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大地的悲歌>第六章 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六章 刻骨铭心的记忆

作品名称:大地的悲歌      作者:向琳      发布时间:2020-03-31 11:14:51      字数:3576

  我和老丁结缘,还是在二OO四年。那时网络开始发达了,国内国外开始互联互通,网络资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很多人开始学习上网,在网上学习各种知识,传递各种信息。各类社交群体如雨后春笋从各种团体、各个渠道、各个地方冒出来。特别是搞文字工作的人和数据工作者,成为一个时代的网络科技先驱,最先从网络获取各种便利。我与老丁,都喜欢舞文弄墨,写写文章,练练书法等等,在一个文学群里认识,经常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因为共同爱好结识,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老丁这人,仁慈宽厚,方面大耳,头发打理得溜光瓦亮,带点自然卷,一看他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他从来不胡乱着装,很多时候都穿戴得一本正经,从来没有见过他穿起短裤拖鞋溜出院子,更别说光着上身到处走了。有时候依娜忍不住拿他开玩笑打趣,说他太一本正经了。他却不以为然,一本正经地说:“作为老师,要有个老师的形象。师者,生之榜样也。”
  他慈目善心,为人谦和,诚实厚道,多才多艺,总是自带几分钢毅和儒雅,给人一个十分完美的形象。
  老丁一米七几的个头,肚子微凸,在川人之中不算太高,也不算太矮,标准的身高和体型。他不但人长得帅气,还能写诗作画,书法也写得不错,颇有大家风范。每年春节,老丁都要自带笔墨,在街上设个摊摊,代写春联。纸笔墨砚都是他的,全免费,任意索取。
  有人开玩笑说他做亏本生意,他却回答说:“无所谓,举手之劳,丁丁点点而已。”
  善人必有善心,善心必成善事。老丁经常在朋友圈里说:“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袖有余香;行恶,别以恶小而为之,小恶不除,必有隐患。”
  自从依娜过门后,老丁什么都不用操心了,除了教书就是潜心创作。妹妹丁玲也在哥哥嫂子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下长大成人,顺利的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考取了国内知名大学——武汉大学,专攻生命科学。除了一年两个假期,她也难得回一趟山里。家里就剩下丁卯和依娜相依相伴,夫唱妇随,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扶到老。他们用真情实意演绎一部原汁原味的、郎才女貌的爱情绝唱,成为木鼓镇远近闻名的夫妻恩爱佳话。
  
  老丁还能歌善舞,每逢喜庆节日,镇上文化站都要邀请老丁去策划和编排文艺节目。然后带队去参加县市比赛,而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为木鼓镇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对教育事业,也是一丝不苟。亲手送出的学生,清华北大都有,还有不少留洋出国的。他以他的所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木鼓镇的命运。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老丁为人有些内敛,不太会说话,从来不张扬,不善人事交际。所以他的朋友并不多,唯有我们文化圈内几个。他特别注意个人形象和卫生,常常穿戴得整整齐齐,西装革履,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给人斯文和潇洒印象。
  老丁高中时开始热爱诗歌创作,他对文字和情感的理解,比较独特精深。所以,他的诗句、文章,多以给人全新的审美视角,金句彩段迭出;并且他的思维逻辑严谨,富有哲理,很有可读性,发表了不少作品。微信微博粉丝数千,都是奔他作品而来。好多人在网络上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写作和书法,他也是力尽所能。深得网友信赖和好评。
  老丁发表的小说《走出大山的孩子》,讲述改革年代,一个贫穷落后山村少年,独立走出大山求学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收视率创新高,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起了社会轰动。老丁获奖无数,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络红人。
  老丁和我经常讨论作品,相互促进。在他的影视剧中,多次邀我创作主题曲。特别是那部《江湖少年》,我们俩双双走上了领奖台。
  
  步入中年以后,现实生活中的老丁,仅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也许是命运多舛,总是被无端的烦心事缠绕,似乎他的命运,从来就没有放过为难他。
  那场震惊世界的地震,再次把老丁打入了痛苦的深渊。他的一生,坎坷传奇,命运悲苦,承受了很多无妄之痛……
  
  二OO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汶川发生了七点八级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也是受灾区域。地震发生时,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都在强烈震动之中。很多房屋、桥梁等建筑设施在强震中裂变、垮塌、损毁。灾难中,不少人受到伤害,损失无法估量。
  地震发生时,人们纷纷逃了出来,惊恐绝望地呼喊着亲人名字,相互掺扶着逃往安全地带。
  那一时,灾难突如其来,交通停止,手机信号中断,无法接通电话,不在身边的亲人情况,一概不知。躲过灾难的人,焦急万分,担心着亲人的安全。
  
