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德山老龙>第六回、神箭手意外死亡 小兴业立志屠龙

第六回、神箭手意外死亡 小兴业立志屠龙

作品名称:德山老龙      作者:湘西古痴      发布时间:2020-05-04 10:36:48      字数:5806

  刚到立冬,符灵官一干人马,正在围堵三百斤重的野猪。这头野猪是头公野猪,皮糙肉厚,弓箭射程远了,就像是给它挠痒痒一般,近了又怕野猪攻击人。俗话说:一虎二豹三野猪。当地山中老虎豹子极其罕见,最凶的野兽就是野猪;特别是公野猪,每每走到点上,它都会扬头四顾,两耳直耸,辩气味,听动静。只要觉得稍有异常,嘴角长满白毛长嘴巴,不停地“吧哒吧哒”咀嚼。这架势,就是老猎手也会胆战心惊,汗毛倒竖。由于顾忌太多,没有机会给野猪进行有效地射杀,一路穷追不舍,在方圆两百里山中周旋了半个月,看样子野猪累垮了,猎人也筋疲力尽了。
  猎人将野猪追到鹿鸣山。这山很大,地势比较平稳,靠在沅水边上。河边人砍伐过度,山中只有稀疏矮小的杂树、荆棘。十条猎狗将野猪围在三年前种过的荒地中间,猎手都张弓搭箭,等待时机。突然,狂风大作,寒气袭人,紧接着,天空掠过两道黑影;随之,大如鸡蛋的冰雹铺天盖地地狂泻,砸得猎人哭爹喊娘,冷得浑身哆嗦,忙钻进荆棘丛中避难。符灵官知道这是雪龙来了。看到黑影闪到头顶,不顾冰雹乱砸,搭上箭,拉满弓,对着黑影连放两箭。
  原来,雪飞舞、梦想幽月害怕天兵追杀慌忙逃窜,恰好逃到沅水。见众多猎人围杀野猪,联想到自己被追杀的情景,逐生怜悯之心。于是,夫妻商议,施展法力,救下野猪。来回在空中回旋几圈,险些被符灵官神箭射中,见野猪已逃出安全地带,夫妻便钻入沅水寻找洞穴去了。
  好在冰雹只下两刻钟,气温立即恢复如初。猎人召唤猎犬,跟着野猪脚印继续追赶。
  
  说起这头野猪真奇怪,跑出两百里外获救,两天后,它依旧逃回火场山中。野猪逃亡速度慢了,身上被猎人射中三箭,箭杆还牢牢地钉在身上。虽然没有射中要害,但是箭伤发炎,疼痛难禁啊。猎人都知道,野猪护着伤痛,叫“坐堂”,坐堂的野猪随时都会攻击人的,不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野猪也快要“倒寿”了。
  大约下午四点,猎人把野猪追到一片空地中。野猪不急不忙地跑着,时而停下来嘴拱泥土,如无其事的样子。符春天、符春风紧随其后。见前方陡峭处有妇女割牛草,弄得小树林哗哗响。符春天高喊:“谁在割草啊?快停下来,别动,别出声。野猪坐堂了,听到响声就会来伤人的!”
  割草的妇女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躲在树丛里,小心观地看,猎人怎样收拾这头凶猛的大野猪。
  符春天、符春风距野猪不足十步,对着野猪不停地放箭,野猪成了大刺猬。说来也怪,野猪不论怎样凶,它只对前面的人拚命,从不转身袭击后面的猎人。符灵官跑到野猪前面的山边边上,见不远处就是树林。想到:野猪进了树林就麻烦了,也许因此逃脱。看准时机,对着野猪颈部用力射了一箭,跳下山坎子,挡住野猪去路。野猪见前面有人挡道,精神倍增,疾风一般冲来,红着双眼,对着符灵官用长嘴奋力一挑。千钧一发之际,符灵官,一个鹞子翻身,后翻出两丈外,野猪扑了更空。当符灵官刚立定身子,野猪又到跟前。符灵官身手超众,毕竟打了二十多天的疲劳仗,反应迟钝很多,忙向外侧急闪,弯弓搭箭,对着野猪颈部又射一箭。
  符春天、符春风怕误伤符灵官,一直不敢放箭,身后又赶来了松皮、官子皮等五个猎手。符灵官手中箭刚射出去,野猪丝毫没有感觉到痛,正要闪人,野猪直奔符灵官胯下,长嘴一拱,将符灵官撬起两丈多高,落落实实地掉三丈开外,躺在空地间。符灵官是老猎手,知道野猪不拱死人,正要憋气装死。说是迟那是快,野猪没等符灵官考虑好就到身边,鼻子闻出符灵官刚刚深呼吸的热气,不由分说,又一嘴挑起符灵官,将他挑出三丈外的悬崖下面去了。
  野猪站在悬崖边观察情况,意思还想找到符灵官再挑他几次。后面的符春天、符春风、松皮、官子皮等七位猎手,一齐对准野猪放箭,野猪发出几声尖利的惨叫,没有走出十步远,便倒地四肢抽搐。
  二十几个猎人聚在一起,相互恭维一番,几个人在十丈高的悬崖下找到符灵官,伤势十分严重。猎人分作两队,一对抬符灵官,一队抬野猪。
  
