,不对的话还会查对点菜单,一直要弄清楚才行。如是少收钱了,也是当值的服务员出钱补缺。要不然服务员们的精力不集中,责任心就不强。长期这样,老板也亏不起。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袁娟做这样的规定也是必须和必然的。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先把规定明细化,先服务员们一一知晓,然后要监督执行,才会有效果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古语云“先说断后不乱”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她事先没说清,就怎样怎样,那是她的问题。但如果讲过了,服务员们还要触犯店规,那自然就怪不得她无情无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