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帝王骚客之南北朝(12)——北魏孝武帝元子攸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3-12 17:27:23 字数:3438
财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话题。而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华夏,一直提倡富而有礼、富而不骄、富尔有德、富二思源等等。只要不是为富不仁,都无可非议。
圣人孔子也早就提出过对“富”的追求,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去做;如不能,则随我所好。”(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然而,历史上去总是会出现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场景。斗富,就是其中之一。
斗富,不可能不提的就是石崇与王凯二人。
蜡烛,在如今都快被淘汰出照明工具。而在历史上,它不知道照亮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然而,蜡烛也并不像很多电视剧里一般,将整个房间照得灯火通明。李商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大家都很熟悉,可是有很多人都曾问过,他为什么要“剪”蜡烛呢?
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以维持燃烧。可见,当时的蜡烛还是很不方便的。
从石油里提取的石蜡制作是十七世纪后的事情,在古代的蜡烛是用动物油做成的,在隋唐以前,蜡烛的使用其实遍布广泛,只有皇家贵族才用得起。
而早在西晋时期的石崇,因为看到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一下子把国舅爷王恺给比了下去。当然,这只是石崇王恺斗富的冰山一角。
王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他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石崇听说后,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又胜了王恺一筹。
王恺输了两场,自然不高兴,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外甥晋武帝。晋武帝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王恺认为这次必胜无疑,毕竟,这可是皇家的收藏,他石崇还能比得过?因此他请来王公大臣及石崇观赏,官员们纷纷赞不绝口。正当大家啧啧称奇时,石崇一声冷笑,拿起桌上的玉如意将这株珊瑚树砸碎。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王恺更是气的面红耳赤。
《世说新语•汰侈》这样结尾这段斗富故事:“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
《世说新语》上还记载有很多石崇炫富的故事。我们不禁会想,石崇富可敌国,他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之子,石苞临终时将财物分给几个儿子,唯独没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因此,他的财产可不是父亲留下的。当然也不是正常手段获得的。
石崇后来官拜荆州刺史,任上竟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看来,石崇发的是不义之财。难怪,最终也没得善终。
公元300年,司马伦党羽孙秀向石崇索要其宠妾绿珠不果,因而诬陷其为乱党,遭夷三族。
石崇王恺的斗富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但不是后无来者。两百多年后的北魏,元氏宗室间的斗富,也是有过之而不不及。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北魏宗族中受宠掌权的大臣们都争比奢侈豪华。高阳王元雍是全国的首富,他的宫室园林和帝王的园林不差上下,有六千男仆,五百艺伎,出门时仪仗卫队充塞道路,回家后就整日整夜地吹拉弹唱,一顿饭价值几万钱。李崇与元雍同样富,但他生性吝啬,他曾对人说:“高阳王的一顿饭,等于我一千日的费用。”
河间王元琛,总是想和元雍比富,他有十多匹骏马,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房屋的窗户之上,都雕饰着玉凤衔铃,金龙吐旆,真是金碧辉煌。他曾经召集众王爷一同设宴饮酒,所用酒器有水晶盅、玛瑙碗、赤玉杯,都制作精巧,皆非中原的出产。他又陈列出艺伎、名马和各种珍奇宝贝,令王爷们赏玩,然后又带领众王爷一一参观府库,其中金钱,布帛不可胜数,得意之下便回头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不恨自己看不见石崇,只恨石崇看不到我。”意外之意不言而喻,石崇见了他也要自愧不如。元融一向自认为很富有,回府后却伤心叹息了三天。京兆王元继知道这一情况之后便去劝解他,对他说:“你的财物不比他的少多少,为什么这么嫉妒他呢?”元融说:“开始我认为比我富的人只有高阳王,不想还有河间王!”元继说:“你就象在淮南的袁术,不知道世上还有个刘备呀。”元融这才笑着坐起来了。