  猎人把符灵官送回家,找来医生检查伤势。医生仔细检查后摇头说道:“唉!五脏六腑损伤太严重了,华佗再世也无力回天了,准备后事吧!”
  医生这种决定,对张巧云无疑是五雷轰顶,她抱住丈夫失声痛苦,不到半小时,符灵官咽下最痛苦的一口气。三十来岁的男人,如日中天,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符兴业才十岁,“当官”的爹就没有了,只能和“讨米”的娘相依为命。后来,一两年内好几个家人相继去世,家境有所衰落,日子一年年,一天天地变得艰难。
  母亲到山里田间做工,兴业有空就去给娘送水送饭,回家争着扛农具或帮着收的粮食,学校放假了他就到山上砍柴。娘要是累了或不开心的时候他就大声背诵《四字训》,歌颂父母的功德。
  有一个冬天,娘病了好几天,什么都不想吃,就想溪里的小杂鱼吃。他脱下鞋子,到刺骨的溪水里到处找小杂鱼。找到了十几条,自己做好,奉送到娘的床前,看着娘吃完。一连十几天都是如此,直到娘的病痊愈。家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穷山村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补充营养,肉食就更严重缺乏。家乡门口的小溪绵延数百公里,经沅水,过洞庭,通长江,有取之不尽的小杂鱼。
  要想追到更多的小鱼,需要很好的技能,还要天公作美。一、步法。就是能在水里追赶像射箭一般的鱼,自己必须能快走如飞,如走平地。二、眼法。能看清浅滩里急水如梭和水深齐腰里乱花四溅的鱼。三、方法。用自己手里的竹竿将鱼赶到有利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苦练。
  追鱼的最佳季节是夏秋两季。春季次之,水深而色蓝,不容易看清鱼的动向。冬天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水冷刺骨,浅水里几乎没有什么鱼。最佳的天气就是大太阳,没有什么风。符兴业为了让母亲吃到较多的鱼,很快就练就了追鱼高手,外号人称“鸬鹚”。其实,小溪里小杂鱼很多种,都不是容易好追的,只有“红翅膀”这种鱼老实。一开始像箭一般在水里逃窜,追不了多远,它就不能跑了,自动地趴下不动,或是找个小石缝钻进去了。这时候就将两手掌闭合成空型,从头尾慢慢移动就很容易的捉到了。有时候它还会将空手掌当成石缝自己钻进去,要是钻到小石缝里那它就更容易抓到了。
  有一次,学校放假,他和一群小伙伴到较远的地方砍柴,见小溪里有无数“红翅膀”在花滩,不容多想就下水追鱼,不到一个时辰就追到了大约五斤多的一色“红翅膀”。然后,才爬到山上砍柴,真是砍柴追鱼两不误……
  
  一年春天,山上的树木开始长出绿叶,山上到处开放着不同颜色的樱桃花,春天的家乡真美。
  一天上午,骄阳似火,兴业正在私塾读书,对面的半山上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是山崩地裂的声音;村里人都惊慌地呼唤相邀跑去,都知道不是什么好事,人多力量大,关键时刻帮助一下别人。老师也带着所有的学生跑去一起救援。
  原来,这半山腰有一户人家,父母都去离家一里远的山里种地了,家里有个十三岁的女儿,带着五个弟妹。有两个小弟妹在堂屋里玩,看见神堂下面的地上长出两个像竹笋的角,误以为是竹笋,两个在那里使劲的搬啊摇啊。大姐在厅坎边梳头,梳子掉到了地上,正要下去捡梳子,小花狗跑过来将梳子叼着就向屋东头跑,大姐去追小花狗。刚过了两道岗,家里就传来一声巨响,等大姐回来一看,自己家的房子都不见了,只有一亩多大的坑,弟妹、房子都活埋到里面去了。大姐倒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一些村民忙着善后。兴业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师气愤地说道:“是劣龙在作怪啊。劣龙要动身就会山崩地裂,好好的山川美景都要让它破坏掉。大合坪塘子界比这里坏的地方大好多倍,死的人不计其数啊!”
  兴业听后牙齿咬的“咕咕”响,脱口而出,说道:“杀千刀的劣龙,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们都收拾干净。”
  随即咏《菩萨蛮》:
  “茫茫大地云中间,沧浪沅水烟波远。
  魔气四州纵,妖精满野疯。
  
