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红楼梦》传>第26章 曹雪芹批语事迹

第26章 曹雪芹批语事迹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20 20:59:13      字数:3680

  曹雪芹的批语事迹,主要来自于他人所写的批语提到关于曹雪芹的情况。
  首先它起始于《红楼梦》第一回的楔子补录。这一内容的批语是很多人研究《红楼梦》的兴趣所在,猜想纷繁杂出。红学研究和后来人们虽然对这些集中性批语进展甚微,但批语文本的根源力量相当诱人。从批语事迹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分为《红楼梦》正文流向批语和癸酉本的批语内容,或者还有可能是来自于其他未详渠道所提及的关于曹雪芹的事迹点滴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是准确要求,我们没必要给出理所当然的标准,因为很多东西在逐渐消失的历史状态中,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有无难辨,真假也难辨,雌雄更难辨。
  因此,对于越近,资料可靠性,正面辨析的可达性越高的情况,信息量就越多,可信度也就越高,而对于历史中逐渐消失的背影,能抓住就抓住,不能抓住,就应该放弃,没有任何理由。所以,在此种情形下,很多不具备历史性质的相关内容和正在走向逐渐消失的历史内容中,我们只能当作参考资料,而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以及是否具备说明力来衡量。关于曹雪芹的事迹的批语在整个系统中透露的信息并非很多,但基本可以确定同文本能够联系衔接起来。它可以分为楔子补录批语和回目文中批语两大类。
  楔子补录批语有四条:
  1,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这里的主要概念在“旧”字上。是指曹雪芹以前就有这本《风月宝鉴》,乃孔尚任所题名,这本的内容不但写这个批语的知道,而且也看过,这是很明显的事情。里面有梁清标的序言也看过,现在曹雪芹在此基础上再整理为《金陵十二钗》的文本,因此说“睹新怀旧”。这是甲戌本的眉批,能说这句话的人不会存在第二个人,因为他是全面接触的人,所以确定推出,写这条眉批的人就是秦松龄。这是唯一的。这个批语直接导向癸酉本之所以没有提到《金陵十二钗》,而提到《风月宝鉴》的原因。理由不是孔尚任,也不是曹雪芹,而是其中写序言的叫棠村的人已经死去。棠村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卒,年七十二岁,祀乡贤。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曰:“梁清标雍容闲雅,宏奖风流,一时贤士大夫皆游其门。每退直,日抱芸编,黄阁青灯,互相酬唱。搜藏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属甲海内,明时睢阳袁枢(袁可立子)家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等精品尽入其藏 。领袖词林数十年,岿然为距人长德。教子弟,家法醇谨,虽步履折旋进退,必合规矩。梁清标之诗,枕籍经史,不以一家名,庄而不佻,丽而有则。其作于明季者,多感慨讽刺之言,及入清朝,则飒飒春容之音,为台阁中钜手。尤工倚声,论者比之吴伟业。”
  那么,棠村死于1691年,而癸酉本则在1693年,甲戌本则在1694年,这首先说明棠村序言在《风月宝鉴》的历史上是真实成立的。即“雪芹旧有《风月宝鉴》”和“余睹新怀旧”,前后两个“旧”字是统一的。那么,可证此条批语的描述时间是在1693年±,棠村的序言在1691年-之前。孔尚任正在1690年秋开始离开江南回京。整个时间在这里没有任何冲突。
  2,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不管是谁所写,但绝对不会是曹雪芹所写。这就首先否定了曹雪芹是作者的可能。这个批语必须建立在已经有下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法存在的基础上。“批阅增删”四字直接引用过来。这个批语同时意味着“披阅增删”的历史事件为基点存在分流现象。靖藏本对此条甲戌本眉批有跟批。这里同时可以说明“开卷第一回中自云和楔子”所写的时间在曹雪芹的“披阅增删”之前就已经存在。
  3,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即说曹雪芹在1702年除夕去世。此条同第二十二回批语相互印证:【庚辰回后附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同时同【靖藏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这条批语进入确认体系。这一条批语在庚辰本和靖藏本中都没有“畸笏叟”的落款。说明不是畸笏叟所写,而其他“丁亥夏”却有“畸笏叟”的落款,那么在可证的范围内,庚辰本抄写批语,明显有误认的错误。导致把所有“丁亥夏”的时间落款都认为是“畸笏叟”所题。即前批“知者寥寥”的增文跟批应该就是秦松龄所写。到丁亥夏的时候,所有关涉和参与整理吴梅村遗稿的人,就剩秦松龄一个人了。“丁亥夏”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公元1707年 。“壬午除夕”条后面有“怅怅!”两字,此条是畸笏叟尤侗所写。尤侗死于1704年。
