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曹雪芹文献事迹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21 19:14:40 字数:3266
在关于曹雪芹的历传事迹中,我们只发现一个因素,那就是《红楼梦》书中的曹雪芹同江宁织造的曹寅有一定的历史关系。但究竟是什么关系?《红楼梦》文中没有任何信息,关于曹寅的事情,在《红楼梦》中也没有任何信息。那么,这在历史中就形成这种事实:关于《红楼梦》,以曹雪芹的明确记载所发生的同《红楼梦》的关系远远大于曹寅同《红楼梦》的关系。历传事迹除此之外也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历史世界中对于说明曹雪芹的某种可能性。
我们要证明曹寅同曹雪芹是否发生关系的可能,则必须先认识曹寅这个人。因为曹雪芹在历史中我们无据可查,只能在《红楼梦》文本和批语中道其一二。这个特征首先说明这种事实:曹雪芹除了《红楼梦》传本中记载之外,泛不见于历史文献和历史书籍记录。
由此,再说明二个问题:
第一,曹雪芹这个人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等的,无官无衔。人群交际圈是比较有限的。如果是具有独立活动的文人或者有特色受人赞赏的文词传世,那么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事迹遗留在历史中。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在历史中不可见,也就是说明他没有任何独版作品传世。从这个方面来定义,曹雪芹在当时的社会身份意义,不是一个文人。尽管他经常同文章打交道。
第二,《红楼梦》这部著作为曹雪芹这个人留了传名的口子。是《红楼梦》唯一记载了“曹雪芹”这个人。而这个记载是率先可信的。但是,我们根据“吴玉峰”“孔梅溪”这些名字可以发现,连真正的作者都没有明确留上名字,何况是这些题名和整理的人。因此化名的嫌疑就陡然高升。如果化名的说法成立,那么进一步就有可能认为“曹雪芹”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这个说法就十分危险。因为如果虚拟的话,“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些行为就统统没有任何意义。人都是虚拟了,还在乎什么“披阅增删”?
因此,根据上述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第一点推出,曹雪芹是一个在文人和非文人之间的一种摇摆人物。由此获得意义,“曹雪芹”的名字其实也是在真实和非真实之间的人名。这个名字虽然假,但行为是真的,是真有这个人来操刀整理。即便这个名字不假,据“吴玉峰”“孔梅溪”的意义,也不会完全写上真实姓名,也就是说,它必定有一部分内容是真的。或姓曹为真,则雪芹为假,或姓曹为假,则雪芹为真。这个逻辑在《红楼梦》此处的文本中,基本疑义不大。必须统一。如果不统一,整个文本都全部散架。所以,这个结论我首先给确定下来。
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既是一个谜团,也是一个凄凉的故事。
第一个文献事迹,见于《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2期刊出车锡伦、赵桂芝的《介绍曹寅(楝亭)藏明刊〈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题记墨迹》。
该文章历史实物介绍曹寅的藏书董其昌的《书史纪原》上有明确留名的“雪芹校字”四个字眼。没有提及姓曹的事情。但“雪芹”二字是同《红楼梦》中的“雪芹”能对应得上。如第一回批语: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甲戌双行夹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第十八回,己卯夹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那么这个“雪芹”同批语中的“雪芹”以及同“后因曹雪芹...”是否能划上等号呢?
