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作品名称:北漂日记四 作者:雨依桐 发布时间:2019-10-06 08:32:21 字数:4606
9月9号书借回来了
以前日记里写过,去了国家图书馆三次,都没有借回来书。今天是第四次去,终于借回来了。
由于上次的摸索,这次倒是比较顺利。骑自行车过去的,车子可以直接放到借阅图书室门口,倒是省力了很多。
我把放水果和水的包,放在车筐里,没有带进去,里边可以存包,我懒得存了。随身带着的小包,只检查一下,不用存。
刷身份证进去,我直接去了,上次看到的小说区域,围绕那个区域找了几圈,没有找到要看的书。为了防备空手而回,我选了一本郁达夫小说经典,拿在手里。
就开始在图书馆里四处转着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喜欢的书籍。
顺着图书馆,转了一圈,在靠墙的位置,看到五六台自助查阅的电脑。我起初没有看到,以为借阅图书馆这边没有自助查阅的电脑。当时真是喜出望外,看到查阅的人很多,我就等在旁边。
有一个电脑旁边人走了,我赶快过去,打开网页,输入我想找的书名,贾平凹的《废都》,查阅到在北图书馆315架5层。等我找到315架,忘记几层了,把那一架都找了,没有找到。
我又回到查阅电脑那边,重新查找,并用手机拍了下来。为了节约时间,也是预防没有书。我又查了一本,苏童的《米》。这两本书,我都在QQ阅读上,看了免费部分,觉得有必要阅读的。这本书在314架5层,我也用手机拍下来。
正好这两架挨着,我就有过去,先找《米》,还是没有看到;又细看了一遍,书是立着放,看一个侧面,这次没有看到《米》,看到了苏童二字,抽出来一看,正好是《米》,喜出望外,总算没有白来。
在315架5层,还是没有找到《废都》,找到另一本贾平凹的作品,由于现在我手里已经有了两本书,就不打算再拿了。
到自助借阅机那儿,我今天已经知道了借阅证密码,所以就很顺利进去,在扫描那儿出了点小问题,大概是没有放好书。我又重新操作了一遍,顺利地把手续办完了。我取出小票,到服务台确认了一下,确认借书成功,才松了口气。
一共前后用了两个小时吧。我坐在里边看了一会儿,感觉不是很自然。就带了书出来,去紫竹院找了一个僻静点的地方,看到要吃晚饭的时候,才余兴未了地回来。
紫竹院公园,真是一个好地方,有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当然也有看书游玩的。我边走边看,看到精彩的,就挪不动脚,要不是急着回来吃饭,怕是又留恋那儿了。
9月10号解忧杂货店
四本书最后一本《解忧杂货店》看完了。昨天上午突击看完的,因为我打算去借书,就把囤积的书先看完,也算对起我花的钱。
这本书看的时间最久,原因是有些懒散,最主要我对这本是开头有偏见,觉得是一本变相的穿越小说,我是最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了。
当我看完整本书以后,倒是觉得四本书中,这本写的最好了,能让人从中学到点什么,比纯粹的故事要好一点。
小说采用了穿越、倒述、他述、自述等手法,把一家解答问题的杂货店,和几个咨询问题人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从三个饥饿落魄的小偷误入杂货店,开始了错位的时间,他们成为解答问题的人。
到最后戏剧性的结尾,三个小偷解答最后一个问题的人,也正是他们偷东西的主人。最后他们解答了自己的问题。
三十年的穿越,从杂货店老爷爷娱乐性的解答问题,到正式的帮助别人,到老爷爷去世,留下三十年后,他祭日窗口复活的预言。把几个人的困惑,故事和解决方法,巧妙地展现出来。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阅读。
最后,祝所有教师朋友,教师节快乐!也祝我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9月11号《米》看完了
苏童的《米》看完了,没有预期的精彩,另外粗话太多,让小说质量大打折扣。
虽然小说也讲究接近事实,突出人物性格,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太多的粗话,和粗陋的言语,也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五龙,一个因为洪涝灾害流落到城市的男人,从最初的无薪酬米店伙计,到老板,凭着心狠手辣,他终于成为此地一霸。当然,为这些他付出了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最后因花柳病缠身而死。
五龙来自农村,家乡产米,所以他对米有特殊的依恋,所以他才做了米店伙计,一直到最后也要死在米堆上。
小说很吸引人,就是故事太过残暴,所以不太喜欢。也许是期待太久,没有达到预期的希望,有些失落吧!
