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作品名称:院里院外 作者:赵兴华 发布时间:2019-12-15 18:25:50 字数:3497
周霞离开后,杜母回了自己房间。
杜文泉低声对陈燕春说:“这个东西不能收,这是原则问题。”
陈燕春:“那你还让我收?”
杜文泉依旧严肃地:“要是不收,咱妈又得抄笤帚疙瘩,我哪能让她当着外人的面打我呀?”
陈燕春:“怕挨打你就让我违反原则?”
杜文泉:“我毕竟是所长嘛,我要收,传出去不好听呀。好了媳妇,别生气啦,找机会咱还给他们,要不然就买件价钱差不多的送给他们。”
陈燕春:“好吧。”
杜文泉看着熟睡中的杜钢,越看越喜欢。
陈燕春:“别看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快晌午了,赶紧去做饭吧。”
杜文泉立正敬礼:“是,遵命!”
厨房的火炉子上炖着一只老母鸡,满屋子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对于寻常百姓人家,若不是生病或坐月子,一年也不一定炖只鸡。这一锅鸡汤可不是一两顿就吃完了的,每次煮面条时,卧里面一个鸡蛋,舀上一勺鸡汤,对坐月子的人来说,这就是上等的补品了。
杜文泉在部队的时候经常去炊事班帮厨,早就学会了擀面条,面条切得又细又均匀。当下,还没有卖切面的,挂面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都得自己擀。杜文泉这个擀面条的手艺,让陈燕春对他刮目相看,在这个周家大院里,几家的男子汉,只有杜文泉有这个绝活。
鸡汤面做好了,杜文泉先给杜母端进去一碗,杜母还责怪他多此一举。
杜母:“我没病没灾儿的,吃这个干吗?”
杜文泉:“妈,鸡汤有营养,你就吃一碗吧。”
杜母:“鸡汤得给燕春儿留着,她需要补身子,身子骨好了奶水才足。”
杜文泉:“还有好多呢,您就把这碗面吃了吧。”
杜母:“你要是真心孝顺我,就给燕春端过去。”
杜文泉:“是燕春让我先给您盛一碗的。”
杜母:“笨啊你,你就说给我盛了。快去,给燕春端过去,她早就饿了。”
杜文泉知道拗着母亲没用,叹了口气,端着面碗去了他们的房间。
杜母是打心眼里疼爱陈燕春,陈燕春在杜母身上享受着缺失了的母爱。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是这对婆媳却相处得如亲生母女。尤其是生下二女一子之后,杜母对陈燕春的疼爱远远超过了杜文泉。杜文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越发感到这辈子娶了陈燕春,真是享不尽的快乐和幸福。
然而,杜文泉很快就有了一种莫名的烦恼,因为杜钢长得越来越像陈燕春,却没有一点像他的地方。
几乎每个看到杜钢的人都说,一看就是陈燕春的儿子,却从没人说杜钢长得随杜文泉。起初杜文泉没往心里去,女儿随父,儿子随母,这是在论的。但是人们说得多了,杜文泉便不舒服了,对杜钢也不像最初那么喜欢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杜文泉心里嘀咕着:生了杜红和杜兵两个闺女,也没见周家送什么礼物,偏偏生了杜钢,周家送了大礼。杜文泉不想往歪了想,因为他不相信陈燕春会做对不起他的事。但是街坊们总这么说,是不是暗含着不愿说明的意思呢?
自从韩玉萍死了之后,周家无论大事小情,陈燕春都要过去帮忙。这些事虽然都做在了明处,但是别人会不会往歪了想呢?所谓长得不像他的话,是不是人们在善意地提醒他呢?他办事公道没有私心,街坊四邻都信服他,自然也会处处维护他,不想让他的名誉受损。
杜文泉也时常陷入回忆和思索:我不在的那几年,燕春和周广源几乎天天接触,日久生情那是肯定的。若不是我回来得及时,他们就成了夫妻了。韩玉萍在的时候,周广源也不敢旧情复燃,现在韩玉萍走了,周广源会不会又对陈燕春有想法呢?杜文泉不愿往下想了,因为再往下想就是对陈燕春的不尊重了。他尽量克制着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他提醒自己不要伤害陈燕春,哪怕是胡思乱想都不行。可是人们的话时不时地灌进他的耳朵,他又不得不想。
上次陈燕春怀孕,杜文泉和母亲都劝她生,可她执意去医院做了人流,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次陈燕春却主动要生下这个孩子,就连杜母都感到意外和诧异。杜文泉努力回想陈燕春受孕的那个时间段,他曾出差了十天,虽说走前和回来都有过房事,可他还是心里打鼓。
虽说杜文泉心里猜疑,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他还是很冷静的,始终没有流露出来。他既不能冤枉周广源,更不能冤枉陈燕春,何况他是那么地爱陈燕春。他只能憋屈着自己,心里的苦只能由他自己承受,因为这种事不能跟别人说,哪怕是刘长禄和魏全友,他都得瞒着。
杜钢快百天了,杜母和陈燕春商量办几桌百天酒。
陈燕春犹豫了一下说:“妈,我没意见,就怕文泉不同意。他整天把原则和规定放在嘴边上,一根筋着呢。”
杜母:“那你就甭说了,回头我跟他说。杜家几代单传,到了你们这,也算有后了,说什么也得热闹热闹。”
当晚,杜母把杜文泉叫到自己房间,说道:“文泉,咱祖上有德,你和燕春又常做善事,让咱们杜家有了孙子;这是天大的喜事,咱们一定要给孩子办一办百天。”
杜文泉连忙摆手:“妈,不能办啊!”
