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梦逝乾元>第四十一章 知遇之恩

第四十一章 知遇之恩

作品名称:梦逝乾元      作者:文字生存录      发布时间:2020-01-30 12:25:06      字数:3594

  少珺出了皇宫,与兰湮刚回到衙门,便听门子说,梁大人派人来过两次了,问爷回来没有。
  少珺就知恩师挂着,门也没进,掉头直奔梁府。路上,兰湮见少珺神情严肃,不安道:“不是给太后治好病就会升职吗,怎么啦,出什么事了?”
  少珺道:“升职是定了的,也是我所愿,但朝中的事不是那么简单,弄不好会被两面夹死。”
  “啊!”兰湮睁大了眼睛,说道,“这么危险,还能不能倒回来,咱不干了。”
  “不行,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报仇,这是唯一的路,我等的就是这一天。你知道太后要保我进哪里,是枢密院,那可是全国军队的绝密机构,就是给我个丞相我也不换。倘若真能进去,我一定把赫连家冤案的真相找出来,为他们报仇,死也值得。”
  见兰湮一脸不安,眼泪都要出来了,少珺换了笑脸说道:“好了,没那么容易就死的,我还要多做几年官老爷哪,我是大老爷,你就是二老爷,跟着我升官发财享福吧。”
  兰湮撇撇嘴,说道:“你哄我,鬼才信。”
  梁攸把少珺让进书房,遣走其他人,第一句话就问道:“你觉太后这人怎么样,对你什么印象?”
  少珺这才一点一滴回顾她与太后的每一句对话,醒悟道:“从我的言行中,她一定认为我是那种趋炎附势的聪明人,能为她所用,所以她帮我。可我不明白,她一向拢略那些飞扬跋扈的蒙古旧臣,怎会对汉人如此,难道就是为了我给她治病?可我觉得她不像是这么简单的人。”
  梁攸道:“你很聪明,她确实不简单,自元以来,皇帝的位子一直都是用杀戮夺来的。当年成宗死后,又陷入皇权之争,她的两个儿子各自称帝。是她说服了现在的皇帝放弃皇位,立为太子,定了武仁之约,当今皇帝是第一个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登上皇位的。这个女人,她一直制约着两代帝王,从后宫到前朝,她宠信刘卞把持着朝中的权力。”
  听到这儿,少珺情不自禁道:“这却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能做到这一步,男人都莫及。”
  梁攸看她一眼,少珺脸红了一下说道:“我是说这人的权力欲望可真大。”
  梁攸继续说道:“她与刘卞内外勾结,培植朝中的亲信,与皇上对抗。平心而论,现在的皇上还算明君,但这几年有些荒于朝政,不能不说与她有关。其实太后这个人有些执政的能力,但她野心太重,又一心维护蒙族旧制,与皇帝推行的新政相悖,所以两股势力暗中较劲儿。”
  “那少珺该怎处?”
  梁攸反问道:“你力拔三元,殿试夺魁,为的什么?”
  少珺道:“寒窗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报效国家,惠及百姓,立身扬名。”
  梁攸道:“这就是了,一定要让皇上认可你,要让他明白,没有太后的鼎力支持,你是进不了这种地方的,他才会委以重任。你要知道,在那里,没有实权,早晚也会被挤掉的。”
  少珺说道:“谢恩师指点,弟子知道该怎么做了。”
  梁攸笑了,告诉少珺,如果我猜的不错,皇上很快就会单独召见你了。
  果然不出梁攸预料,少珺还未出府,宫里的侍正总管高福正与李安一前一后到了梁府。
  少珺一惊,忙让小厮把高福正领进府中侍候,自己先去接见李安。
  李安宣读了太后的懿旨,大意是医治太后有功,特赏赐金紫罗袍一件,雕花白玉带一条,东海明珠十粒,彩锻八匹,青锻官靴一双。
  少珺领旨谢恩,叫小厮收好东西,又叫待茶。李安辞谢。少珺就叫兰湮拿了二十两银子交于李安,让他吃酒用。这李安想,怪得太后恩宠,这儒生倒也知趣。
  送走李安,少珺急匆匆赶至前厅,向早已等候的高侍正行礼待旨,说道:“方才太后身边的李内侍来宣旨,故小臣耽搁了,请高总管原谅,少珺实不便一同接待。”
  高侍正说道:“霍学士确是精明之人,今天我只带了皇上口谕,宣你内阁觐见,这是密诏,不便声张,请吧。”
  门口已备了一乘蓝顶轿子,少珺只身进了轿,被悄悄抬进宫去了。她暗想,恩师先见,这朝里的内幕纷争,确是危机重重,如若自己行错一步,像这种情况,秘密处死,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这是一处皇上的私密行宫,用于和心腹大臣商讨机密大事的地方,不用通过任何宫苑,从外面就能直达。少珺被领进时,皇上正背对着门口,身罩一袭鹅黄色丝绸便服,因为消瘦,显得很高,却没有蒙古人特有的彪悍。
  高侍正近前几步,回道:“皇上,霍学士来了。”
  皇上回身,少珺俯身跪拜,请罪道:“方才小臣因接太后懿旨,耽搁片刻,未曾及时觐见,让皇上久等,是小臣之过,请皇上恕罪。”
  皇上扶起少珺道:“朕是突传的口谕,错不在你,况太后病愈施恩与你,也是皇恩,有何罪过,霍卿过虑了。”
  少珺谢过皇上,起身肃立,静等皇上发话。她深知此时皇上的想法,若自己急于表明心迹反让皇上起疑,不如静待皇上的意思。
  皇上开口问道:“霍卿家是哪里的,家里都有什么人?”
