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桂花的故事>靠山屯出过许多英雄

靠山屯出过许多英雄

作品名称:桂花的故事      作者:辽宁阜新史庆有      发布时间:2019-12-13 22:06:02      字数:4402

  1、农会山的由来
  那天老将军精神特别好,讲过吴老爷的故事之后,我们让他休息一会,老人只是笑了笑,我才讲到高潮,你们怎么不想听了?
  老人家,可不是那意思,我们怕你累着。我累不着,你们放心。老人如同走入了那个年代,只喝了一杯茶,又讲了起来。
  靠山屯英雄无计其数,好多我也不知道,但我的几位战友,邻居的故事我是不会忘记的。
  凤林是我的邻居,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期间任一区副区长、三区区政委。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县委机关党总支书记,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民政科长等职。凤林是我们本地两烈士的证明人。
  凤林比我大10岁,听他讲:1942年被日本鬼子抓到乌苏里江当劳工的,后来又回到新邱矿。在3年多的劳工生活中,认识许多进步的工友和共产党人。1945年祖国光复后,回到了家乡靠山屯并参加了革命。当时,占据阜新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勾结在一起,经常窜到靠山屯一带骚扰,闹得人心惶惶。当时八路军警卫司令部设在我们靠山屯的东山古寺庙里,凤林担任地区侦察员。为了工作方便,挑起了货郎担子以卖货为名,及时到各个联络点传递党的消息和组织交给的任务。
  一次,挑着货郞挑子到县城去了解敌情,让一个姓佟的地主盯住了,无法脱身,只好给领导写信。那时写信不准封口。虽说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却也能按葫芦画瓢,信是这样写的:
  “兄:
  我在县城里买到了270斤黄豆,但行情很紧张,特此告知。”
  意思是县城里住着270个敌军,有紧急行动,做到心里有数。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数九隆冬,只要有任务,从来没误过事。
  凤林一边搞侦察,一边和同事们一起落实县委提出的要在靠山屯一带建立区人民政府的指示。上级组织派来了区长,凤林等同志商议,区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点应该设在古寺庙,古寺庙一带地势条件好,站在山顶可以看见方圆几十里,山下有条通往山顶的大沟,后面的几条沟岔子又和村庄田野相连通,既是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又是传递信息能攻能守的好地方。
  区长等同志跟庙里的主持喇嘛巴土嘎达讲:不用他们的一草一木,并且保护好庙里的一切建筑。主持喇嘛巴土嘎达同意了,他说:“共产党给老百姓办好事,我们当喇嘛的也不能袖手旁观啊!”
  1946年10月15日,在古寺庙成立了阜新地区第一个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整个阜新地区的工作进展。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区政府帮助人民群众组织农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村都陆陆续续的成立了农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区人民政府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换季(按季节换衣服)的问题,已经小雪了,战士们穿的还是夏天的单衣。在讨论会上,大家讨论全部换季得需要当时的流通币300万元,有的同志为难地说:“到哪儿去凑100万元呢?当时凤林嘴上没说,心里可琢磨着,不管怎样,3天内一定得拿出100万元。
  夜里,凤林悄悄的叫醒两个刚刚入睡的战士,各自带了一支手枪,趁着天黑到西会局,还没等会局头子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从被窝里抓出来了。就这样,又抓了东会局和当地有个绰号叫“阎王”的三个汇局头儿,连夜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跟他们讲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要他们认清形势,又跟他们算了压岁钱的总数。他们不得不在三天内交出120万元,解决了战士们的换季问题。
  当时的老百姓给凤林起了个绰号叫不怕死的“大眼珠子”。说实在的,凤林的眼睛是大点儿。当时有个姓王的地主,勾结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营长的姐夫,企图搞垮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区人民政府。并扬言“谁要是抓到大眼珠子就赏给1000块大洋”,还叫嚣说:“锅碗瓢盆全砸碎,叫他妻离子散……。”