书后边附加了作者的两篇短篇小说,《三盏灯》,另外一篇忘记名字了,不过这两篇小说倒是写的特别好,故事不长,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得很成功,比较喜欢,不愧实力派作家。
9月12号北京城区地图
路过公交车站的时候,看到两个人在看车站跟前的地图,看样子是新来北京的人。
我刚来北京那年,包里经常装着北京市地图,那时候还不知道用手机百度地图。每次出门前查地图,半路上还要查,见了公交站,也要看看旁边的地图。
就这样有时候还找不到地方,分不清方向,有时候憋得脑袋疼。
那时候也闲,上一天,歇一天,有时间出去;现在不同了,一周歇一天,总觉得忙不完的事,好久都不查地图了。
即便是有时间出门,去的地方大部分以前去过,也不用查地图,早已成竹在胸了。三年的时间啊!很多事,地方都刻在了心里,有的地方比家里还要熟悉了。
什么事都是开头难,地图第一开始我都看不懂,找到地方,还是不知道怎么走,现在一看就明白了。和坐地铁一样,第一次紧张的要命,现在都成家常便饭了。
今天西调地下大礼堂,不知道是什么节目彩排,好多穿演出服的男女,就跟电视上见得一摸一样的,好像把荧屏搬出来了似得。
听说今天是彩排,明后天就正式演出了,啥名头,暂时还不清楚。
9月13号歌咏比赛
早晨的时候,负责地下一卫生间的工友,让我给她帮下忙,下去后,从大礼堂半开的门口,我看到歌咏比赛的字样,究竟是什么歌咏比赛,不清楚。时间早,灯火通明的礼堂里一个人还没有。由于时间紧迫,我只是瞄了一眼,没有了解到更多。
上午一直很安静,礼堂离我工作的地方,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不了解那儿的情况。
下午上班那儿的员工去参加比赛,在一层彩排,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合唱。我看到几组过去参加的人,他们都穿着演出服,还画了妆。女演出服有少数民族样式的,有礼服样式的大长裙,浅蓝色、大红色、紫红色的;男演出服,都是西装样式的,有黑西装,白衬衣,有白西装,白西装上还有花边。听他们议论,好像要一千多一套。
我推测大概是系统内员工比赛。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也跟着很开心。
比赛的人好像很多,一直到晚上我们下班,那儿还没有散场,那儿值班的工友还没有回来。
去电视台参加节目的时候,一般都是看到台上化妆好的人,距离远,也不觉得怎么样。今天几次和化妆好的歌手们走碰头,都是很好奇,总觉得穿演出服的人,一下子就好像变了,不食人间烟火了似得,总觉得不太真实。直到看到几个认识的,才觉得真实一些了。
这是演出回来的两个人,偷拍一张,距离太远,不清楚。
9月14号拍了两张照片
五点下班回去吃饭的时候,接到通知,吃完晚饭回来帮忙收拾会场。
吃饭回来,距上晚班不到半个小时时间了。到了地下礼堂,帮忙收拾了几排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和摞了几张椅子,就到上班时间了。
时间虽然短,还是收获了两张照片。近距离接触会场,才知道这两天的歌咏比赛是怎么回事。看了会场上的节目单,才知道原来参加比赛的那么多人,我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今天下午见院子里,停着五六辆大巴车,都是拉的参赛人员,听说下午两点半开始,一点半的时候,就听到一层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了。
今天看到参赛人员的衣服,花样更多了,样式和颜色,我都说不上来。
还是不说那么多了,反正我也说不清楚,照片发上来吧!
