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老师(4)
作品名称:九龙河风云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0-05-07 17:26:59 字数:3682
冬去春来,春去夏来,时间过得很快,永芳在梁山伯庙小学读书已经两年了。由于永芳学习用功,进步很快,他从一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学校和文老师精心培育下和他自己的努力下,已经会替人写信了,下学期就将升四年级了。老师说根据他学习成绩也可以再跳到五年级。但是家里由于缺劳力只靠妈妈一个人支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这些日子来由于国民党打内战,开销很大,大发伪币,物价一天三涨。彩凤一天做三顶草帽,还籴不到一升米,如今她又有两个孩子负担,生活是越来越困难了。文老师已经接济了她好几次,她知道文老师工资也不高,丈夫也北撤走了,她自己也有两个孩子要养,怎么能老是用她的钱呢?她只得一天挨一天艰难地着苦度光阴,再让永芳读书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彩凤决定下学期不让永芳再读书了。
文老师听得永芳说下学期他不读书了,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她又到永芳家里去找彩凤。她本想动员永芳再继续读上去。但不想彩凤说:“我家两个孩子渐渐大了,他们吃的也多了,单靠我一个人打点草帽生活难以为继了。永芳自己提出来他不想继续读书了。”
文老师说是不是学费的问题?如果是为了解不出学费,我可以替你向金校长讲一讲的。
彩凤说:“这几年的学杂费本来就没有交,钟校长挺照顾我们的。连平常笔墨纸砚都是你在照顾他的。我也没有操过心。现在是吃饭问题。我一个人实在管不了两个孩子吃的了,日常连一碗粥都没法给他们吃饱,把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的。因此我想让永芳再替人家放牛去,这样可以让他自己有口饭吃。同时也减轻家里一份负担。”
文老师听了想了一下对彩凤说:“你让永芳去放牛,放牛是能够赚口饭吃。但毕竟孩子还太小,是不是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书读了是要用的,文字不用很快就会忘记的。顶好让他能利用这点文化去做点轻松些的行当。”
彩凤摇摇头说:“我们家也没有在上海杭州的外地的亲戚,没有地方可让他去学生意。没有别的好路可走呀。”
文老师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是叹一口气走了。
但是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路转。正在彩凤家为永芳出路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来了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永芳读了几年书有了用场,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吃饭的地方。
那一天在放学的时候,金士昌同文老师同时回去,在同一段路上金士昌问文老师说:“你教的三四年级学生,有没有读到中年级打算不再读书了的学生?”
文老师听了说:“这样的学生多了。差不多有一大半学生读到四年级就不打算读上去了。有的读到三年级就不读了。有的家里要派他们用场了,让他们帮助大人放牛,有的是因为家里吃口多,养不起大孩子了。”
金士昌说:“昨天我有事去城里一趟,回来有事想到芦茂庄找第三保保长去一下。我跳上航船,先来到芦茂庄永和小店坐一会。这个小店老板永和先生也是我的朋友,他告诉我:最近他一个学徒要到上海学生意去了,店里就少一个人了。他想再找一个十几岁的读过几年书的小孩,给他当学徒。问我有没有不准备读书了的的学生?”文老师听了眼睛一亮高兴地说:“有呀。”
金士昌说:“那好,你替我在他们中找一个可靠一点孩子。让他到芦茂庄方永盛小店去当学徒吧。这两天就要。小店老板他要到城里去配货。你找到了人叫他马上就去。那老板正等着要人呢。”文老师点点头说:“好的。”她恼子里立即跳出永芳这个学生来。这不正好让永芳去那小店去当学徒嘛?
又想到自己在九龙乡的九龙乡中心小学蹲点。自己每天要上课,只能在星期六放学时才能回家,平常要传递情报得有一个人就好了。如果让永芳去芦茂庄小店当学徒,平常自己有重要情报向联张站或向四明山总部汇报,自己一时脱不开身,放学时就可让芦茂庄的学生把情报带到芦茂庄小店,正好让在九龙河边芦茂庄小店里的永芳把情报借过路航船传递到城里或四明山里去吗?这正是一举两得。不但永芳暂时有了行业,也好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于是文老师一口答应了说:“金校长,我马上找一个学生去。”
那天星期六放晚学的时候,文老师就跟着永录来到永芳家里,对彩凤说:“永芳妈,永芳现在还在家里吗?”
彩凤说:“在呀,这刻上他到野外割柴去了。你有事找他吗?”
文老师问她:“永芳现在找到行业了没有?”
“没有呀。我心正烦着呢,永芳想去放牛,我看到上次在黑无常家放牛吃的苦头,我不想让他去。可又没有别的什么地方可去,在家我是真正养不起他了。”
文老师说:“芦茂庄小店正缺一个学徒,让永芳去小店当学徒好不好?这样永芳眼前有口饭吃,也好减少你一分负担。他在学校里学的文化也不会丢掉。”
彩凤听了说:“有这样的好事?”