  一天夜里,外面黑的什么也看不见,突然闯进十多个国民党兵把凤林家给抄了,房子也扒了个大窟窿。他们没有抓到凤林,就把凤林的妻子带走了。当时凤林还在山上,家里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知道,是一个邻居跑到山上告诉他的。当下山的时候,已经是过夜两点多了。刺骨的北风掺着沙子还在刮着。街上不时的传来狗咬声很瘆人……凤林从山上试探着往村子里走,当走到村口拐弯的地方,在月光下隐隐约约看见土坎旁边蹲着一个小孩,一动不动。赶忙跑近前,只见她光着脑袋,缩成了一团儿,两只小手露在外面,眼角的泪水已经冻成冰串了。低头一看是自己的孩子,连忙喊着孩子的名字,可回答的还是那呼啸的寒风。孩子已经冻得不会说话了。当孩子从凤林的怀里醒来找妈妈时,才发现他的4个手指已经冻坏了。
  赶来的乡亲们都哭了,凤林和大家的心里都非常难过。
  孩子她妈被坏人抓走后,敌人用各种手段折磨她,灌凉水不解气,就灌辣椒水硬逼着她说出凤林的下落:“要是说出你男人来就放你回去。”她是共产党员,咬紧牙关不开口,敌人没办法,最后把她打得奄奄一息扔在荒山坡上。是一位战士发现后救回来的。还算老天有眼,把她从死神那里夺回来还给了凤林时,由于气管灌坏了,胃也烧坏了,留下了残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治疗和照顾,但她还是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生命,去世时才43岁。
  古寺庙后山的两座烈士墓也是凤林的邻居。
  1946年秋:从库伦旗过来一伙国民党残余和地方土匪组织的“降队”共200多人,扬言要打垮区人民政府。待敌人打来的时候,区政府已经组织区中队转移了,农会的同志因受坏人的蒙骗,没能及时撤走,被200多“降队”给包围了,只有七八个枪,30发子弹的农会干部,中共党员王永林、刘国志两位同志,顽强地组织大抵抗,从上午9点多钟一直坚持到下午3点多,同志们都陆续突围了,而王允林和刘国志两位同志为了掩护战友,因寡不敌众,落入魔爪。在敌人的枪口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当区中队赶来营救时,他们已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望着两位烈士战友的尸体,同志们默默的摘下了军帽,低着头站在两边以表哀思,凤林是从来不流泪的,可这次怎么也止不住了,泪水顺着两腮流了下来,邻居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两位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和这一片难忘的土地,区政府决定将把牺牲的烈士埋葬在古寺庙北山的阳坡,从此,区人民政府和各族人民把这座山叫农会山了,以示缅怀。
  2、老书记树三可是人民功臣
  桂花,你们有谁知道我们的老支部书记树三的事迹,其实他可是一位人民功臣,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场上他曾同敌人拼过刺刀。
  老书记树三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出生在靠山屯的东营子。
  1947年春,当地政府官员下乡征兵,当时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连饭都吃不饱。征兵人员教唱的一首顺口溜:“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能穿厚棉袄,骑马挎枪吃得饱”很有诱惑力。为了生存,他与本村其他4人一起跟着部队走了。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62师484团一名解放军战士。
  一身农民习性的树三就这样走进军营,也没不来得及训练,还是一身农家衣服,只发给了一条老式汉阳造步枪,五发子弹,四颗手榴弹,就与战友们一起东奔西杀起来。
  周围几个有名的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打过内蒙古自治区的库伦旗,打过阜新,记忆最深的是那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打务欢池。头一天夜里跑了一夜,每人的胳膊上都缚一条白毛巾为标记,那时是只认毛巾不认人。不过战斗比较顺利,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缴获可说是相当的丰厚。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颗冷弹击中了与他一起参军的李树维头部,他当场倒地身亡。后来为其发烈士死亡证明,就是崔老签的名。
  打务欢池后打新立屯,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改善。服装比较正规,武器也换了一批。崔老也由昔日使老式汉洋造步枪改换成了日式三八大盖。
  说到打新立屯,老人几次停顿。那仗很激烈,子弹打光了,四颗手榴弹全用上了,在高粱地旁边还与敌人拼起了刺刀。什么是喊杀声一片,那才是呢。战场上拼刺刀的时候,谁都有会情不自尽地喊,一是给自己助威,二也能灭敌人的锐气。
  1948年的上半年对他来说是比较安定的半年,他们一班人,由一个姓吴的副排长领着。被分派到后勤处,在北镇县城种了半年多的菜园子。但秋后可打了一场大仗。现在想想那就是辽沈战役的一部分。
  秋天的一天,上级来了命令:全部都去距他们所在地不远的一个叫白灰窑子的地方挖战壕,修地堡。那是一个两面是山,中间一条大道的大山洼,有几十里长。他们在一个叫拉拉屯的地方,刚修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一定是劳命伤财,动用那么多人力物力,谁会往这里钻。当时修地堡把老百姓家的门板、棺材板都借来了!