不仅朝臣,这些王爷斗富的事情被太后知道后,太后却说这是大魏民富国强的表现,结果自己也与王爷们斗富。
《资治通鉴》记载,胡太后带着王公嫔妃百余人去参观她藏的绢,然后告诉他们,可以随便带走。结果尚收令、仪同三司李崇、章武王融,负绢过重,颠仆于地,崇伤腰,融损足,太后看到这两个的模样,一气之下赶出宫去了。时人以此为笑话。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怪其少,对曰:“臣两手唯堪两匹。”众皆愧之。
北魏到胡太后专政时期,已经历时百年,国力强盛。而且又有东夷、西域等国贡献不绝,又立互市以致南货,至是府库盈溢。
然而,这种斗富的形象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是一个王朝统治阶级骄奢淫逸腐败生活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走向衰亡的体现。
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杀害后,元子攸被拥立继位,是为孝庄皇帝。
元子攸虽然登基做了皇帝,但实际也是个傀儡皇帝,尔朱荣是当时的实际掌权者。此后尔朱荣统兵连连击破葛荣,平定邢杲,屠灭元颢,擒拿万俟丑奴,使本已无力回天的北魏王朝又枯木缝春,重新屹立在北方大地,成为了再造北魏江山的赫赫功臣。不过这些功勋没有能改变他的命运,“河阴之难”已经决定了这位粗俗残暴的羯族遗种在历史中的骂名,同时也决定了他家族的命运。
元子攸是个很明的人,他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尔朱荣是又一个司马昭,也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尔朱荣抗衡。但是他也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尔朱荣想法设法“加九锡”这样的要求他始终没有给。
对于这些君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我已经没多少兴趣了。但是,对元子攸与尔朱荣之间富有艺术特色的对话我甚是喜欢。公元530年,尔朱荣回京。入京面见皇帝元子攸时,他大大方方地问元子攸:“皇上,外面的大臣们都说你要杀我,是这样嘛?”
这要是碰到很多傀儡皇帝,定然不知所措了,但是对于元子攸,他立即自然轻松的回答道:“朕还听他们说你要杀朕呢,是这样嘛?”
其实事实也是这样,何须做多少解释呢,又何须做什么掩饰呢?这样直白又幽默,不也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吗?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九月二十五日,元子攸派元徽向尔朱荣报信,声称皇子降生。此时,元子攸正伏兵明光殿。真要办事了,元子攸还是紧张,向左右要来杯酒壮壮胆。尔朱荣跟元天穆一起入朝。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晞从东厢门闯入行刺。尔朱荣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见势不妙,立即扑向元子攸。元子攸确实也不是好惹得,用刀将之劈倒,鲁安等挥刀乱砍,杀尔朱荣与元天穆等人。
不久,尔朱族其弟尔朱兆、尔朱世隆等在太原太守魏朝宗室元晔为帝,尔朱家族很快攻入洛阳,生擒元子攸。
元子攸被俘后,被关押在永宁寺里。受尽了天寒地冻,不久,尔朱兆吃了纥豆陵步蕃的败仗,恼羞成怒之,元子攸勒死在晋阳的三级佛寺,距他杀尔朱荣仅三个月。谥号孝庄皇帝,庙号敬宗。
临终前元子攸向佛祖礼拜,发愿生生世世不做皇帝,并赋诗明志:
临终诗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这是又一个傀儡皇帝的临终遗言,也是又一个悲剧皇帝的人生感叹。不仅皇帝,很多文人也做过临终诗,孔融、欧阳建、苻朗、智恺、灵裕、滕茂实等等也有《临终诗》传世。其中有对人生的总结,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比如陆游著名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止古人,离我们很近的国明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临终《望大陆》也与陆游的《示儿》有共同的感慨: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世上的所谓权、利已经没有价值了,就算是死,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但是,有谁愿意“怀恨出过门,含悲入鬼乡。”历史注定有很多冤魂,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间,元子攸也被纳入了其中……
《魏书•卷十•帝纪第十•孝庄纪》史臣曰:魏自孝昌之末,天下淆然,外侮内乱,神器固将无主。庄帝潜思变化,招纳勤王,虽时事孔棘,而卒有四海。猾逆既翦,权强擅命,抑是兆谋运智之秋,劳谦夕惕之日也。未闻长辔之策,遽深负刺之恐,谋谟罕术,授任乖方,猜嫌行戮,祸不旋踵。鸣呼!胡丑之为衅也,岂周衰晋末而已哉!至于高祖不祀,武宣享庙,三后降鉴,福禄固不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