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金陵十二钗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24 20:08:36 字数:4972
由于谐音法诠释《红楼梦》文本的泛滥,很多红学研究者停留在这个层面突破不出去。因此,我戏称之,“曹雪芹就是‘抄写勤’的谐音。”后来我这个说法居然被一个他人拿来当作一本正经的结论来阐发。我在此声明一下。“曹雪芹就是抄写勤的谐音。”这个命题说法,是我的推理步骤。一者可以解释很多关于曹雪芹的疑问,一者可以解除人们有关走入“谐音法诠释”的困境,因为肆无忌惮地扩充红楼梦和脂砚斋的谐音法诠释,这会让人们非常容易丧失理性。关于谐音法诠释,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出自第一回,“甄士隐”为“真事隐去”,“贾雨村”为“假语村言”。有的人进一步歪曲出“假语存”。
2,大多数来自于脂砚斋的批语文本,例如“霍启”谐音为“祸起”,“冯渊”谐音为“逢冤”等等。
3,出自《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甲戌夹批: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蒙府侧批解注为“总是用逼近法。”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甲戌夹批:音光,去声。游也。出《谐声字笺》。】第十七回重释“逛”字。“《谐声字笺》系《谐声品字笺》一书之简称。《谐声品字笺》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无卷数,内府藏本,是一部以声统字的字书,收字19843个,由明末清初钱塘人虞德升耗数十年撰写,付梓前由子虞嗣集校准。据冯蒸先生研究,该书在康熙时期有着相当的影响。”“《谐声字笺》”作为字典,是《石头记》成书与康熙时期的一个证据。
4,由于谐音法诠释的扩展,一些拆字法,比喻法,借字借义,搜肠刮肚寻找相似文本的手法作为依据说明等等也就相继纷纷出笼。
5,我认为,谐音法诠释其实这是一种低端行走的认知策略。虽然不排除作者以及后来改写文本使用的可能性,但也有字义和文本逻辑构架的整体制约,谐音法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而是有限度的。因此,有些东西真的没必要节外生枝,空费脑力,吃力还不讨好。
6,《红楼梦》前史整理增删过程中,文本规避时政和实录使用的措辞背景下析出“谐音法”诠释。
虽然说,《红楼梦》始终是一种文学创作,但脂砚斋的谐音引导很容易使人们误入歧途。或许是他们有意为之,正如楔子补录中的靖藏本批语所写: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从谐音法诠释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脂砚斋初期对曹雪芹《金陵十二钗》的支持和赞赏态度,显示了一个整理增删人和抄书评点人的合作性质。但也正是在这个认知前提下,导入曹雪芹大量误读吴梅村《石头记》诗词的倾向。这就是“金陵十二钗”和“情榜论”的观点和思路构架。
第一回楔子,“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甲戌本凡例: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第十八回,“己卯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对于“金陵十二钗”,脂砚斋,曹雪芹和畸笏叟本身也做了说明:
1,曹雪芹的说明:第五回,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2,脂砚斋的说明:甲戌本凡例:“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
3,第十八回:【己卯(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第三回: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甲戌眉批: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反用暗笔。盖正十二钗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钗或恐观者忽略,故写极力一提,使观者万勿稍加玩忽之意耳。】
由于在第四十九回后,《红楼梦》中有特色的女子越写越多,曹雪芹不得不分出“正册”和“副册”,“又副册”的概念分类系统。原以为根据被认为判词的诗歌和十二支曲,认为“金陵十二钗”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同癸酉本后面的情榜是一样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情情---林黛玉,无情---薛宝钗,情尊--贾元春,情敏---贾探春,情憨---史湘云,情隐----妙玉,情懦---贾迎春,情冷---贾惜春,情雄----王熙凤,情缘---贾巧姐,情槁---李纨,孽情---秦可卿。”这个情况,主要是根据这些女子在文本中的身份来划定。事实上,“秦可卿淫上天香楼”内容被删除后,秦可卿几乎就没有多少事迹了。妙玉和贾惜春,巧姐也没有多少文本内容。史湘云而且还不是贾府大观园中的人物。后来又进入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等人,这些文本都占有大部头内容。对于人物来说,袭人,晴雯,平儿,鸳鸯,香菱等内容秒杀十二钗正册。因此,总体上说,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构思是失败的。虽然前半部只润色到第二十二回,后半部没有行世,即使继续润色,也仍然是一个败笔。这是脂砚斋最后不得不重用“石头记”的名称的原因。这也正是为什么后文脂砚斋的批语越来越少的原因。金陵十二钗一旦失败,情榜论构架也就自然崩塌,因此,基本上意义就不是很大。