  不知是我军的高级将领真的能掐会算,还是蒋介石的部队该灭亡,过了不几天,他们还真的来了,人还很多。等到敌人全部进入了伏击圈,一齐开火,也就一个小时,敌人根本没来得及反击,战斗就结束了。那战利品可多了去了。各式轻重武器、弹药,军用装备是应有尽有,都说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一点也不假。他们还从一个敌上校军官的胳膊上搜出一个很粗的金镯子,但那个时候的人是一点私心也没有,全部上缴。
  这一仗过后,还没来得及休息,老崔与他的战友们一起赶往沈阳方向,用老崔的话讲,那就是天天听到枪炮声,天天跑。其实究竟是经由了哪些地方,打了什么城市,他们这些当兵的多是不知道的。
  在打沈阳北大营的时候,他目睹了两场惨景、一个胜利场景。
  与他一起当兵,他们屯的辛得子,当时是他们班的副班长.在过一个大墙穿越一个大菜园子的时候,他断后,全班都过完了,他却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射过来的3颗机枪子弹击中了胸部,当场阵亡。
  在他们都猫腰向前冲击的时候,一颗炮弹飞来,落在了他们侧翼的一棵孤树下,在树下指挥作战的团政委及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
  他们屯与他一起入伍的徐显恒当时是班长,他带领他们班巧妙周旋,将菜园子中央的地堡炸了,抓获了一个班的蒋匪军,战后记了一次大功,并提升为连长。
  1949年初,老崔随他的部队南下剿匪,坐闷罐火车,每人发6包饼干,耳边就是火车的隆隆声,也不知道经由了什么地方,最后到达湖南的衡阳。这时候的崔老已经是班长了!
  在衡阳没多久,老崔他们排被中南军区选调赴广州市,干起了警卫工作。手中的三八大盖换成了卡宾枪。在他们保卫的那个大楼里他见过黄永胜。
  这期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崔老几次要求上前线,均未被批准。但他在这期间曾两次押运物资渡过鸭绿江。
  后来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崔老系统的学习了文化课,三年的时间达到了当时的小学毕业水平。
  1954年老崔服从组织安排复原回到了他的老家,由于有文化,又有能力,他一到家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1962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退休。
  老崔任村干部期间给村民造过许多福,出过许多力。
  在老崔的带领下,河旁及荒山沙丘全都栽上了树,如今真是河边杨柳镶边,山上青松戴帽。困扰了几代人的水土流失真正被治住了,昔日的风沙薄地现在已经是高产稳产田。
  在老崔的带领下,经全村人几年的努力,修筑了一条标准的沙石路,靠山屯人行路难的事成为了历史。
  最应让人们永远铭记的是在老崔的努力下,靠山屯人观念的改变,引进大量农业生产新技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小康村。
  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创建者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史庆友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