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作者的话 上部目录 楔子

作者的话 上部目录 楔子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0-04-07 06:21:21      字数:5636

  作者的话:
  喜爱宋词和柳永的朋友,不妨一读《风簾翠幕柳耆卿》,书中的他或许就是你心目中魂牵梦绕、百般寻觅的柳永。
  自从有了填词,词一向被直白的称为长短句。直到他的出现,词才被打上“宋词”这个时代烙印。他使宋词堂而皇之的走进千家万户,他带领宋词步入第一个辉煌,他是群星璀璨的词人群里的白衣卿相,他留下的骂名与赞美份量相当。更由于他一己之力的毕生推动和推陈出新,宋词才得以和唐诗并驾齐驱,并称为“唐诗宋词”。他就是宋词的开拓者和最杰出的词人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因其排行第七,世人尊称为柳七,入仕后改名柳永。
  此书不是柳永传记,由于他在史书上无传,且历史上关于柳永的史料极其匮乏,无法成传。这一方面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和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却又因史料奇缺和矛盾,千百年来始终没有塑造出一个完整的柳永形象,这未免让喜爱柳永和宋词的人们极度失望。
  笔者自不量力,力图填写这一空白。所幸他的《乐章集》是真实完整的,笔者就从这里入手,并吸收采纳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柳永所处的北宋时代和京城开封的详实史料,深挖其词作中隐含的信息,探寻其中的史料价值。
  历经数载,完成《风簾翠幕柳耆卿》一书,全书约80余万字,分上下两部。由于这几年病目,耽搁了进度。进入2020年,在篇章结构特别是开篇做了较大修改和补充,又对全书作了统筹修订。以后将不再作大的修改,希望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和批评指正。
  毋庸讳言,在语言风格和情节描述方面不合当下网文广大读者的口味,这是本书的重大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遗憾,但为了塑造出一个真实完整的柳永,让这个史上无传的杰出词人能立起来,这点付出也是值得的。
  《风簾翠幕柳耆卿》是宋词风流系列小说的第一卷,本书的主人公是福建籍大词人柳永。
  我冠宋词以“风流”二字,因其最适合抒写闺阁小园之情,婉约缠绵之态;最宜表达词人文釆、锦绣襟怀。词这种文学体裁很适合描写风花雪月之事,也很容易表达人类的各种复杂情感,这是我立系列小说“宋词风流”总标题的初衷。而最擅长展现宋词风流这一时代特征的,莫过于本书的主人公柳永,他和他的词早已和宋词融为一体,休戚与共。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珠联璧合的两颗璀灿明珠,它们的作者也是群星灿烂。
  对宋词有杰出贡献的柳永,其名声却远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那样响亮,那样为人耳熟能详。
  但柳永却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词坛大家,对苏、辛、李等后世词家有较大影响,对宋词的发生发展有杰出贡献,他是词坛上承前启后的一颗巨星。
  柳永是宋词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他是世人特别是歌妓心目中最擅填词度曲的风流才子,他又是道学家眼中的叛逆和浪子词人。
  但由于宋史无传,这让后人徒增烦恼、无奈和失望。人们除了从零星的史料中略知一些他的典故趣事外,无法认识一位完整真实的柳永,这未免让人困惑、婉惜和心有不甘。这就是柳永,一个生前身后最受争议和垢病、让人爱让人恨又让后人难窥庐山真面目的著名词家。
  作者在本书中高度概括了宋词的早期发展历史,并提及历代杰出词人,选取宋词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来阐释宋词何以风流、婉约,何以流传千载而仍受到人们喜爱。
  《风簾翠幕柳耆卿》上部写的是柳永入仕之前的经历,他屡试不第,天圣八年贡举再次应试,文章作的花团锦簇,通过了省试和殿试两级考试,金榜题名已是板上钉钉。不料风云陡起,唱名时竟被皇上临轩放黜,放黜理由又极其荒谬——“且去填词”,柳永在激奋冲昏头脑的时刻,愤而出口填下一首《鹤冲天》词抨击这不公正的科考。此后他放浪形骸、奉旨填词,使自己的形象在上层人物眼中越来越坏,却赢得世人特别是万千歌妓的狂热追捧。柳永在冷静以后认真思考,告别心爱的女人,出走汴京,在汴河送别时填了一首千古绝唱《雨霖铃》。
  下部写柳永景祐登第、改官艰难的仕途曲折,屯田任上的风釆,他对宋词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贡献,在广大歌妓的帮助下向世人奉献了一部宝贵的《乐章集》,在金山寺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是一部赞美宋词和杰出词人柳永的千古传奇,这是一幅描绘北宋那个时代和城市盛世繁华的真实画卷,这是一曲歌颂情爱和建功立业的华彩乐章。
  它既可以当做一部传奇小说来读,也可以做为柳永传记去看,因为本书的一切故事、人物、情节、典章制度、环境和社会习俗,以及文学作品自身的语言、结构,皆是建立在北宋仁宗时期的历史史实基础上的。
  而柳永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后人无限景仰的。
  国学大师陈寅恪赞道:“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又如英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代。”○1
  本书作者独辟蹊径,从柳永的《乐章集》入手,从词章内容、字里行间发掘史料,再将丰富的汴京及北宋史料有机的构成平台,从而比较成功的再现了一个活跃在北宋词坛,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柳永形象。铺平了他孜孜以求发展宋词的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
  这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但愿能使众多喜爱柳永的人们得到些许慰籍,减少些遗憾。
  最后,还要套用一句用滥了的俗语: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想说的是:哈姆雷特毕竟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再怎么想像也不会出格。
  而柳永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是这个真实人物又是虚无缥缈的,千百年来始终没人能够捕捉到他的真实形象。他既是人们眼中的俗人浪子,又是崇拜他的人心中的神圣。喜爱他和他的词的人何止千百万,而这千百万粉丝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或她自己的独特柳永,这个柳永远较哈姆雷特惊彩、复杂、神奇、变幻,令人惊叹!
  历史在一些穿越作者的眼里就是伎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风簾翠幕柳耆卿》敬畏历史,越接近历史真实越OK。笔者将在这里倾情奉献给你一个精彩真实的柳永。
  我用心和一生写出我心中的柳永,但愿能得到您的认同和喜欢.
  上部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家国情仇
  第二章、 为词痴狂
  第三章、 风尘豪客
  第四章、 情夺歌馆
  第五章、 宫廷惊变
  第六章、 福兮祸兮
  第七章、 凤舞九天
  第八章、 矾楼夜宴
  第九章、 竞唱新声
  第十章、 诗酒歌怀
  第十一章、 龙遭虾戏
  第十二章、 群英荟萃
  第十三章、 天作之合
  第十四章、 谈词论道
  第十五章、 出口成章
  第十六章、 千古际遇
  第十七章、 圣心难测
  第十八章、 锦绣文章
  第十九章、 节外生枝
  第二十章、 临轩放黜
  第二十一章、 祸不单行
  第二十二章、 放浪形骸
  第二十三章、 斯文扫地
  第二十四章、 苦口婆心
  第二十五章、 奉旨填词
  第二十六章、 汴水风月
  第二十七章、 亘古牛铃
  第二十八章、 前路迷茫
  第二十九章、 大美杭州
  第三十章、及时行乐
  