文老师告诉她说:“是金校长告诉她的,芦茂庄小店有一个学徒到上海去学生意了,一时没有人想再寻一个学徒,我想永芳正好刚歇学让永芳去试试看。不知永芳愿不愿意去?”
彩凤说:“那太好了,他会去的。就让永芳去芦茂庄小店吧。”
傍晚,永芳割柴回来,妈妈对永芳说:“永芳,今天文老师来过了,让你到芦茂庄小店去当学徒,你愿意去吗?那样会比放牛好一些。”
永芳听了高兴地说:“阿妈,这是真的?真的让我到小店去当学徒?”
“是真的,刚才文老师来说的,那小店一个学徒走了,小店正缺一个学徒呢。”
“我会去的,我会去的。芦茂庄不就在我们村前面嘛,离我们家也很近,我有空来家看看阿妈和弟弟也很近。我会去的。”
当晚,彩凤就给永芳补了补破衣裳,把永芳穿的几件小衣裳整了整,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让永芳去那芦茂庄小店。
小店老板见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问他读过几年书,永芳说我读了三年。让永芳写几个字看看。永芳写了几个字,老板看了说,嗯不错不错,这字写得不错。又让永芳打打算盘,能打到什么程度,永芳加减乘除会。老板看了点点头说,行行,账也会算。就你了,你好好在我店里当学徒吧……说着又教了永芳许多生意经,看他个头不够高,站到柜台边,手捞不到柜台上,老板在柜台边填了两块砖头搁了一块木板,踏上去就够高了。这样就让永芳明天开始独自管店了,老板要到城里去进货呢。
文老师把永芳送到小店去后,告诉金校长,并对他说,找的是北撤去的三五支队张祥荣的孩子,他的妻子现在有两个孩子,彩凤编点草帽,收入小,家里吃口多没法再让他读书了,正想到人家家里去放牛呢。那孩子去那里很高兴。金士昌听了说,太好了,正好照顾张祥荣同志家属的困难。
就这样永芳在芦茂庄小店当起了学徒。
文老师安置了永芳,但组织上却又要让她的三岁小儿子到联络站的假家庭中去当陆老师的孩子。她小儿子今年才两岁,本来和大孩子一起都放在她妈妈地方的,但陈爱中为筹建联络站,叫地下党员陆老师来当联络站的站长,也即是主妇,要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当她的孩子,在公德小学熟悉的陆老师想要她的小儿子去当她的假儿子。可是文老师有点不放心,因为陆老师还没有结过婚,没有养育过孩子。她会不会养育孩子呢?可是为了党的事业,她也只得牺牲自己的感情,要让小儿子去当陆老师的假儿子了。
浙东新四军北撤后,经过国民党的清乡和派大批军队围剿四明山,各地的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积极活动,陈爱中等先后在鄞西大雷乡、梅园乡、大皎乡、樟密乡等五六个乡八个村和二十个地方党员接上了关系。
不久,在平原地区的同志们和金士昌先生等爱国人士的援助下,山里的同志们初步度过了难关,但是老是被国民党反动派追逐围困着,要想东山再起,恢复抗战时期的革命局面,非常困难。于是当时的四明地委,在四明山的十八岗开会决定在城里建立几个立足点。也就是两个联络站。这两个联络站。一个在城中;一个在西郊。
一天下午鄞西特派员陈爱中穿半旧灰布长衫又到金村金士昌家里来了。
“金乡长,”陈爱中来到钟家在楼上与金士昌说:“从抗日战争年代到如今,你帮了我们很多忙,你几次三番地帮我们筹款筹物,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真是感激不尽。特别是那次在你这里暗藏电台的事,小陆和小李两个报务员说,你们待他们真好。在你们家时是他们最安全、最放心的日子,吃得也好,你们待他们真像待自己亲人一样。”
金士昌说:“只是小陆和小李蹲了十几天就走了,我家照顾得还不够周到。至于筹款筹物的事情,说实在我也是力量有限,没有给你们多筹一些,我总感到非常惭愧,还请你们多多谅解。如今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再说,凡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尽量去办。”
陈爱中说:“士昌先生你对我们帮助已经够大了,我们非常感谢你!今天我又有一件重要事情来相烦你。”
金士昌说:“老陈,有事你只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去办。”
陈爱中说:“最近又碰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自三五支队北撤之后,留下来的地方党组织叫敌人破坏了不少。如今还有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还没法联系上。现在我们想在西郊路成立一个假家庭作为联络站,要找一处房子,但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一时找不到。金乡长你能帮我们找一套房子吗?”
金士昌听了问陈爱中说:“这个联络站你们打算设在哪里?”
“我们想设在西成桥附近的郊区地方。这样各地的人来上下联络比较方便。”
金士昌说:“西郊地方我也不大熟悉,不过那里的一些乡保长我倒也熟悉几个的,在县上开会碰到过。”
“是呀,总还是金乡长有办法呀。”
“你们要多大房子?”
“要住五六个人,顶好是独门独户两层楼的。”
“好的,我托托他们看。”
“士昌先生这又要叫你麻烦了。”
“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找到了我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