  少珺没想到皇上开口先问这话,小心回道:“老家是江浙的,因家境贫寒,幼时被山东的继父母收养,才得以读书赴试,如今高中,离不开继父继母的恩泽。”
  皇上又道:“还是贫寒人家的孩子知上进,像我们那些王孙贵戚的后代,养尊处优,还个个飞扬跋扈,有几个是有出息的。”
  皇上一番话,倒像在拉家常一样,有种亲切感,让少珺崩着的神经略略松弛了些。她停了一下,说道:“也不尽是,像赫监察使就是位出众的英才,年轻有为,堪称栋梁。”
  皇上笑了,点点头,说道:“却是如此,所以才把他调到御史台,可那个刘卞一步不让,乘机把他的侄儿塞进了枢密院。”
  说这话时皇上仍是笑着,少珺却明白,这是皇上向她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她及时说道:“朝廷选拔人才是因才而用,于国于民有利,怎能以公假私,培植亲信。”她虽没明说刘卞,却把自己的立场挑明了。
  皇上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停住,看着少珺道:“你们大概一直埋怨朕轻视汉臣吧,其实从开科以来,朕都在留心勘察,许多有才华的汉人都留下了。但历来朝廷弊端很多,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朕一贯致力于蒙汉一家的新秩序,可你知道吗?朕这是在与自己家族宣战,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许多有能力的汉人还是被他们压制住了。”
  少珺被皇上的坦诚感动,说道:“皇上……”
  皇上抬手阻止她,自己继续说道:“两年前,你的答卷令朕耳目一新,实是希望你能成为我大元新政的主力。可当时朝中反对势力庞大,你又初出仕途,没有阅历,朕若把你强行推上去,恐成为他们的众矢之的,反而害了你。所以两年来,朕把你放在翰林院不闻不问,有梁攸带你,朕也放心。当时把赫英提到御史台,并非是朕重蒙轻汉,因他是蒙人,父亲又是朝中重臣,他们无理由反对。父子两人又都是朕的心腹,为了刚刚有点成绩的新政不至夭折,朕才这样做。就这样,他们也不放过,硬把个刘文山塞进了枢密院。这个刘文山也倒是个有点能力的人,可他是刘卞的人。你要知道,这个枢密院一直是刘卞控制,朕安插的两人都被他莫名地排挤掉了,那个空缺一直是朕在压着,总想等个合适的机会扭转这个局面。可今天母后贸然提出,你知道朕会怎么想吗?”
  皇上的这番话,早已令少珺热泪盈眶,什么是知遇之恩,什么是君臣之义,少珺刻骨铭心。见皇上这样问,知道皇上在想什么,她只能用一句话来点透。她稳住情绪,清晰地反问道:“如果小臣表示鼎力辅佐皇上,太后会同意您把这个职位给我吗,反过来说,如果太后不把我推进枢密院,我又怎么为皇上分忧。”
  皇上浑身一震,一双锐利的眼睛盯向少珺,见这个年轻俊秀的儒雅之臣,一脸聪慧,满目真诚,并不回避。他思考着,暗暗称赞。
  少珺又说道:“皇上可知这样一个典故,做人当如铜钱,外圆内方。方是原则、正气,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做事的技巧方法。如此行事,才能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堪重任,成大器。”
  皇上这下已全明白,说道:“不想两年里爱卿竟如此成熟,让朕刮目相看,有爱卿这般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胸襟气魄,朕还有何可虑,若有这等臣子辅佐,是大元之幸。”
  少珺眼里的泪珠终于掩饰不住,滴落下来,她也不擦拭,撩袍下跪,颤声说道:“皇上的知遇之恩,少珺没齿难忘,虽肝脑涂地亦不足以报答。今后不管臣做什么,皇上只要相信,臣是皇上的,臣的心也是皇上的,为了大元的千秋万代江山,为了蒙汉人民的团结、富庶,臣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皇上低头,双手扶起少珺,说道:“霍爱卿一片忠心为国为民,与朕同心协力,朕也曾熟读历史,能不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明毓只管放心,朕一定帮你顶起一片天空,朕也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
  少珺抬头,见皇上双目炯炯似乎也是湿润的,不禁说道:“谢皇上信任,少珺定不负重望。”
  两天后,在满朝文武众目睽睽下,皇上一连下了三道诏书,第一,翰林院学士霍少珺因治愈皇太后有功,太后举荐,皇上恩准,晋升为知枢密院事,从一品。第二,翰林院大学士梁攸因荐医有功,晋升中枢右丞,领太子太傅职。第三,集贤院大学士兼参议王伯安,加授太师爵位。
  立时,大殿上一片静寂,只有少珺、梁攸、王伯安的叩拜谢恩声,这三人因早有预兆并不感意外。但刘卞虽有预见,却没想到这个霍少珺会晋升的这么快,且又是太后举荐,有点匪夷所思。这也是皇上在诏书中特意说明是太后举荐的用意,堵了刘卞一伙的嘴。
  下朝后,一帮人围住了刘卞,七嘴八舌的。刘卞也是怒从中来,不耐烦道:“你们吵什么,一群没用的东西,皇上太后的圣意你们也敢质疑。我这就去见太后,大家回去吧,休得在这儿乱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