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情满乌江>第十章抗旱中的脊梁

第十章抗旱中的脊梁

作品名称:情满乌江      作者:杨东升      发布时间:2019-12-16 13:37:25      字数:3003

  
  
  说到缺水,旱灾就来了。全县交通、水务、电力、住建、教育、卫生等等相关部门在桶井极贫乡各自领跑自己行业领域,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各个方面的项目工程全面启动且顺利推进之际,旱灾又来了!这个老天爷总是与乌江岸边的乡民过不去,自打秧苗落进稻田返青后不久,老天爷就再也没下过一滴雨。
  党政办公室电话总是“呜呜”的叫——
  “缺水!工程无法动工了——”
  “长时间不下雨,庄稼果苗干死了——”
  “村里水池见底了,村民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
  抗旱救灾指挥部统计结果显示:全乡已造成22个村和一个社区普遍受灾,其中竹园、金盆、玉竹、凤凰、芭蕉等村灾情最为突出,受灾人口达15000人,全乡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农作物受灾总面积达18000亩,成灾近10000亩,红枣树死亡5000余亩,除底下峡谷乌江外,境内无溪流,52口水池全部干枯、零星古井无泉、300亩稻田裂口,近万人饮水告急,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
  抗旱!救灾!迫在眉睫!
  一时间,缺水威胁着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困扰着桶井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心,影响着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省市县防汛抗旱各级领导相继到来,要求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当前的旱情,树立抗长旱、抗大旱的思想,要采取措施,组织发动群众想方设法开辟水源,千方百计解决生产生活用水,要以强烈的担当奉献精神,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救灾硬仗,确保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不受影响。
  乡里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制定了抗旱措施,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打好抗旱攻坚战,力争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吴飞说:“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得明确几点硬款款,任何人必须绝对服从!……”抗旱救灾部署会上,吴飞的工作安排显得有些生硬,就像外面的空气一样燥热。
  “一是明确值班纪律。政府机关严格实行主要领导和其他班子成员在岗‘双带班’,各村按照‘四干巡村’要求,所有村书记抗旱期间不得外出,明确一名村干部在村房值班,其他干部均进组入户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值班电话、所有干部电话均保持24小时畅通。
  “二是加强抗旱力量。抗旱期间,全体干部除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到各村了解灾情,与驻村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并协助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三是保障重点人群。要求各村密切关注本村灾情,注意疏导本村群众情绪,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寻找水源,组织群众抗旱自救。重点关注本村五保、残疾、无劳动力的困难家庭,积极组织劳力送水,确保此类家庭吃水不出问题……”
  “众志成城,抗旱救灾!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会场气氛严肃,但是干部们激情高昂。
  于是,全乡党员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群众肩并着肩,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各就各位,突击冲锋。
  几天来,吴飞、熊飞和全体班子成员以及县扶贫办主任朱黔中等领导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披着一身灰尘,顶着烈日,钻深山,找洞穴,寻水源。
  几天来还有一个睡不着觉的人,他就是共和乡和平村党支部的一个共产党员文美深。文美深是曾经在桶井乡开采煤矿的一个煤窑老板,后来由于保护生态,政府关闭了煤窑。文美深记得开采煤矿的时候,自己的煤窑底下好像有水,当时作业时常常要把水抽干了才能把煤运出来。
  文美深得知桶井乡遇到严重干旱找不到水源,他想来想去,又不敢确定那里面现在到底是不是还有水,心里很纠结。
  8月3日,文美深还是把这个消息报告到县抗旱救灾指挥部。
  接到这个内容为桶井乡“好像有水”且水源点就在煤窑底部的500米处的电话。县委书记商友江立即风尘仆仆赶到桶井乡,带领班子成员找到了那个已经封闭的煤窑洞穴。
  煤窑就在同心社区关坟坝,看着用石砖封闭的洞口,商友江强调说,不管有没有水,也要打开看看;如果有水,不管水源有多深,也要把它弄出来!
  于是,乡里抗旱队员打开了洞门,拿着手电,摸索着进了煤窑。来到煤窑底部,看到确实有水!
  “有水!有水!”副乡长黎飞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连忙在洞底呼喊。
  县水务局来了,带来了探水测水的技术人员。
  分管电力的挂职副乡长安江涛立即对接供电局,供电局来了,他们考虑到煤窑洞口隔电源线路路程较远,直接从公司动用电力应急抢险车,运来88千伏安发电机,放在了煤窑洞口。
  抽水见底,看看是否有水源。值班人员24小时在电力应急车里值班抽水。技术人员送检水样。
  “水来了!水来了!”洞口一片欢呼。白花花的水从洞里抽出来。
  从8月4日开始,两台110水管连续抽水12小时,煤窑底部水位下降不深,人们说:“肯定有水源!如果水质安全,我们将为桶井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乡里的洒水车立即启动运水,从桶井到望牌的公路扩建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又恢复了施工,人们一片欢腾。
  
  “干死喽,田里面谷子(稻谷)没得水,家里面水缸没得水,喝水要走大半天才挑得来,水池都干起面面了,晓郞凯得哦!”青元村63岁老人杜胜海站在自家水池旁,一脸愁容。
  水,成为了老人最迫切的需要。
  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工作,村里像杜胜海一样的鳏寡孤独老人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生活用水在此次干旱中十分困难,每天都要到几公里外肩挑背扛才能解决。这让“第一书记”覃霖和驻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要帮助老人和孩子们解决饮水困难,首先,找到水源是关键,其次,将水引到家中更是难题。
  8月18日,第一缕阳光照进青元村时,覃霖起了个大早,在这个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山村,他与村委会副主任张强顶着烈日,翻山越岭为老人和孩子们寻找干净水源。
  经过近两天的找寻,在青元村二组的一山洞内发现充足水源,水质良好,并且便于驾设饮水管道。水源找到了,架设饮水的管道却要到几十公里的县城购买。
  村里经费不足,怎么办?群众利益无小事,覃霖二话不说,自掏腰包拿出1500元到县城购买水管,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五个小时,才终于到达村口。
  “只要解决了群众的吃水困难,我就花点钱也很值得啊。”覃霖就这样,履行着“第一书记”一心为民的驻村情怀。
  群众也被覃霖的行动感动,大家自觉加入到抗旱救灾的行动中。
  “听说覃书记帮我们买了水管,就算再远我们也要去扛下来安起,这回大家都有水吃了。”年过六旬的杜执蛟老人听说要为自己安装自来水管,高兴地拿着木棒前去1公里外的公路上抬水管。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8月26日,随着甘甜的山泉水哗哗流入杜胜海和杜执蛟两位老人家的水缸,青元村四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当天晚上,覃霖坐在灯下,在民情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句话,算是自己驻村情怀的总结吧。
  “出机关,驻乡村,志在造福百姓;讲政策,理思路,撕掉贫困标签;交朋友,认亲戚,密切鱼水关系。决胜脱贫攻坚,我们一直在路上!”覃霖写好民情日记,放好雷锋包,来到阳台上,黑暗中向着乌江对岸的夹石眺望,夜晚的山村是安静的。透过薄薄的云层,月光洒在了山间,替代了那万家烟火。对面夹石镇的山壑检查,那一盏盏明灯,一闪一闪的,慢慢地熄灭。楼下路旁的大树不摇了,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不见了。整个村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神秘。静下来了,一切都静了下来,陷入了宁静……
  他心里却在思量:岁月啊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亲民爱民的情怀去善待服务的群众,让群众心里得到满意和认可,也是一种境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