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江河日下>第17章维多利亚女王

第17章维多利亚女王

作品名称:江河日下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2-07-28 12:32:30      字数:7666

  第17章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更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血腥的恐怖和亡国奴的惨痛。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
  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Edward,DukeofKentandStrathearn,1767.11.2-1820.1.23)是英王乔治三世(KingGeorgeIII,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VictoriaofSaxe-Coburg-Saalfeld,1786.8.17-1861.3.16),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维多利亚女王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1836年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
  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Albert)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去世后,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和张伯伦。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1987年英国皇家探险队考察巴马溶洞时赞叹“可滋泉”的魅力,将其称为"CozyQueen",意思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样温情的泉水”。
  1837年6月20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1839年,女王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维多利亚认识了比她小三个月的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他们于1840年2月10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亲王是血友病患者,所育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维多利亚长公主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女儿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的一个女儿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爱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现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女王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更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以下欧洲国家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包括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浦亲王)、挪威国王、西班牙国王、瑞典国王、丹麦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9位女儿的去向是:
  1.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
  2.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女儿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
  5.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路易斯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
  7.亚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儿子日后也成为了瑞典国王,而且她的女儿是现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以早逝母亲的名字为自己的大女儿—丹麦女王命名的。
  8.利奥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他的遗腹子利奥波德继承了爵位,并成为了萨克斯科堡的大公,他的女儿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另外,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三个子女,次女爱丽丝公主和幼女阿特丽斯公主成了血友病携带者,幼子利奥波特亲王则是血友病患者。19世纪的欧洲盛行“婚床上的政治”,各国王室之间政治联姻不断,血友病很快就传入了西班牙、德意志和俄国,血友病也被人们称为“王室病”。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领。