  风簾翠幕柳耆卿
  (上部)
  
  楔子
  一一宋词风流系列小说总纲  
  所谓楔子,一是指填充器物缝隙的一头厚一头薄的物件,起到加固的作用;二是类似小说的引子或序,起引出和补充正文的作用。  
  

  号外号外!爆炸新闻!!
  国学泰斗、满清遗老王国维先生投湖自尽!
  衣衫褴褛的小报童,兴奋的满大街挥舞着手里的报纸,惊心的粗黑字体通栏标题下是:王国维先生的简介和平生成就。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五月三日下午(1927年6月2日)
  北京颐和园
  一个衣着青衫的老人久久坐于颐和园石舫前,唯一与来往游人不同的是,他的脑后仍留着那代表清廷的长长发辫,这在已称共和十几年后的北京城里应该是绝无仅有了。
  从他那平静的面部表情上,看不出他内心的波翻云涌,可是他那学问渊博的脑海中,恰如那浩阔的昆明池水,表面波澜不惊,底下暗流汹涌。
  老者心下暗自叹息道:……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有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14
  他眼前映现出两宋一个个著名词人的名字: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晏殊、张先、秦观,上述词人在填词领域各有建树,已自成一家。宋人晁无咎对这七家词做了简明扼要评价,这可说是最早的词评了。
  北宋另有闺中之李易安(清照),别于周(邦彦)、秦(观)、姜(夔)、史(达祖)、苏(轼)、辛(弃疾)之外独树一帜。易安居士之词舖陈展叙,兼有佳句,她所作的《词论》正式提出词为“别是一家”之说,亦难能可贵也。郑振铎先生对其推崇备至,赞“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
  此外尚有北宋名家贺方回(贺铸)为最次,余者尚不足论也。
  再观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辛弃疾)耳。
  小词姑且不论,长调自以周(邦彦)、柳(永)、苏(轼)、辛(弃疾)为最工。
  老者的思绪回到自己身上,他慨叹做大学问之艰难,人活于世更难。他想,余之作学问涉及面极广,余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为晏殊《蝶恋花》之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人言此句或为柳永、或为欧阳修所作,且不管他。余谓自己早已过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之第二境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之名句。罢了!可叹余之家国迭遭劫难,余之心情于今已是意兴阑珊了。○15
  老者徐徐起身,踱到鱼藻轩前,点燃一支纸烟,自言自语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遂撩袍掩面,纵身跃入昆明湖中。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王静庵)在毫无前兆的情形下投湖自尽,令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人震惊不已,此一投湖悬案,又当誰与评说?○16
  他引用宋词的三句名句概括阐述了做学问做大事业的三个阶段,他说的又岂止是学问啊,人生也不出此范畴。
  呜呼!魁星殒落,留下一部《人间词话》道尽宋词千年。
  