“十二钗”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唐朝,见《坚瓠集》“金钗十二”条:“唐人诗多用金钗十二。如白香山酬牛思黯诗。锺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十二行或言六鬟耳。齐肩比立。为钗十二行。然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云。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二行。是以一人带十二钗。也又南史载。齐周盘龙伐魏有功。高帝送金钗十二枚。与其爱妾杜氏。手敕云。饷周公阿杜。此事甚佳。罕有用者。”在《红楼梦》中率先使用“十二支宫花”开始。第七回的一首回前诗:【甲戌(戚序、蒙府)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明代王穉登(1535-1612)《花市茉莉曲》中写道:“花船尽泊虎丘山,夜宿倡家醉不归...满笼如雪叫拦街,唤起青楼十二钗。”冯梦龙《情史·情痴类》中记载有当年的“金陵青楼十二钗”:嘉靖间,海宇清谧,金陵最称富饶,而平康亦极盛。诸姬著名者,前则刘、董、罗、葛、段、赵;后则何、蒋、王、杨、马、褚,青楼所称十二钗也。潘之恒(1536-1621)《亘史·外纪》说马湘兰在嘉靖隆庆年间即以“青楼十二钗”之一闻名,又说她“教诸小鬟学梨园子弟,日为帐燕客”。《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俞樾(1821-1907)《茶香室三钞》:“国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赵彩姬,字今燕,名冠北里。时曲中有刘、董、罗、葛、段、赵、何、蒋、王、杨、马、褚,先后齐名,所称十二钗也。按此,则今小说中所称金陵十二钗,亦非无本。”
第十八回:“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这其实也是“十二钗”。《昆剧发展史》第四章引潘耒《再与石濂书》说:“且汝先以优伶一队号‘祥雪班’者送彼国(交趾),复将歌童二人送彼土。彼主嫌价重遣还,现在汝方丈内唱曲侑酒。今复遣汝徒至苏州买优童十二人送往。”邓汉仪有诗赠冒辟疆,题为《后演剧行,为巢民冒先生作》:“吴儿十二最聪慧,便解音律调笙趝。”侯方域也擅长度曲,他家虽在河南归德(商丘),但却“买童子吴阊,延名师教之”,从他父亲开始就培养了一个家庭昆班。胡介祉《侯朝宗公子传》说他“雅嗜声技,解音律,……虽梨园老弟子莫不畏服其神也”侯氏《李姬传》云:“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潘之恒撰有《金陵妓品》,把金陵名妓分为四类:一曰品,典型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日色,颖秀胜。“品、韵、才、色”概括丁金陵名妓的四种风格,这也成为后来青楼“评花榜”的四条标准。北宋熙宁年间,汴京就已有“评花榜”活动。当时汴京名妓郜懿以美貌著称,被文人词客品评为“状元红”,曾红极一时。至明代中叶后,“评花榜”更为盛行。曹大章(1521-1571)在《秦淮士女表》前云:“曾见金陵名姬分花谱自王宝奴以下凡若而人各缀一词切”。曹大章创立莲台仙会,与当时社会名流吴伯高、梁伯龙等,品藻名妓,一时称为盛况。判别诸妓才情色艺,分别划分等级,有女状元、榜眼、探花、解元及女学士、太史之称。明崇祯年间,金陵城曾在侨居水阁举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评花榜”活动,四方前往观赏的士人富商的车马挤满大街小巷,水阁外排列的船只像一堵墙,梨园子弟则分三班连场演戏助兴。最终被评为第一名的王月封号“状元”,在鼓乐声中坐上百花簇拥的“状元”宝座,用金杯品酒,颇为荣耀。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题诗:“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
顺治年间,苏州有个叫沈休文的浪荡文人,终日浪迹于青楼楚馆,对青楼女子多有阅历,于是选定虎丘梅花楼为花场,品定高下,选举朱云为状元,钱瑞为榜眼,余华为探花,另外列优胜者28人,一时盛况空前。可惜清初的社会风气没有明末那么开放,最终,沈休文被当地的地方长官李森先以有碍风化的罪名毙于杖下。李汝珍(1763年-1830年)《镜花缘》也有来自于《红楼梦》的影子,写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降为秀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犬封国等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十二名花仙转世的女子,唐敖不仅次第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更陆续服食跃空草、朱草等仙家异物,有负重、跃高之能,也坚定其出世离尘之念,最后入小蓬莱成仙。陈森(约1797~约1870)《品花宝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的概念也由此而来。
晚清同光年间,前免痴道人摘红雪词题《二十四女花品图》于海上,画眉楼主复偕同人为《续花品》以李佩兰为群芳之冠。《清稗类钞》记载:“就会试而言,则有状元、榜眼、探花诸名目。而京朝士大夫既醉心于科举,随时随地,悉由此念,流露于不自觉。于是评骘花事,亦以状元、榜眼、探花等名词甲乙之,谓之花榜”。《续花品》之后,又有公子放所定《上海书仙花榜》,列名妓28人,而以一花比一妓。1897-1899年间,上海《游戏报》主笔李宝嘉仿效朝廷科举制度,开艳榜三科:一为花榜,以色取胜,类似于现代的世界小姐与选美大赛。共评出一甲张四宝,金小宝,祝如椿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蔡新宝等30人,其余则为三甲。二为武榜,以歌擅场,类似于现代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出一甲王秀兰、金小卿、小如意,二甲王秀林等18人,三甲王蔼卿等18人。三为叶榜,以丫环侍儿为对象,取红花还须绿叶衬之意。也评出一甲阿三妹妹阿毛三人,二甲薛宝钗等36人,其余皆属三甲。
冯梦龙的《情史》,也叫《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对各种爱情故事传说进行了分类编写。全书共分二十四类,每卷一类: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极、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癸酉本第一百零八回的警幻仙子的情榜情形与此类似。这是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所拓展的构思依据,把花榜同情史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情榜。根据吴梅村和《红楼梦》楔子中“不落窠臼”的说法,曹雪芹的思路同吴梅村的原作是有一定的冲突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石头记》原本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的记录内容,没有这些恢宏庞大的情榜记录。但曹雪芹的做法也确实接地气,在一定程度上说同文学史和历史文化还是有衔接的。在这种意义上,虽然构思失败,但思想继承绝美无伦,可惜无后人继承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