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亮叔叔(二)
作品名称:偷来人生 作者:谢卫 发布时间:2020-06-11 22:11:44 字数:4705
邹凤英再次微微一笑:“那,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嗲道理?”
陆文亮说:“这个故事着重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长大了不管做嗲,他首先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
邹凤英拍手笑道:“那好,姆妈现在希望你跟我说实话,你今朝背来的这十斤大米是从哪里得来的?”
听姆妈这种问话口气,陆文亮心里就什么都明白了。姆妈肯定是在怀疑这十斤大米有点“来路不正”。不听话的泪水,一下子就在他的眼眶里打起转来。
邹凤英不明就里,继续和颜悦色地说:“好小佬,你只要跟姆妈说实话,姆妈是不会怪你的。”
听姆妈这种问话口气,陆文亮心里就什么都明白了。姆妈肯定是在怀疑这十斤大米有点“来路不正”。不听话的泪水,一下子就在他的眼眶里打起转来。
邹凤英不明就里,继续和颜悦色地说:“好小佬,你只要跟姆妈说实话,姆妈是不会怪你的。”
陆文亮这时候只得满脸委屈地说出了这十斤大米的来历。
十天前,他来到姆妈家,原本准备从瓮头(类似于米缸之类的贮粮器具)里抓一把米去钓鱼的,哪里晓得,打开瓮头盖子一看,里面竟然是空的。所以当姆妈“赶”他回戚墅堰的时候,他一开始还觉着有些奇怪: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无论寒假还是暑假,一放假他就准时来姆妈家,年年都如此,这次怎么刚来就要“赶”他走?莫非自己做错什么了?还是姆妈突然不喜欢自己了?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姆妈家瓮头里没有米这个事实,便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回到戚墅堰那个家之后,他就立刻给家里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从当天开始,每天只吃两顿饭,他要把自己省下来的粮食,统统送到范家塘他的姆妈家里。
事情原来是这样。
原来这十斤大米是他保证每天只吃两顿硬省下来的。
邹凤英忍不住一把抱住这个叫陆文亮的儿子,眼泪一下子就扑簌簌地流了下来。邹凤英这一次流下来的眼泪,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来表达的感激和感动。
“姆妈你怎么又哭了?你要我怎样说,你才能够相信我?”
“好小佬,姆妈相信,姆妈相信你,姆妈这是高兴——”
莫非,这就叫“以我心换你心”?莫非,这就是“行得春风有夏雨”?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为嗲会比对自己的亲生姆妈更亲?更孝顺?更贴心?邹凤英没有生育,她知道生身母亲和养母这两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在哪里。所以邹凤英会不由自主地扪心自问,无论对黄德明,还是对这个陆文亮,她除了做她与给她份内应该做到、可以做到和应该给予与可以给予的事情包括东西之外,她从来都没有为他们做过任何特别的事情,尤其对这个陆文亮,她真的只是将她能够做到和能够给予的,都做到都给予而已。他为嗲会对自己这么亲?会让他们不是母子胜似母子?并且会让他如此这般的贴心贴肺?邹凤英不想这些还好,越想心里就越充满了幸福温情;越想眼泪就越止不住地扑簌簌流淌。
可是,“儿子”陆文亮哪里知道又哪里懂得他姆妈的心理感受?他只要他姆妈不哭,让他做什么他都心甘情愿。这时候他拉着她的手,一声声地哀求道:“姆妈你别哭了好不好?”