  崩山粮饷断,裂土三秋旱。
  仰首唤天公,施威惩劣龙。”
  
  老师同学听后,一齐拍手称贺。老师手抚山羊须,若有所悟,习惯地点了几下头,评赞道:“一阙《菩萨蛮》,概述了沅水两岸妖孽肆意,狂龙胡为,人间失治的荒凉景象。靠天、靠地还不够彰显作者的英雄气魄,流露出放任随流、无奈口矢。”
  符兴业觉得羞愧,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低头沉思片刻,说道:“我要励志屠龙除妖,还人间太平富足。”
  又咏:
  “寸心愿化山间露,血抛桑梓甘倾注。
  秉烛读书中,湘楚做悍雄。
  
  踏浪巡水府,散尽天边雾。
  手握剑青锋,剿除孽障龙。”
  
  老师同学再一次鼓掌夸赞。老师点头连声说妙,点评道:“这一阙气势辉宏,目标、志向明确。特别是:踏浪巡水府,散尽天边雾二句,生动,活灵活现。让读者清晰看到水神手握利剑,除龙灭怪,治理沅水高大身影。”
  老师点评完,和同学又一齐鼓掌称赞。当时也有几个同学取笑兴业,说道:“你一个凡夫俗子,怎能奈何这些妖魔呢?”
  
  兴业十三岁的那年初冬,娘亲手脚风湿病闹得很厉害,快要瘫痪了,头也很闷痛。找来村里的草药郎中看病,郎中说:“你娘的病是风湿,头痛头晕是头风,不及时治疗就会瘫痪,还会引发风湿心脏病。”
  兴业差点要哭了,不停的央求郎中一定要治好娘的病。郎中说道:“治好你娘的病很难啊,除非你能找到一棵百年的天麻,舍此也就无能为力了。”
  兴业听了不假思索的问道:“大伯,您知道哪里有,我一定要把它找到。”
  郎中说道:“有倒是有啊,就在七家溪团鼓岩(又名团岩)。我们好多次到那里采药,那里有一座很高的背阴大山,山上没有太多的树木,大山都是陡峭的山崖,无路可上;中间有个一米宽的长墩(平地),在山顶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银光闪闪那棵草就是‘百年天麻’。从山顶上吊着绳子下去,到了跟前却看不到天麻,只看见寸草不长的石壁。上了山顶再看,那天麻还在那。就看你有没有缘分。”
  