9月15号移动的贫民屋
这个社会上奇怪的人很多,有钱人很多,抱狗的,养猫的。穷人也很多,露宿街头的,沿街流浪的。奇怪如一身文字的纹身妹,爱唱歌的流浪哥。
闹市街头,车来人往。都在忙忙碌碌,似乎除我这么无聊以外,似乎无人去关心这些事情。鲜有人驻足,全无半点惊诧或者好奇之心。
我好奇地观察着,这个停在路边的怪物。思忖着,它是自行车,还是三轮车。看面积应该是一辆三轮车的。
车身整个用一块破旧的红布包着,像是从哪儿捡的破条幅,或者破广告布,上边隐约可以看到,2013年度先进什么的字样。车尾竖着一面旧红旗,或者是旧雨伞之类的东西。车头左上方,还有一个类似车灯的东西,前方有几个彩色的小风车,右边有两支塑料牡丹花。整个车身上,都悬挂着一些破破烂烂的说不清什么东西。
一个上身穿着脏兮兮的红背心的人,一会儿在车上翻找什么,一会儿坐在路边的石阶上,手里似乎拿着一个收音机什么的东西。头发很长,分不出男女来,貌似一个男人。不过,在他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似乎又像一个女人。
我忽然觉得浑身瘙痒,似乎他那脏乎乎的破烂衣服,传染给了我。
我大着胆子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发现他竟然抱着一把吉他在弹,不过听不到声音。
9月16号凉拌金针菇
今天歇班,去租房那边。到那边要自己做饭。
我先去超市买菜,买了三根黄瓜、四个西红柿、一根葱、一块豆腐、一袋金针菇、三个红萝卜、两块红薯,五个馒头,又买了点水果。打算中午熬红薯小米粥,拌个黄瓜,烧个豆腐。
结果临时改变了要吃丸子汤,做丸子汤,我买的菜怎么弄呢。豆腐不能放,只好放丸子汤里。金针菇也不能放,打算做成凉菜吃。
还是在饭店涮鱼时,涮过金针菇,没有做过菜,还不知道怎么吃。看别人买了两袋,两元一袋,感觉不贵,才买了一袋的。
那就现炒现卖吧!百度搜索凉拌金针菇,还不少做法。捡了一个比较容易做的,照着做起来,当然还有就地取材,临场发挥。就把我的做法说说吧!先把金针菇去根,掰开,再用开水淖一分钟,凉水冲一下,放在一边备用。胡萝卜一小根,洗净擦成丝,开水淖一下,备用。蒜三四瓣捣成蒜泥,备用。黄瓜一小根,洗净擦成丝,备用。再预备少许姜末、葱末、鸡精、盐、醋。最后放一两食用油在锅里加热,把上边备好的各种料,倒在一个盆子里,浇上热油,拌匀,装盘就可以食用,味道爽滑可口,简单实惠还好吃。
主食是丸子汤,馒头。特别满意的一顿饭。就是忘记拍照片了。
9月17号马拉松比赛
打扫卫生,到二层的时候,透过窗户看到外边路上很多人,由东往西,沾满了半个长安街,第一个念头是游行。
仔细一看不像,都穿着各色的运动服,路边还有加油队,手里拿着气球棒,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马拉松?
带着满腹疑问,拍了两张照片,看队伍无休无止的向前移动着,我还是赶紧去干我的工作了。
干完一个卫生间,从这个卫生间窗户,能看到一点长安街,看到路上基本没有人了,加油声还不时传来;有两三个人慢慢地走着,大概是跑不动了,打算放弃竞争了。
中午回来查了百度,果然是马拉松比赛,从天安门出发,终点是奥林匹克体育馆,全程42.29公里。哇!八十多里地啊!骑车子也要两个多小时。据网上说,今年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将近十万人,怪不得无休无止了。
公司发了一瓶护发素,一瓶洗头膏,两块毛巾,外赠一小瓶沐浴露,还有二斤月饼,待遇不错吧!就是有点累。
9月18号老乡
都是河北的,就是老乡。
这边有很多老乡,有的我都记不清他们是那儿的了,只知道是河北的。
今天在跳舞这儿碰到一个女的,在我住宿的那个地方上班。
这就算近了,我们聊起来。她说她是四川的,我说我是河北的,她说话除快点像四川人外,没有一点四川味。不像我一张口别人都能猜出我是河北的。
聊了会儿,她问我姓什么,我说武。她说我也姓吴,我们一个姓啊!她就给她同伴说,我们一个姓,都是口天吴的吴。我说我是文武的武,看她有些尴尬,我就说反正都是wu。她一下子又开心了。
歇了会儿,她说要回去,我说你先走吧,我还想再歇会儿。临走时,她说,老乡再见。我愣了一下说,老乡再见!这一会儿河北和四川都成老乡了。
记得以前上班那儿有河南的,她们都经常说我们是老乡,河北河南挨着吧,也能凑合。今天又多了一个四川老乡,真是老乡满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