再看,第二个文献事迹,“芹溪居士”。这个情况据说是土默热提供的。“雪芹校字”是说明雪芹这个人能从事校对书籍文字的人。那么这个情况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工作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冲突。工作性质上有同一性。而“芹溪居士”的文献来自于明末清初的孙郁(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的《天宝曲史》有“天宝曲史上卷·苏门啸侣填词 芹溪居士较订”字样。《双鱼珮》有“新编双鱼珮传奇上卷·魏博雪厓啸侣手著 沙麓芹溪居士评较”字样。这里的“芹溪居士”的工作也是校对书籍文字的工作。同曹寅的藏书董其昌的《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有类似性质。但这里多使用了二个字眼,“居士”。居士是什么东西?居士是一种道号。表示信仰道教的文人化的自称。一般有文化的人自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就是关门修心过生活,静养浩气,不涉世务了。那么自然交际圈也就不怎么参与了。
《红楼梦》中提到“芹溪”有:第十三回甲戌批语: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第二十二回靖藏眉批: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
据孙郁有诗《九日登心远楼登高偕姑苏顾湘佩,同学郜雪岚,袁杜少,窦松涛,张萝庵,芹溪,刘培园,仲迪季同黄志伊,毅斋,成仲谦即用重阳二韵分赋》。未见这诗的内容,没法给出评论,但这里的确有个“芹溪”的名字。至少说明“芹溪居士”的说法是成立的。
据孙郁的两本剧作都提及“芹溪居士”,那么,就直接说明“苏门啸侣”的署名,应该就是含义孙郁自己和“芹溪居士”两个人的合作搭档事宜。孙郁是魏博人,“芹溪居士”是沙麓人,都是当时河北的大名府人。这里可见这二个人不但一起在苏州交游,而且以前也是老乡,还是文学创作的合作的伙伴。据孙郁《天宝曲史》的序言是赵沄所写“壬子初冬,来五鹿晤雪厓,先生出曲史见示”。五鹿在山西省蒲县。赵沄字山子,江南吴江人。顺治庚子举人。当时在江阴做教谕学官。我们孙郁赵沄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官官,小文人,半文半工的群体。当时江南苏州经济发达,大量文人聚集都以苏州为集中据点。出人头地,捞钱做生意的都往这里跑。那么,我们将得出一个非常可靠的结论,如果“芹溪居士”就是《红楼梦》中的曹雪芹,那么他原籍就是河北大名沙麓人。
第三个文献事迹是“芹溪折扇”。
这是《人民画报》1979年第8期发表的吴恩裕(1909-1979)的文章《曹雪芹佚著、遗物的发现》,附有这把折扇扇骨的彩色照片。当年8月11日和12月14日,香港《文汇报·笔汇》副刊发表了两篇署名寒操的文章:《真乎?假乎?曹雪芹的又一件遗物——折扇》和《“曹雪芹折扇”续志》,介绍并辨析这柄折扇的真伪。这把扇上有“紫宸二兄大人雅属”,题字者署名“王良驹”,扇骨上有“芹溪尊兄大人正之”和“松亭作于拾石竹”。文章内容,扇上文章内容是王士稹《渔洋诗话》中的文章。文章提到的人物有“刘将军”,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自己,洪昇(1645年8月21日~1704年7月2日),施愚山(蒲松龄的老师)。这把扇的主人应该是叫“紫宸”的人所有。而芹溪比紫宸还大。题字的人最小叫“王良驹”,“松亭”据考即林之枚(164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清初时候的一次小文人聚会上给扇题词的人。芹溪还是老大,根据“正之”二字,又是一个校对文字的人职业习惯。从校对文字的意义上说,上述芹溪和雪芹应该是同一个人,而且雪芹的年龄不小。
第四个文献事迹,是癸酉本中的关于涉及“雪芹”字样的批语。这里的内容既具有批语性质,也有历史文献性质。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都写上“雪芹”,不写“芹溪”,可证明名字和称号之间称呼和使用的区别。雪芹是字,芹溪是号。叫字是比较亲切的叫法,叫号是比较尊重的叫法。
第五个文献事迹是“何必西厢”这本书。这是至真斋主提供的。这本书虽然没有提及曹雪芹,但提到了《红楼梦》。《何必西厢》是清弹词作品。一名《梅花梦》。有清嘉庆五年(1800)五桂堂刊本,三十七回。文中同时提到《金瓶梅》和《红楼梦》,却有雍正年的序。
桐峰外史“序二”:
余需次山左,偶访友不值。见案上有《何必西厢》弹词刻本,窃怪标名之妄,置不复览……今读此书,不知何物文人作此狡狯,余无可赞词……辨之济南书肆,觅他部不可得。想已刊而未遍行。缘就友人藏本,缮正付梓。益以凡例二十条,并识数语冠简端,用志向往云。
雍正甲寅(1734年)仲夏桐峰外史谨序
《何必西厢》第三十六回云:“……叙家常琐事,及喁喁儿女语,要得近情入妙,比演义传奇,更难着笔,若非有十分本领的才子,莫想道得只字,世间传作,能有几部?所以在下极力摹仿一段,岂敢妄比韩杜诸大家诗文,无体不备,不过觉得这难着笔的,还做得来。倒底可真个像《金瓶梅》《红楼梦》在下自己不知,要请教列位的。”
这是一部在江南盛行的最早流出《红楼梦》版本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