  第二天很早,兴业就做好了早饭,简单地安排一下娘亲的生活,带上衣服、干粮、粗麻绳去找百年天麻。一路上不敢停留,到中午时分就走到了七甲溪张家潭。他老远就看到张家潭上面岩木垭,有很多人围着一棵光秃秃的梧桐树。他很好奇,也就上了垭想看个究竟。
  近了就看得分明。这上面很平坦,有不少田,棵梧桐树足要四个人牵抱围(合抱),树枝稀疏,有二十多丈高,长在田旁山崖边,七家溪上下很远都能看到这棵树。梧桐树三面围三十多个手拿弓箭、弩箭、长矛的青壮年。有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在挥斧砍树。兴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砍树,就问旁边的一个老者,老者气愤地说道:“这棵梧桐树前年刮大风就倒了,没有多久又神奇地竖起来了。后来才知道,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蓝蛇精,显神通将倒在地上的大树竖起来。这条溪水上下早晚有不少妇女洗衣洗菜,蓝蛇精或早或晚爬到树顶上对着那些妇女大声高叫:‘啊哟,这些漂亮女人都是我的媳妇啊。’之后,不少妇女相继癫(疯子)了。就是蓝蛇精到处迷人造成的,大家一直决定砍树诛妖。”
  一会儿,树砍倒了。大家走近一看,蓝蛇精早溜了,梧桐树中心留下的只有比水桶大几倍的、光溜溜的空圆洞。大家只有摇头叹气,无可奈何地各自回去。兴业急着上团鼓岩找天麻,再也不敢停留。和大家一起下山急赶路,一路上不敢多停留,天刚黑定就到了团岩,投宿到姓屈的人家里。夜里,兴业把他来找天麻的事向屈老伯细说了一回。屈老伯见兴业小小年纪有感天动地的孝心,自己决定亲自带他去找“百年天麻”。
  团鼓岩在七家溪东面,海拔三千多米,夹在第三和第四马头之间。传说:八仙为王母祝寿,不小心得罪了王母,盛怒之下要八仙返回人间,继续修炼五百年。八仙心里气,出了南天门,将乐器都扔了,一面鼓落在这里,化作石鼓,由此得名,山上有几百人居住。杂姓。
  天刚亮,屈老伯就为小兴业准备好中饭和饮水。吃过早饭后,他们就向最高山出发。团鼓岩本来在大山顶上,从屈老伯家到最高大山仍然还有很高。道路都是些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点都不好走。
  入冬以来,天天都晴天,在山下不觉得冷,越往上就越冷,冷风吹来像小刀在脸上刮,只好穿上棉衣。走了两个钟头才到大山顶上。站在山顶上四下一望,原来的大山都在半山腰,山顶从云雾中露出来,远处能看到天明山(现张家界)顶上的天明洞。“脚踏团鼓岩,眼观石棺材。西边双龟戏,东面螳螂来”。不知谁编的顺口溜,一点都不假,站得高看得远,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小兴业没有心情观赏眼前的美景,只想早点取得“百年天麻”。
  屈老伯很快就把小兴业带到“百年天麻”上面的山顶上。小兴业站在两千米高的山崖边往下一看,整个峭壁上云雾缭绕,下面大约五十丈的墩上果真有一棵银光闪闪的枯老的天麻树。屈老伯帮小兴业把麻绳系在山顶上一棵大碗大的树上,就在上面看着小兴业,小兴业吊着麻绳下去采天麻。
  小兴业费了很大的劲才到墩上,等他到了长天麻的地方,什么都没有看见,就连泥土都没有,只有坚硬的石皮。小兴业急了,跪在地上一边叩头,一边哭着央求山神土地,将百年天麻赐给自己,让他回去为娘亲治病。两个钟头过去了,还没有看到天麻的影子。屈老伯在上面一再催促,小兴业才很不甘心地爬上山顶。在上面一看,那天麻依然在那里发着银光。小兴业休息一会儿,吃了中饭,不顾屈老伯的劝阻又吊着麻绳下去了。到了那里依然不见天麻树,他又跪在那里哭求山神土地,两个钟头过去了还是不见天麻的踪影,只好无功而返。
  小兴业上了山顶,往下一看,那天麻还在那里,他又要下山崖。屈老伯生死将他抱住,说道:“不行啊孩子,你的体力消耗过度,现在又冷又饿的很容易出事的,你的两手都磨破几块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明天再作打算吧。”
  屈老伯要小兴业休息一会儿,自己收拾麻绳。麻绳收拾好了,屈老伯催小兴业道:“走吧好孩子,晚了,我们要摸黑路回家的。”
  老少二人,从山顶上向西拐照原路返回。刚转过一个弯,看见一位穿白衣服、鹤发童颜的老人坐在要下坡的路口边。小兴业不等近身就主动向白衣老者打招呼,问好。慈祥和蔼的白衣老者仔细问小兴业到此地的目的,小兴业从头说了一遍。白衣老者听了,笑呵呵的从自己袖里取出一颗大天麻,对小兴业说道:“小小的年纪有这么好的孝心,怎能不感动天地呢?我从别处刚采到的一颗‘百年天麻’,送给你,拿回去给你娘亲治病吧。”
  小兴业知道“百年天麻”相当名贵,推辞不要,白衣老者将天麻塞到小兴业手里就不见了。屈老伯对小兴业说:“是你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白衣老者就是太白金星,是专门下凡给你赠送‘百年天麻’的。”
  老少二人兴高采烈的下山了,到高山下,天色已经抹黑了。
  小兴业得了“百年天麻”,不到半年娘亲的病就治愈了,身体比以前更结实。小兴业仍然坚持砍柴、追鱼,帮着干农活。
  小兴业十六岁了,他的个头、块头都比同龄伙伴高大,看上去有了二十几岁。俗话说“男儿十五立父志”,他娘亲把很多事交给他决定,一些重要的事由母子二人商量,日子比前几年有所好转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子培养成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