杜母:“咋就不能办啊?”
杜文泉:“我是所长,平时所里帮街坊们解决困难,街坊们总想找机会报答我们。我在所里明确过,谁都不准接受请客送礼,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辛苦点是应当应分的。如果咱们给杜钢办百天,街坊们送礼咋办?收了就违反纪律,不收会让送礼的人尴尬。”
杜母:“咱好好跟大伙解释嘛。”
杜文泉:“解释不通啊!就拿小姑送麒麟锁说吧,您咋拒绝?我一直为这件事闹心。送回去吧?小姑肯定得闹;不还这个情吧?我吃饭睡觉都不踏实。”
杜母:“小姑奶奶不是外人……哦,我的意思是,几辈子的交情了,她送件礼物不为过。”
杜文泉:“要是街坊们知道了,也送礼咋拒绝?肯定会说咱厚此薄彼,人家会寒心的呀!”
杜母:“唉,你说你当这个所长有啥好呀?平时加班加点,节假日也难得休息,现在连孩子的百天都不能办。动不动就这个原则、那个忌讳的。要我说还是当老百姓好,想干吗干吗。”
杜文泉:“妈,当这个所长就是多担一份责任,多担一份责任就是多一份荣誉啊!打小您就教育我,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帮人是给自己积德,就是帮自己。”
杜母又叹了口气:“周家、刘家、魏家,生了孩子都办满月和百岁,就咱们家不能办,这也太委屈孩子啦!”
杜文泉:“妈,我和燕春都是党员,党员有党员的纪律和原则,就要清清白白地做人,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啊!”
杜母:“那咱就关上大门,就院子里的几家人吃顿饭,成不?”
杜文泉:“那您听我的,提前不要声张,到时候我提前买好了熟食,再炒几个热菜,等菜都齐了,再去招呼大伙。”
杜母:“成啊,也只能这样了。依着我,就该大张旗鼓地热闹一下。”
杜文泉:“妈,您要是觉得场面不够排场,我把孟局长和孙政委请来,有他们两个大干部到场,够气派吧?”
杜母:“嗯,这还差不离儿。”
杜文泉回到自己房间,把办百岁的事跟陈燕春说了。陈燕春夸赞他这样安排很好,既让杜母了却了心愿,也避免了是非。
孩子百岁这天正好是个礼拜天,杜文泉把一切准备停当后,把魏大嫂和张秋芬叫过来帮忙,只说是在家请孟局长和孙政委。魏大嫂见准备了如此多的饭菜,很是纳闷,张秋芬也觉得蹊跷。
张秋芬:“这是要请多少人啊?”
魏大嫂:“兴许是有陪客的吧。”
杜文泉把宰好的鸡和鱼端进来:“就请两位领导和他们的媳妇,也没有外人陪客,主陪就是魏大哥和长禄哥,女客就交给你们啦。”
魏大嫂和张秋芬都晕了,魏大嫂表情夸张地:“这么大的领导让我们陪,你快拉倒吧!”
张秋芬:“是啊,我们哪上得了台面啊?”
杜文泉:“孟局长和孙政委的酒量都有限,魏大哥和长禄哥的酒量对付他俩富富有余。至于他们的媳妇嘛,你俩就更没问题了。”
魏大嫂:“我们行吗?”
杜文泉:“我说行就行。长禄嫂,一会你去正房告诉小姑和广源一声,晌午饭就别做了,也一起吃。”
魏大嫂:“什么,还有他们的份儿啊?”
杜文泉:“一个院住着,甩下他们不好。”
魏大嫂撇了下嘴,开始剁鸡块。张秋芬边往外走边说:“那我现在就告诉他们去,让他们别做饭了。”
杜母和杜文泉夫妇的房间各摆了一桌,刘家摆了一桌,杜母房间是几家的男人陪着孟局长和孙政委。杜文泉夫妇的房间是几家的女人陪着两位领导的媳妇。刘家摆的那桌是老人和孩子们。
虽然杜文泉只是说吃个便饭,但是孟局长和孙政委都想到这是杜家给杜钢办百岁,所以两人都准备了红包。当时的红包很小,一般都是一两毛钱。两人毕竟是领导,都包了一块钱。由两人的夫人交给了陈燕春,陈燕春坚决不要,两位夫人都说不要就是嫌钱少,都要再加钱,陈燕春这才收下。
院里的几家虽然都送过礼物,得知这是办百岁,都要给红包,陈燕春死活不接受,并生气地说谁要给红包,谁就别喝喜酒。众人见陈燕春急了,只好把红包收了起来。
席间,周霞为了炫耀,特意说杜钢戴着麒麟锁就是威武。孙政委的夫人看到如此精美的麒麟锁很是羡慕,说这件麒麟锁是老物件,很值钱的。周霞听了很是得意,说这是祖传的,换了别人还真舍不得给。事后,孙政委的夫人将此事说给了孙政委,孙政委不禁皱起了眉头,觉得一向廉洁自律的杜文泉夫妇,不该收这么贵重的礼物。在后来的运动中,这个事还真成了杜文泉的一条“罪状”,此乃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