  1840年英国占领了新西兰,这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但是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遵道光帝旨,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疯狂的演说,称其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
  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维多利亚女王养育了众多儿女,也孕育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18章英国侵华
  
  
  敌人就要凭借坚船利炮侵略中国了,狗屁不值的道光还在说昏话。道光过于无知。一日早朝,道光皇帝问道:“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这是早在康熙时候已经解决的常识问题。
  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
  英国资产阶级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正在大肆鼓噪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当时英国社会中反对鸦片贸易的人数也不少,正是他们在议会辩论时把政府的战争议案说成是发动“鸦片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的第一个出处。尽管如此,在最后表决中,政府的议案以二百七十一票对二百六十二票的微弱多数得到通过。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一八三九年十月,即道光十九年八月十四日,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出兵。一八四○年二月,英国女王任命懿律为侵略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代表,义律为副代表,组成一支拥有军舰十六艘、运输舰二十八艘、武装汽船四艘、载炮五百四十门、士兵四千人的“东方远征军”。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一个个高鼻子海盗,一串串鸦片箱毒品,拖带着一艘艘坚船,坚船上辚辚洋枪、黢黢洋炮,所有这一切,组成了一条西方逆龙。懿律、义律是这条逆龙的头。
  乔治.懿律(GeorgeElliot,1784一1863),出身英国贵族,是义律的堂兄。父吉尔们?义律,曾任印度总督。懿律于十岁即入海军学习,1800年升少佐,1802年升指挥,1834—1835年任英国海军部秘书,海军委员会委员,1837年晋升英国驻好望角舰队总司令官。来中国前已升海军少将军衔。
  英国政府决定发动对华战争后,1840年2月,懿律被任命为英军侵华全权委员、代表兼英国远征军海陆联军总司令。乔治?懿律麾下,以伯麦为海军司令、布尔利为陆军司令。计划第一步封锁珠江口,然后占据舟山群岛,进而北上天津,胁迫清政府接受赔偿烟款、割让岛屿、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侵略要求,如得不到满足,就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这年6月,懿律和义律率领军舰十六艘,载炮五百四十门,武装轮船四艘,运兵舰一艘,运输舰二十七艘,各兵种陆军四千人(分两联队)到达广东海面。6月28日(五月二十九日)他下令封锁珠江口和广州,封锁广州、厦门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正式发动了侵华战争。
  由英国侵略我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宣告正式开始。
  当时林则徐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对广东沿海进行了严密的布防,尤其是在广州外面的虎门要塞设置了三道防线。林则徐更采取奖励的政策,发动和组织沿海人民,允许人人持刀痛杀侵略者。
  五月二十二日,英国军舰齐集澳门,二十三日,伯麦宣布自本月二十九日起封锁广州。是时,林则徐已任两广总督,大力整军经武,在虎门、横档两岛横亘木排、铁链,添置炮台、战船,购买西洋大炮,还招募当地渔民、疍户五千余人编为水勇。
  懿律等见广州防备严密,遂率军北上,六月初三日炮击厦门,又为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金沙兵备道刘曜春督师击退,不久,兵犯浙江。
  英国侵略军因不熟悉中国航道,必须雇用中国人引水领航。林则徐根据引水的报告,经常以水师和渔民配合,出其不意地闯进敌舰队,开展火攻,烧毁敌船,侵略军被烧死、淹死的很多。懿律看到广东戒备森严,占不到便宜,便于七月北犯福建厦门。
  英帝国侵略中国,主要策划人巴麦尊当了首相。首相巴麦尊曾指示英国侵华军头目懿律和义律,要在中国东海岸某处,占领一个海岛。这海岛就是指厦门或台湾。为了占领厦门或台湾,英国侵略军在进攻广东前后,三次攻击厦门,六次进犯台湾。然而,侵略军并未得到什么便宜。厦门和台湾军民以辉煌的战果,引得世人的嘱目。英国侵略者之所以这么看重厦门和台湾,就是因为厦门和台湾物产丰富,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在贸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厦门在当年还是一个岛,位于九龙江口外,高居堂奥,雄视漳泉,人称八闽门户、海防重镇、闽中咽喉。厦门有一个优良的港口,分内港和外港,外港沿着厦门外域展开,内港沿着内域向里延伸,与大海湾联接,伸入本岛腹部,在安溪茶区的海岸上,很适合于通商贸易。这里成了亚洲最大的市场之一,不但跟邻省,而且跟新加坡和其它海峡殖民地都有经常的商业往来。厦门的优越性远远超过英国军官们的期望之外。在英国侵略者看来,如果占领厦门,不但在目前可以用作英国“远征军”的供应中心与行动基地,而且将来也可以作为不列颠商务之安全根据地。一旦占领厦门,对中国政府将发生严重影响。台湾是南洋门户、七省藩篱,一向被称为美丽的宝岛。
  这时,原两广总督邓廷桢已调任闽浙总督。他见英军来犯,迅速组织水师进行火攻,英军又被打败。
