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王骚客之秦汉(3)——汉高祖刘邦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2-17 10:56:01 字数:3525
唐代王珪有《咏汉高祖》诗,诗曰: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一个草莽之人,手持三尺长剑,带着一群草莽兄弟,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走向的是历史的舞台。
一个街头无赖,和一群酒肉兄弟,谁会想到他们混吃混喝混遍神州各地,还混吃了整个江山。
一个泗水亭子,没有强大的靠山,没有金山银山。有的只是一副破皮囊,却主宰了历史的轨迹!
只有当秦始皇的銮驾浩浩荡荡地从他眼前经过时,方显出他的与众不同。就因为一句“大丈夫生当如此”。
大丈夫,何为大丈夫?不是每一个人都可称为大丈夫。酒肉饭袋、泼皮无赖自不必说,那些有正常职位,有正当事业的人也不一定算是大丈夫。
大丈夫指的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有志气的人,可以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发出“大丈夫生当如此”感慨,而又奋发图强,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也可以是生活在社会的最高处,如越王勾践一样,遭受失败,卧薪尝胆,一雪前耻的人。
有作为,这个概念太大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有作为;张若虚凭一篇《春江秋月夜》孤篇盖全唐是有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一心只想做一件好事,最终他做到了,这也算有作为。
从作为这个意义上看,刘邦的得力助手韩信也算是一位大丈夫。但是韩信较之刘邦,却少了“大丈夫生当如此”的气魄。否则,坐拥天下的,是他韩信也未可知。
刘邦,他从一个泗水亭长,最终统一了中国,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向世人证明了他不是一个街头无赖,而是一个大丈夫。
刘邦和项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
项羽将门之后,因此在楚地一呼百应;又兼一身绝世武艺,对下属也是关怀备至。韩信曾评价项羽“为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陈平说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因此他帐下可谓是英雄云集,文有范增,武有龙苴、英布、季布、汉钟离等。但他处事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公元前206年,项羽不听首席谋士,亚父范增之计,在著名的“鸿门宴”中放走刘邦。后来,中陈平离间计,猜忌范增,致使范增离去,途中病逝。
而刘邦,平民出身,没有高的文化程度,没有一技之长,终日游手好闲,“好色美姬”“好酒及色”。却有较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如主动退出秦宫。做事时却是一点不含糊,如约法三章;而且他能知人善任,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为他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正如他自己所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
可以这样说:正是刘邦知人善任的能力,决定了他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
刘邦因押送犯人去骊山,犯人逃跑无法交差。不得已,放了犯人,流落芒砀山。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刘邦在萧何的帮助下,攻占沛县,响应起义大军。当时的刘邦,不过只有两三千人的队伍。后来,刘邦投靠项梁,在项梁的帮助下,他的队伍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亲王子婴投降,秦国灭亡。
秦王投降后,刘邦没有进驻奢华的秦王宫,而是听信张良、樊哙之言,封存国库,还军霸上。而萧何,则“尽收秦之图籍而还”。与此同时,刘邦与秦人“约法三章”,尽收秦人之心。尤其与后来项羽入秦后杀子婴、掠财宝、火烧阿房宫相比,刘邦的举动尽收民心。
“鸿门宴”上刘邦和项羽的表现,也将项羽的优柔寡断、恃勇骄横和刘邦的随机应变、忍辱负重表现得淋漓尽致。
秦覆灭后,项羽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之后,项羽命人刺杀楚怀王,引起民众的激愤;再加上分封本来就使许多诸侯不满,各地叛军四起。刘邦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下关中之地,安定巴蜀,还定三秦。时项羽被陷入齐地平叛,刘邦趁机联合诸侯,领兵五十余万围攻彭城。项羽得知消息,亲自领三万精兵回师突袭,打得刘邦五十余万军队一败涂地,自己率数十余骑突围仓皇而逃。
彭城之战使得楚汉进入相持阶段。随后,项羽进入了东线和西线两线作战,而且彭城在地利上没有任何优势。刘邦有萧何巩固后方,又得韩信帮助,步步为营,步步紧逼。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定”。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机追击楚军于固陵;并且调令韩信﹑彭越等人率兵围歼项羽,命刘贾渡淮包围寿春,诱使楚大司马周殷畔楚。次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唐代胡曾《沛宫》诗曰: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如果说《垓下歌》表现了一个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则表现出了胜利者的悲哀: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此刻,我不禁瞎想,如果刘邦和项羽是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刘邦在朝理政,项羽在外开疆扩土,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当然,历史不会是这样,因为一个是霸王,一个是汉高祖!
高祖返乡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后人有很多以此为背景书写的诗词曲赋。如元散曲家睢景臣的《高祖返乡》,汉高祖的这首《大风歌》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宝贵的财富。开创一代盛世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衣锦还乡”,回乡的李世民也写了一首诗。
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失败者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而胜利者何尝不会上演一场“别姬”:
鸿浩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鸿鹄歌》就是胜利者刘邦上演的“别姬”。
诗创作于公元前195年(与《大风歌》同年)。刘邦与老婆吕雉生的儿子(长子)刘盈。按规矩应立为太子,但当时刘邦宠信的是戚夫人,并私下与戚夫人商量欲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不料此事被吕雉知晓。众所周知,吕雉可不是省油的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不说,她的聪明才智后人又有谁不赞赏。于是吕雉就找到了张良,让他主持公道。张良私下给刘盈找了四个老头做先生。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古今乐录》中记载,四皓隐于商山时作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深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
从歌中可见,“四皓”是有真才学的人,也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张良请出这四个老头稳固了刘盈的帝位。终于有一天刘邦知道了太子与这四个老头在一起,他当然知道这四个老头的底细。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指着四个老头儿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史记•留侯世家》)。
后来高祖死后,后宫就发生了囚戮戚夫人、毒杀赵王如意的悲惨事件。戚夫人在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了《舂歌》:
子为王,母为掳。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刘邦的一生是成功的,虽然在伐秦和楚汉战争中屡经战败,但是他没有放弃和强者斗争的决心,哪怕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终他战胜霸王,平定英布叛乱,还诛杀了韩信。无论项羽、英布还是韩信,都是他大汉江山的垫脚石。论行军打仗,或许他比不过其中任意一人,但是最终胜利的却是他!
用老百姓们的话说:因为他是赤帝子,真龙天子,所以就该是他赢……
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英布这样的可怕人物,却没有能斗过宫廷的纷争。成者王侯,但是成者也有失败者的悲哀,这样的悲哀不是刘邦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历史因为这悲哀,将天下从无数有德者的手中交给了昏庸之人;这些陈规,将一个个的王朝推向了深渊;这分悲哀,由皇家转移到了一代又一代黎民百姓……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宋•陈普《历代传授歌》: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