  二
  或有人诘问:自咏诗,你不自量力,你有何德何能就敢为柳永立传?千年以来关于柳永的史籍资料仅有一鳞半爪,你凭什么认为你就能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柳永?
  余答曰:窃以为才疏学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错,有关柳永的史料的确少之又少,且辗转援引互相矛盾。但也不是一点依据都没有,他生活在北宋的繁华年代,他的一生不管是赞是骂都与宋词紧密相连,他为后人留下一部弥足珍贵的《乐章集》,他的生前身后都是名声显赫,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沿着宋词千年发展的文化脉络顺藤摸瓜,总是会闯出一条路的。我用心和一生写出我心中的柳永,愿你喜欢。
  此书不是柳永传记,由于他在史书上无传,且历史上关于柳永的史料极其匮乏,无法成传。笔者自不量力,力图填写这一空白。所幸他的《乐章集》是真实完整的,笔者就从这里入手,并吸收采纳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这样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既不能一味的拔高,更不能人云亦云的任意贬低歪曲,必须结合柳永所处的北宋时代环境和京城开封的详实史料,审慎把握。深挖其词作中隐含的信息,探寻其中的史料价值。
  历经数载,塑造出一个自认比较真实完整、有血有肉的柳永形象,虽然书名定为《风簾翠幕柳耆卿》,但初衷原本是做为柳永别传去写的,“别传”是对传主“本传”的一种补充,因为他史书无传,只能以别传的形式展现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读者不妨权将《风簾翠幕柳耆卿》当作柳永传读读试试吧。书中将为您呈现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有血有肉的柳永形象,从此不再为历史上的柳永无传而烦恼。
  宋词风流系列小说旨在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普及古典诗词的常识、典故和精华,欣赏和享受诗词之华美。大凡我中华民族之子孙,无不知晓唐诗宋词。数典忘祖,毁我中华文明者,非吾族类。
  我冠宋词以“风流”二字,因其最适合抒写闺阁小园之情,婉约缠绵之态;最宜表达词人文釆、锦绣襟怀。诵读宋词,人们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总会勾起感情上的共鸣。
  最擅长展现宋词风流这一时代特征的,莫过于本书的主人公,他和他的词早已和宋词融为一体,休戚与共。
  本书的主旨就是让我们从探寻他的人生历程开始,跟上他的脚步,踏上这条漫长、神奇的探索宋词精华之旅,享受宋词本身及附着的数不清的趣闻逸事留给人们的精神食粮,回到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宋王朝。
  笔者将在这里倾情奉献给你一个精彩真实的柳永。
  
  三
  在大宋建国初期的几十年内,词还没能上升到与国名联在一起的高度,没有“宋词”一说。词只被通俗的称为“长短句”,是由其形式体裁决定的,虽然通俗易懂,但“长短句”这样直白浅露的名称却注定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它的地位也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宋初年间,填词只是文人墨客、官僚士绅游戏笔墨的一种生活方式。
  词这种深受文人喜爱的文学形式之所以深陷低谷,以致宋初几十年间无人敢公开倡导填词,这与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的诞生以及创作这首词的名人的惨死有直接的关系。
  低迷、徬徨、无奈,求索,这样的状况延续了几十年。终于因为一个刚出道便被世人骂为浪子词人的人横空出世,而让词这种文学体裁堂而皇之的走上前台,进而辉煌,成为家喻户晓的“宋词”。
  是他拓宽了宋词的抒情领域,是他开启了宋词的辉煌时代。
  他是名不见经传的官场上的弱者,他是生前身后最受争议和垢病、让人爱让人恨又让后人难窥庐山真面目的杰出词人。
  历史的长河流淌了千年,他的名字始终没有被人们遗忘。
  不论何时,站在黄河岸边向南方眺望,眼前的如烟雾霾和脚下奔涌的黄河总会带你走入梦境,耳畔传来悠扬的新声巧笑、按管调弦,梦幻中仿佛回到了大宋王朝。
  那是一个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王朝,盛世繁华转眼灰飞烟灭;那是一个令人憧憬向往又忍不住要慷慨悲歌的年代;那是一个能够寒门出宰相,将帅拔于行伍,农家子弟鱼跃龙门的年代;那是一个让爱国志士长恨不已,文人雅士扼腕伤情,红粉佳人凋零变色的五彩斑斓的年代。
  就是这样一个大宋王朝,文学艺术异常繁荣昌盛的时代,宋词一枝独秀,成为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枝奇葩。出现了一位领军人物,一个被世人或咒骂或推崇备至的浪子词人、风流才子的柳永柳耆卿,世人公认的白衣卿相。
  我们的故事就从白衣卿相这儿开始,不,还要追溯到更早一些,从更久远的年代说起,在他出生前几年,从宋词的源头说起。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南唐不是没有机会与宋朝争夺天下,无论在经济上和军力上,论实力还要强于刚刚建国的宋朝。但是自古以来未有南人一统华夏天下,这可能是人文水土始然,于是南唐后主成了大宋的囚徒。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