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鬼谷子、张仪
作品名称:诸子百家 作者:掉坑王子 发布时间:2019-09-07 19:43:23 字数:5539
(纵横家)
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40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念“许”),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卫国人(今河南淇县),纵横家鼻祖。
幽远寂静的云梦山谷里,今天分外的热闹。原来,班主任鬼谷子正在举办毕业典礼告别晚会。所有学生都来参加,有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甘茂、乐毅、白起、李牧、毛遂、范雎、徐福等等。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也诉说着将要离别的惆怅。
庞涓有点喝高了,一把拉住徐福,凑近前说:“孙学弟,以后我出头了,一定罩着你。”
徐福龇牙咧嘴地说:“我不是孙学长,我是徐福。那个,那个——你踩着我的脚趾头了。”
庞涓头一扭:“噢。张学弟,等等我,我们聊聊你骗吃骗喝被吊打的感受吧。”
。。。。。。
刚开始大家三三两两,互诉衷肠,各自畅谈美好的未来和梦想。在晚会进行到尾声时,大家慢慢聚到一起,每个人都希望能再多看看对方。
庞涓突然有点伤感,大声说:“这里什么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女生。”
“庞学长又精虫上脑了。嘘——”
“那边不是有师叔九天玄女吗?她一个可抵得上一大片呢。”
“是呀,她不仅长得跟天仙一样,还会奇门遁甲,九天秘籍。听说她是师傅老早就认的师妹哦。”
庞涓一撇嘴:“切,人家那是师傅的菜,我们只有流口水的份。别以为我不知道,每次老鬼头一看到她,那眼神就不对劲!”
乐毅把身子挪了挪:“我看你更不对劲。拜托,别把口水流我身上!”
出自《史记》以及各种传说等。其实,除了庞涓、孙膑、张仪、苏秦,其他人都不是鬼谷子亲授的学生,生卒年份对不上。即使他们真在云梦山学习过,应该也是鬼谷子后来的徒弟教的。
另外,九天玄女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一个女神,法力极其厉害,后来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鬼谷子的师妹。据说是一位华裔作家给编排的,好吧,只能委曲她了。
声明下,这里的女神,是真正的女神,不是现在网络上让人各种意淫冲动的女神。
鬼谷子,这人太牛了。
先不说他,光说他的徒弟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等,随便拉一个出来,那都是叱咤风云、惊天动地、要先吃两个饼压压惊的人物。
能教出这样的学生,那他们的老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所以,鬼谷子的出生和老子一样玄乎。不过,他老妈不是吃李子,而是传说吃了稻谷生了他(还让不让人好好吃东西了!)。
另外还传说,他又和孔子一样,生有异相。孔子是脑袋像山丘,鬼谷子则是额头长着四颗大肉痣,成鬼宿之象(主惊吓,故多凶。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它和满脸横肉好像有一拼!)。
反正不管你吓不吓人,长得丑不丑,总之就是看你骨骼精奇,万中无一,这本泡妞秘籍,十块钱卖你什么什么的。不好意思,说错了。
总之就是奇貌异相,与众不同,将来必定出将入相、大富大贵什么什么的。比如舜帝重瞳(两个瞳孔)、武王望阳(眼睛长在头顶,不用抬头、翻眼皮就能看到太阳)、重耳骈肋(肋骨互相挤着拼成一块)之类的。
好吧好吧,都只是传说。
插一句。如果远古时期的传说,是表达古代劳动人民的纯朴理想和美好愿望,那么秦汉之后的传说,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编的,大多可以扔进垃圾桶。
鬼谷子长什么样,现在是不知道了。不过,他肯定是他爹跟他娘那个那个生下来的。而且,他真的很聪明,记忆超好,智商超高,高到不能给出准确值。
所以小时候,他就开始熟读各种古代书籍,慢慢又深入研究天文、地理、阴阳、兵法、医道、算术等等,并能融会贯通,无师自通。有点像计然,但比计然牛。
20多岁时,他怀着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开始去各国游历。也像其他小年轻一样,梦想着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但是世事多艰难,毛驴怼(念“对”)大巴。他曾到过魏、楚、韩、齐等国,可能因为学问太高,超越时代,所以处处碰壁。据说他只在楚国和韩国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官,因不受重用又被排挤,很快就放弃了。
在饱受十几年的磨难后,他心灰意冷回到老家,在城西十几公里的云梦山过起隐居生活,之后就一直待在山里。期间他开始招收徒弟,教学讲课,渐渐名气越来越大。因为他隐居的地点叫鬼谷,所以后人就叫他“鬼谷子”。
40多岁时,庞涓和孙膑慕名先后来到这里,拜他为师。
看这两人资质出众,鬼谷子重点培养,将自己所学的兵法攻略全部传授给他们。据说他还弄了个传说中“斩草为马、撒豆成兵”的兵阵,让他俩打来打去的。
后来两人下山,真的打来打去。
二十多年后,他的徒弟张仪毕业出山,运用所学的连横策略,使秦国势力空前强大,天下闻名。又十几年后,他的另一个徒弟苏秦也毕业,又用合纵的策略,把齐国打得几乎灭国,也闻名天下。
突然很奇怪,怎么鬼谷子教出的学生,都是各有不同,还常常师兄弟针锋相对,搞来搞去的。他是故意的吧!