“好好好,姆妈不哭,姆妈再也不哭了。”
“嗯,只要姆妈不哭,你让我随便做嗲我都愿意。”
“姆妈不会让你随便做嗲的。姆妈只希望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嗯,这个我晓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姆妈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教给我的每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一直都牢牢记在心头呢。还有,等我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一定会让你好好享福的。”
可惜,或者说非常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到陆文亮长大,邹凤英这个亲姆妈就永远地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可惜,也最遗憾的是,邹凤英死的时候,因为他还在上学,更因为两家为了这个儿子所产生和引发的种种误解、矛盾、隔阂,甚至“抵牾”,以致黄家派人专程送去噩耗,陆家人都没有让陆文亮知道,都未能让他见上他这个亲姆妈最后一面。这,也促使他跟他们家的“积怨”更深,更难以弥合。以致从那以后,虽然他的亲姆妈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他仍然像侯鸟一样,非常及时地“飞”回范家塘,“飞”到他亲姆妈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家。因为对于他来说,虽然他的亲姆妈不在了,但她的魂还在,他对亲姆妈的思念还在,而且这种思念是铭心刻骨,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
这样年复一年,很快就来到了1967年的春夏之交。
这一年陆文亮已经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在黄继武的记忆当中,这一年暑假他所见到的文亮叔叔,不仅个头长高了,胳膊变得更粗了,手掌心变得更宽更厚更大了,而且脸庞也变得更挺括,更俊朗,更阳刚,更英气逼人了。如果可以用今天的新潮语言加以形容的话,那他的文亮叔叔简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
这一年,作为戚墅堰铁路中学(简称“铁中”)的红卫兵司令,陆文亮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带领他们“铁中”的全体红卫兵干将,搭乘北上的列车,到达祖国的心脏——全中国人民最最向往的首都北京,然后在天安门广场,非常幸福非常光荣非常自豪和骄傲地受到了全中国人民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和伟大统帅毛主席的亲切检阅。
回到常州之后,他就怀着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范家塘,他要尽快将这份激动、喜悦、荣光和幸福,让他心目中最亲近的人与他一起分享。那时候黄传清虽然还沉浸在遭受造反派冲击的不快与懊恼当中,但当他与邹凤英的“野鸡头”陆文亮前来告诉他,他刚从祖国的首都北京回来;他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无比珍贵的毛主席像章,他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无比激动无比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那就是,他和他的全体红卫兵战友们,“在天安门广场受到了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和伟大统帅毛主席的亲切检阅”。
在详细介绍和描绘那个具体过程的时候,陆文亮激动得几次哽咽,尤其在讲述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和伟大统帅毛主席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他简直如痴如醉。他说当时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他此刻还历历在目。他说那时候他和在场的全体红卫兵战友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都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而毛主席他老人家也从城楼这端走到另一端,一遍又一遍地向全体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小将们挥手致意,并连声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听完陆文亮这番激动人心的讲述之后,黄传清的心情也顿时变得激动起来。因为对于他来说,能够亲自见到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和伟大统帅毛主席,这是何等光荣,何等自豪,何等骄傲,何等幸福,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啊!
这时候,黄传琴比她阿哥黄传清显得还要激动。作为一名退休纺织女工,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毛主席)”。她之所以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她觉得她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毛主席给她带来的。因此,在她心目中,能够亲眼见到神圣领袖毛主席,那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了不起,那简直就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心目中最大最大的大英雄了。