  接着,英军北犯浙江。可惜,那时除了广东、福建以外,从浙江到天津,各海口大都没有防备。
  1840年2月,英国政府在决定出兵的同时,任命义律为侵华全权副委员、副代表。6月底7月初,他与刚到中国的英国侵华全权委员和代表、侵略军海陆联军总司令海军少将懿律所率的英国舰队自澳门沿海岸线北上进攻厦门,轻易侵占定海,封锁宁波与长江口。
  8月11日,英军北犯大沽,道光帝大为震惊,立即委派直隶总督琦善议和。
  结果,义律等在8月29日迫琦善向清帝提交《巴麦尊照会》“伸冤”,要求惩办林、邓,在取得满意答复并得到清政府应允派代表到广东商议具体条件后才撤兵船南下。
  这年12月,懿律因病,也因与义律意见分歧,退职回国后,义律成了英国侵华的全权代表。
  琦善在大沽口的英舰上,告诉义律和懿律,只要英舰折回广州,朝廷就会查办林则徐等人。懿律与义律以为琦善已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便折返广东,准备更进一步的和谈。相反,道光帝见英军撤退,以为已经“抚夷”成功,于是在9月委任琦善为钦差大臣,并在9月28日免去林则徐的官职。
  道光二十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眼见英国政府组织的鸦片走私对中国危害越来越严重,上书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道忠心耿耿的奏章终于打动了一生以来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光皇帝,举棋不定的皇上终于认识到严禁鸦片走私对大清朝统治基础稳定的紧急性和必要性,被迫接受林则徐的严禁主张,决定禁烟。
  但是,鸦片走私贸易和大清朝各级官吏之间的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首辅穆彰阿,一直以来他包庇鸦片走私和主管官吏的层层受贿,向来阻挠禁烟;道光帝授予林则徐以禁烟钦差大臣的大权后,老穆对断了自己大部分财源又分了帝宠的林则徐深为痛恨嫉妒;他虽不敢公然反对禁烟,暗地里却伺机进行打击破坏。
  在英国侵略者挑起鸦片战争后,穆彰阿持消极态度,反对向英军进行自卫反抗;由于英军在林则徐、邓廷桢坐镇的两广福建一带占不到便宜,便兴军北上,江浙两地经历了千年来从未有之新变局的天朝上国将官在战争中屡战屡败。每当内阁收到一次败仗警报,穆彰阿就“相顾曰:‘如何!’”意思是我本来就说不要开打嘛,现在不出本公所料吧,以诸葛亮的气质自居。
  待英军兵临南京城下,直接威胁大清朝的经济生命线漕运的时候,穆彰阿窥测到道光帝“意移厌兵”,便以“开兵衅”的罪名加给林则徐,主张向英国侵略者求和,促使道光帝“罢林则徐,以琦善代之。”林则徐、邓廷桢被远戍伊犁,在台湾坚持抗英斗争的姚莹、达洪阿被革职押解进京,都与他从中陷害有关。战后,穆彰阿不仅劝说道光帝接受英国侵略者所提出的全部无耻要求,更进一步主持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当时的爱国士人曾赋诗道:“海外方求战,朝端竟议和,将军伊里布,宰相穆彰阿。”林则徐遭投降派谗害打击,被革职,并遣戍新疆伊犁,于此间他兴办水利,垦辟屯田。后起用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归。1950年受命钦差大臣,往广西平定农民起义,沿途劳顿,旧疾复发,溘逝于广东潮州。
  道光二十年(1840年),朝廷的军机大臣有: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5人,大学士有穆彰阿、潘世恩、琦善、王鼎、伊里布(差往浙江)、汤金钊6人。在京的军机大臣和大学士共8人,其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的有:穆彰阿、潘世恩、王鼎3人。其中潘世恩状元出身,遇事退让,仅为“伴食”而已。这三个人,穆彰阿为领班军机大臣、首辅大学士,潘世恩是穆彰阿的阿附者,琦善是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后署两广总督。所以,朝廷实际分为两派:以穆彰阿等为一派,王鼎等为另一派。因此,主和派的代表是穆彰阿,主战派的代表是王鼎。
  穆彰阿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马屁精是天下最吃香的物种。终道光朝,穆彰阿恩眷不衰。穆彰阿主和是窥伺道光旨意而秉承的;因为道光主和,穆彰阿乃跟着赞成主和。
  1840年8月11日,英军舰队进至天津海面,时任直隶总督的琦善赴天津与英军司令咨会。琦善伙同穆彰阿、伊里布等一向与林则徐有过节的朝臣向道光帝夸大英军军力,诬指林则徐允许烟片贩卖后又反悔禁烟,激起英国发动战争,将所有战争责任归咎林则徐身上,主张“罢战言和”,要求进行谈判。八月下旬,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九月初又革林则徐、邓廷桢职,任琦善署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诏革林则徐、邓廷桢职,着交部分别严加议处,林则徐留粤备查问差委。二十五日,林则徐接到革职上谕。在此之前,林则徐已屡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请处分,但仍密切注视着战争全局。他一方面继续大力加强广东海防,一方面派人到定海一带密探敌情,并数次上奏朝廷,指出定海英军“病死者甚多”,补给困难,已处于“进退维谷之势”,不但“伙食无多”,“即炮子火药,亦不能日久支持”。因此,他主张利用民心民力,组织、奖励军民杀敌。还建议,趁定海英军招诱居民回城之际,将兵勇扮做乡民,隐藏于定海城乡各处,“约期动手,杀之将如鸡狗”。对林则徐的正确意见,道光帝等不但不予采纳,反而急不可待地将其革职。
  道光要罢免林则徐,以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琦善取而代之,穆彰阿一一照办,雷厉风行。
  在大敌当前之时,林则徐被斥责、革职并谪戍伊犁,这和当年崇祯皇帝在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逮捕并事后凌迟袁崇焕一样,都是“自毁长城”!历史的悲剧,又一次重演。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