  
  地震发生时,我们的车辆正在三环路上行驶。突然之间,车辆像着了魔一样剧烈晃动起来。司机赶紧靠边踩下刹车,可车辆还是抖动得厉害。车上的人全都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车窗外传来“嚯嚯,嚯嚯”的响声。
  “地震,地震!”突然有人大叫起来。一个老者一边喊叫,一边手指前方。我们顺着他的指向看过去,这才看到前方不远处成南立交桥,整个桥体都在强烈抖动。
  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是发生地震了,大家纷纷下了车,惊恐地看着灾难发生。
  抖动伴随着“嚯嚯嚯嚯”的响声,大约持续了三分钟左右。
  大家反应过来,纷纷掏出手机给亲人打电话,了解亲人的安全情况。但都是徒劳,根本无法拨通。
  我家在成都二环,北门八里小区。这边看来问题不是很大。清醒之后,大家各自忙着赶回家里。主震发生后,余震接连不断,一天之内要发生几十次。
  惊恐之下,大家纷纷逃出家里,滞留在大街上,不敢回家。
  那些天,由于手机无法打通,又不敢回家里看电视。对于地震的相关情况都不清楚。大家纷纷猜测,议论纷纷,各种传言、信息,满天飞,不知道真假。
  
  后来,有私家车主,大声开着汽车电台,播放官方报道,让大家了解灾情。
  之后,大家才知道确切情况。原来,震中在汶川县映秀镇。距成都六七十公里,震级7.8级。
  地震损毁情况和人员伤亡情况,暂时还不清楚。人们的心里忐忑不安,万分焦急。
  成都也有损毁和伤亡情况发生,只是相对来讲,不是震中那么大。
  当时听说,北门大西南停车场内,一栋四层楼房整体垮塌,是一家商务宾馆。里面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长途货车车主和驾驶员,他们正在里面休息,不知有多少人被埋。当地政府和市场有关部门迅速组织营救,到第二天,搜救出来很多遗体,全部遇难。
  我们最先得到的传闻,说是地震中心大多数房屋都被毁坏震塌了。有很多学校垮塌,很多师生被埋……需要紧急救援!
  一场超强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飞赴成都。在飞机上就开始听取、了解有关方面的灾情报告,迅速组织指挥紧急救援;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是彻夜不眠,焦急地等待灾情报告。中南海连夜组织召开政治局会议,及时研究减灾自救措施。
  军警立即开始调动。电令四川省政府,立即组织地方部队、警察、消防等一切救援力量,抢先自救。尽最大限度地,努力抢救生命。
  于是,直升机、运输机,火车、汽车,立即起动,不停发班。
  一时间,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地面车辆,空中飞机,像战争动员一样,迅速朝灾区集结。
  除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组织的部队、军警、消防、医护等救援力量外,民间爱心救援组织,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全国十几亿人口,纷纷捐款捐物,组织赈灾自救。
  灾难发生,国难当头,善良的中国人民,无论人在哪里,纷纷自发地参与到抗震救灾行列。有人到灾区去做救援或做志愿者服务,不能去灾区的,就在当地社区参与组织蓦集救援物资,积极捐款捐物。全国上下一条心,紧密团结,共同抗灾,强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那些让人感动的民营企业家,影响力最大的是江苏省的陈光标。他不但去灾区向灾民散发现金、送发物资,还在第一时间调动80台救援设施挖掘机,亲自带领上百人的救援团队,赶赴灾区现场,积极参加救援。他的英雄壮举,瞩目惊史,无不让灾民和国人感动,我们因为有他这样慈心仁善的企业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丁就在震中地区,灾情发生后,他的情况一概不知,很多次拨打他的电话,都无法拨通。我真为他的安全,很着急担心。
  
  地震发生两天之后,还是没有老丁的消息。
  第三天,手机恢复了信号。我急忙拨打老丁的电话,急切地想了解他的情况。可是,一样的杳无音讯。
  第二天第三天,余震开始减弱。听有经验的人讲,地震灾难,主要是看首震。震感、裂度,一般情况是余震不会超过首震。所以,只要首震时你的房子没塌,就可判断你的房子不会塌了,不管余震多频繁。我们开始慢慢回到了各自家里,守着电视,了解灾区情况。
  那几天,社会各界生产企业,大多停工停产。人们惊魂未定,无心出工做事,成天守着电视机,看灾区情况报道。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李小萌等等,他们亲临灾区,实时现场报道。四川电视台等众多地方媒体,也派出记者奔赴现场作实时灾情报道。
  那些天,来自灾区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很多电视画面,触目惊心,震中现场,几乎体无完肤,死伤者不计其数;很多农用车辆都加入了装运遗体行列,每个车辆都横七竖八装满了遗体。记者哭了,现场灾民哭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哭了……举国上下一遍哀悼,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