为了犒劳这位凯旋归来的大英雄,黄传清和妹子黄传琴几乎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不惜将家里仅有的一只正下着蛋的老鸡婆(母鸡)杀掉,除此之外,黄传琴还特别要求她阿哥专程去三里外的闵家头,那个村子里有打渔户,也有养鱼户,黄传琴让她阿哥前去,是希望他能够买几条鲥鱼或者刀鱼回来。她要为这位凯旋归来的大英雄,做几道她最拿手的菜,比如“红烧带鱼”啦,“糖醋排骨”啦,“梅菜扣肉”啦,“四喜烤麸”啦等等,而真正叫绝的,无疑就是“清蒸鲥鱼”了。这鲥鱼鱼身银白,肥嫩鲜美,爽口而不腻,是苏南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
黄传清和黄传琴忙着为这位凯旋归来的大英雄张罗好吃好喝的;8岁的黄继武则跟屁虫似的跟在他文亮叔叔的后面。文亮叔叔说要去东涡河钓鱼,他屁颠屁颠去给他挖蚯蚓,给他端板凳,给他端茶递水,给他擦汗水,每钓上来一条鱼,他更是忙不迭地上前,先一把将鱼抓住,再将钓钩从鱼嘴巴里掏出来,再将鱼儿放进事前准备好的木桶里,然后再静静地等待下一条鱼儿来上钩。鱼钓得差不多了,文亮叔叔说要去前面竹林打麻雀了,他又屁颠屁颠去给他打前站,去给他拣石子;总而言之,只要是文亮叔叔想做的事情,他都是鞍前马后,趋之若鹜,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毛主席,他跟爷爷姑婆虽然在情感认识和理解上面有所不同,但在无限热爱这一点上,却又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对于亲眼见过毛主席的文亮叔叔,他更是钦敬、仰慕和崇拜得不得了,简直可以用五体投地来加以形容了。
文亮叔叔虽然在黄继武的人生长河当中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他对黄继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却产生过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黄继武之所以会对文亮叔叔念念不忘,是因为他曾经给他带来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或者说,因为害怕孤独和孤单,所以,每年的寒暑假,就变成了他发自肺腑的一种呼唤和期盼,一种渴望和向往。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双重的假期。文亮叔叔的到来,不仅能够给他带来快乐,同时也给这个显然沉闷无比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是的,黄继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虽然衣食无忧,相反可以说丰衣足食;但他却特别羡慕范家塘任何一家——哪怕他们那个家缺吃少穿,甚至哪怕吃了上顿愁下顿,但那个家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更为关键的是:那个家庭里面每天都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温情。这是他在这个家庭里面感觉和享受不到的一种幸福。所以,在黄继武的心目中,文亮叔叔就像一缕和煦春风,只要他一来,他们这个家就春意盎然,春色满园了。另外,文亮叔叔每次到来,都会给他讲述许多既动人又益智的故事,像《孟母教子》、《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苏武牧羊》、《管鲍之交》、《一诺千金》、《缇萦救父》、《千里送鹅毛》、《张良拜师》、《羊羔跪乳》,《摆渡摆到江边造塔造到塔尖》,还有《田螺姑娘》等等等等,这些故事不仅滋养了黄继武的心田,同时更丰富了他的暑假生活。总之,所有这一切,正是他对寒暑假呼唤和期盼的一个最起码、最基本、最强烈也是最迫切的愿望。竭言之,在黄继武的童年记忆里面,只有文亮叔叔的到来,他才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家庭应有的那种生机与活力,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与温情。
然而,黄继武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与他的文亮叔叔,却在经过这样一个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幸福团聚之后,他们就从此永永远远地阴阳相隔,并且也因此而成为他美好记忆当中一个永永远远的痛,那张挺括、俊朗、阳刚而又英气逼人的脸庞,也从此永永远远地定格在了1967年的那个春夏之交。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举国上下都在批判“惟有读书高”、“成名成家”、“走白专道路”等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所以,在提出“砸烂旧的统一招生制度”的情况之下,国家就取消了高考制度;与此同时,更因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所以,作为常州戚墅堰铁路中学的红卫兵司令,他的文亮叔叔,自然必须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自然必须带头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所以,他于1968年的春天,“只争朝夕”地去了苏北农场。他的文亮叔叔,本来是希望按照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却不料在一次两个红卫兵造反派组织——“文革十年史”当中所明文记载的“G派”与“P派”——之间发生武斗的过程当中,被对方挥舞的大刀砍向脑门,不幸当场殒命。
一个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始终都是门门功课100分的好学生,就这样结束了他光辉而又短暂的生命;一个也许真的有可能成为未来科学家的好学生,就这样梦断于一场今天看来十分荒唐甚至荒谬至极的两个红卫兵造反派组织之间发生的武斗过程当中,这是文亮叔叔的悲剧,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虽然逝者长已矣,但今天回想起来,黄继武仍然不免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