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有这么多纵横天下的徒弟,他也算是生无可憾了。80岁时,他在云梦山中去世,估计死时还嘴角带笑呢。就不知是什么笑了。
鬼谷子的名号可大了去了。两千多年来,纵横家尊他为始祖,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兵法家尊他为圣人,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他为王禅老祖。连算命占卜的也来凑热闹,奉他为祖师爷。
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共14篇,现存12篇。
它是一本展示高深智慧韬略、计谋权术的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以纵横思想为主,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为辅,主要研究探讨政治外交的斗争谋略,详细介绍政治外交中的权谋策略和言论技巧。后来公孙衍、张仪等的合纵连横策略,都是来源于其中。
不过,要指出的是,合纵连横的叫法,是公孙衍和张仪提出的。他们是从《鬼谷子?捭阖(捭念“百”;开合的意思)》中的“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念‘午’),必由此矣”中引申而来的。
纵横家,是利用辩论口才、采取纵横手段、通过外交活动来为国家谋取利益的学派。
它分为合纵家和连横家。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南北上下的国家,如魏楚赵等联盟的称“合纵”,主要针对秦国,后期也对付过齐国。而秦国与其它国家结盟的,是左右东西方向,所以叫“连横”,主要是为保存自己或各个击破。
简单点说,合纵就是弱小的联合起来打强的,连横就是强的拉一两个弱的再打别的弱的。
纵横家主要是通过个人的辩才,利用联合排斥或利诱威逼等方法,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并希望能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即使放在当今世界,它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最好的办法,所以也是现在我们对外政策中常用的策略。当然,和古代有所不同,今天我们的策略是战略合作,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惠共赢。
所以,类似这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也应该是我们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只要他的思想不是太歪。
张仪
张仪,约前370年—前309年,战国魏国人(今山西万荣),连横人物。
咸阳翠花酒店的门口,张仪和楚国使者满身酒气地左拥右抱走出来。
“今儿个真呀真高兴,咸阳二锅头最带劲。哈哈哈哈。”
“好诗,好诗。相爷您吟得一手好诗。”
“那是。我张仪文韬武略,诗词歌赋,坑蒙拐骗,不是,是能言善辩,哪样不精通。打的!”
“爷,这年代没的士。而且我们不有豪华专车吗?来,您老慢点上。”
“哦,我穿越了?看来,喝酒还是有好处的,能让人天马行空,穿越古今——唉哟!”
二十多天后,相府门前,楚国使者跺着脚来回不停地走着。
“这都快一个月了,怎么还没好呀!可急死我了。大王那边又死命催,三天两头就来问那六百里地。可人家是堂堂秦国相爷,怎么能让人带病上岗呢。对了,之前我好像听他说坑骗什么的。是我耳鸣听错了吗——没道理呀,这马车才一米高,怎么掉下去就断了三根肋骨?难道相爷天生缺钙!”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是说张仪用假摔骗楚怀王,类似今天的碰瓷,当然本质有所不同。
张仪,据说他祖上是十八竿子才打得到的魏国贵族,自然到了他这代,早已穷得叮当响。
年轻时,他也曾想自习成才,但一直没什么长进。30多岁时,他离开老家,来到云梦山跟随鬼谷子学习。
据云梦山学校档案记载,因为家里穷,衣服过于破烂不好看,张仪就经常随手拿(!)别人的衣服穿,还不还。这给他造成了很大恶名,才有了以后被吊打的惨痛经历。
毕业后,他跑去楚国找工作,但是没人没关系,得不到任用,只能混迹于各王公大夫家混吃混喝。一次,他又在当时楚国的大官昭阳公家里蹭饭,不知哪个害人精干的,昭阳公的一块玉丢了。鉴于以前的劣迹,大家一致认为是张仪干的,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伤好后,他离开楚国去了秦国(楚国你给我记着,老子还会回来的!)。在秦国,他最终凭“三寸不烂之舌”,得到秦惠王的赏识,开始了他人见人怕、花见花败的忽悠生涯。
这时,张仪已经40多岁了。他先找我们的老熟人魏惠王忽悠,三下两下把之前被秦国的商鞅和公孙衍抢得差不多的魏国河西之地,全部忽悠过来。
这让他名声大噪,一下被升为秦国相国,顺带还把原来的相国公孙衍给赶到魏国去。从此,两人成了冤家死对头。
三年后张仪又来忽悠魏惠王,使秦、魏、韩三家结成联盟。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连横”产生了。
其实,张仪的连横近邻、近交远攻的策略,对当时还不够强大的秦国,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路线。而在后期,随着秦国的继续强大,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才能得以更好的使用。
这一次,张仪还忽悠到魏国的相国当,把当时的相国惠施给赶跑了。然后惠施也加入了张仪的仇人行列。