  4,楔子补录:【甲戌(靖藏紧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余二人”即指尤侗自己和秦松龄。“甲申八月”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公元1704年。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据《尤侗事迹征略》,尤侗是死于1704年六月。而这里却说是八月,相差一个月到二个月。应该说时间上准确度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有可能在流传的文本中存在“八”字和“六”字相讹的情况。主要的三个概念是“余二人”,“九泉”和“泪笔”。“九泉”直接透视到写批语的人是一个即将离世的人,但还在挂念着《红楼梦》这个事情。按,甲戌本没有这些楔子补录的眉批。
  5, 第一回: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此句断句我前面已经说明过,这是正确断句。即写批语的人对曹雪芹说,作者写这本著作的目的也有传诗的意思。而“传诗”的说法,在当时的人物毫无疑问就明确指向吴梅村这个大诗人。
  6,第二回【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这是说,写批语的人对此诗的肯定,但并非是指诗的水平好坏,而是此诗在文本中运用的恰如其分,因此说是“评书”而不是“评诗”。这里透露一个情况,是曹雪芹非常惯于熟练诗文揣度和故事情节的安排,文字的迁移情况,这无疑恰恰体现曹雪芹编辑和校订书籍的本事。
  7,畸笏叟命令曹雪芹“删去遗簪更衣诸文”。这个情况直接说明曹雪芹听命于畸笏叟的安排。因此,曹雪芹不可能是作者。一个作者要是写自己的书,还得听别人应该怎样怎样写,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里透露曹雪芹的社会身份。
  另外癸酉本保留了相关“秦可卿淫上天香楼”的章回内容,印证《金陵十二钗》原始初本的文章内容。但抄写中仍然可能做了一定的修改。因为据畸笏叟的描述,作者使用的是“史笔”。在这章回中,有很多人落款署名批语,包括梅溪,棠村,松斋,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曾经聚集在一起长时间讨论过这个问题。
  最后畸笏叟一锤定音。其理由是“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这里直接说明一个问题,“秦可卿”这个名字的情节之下原文有历史中真实姓名的事件移用到秦可卿中去。但这些内容并不为曹雪芹所理解,而畸笏叟却非常清楚,因此畸笏叟在这里比较独断的做法就容易得到那些不知情的人理解。
  8,第十八回,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这里直接指出曹雪芹《金陵十二钗》的书名来源,但同时说明从曹雪芹在“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不大理解的情况下,同样存在对《红楼梦》十二曲的不理解。这些都是关于曹雪芹的无知方面的内容。
   9,第二十二回:“脂砚执笔事”,“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这里说明脂砚斋曾经介入关于“凤姐点戏”情节描写。这段内容是脂砚斋补写的。后来几个相关的参与整理的主要人物都接着死光了。他透露出要想完美整理成《红楼梦》全本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10,第二十二回: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这是曹雪芹最后一次整理到第二十二回为止。我们在文本中也获得了证实。例如袭人是珍珠的改名,结果在第二十九回中继续出现“鹦鹉”“珍珠”的名字。
  11,第七十五回:庚辰:缺中秋诗,俟雪芹。这个批语当是更早的批语照文抄录。全句的意思是说,原文作者有“中秋诗”,但未被“雪芹”录入。说明写这个批语的人,已经浏览过原稿有“中秋诗”,“雪芹”整理到此处的时候被搁置了。而原稿“中秋诗”文本在“雪芹”手里。故此批语写上“俟”字。“俟”,此字又见癸酉本末回批语:“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其中“俟再增删之”之文,同此处写法指法类似,可以确定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即秦松龄所写。“增删”两字,也是直接引用。
  癸酉本的批语关于曹雪芹的事迹也有四条:
  1,写“雪芹不肯署名”;2,雪芹旧有《风月宝鉴》;3,雪芹病故,余下二十八回碍语频出不作市传;4,雪芹润色“二尤故事”。这四条内容基本上没有同早前传本批语存在冲突。唯第二条提到“西堂故兄所作”,能恰应畸笏叟接手吴梅村遗稿的事情。
  综合上述批语情况:曹雪芹死于1702年,在吴梅村遗稿的最后整理中,始终是《红楼梦》主要整理人,整理时间是在1688-1689年开始。曹雪芹有一定的诗才和文才,并主要是擅长于文本校对编辑和故事情节的处理。明确留下的诗作有三首:第一首第一回楔子补录:“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二首癸酉本的回末:“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第三首是第二回:“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