其实张仪在搞连横前,公孙衍已经在魏国开始搞合纵。但是由于这次张仪的破坏,以及楚、齐的不满,很快第一个合纵就瓦解了。
不过,又三年后,魏惠王临死前难得清醒了一下,把张仪逐走,任命公孙衍当相国,开始了第二次合纵。而张仪回到秦国后,继续滋润地当着秦国的相国。
两年后,张仪忽悠完老子又忽悠儿子,打上了魏惠王儿子魏襄王的主意,并成功地劝说魏国又一次退出合纵。再一年后,他还和司马错一起,率军灭了蜀国和巴国。
好吧,等等再忽悠。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先说说司马错。他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而且是司马迁的八世祖(那个,辈分自己算)。他极有军事才能,虽然说不过张仪,但是军政谋略却甩张仪好几条街。他一生征战无数,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另外,建议先攻伐巴蜀、再图谋中原的策略,就是他力排张仪、最早提出来的。
再简单说说蜀国和巴国。国都被灭了,再不说就真的没了。
今天的巴蜀是同一地名,但在春秋战国时,它们是两个不同地方。蜀国在西边的成都平原,而巴国在东边的重庆地区。
蜀国是和齐、鲁同一时间被分封为国的,但蜀人早在黄帝时就有了。它的文化相当灿烂,不过包括风俗、生活习惯等,都和中原完全不同,甚至连人好像也长得不一样。那里出土的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中的青铜立人像,方脸、凸眼、招风耳,让人一度以为是外星人或外国人呢。
它一直很稳定,最出名的人物叫杜宇,就是化做杜鹃的那位,也叫望帝,是蜀国分封后的第一个国君。后来就有唐代李商隐写的著名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很美。另外,船棺的葬身方式也是它独有的。
而巴国就没那么好命了。巴人比蜀人更早生活在当地,文化也一样灿烂,也是和蜀国同一时被封国的。只不过它就在楚国旁边,所以后来时不时地就和楚国干架。干来干去,终于惹到楚国文人宋玉,“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地死命骂,最后把这句骂成骂人的话了。
而它和蜀国更是死对头,据说现在两地区的人还彼此不服谁呢。它是最早采食茶叶的,不过不喝汁,只吃渣,和外国人最早吃茶叶的方式一样,还加了蜜什么的,很甜很好吃,常做为贡品献给周朝。另外,它的葬埋方式也比较独特,是用悬棺来安葬的。
当时,因为各种不爽,两国正打得你死我活。旁边的苴(这里念“茶”)国也遭了殃,于是找秦国帮忙。秦国一看,肉都送到嘴边了,竟有这种好事;大口一张,把三国都灭了。
据说,因为巴蜀路难走,难于上青天。为了灭蜀国,秦国想了个点子,送当时的蜀王五头听说能拉金子便便的便金石牛。可把蜀王乐坏了,他就派人千辛万苦开了一条八百里的山路,直达秦国,把大石牛拉回家。然后秦国也顺着这条路过来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好了,继续忽悠。
估计老忽悠魏国没什么劲,再加上之前被冤枉的深仇旧恨,在秦国的第十五个年头时,张仪又跑去楚国,开始忽悠当时的楚怀王。其实张仪的目的,是为了帮秦国消化刚侵占不久的巴蜀之地,不至于消化不良闹肚子,同时也为了破坏当时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合纵。
当时楚怀王还很高兴,热情款待了张仪。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能和齐国断绝关系,就送六百里的土地给他。楚怀王开心得要死,马上和齐国解除盟约,之后还嫌不够绝,又派人跑到齐国,往死里骂齐宣王,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给绕进去。
气得齐宣王胡子揪了好几把下来,就和楚国彻底断交了。等楚、齐完全撕破脸,真绝了,张仪这才晃晃悠悠地告诉楚怀王,你们听错了,是六里地不是六百里。
轮到楚怀王揪胡子。他发动全国军队来打秦国,结果还是被打败,还失去了很多地盘。
两年后,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又来到楚国。虽然一到就被记仇的楚怀王关了起来,但他通过楚怀王后宫爱姬郑袖,又成功地涮了楚怀王一把,不仅被放出来,还接着被热情款待。
之后,张仪在回秦国时,又拐去韩、齐、赵、燕,把公孙衍辛辛苦苦快搞出来的合纵,全给破坏得唏哩哗啦了,这才开开心心地回秦国。
不过乐极生悲。这时秦惠王也寿期已尽,新任的秦武王仁义道德,从小就对张仪的“坑蒙拐骗”十分反感,马上解除了他的职务。
不得已,张仪只好回到老家魏国。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张仪写有《张子》一书,共10篇,已失传。
评价一下张仪吧。
其实,张仪是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他凭借雄辩的口才,采取连横策略,利用各国的贪婪和心怀鬼胎,运用过人的谋略和外交手段,纵横捭阖,驰骋政坛,为秦国的霸业和未来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为一个纵横家,他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毕竟,在和平年代或对待友好实在的国家,国与国之间应该诚信共处,这不仅事关国家的信誉和利益,也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
但是,如果在纷争年代或对别有企图又死不悔改的国家,还跟人家交心交底,促膝谈心,只能说明你太傻太天真,被卖了都不知道。
活该被坑(我好像又说错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