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77、风雨欲来

77、风雨欲来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9-07 11:36:56      字数:6896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三月。
  玄奘说:“佛教源于印度,却扎根在中华。跳出佛学看佛学,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即便如此,佛学真谛是对的,人死后化为尘土,尘土化为肥料,肥料被植物吸收成养分,植物被动物当食物所吃,动物被人类所吃成为营养,男女成人,生儿育女。这时,死去的人似成为活着的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转世投胎。只是不知前生如何,也难以预测后世。”
  玄奘的话让陶昌吃了一惊,不敢相信这句话出自于他。一个13岁在河南洛阳出家,在长安佛学界已有名气的佛学造诣深厚的高僧--玄奘,为了提高佛学水平私渡出境,留学天竺十多年的人,想不到心底里对佛教有这种见解。
  玄奘说:“是不是感到惊讶?很正常,常人感受的往往只是一层表象,很多人没有去领悟深层次的内涵。”
  陶昌说:“大师在启发我吧?弟子铭记在心。”
  玄奘点头。
  陶昌问:“马上得走,我们该走哪条道啊?”
  玄奘说:“我们没必要走天山南路,就走西域南道,经由疏勒(Kashgar,喀什噶尔)而向于阗。”
  陶昌问:“为什么不去龟兹呢?”
  玄奘说:“曾在龟兹辩经时有段不快乐的经历。”
  陶昌奇怪地问:“大师最喜欢辩经呀?”
  玄奘说:“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年底,我到达龟兹,因大雪封山,在龟兹停留了两个多月,这期间虽然受到了龟兹国王热情的接待,但很难安寝。当时龟兹盛行小乘佛教,而我信仰的是大乘佛教。此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小乘佛教吃肉,食杂三净(肉),而大乘佛教绝对不允许,当时龟兹包括第一高僧木叉毱多在内都吃肉。
  木叉毱多曾经留学印度20余年,博览经书,尤擅声明之学(梵文语言学)。我见过龟兹国王,便去拜访木叉氇多,当时木叉氇多住在苏巴什佛寺。我拜访木叉氇多时发和木叉毱多举行了一场着名的佛学理论辩论,龟兹国举国震惊。”
  陶昌问:“他待你怎样?”
  玄奘说:“木叉毱多是个持才傲物的人,对我的拜访,只以一般礼节相待,有点看不起我。”
  陶昌问:“辩经辩得怎样?”
  玄奘说:“木叉氇多说《杂心》、《俱舍》、《毗婆沙》(小乘佛学经典)等一切皆有,学之足矣,不烦西涉受艰辛也。我反问此有《瑜伽论》(全名瑜伽师地论,佛学经典着作)不?(当时中原地区的大唐将直接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叫真经,从西域其他文字翻译过来的叫胡本经。我西行取经就是要直接学习正宗的梵文经书,也叫真经)
  “他说何用问是邪见书乎?真佛弟子者,不学是也。
  “我说《俱舍》、《婆沙》本国已有,恨其理疏言浅,非究竟说,所以故来欲学大乘《瑜伽论》耳。
  “我和木叉毱多一来一往辩论十分激烈,最后木叉毱多哑口无言,我大获全胜。”
  陶昌说:“大师厉害,扬名西域诸国!”
  玄奘摇摇头,说:“扬名不是什么成绩,启发人才是成绩,佛学的真谛是让大家觉悟,富有智慧,不愚昧。”
  陶昌说:“大师是个真正的传道士,将善良、正直的种子撒到每处有人的地方。”
  玄奘苦笑着反问:“这个世界人人都会变得善良、正直么?”
  陶昌说:“也许永远不能,但我们永不放弃。”
  玄奘说:“这句话最实际,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将持之以恒。”
  陶昌问:“我们去于阗,不晓得霍加、大安小安会不会一起去?”
  玄奘说:“霍加想家人了,大安小安难说。”
  说曹操,曹操到,霍加来向玄奘请辞。
  霍加说:“大师,往大唐的路上再无飞贼,我的使命结束。思念家人,向你辞行!”
  玄奘说:“谢谢霍加的相助,我不便挽留,祝你与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如意!”
  霍加说:“谢谢大师的祝愿,此番与大师一行,受益匪浅。也感谢陶少将军,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女、铁杆朋友有机会遇到我和我的子孙,只要报上你们的姓名,他们必然鼎力相助。”
  陶昌说:“霍大哥是侠义之士,相信我们会再见面的,大哥一路走好!”
  他们送霍加,担忧艾孜木的安全。
  霍加说:“不用担心,这个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一般不会出事!”
  在伽师城外分别,回忆起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原先的敌我变成如此的诤友,真是一幕惊险、奇异的喜剧。
  店主、大安小安、玄奘进城门,陶昌正准备进城。
  后背突然被拍了一下,陶昌一惊,心想:“这里没有熟悉的人,会是谁?”
  他一转身,诧异,这人很熟悉。
  “陶少将军,我是刘俗啊,那个调戏妇女的。”
  “啊?”陶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问,“你不是带着美丽的异国美人和混血儿女回国了么?怎么又来到这鬼地方了,还想找个疏勒美女啊?”
  刘俗小声说:“不能随便说,上次我差点掉了头。郭孝恪要找你,让人去长安打听熟悉你的人。知晓你的没几个,李靖他们不可能来找你,骨碌要守城,不会来,乐信都死了;有人想到我,把我从乡下叫来,找你要情报。我无奈地赶到西域来找你,还派人来找你,我只是其中一个,没想到我运气好,一找就找到你。”
  陶昌为难地说:“可我要护送一位去天竺取经回来的高僧回大唐啊!”
  刘俗说:“抽点时间就行了!”
  陶昌暗示暂不说,回到客栈,同店主说来了一位朋友,给他安排房间。
  安顿好了,密谈。
  陶昌问:“到底什么事?”
  刘俗说:“平定高昌之后,不甘心失败的西突厥立刻把主意打到了西域剩下的几个大国身上。首先,西突厥重臣屈利啜(啜是突厥官位)将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女儿娶为弟媳,使得焉耆与西突厥有了联姻的关系。接着,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继任者乙毗射匮可汗把女儿嫁给了龟兹的国王诃黎布失毕,将二国牢牢地绑到了西突厥的战车之上。原本亲唐的西域两国政治态度由此急剧转变为反唐。焉耆紧邻西州(高昌),其国夹在唐与西突厥两大势力之间,势必采取骑墙政策,有时倒向大唐一边,有时倒向西突厥一边。由于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屈利因为他的弟媳是焉耆王龙突骑支的女儿,作为回应,龙突骑支开始倒向西突厥,减少对唐朝的朝贡。
  如此强烈的政治转变自然导致了焉耆国内亲唐势力的不满,于是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发生了内乱,亲唐派首领王弟颉鼻叶护与粟婆准等人因为遭受国王龙突骑支的迫害不得不逃往唐朝。安西都护郭孝恪决心要教训一下焉耆,上书唐太宗,请求对焉耆发动军事打击。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准许。因此,身为安西都护的郭孝恪于贞观十八年八月正式被任命为西州道行军总管,当时,龙突骑支有三个兄弟在西州,郭孝恪以其中的一个龙栗婆准当他的向导,率步骑混成兵团共计三千人,出南道,讨伐焉耆。以阿史那忠(此人就是在唐军威压之下率兵抓住颉利可汗的那个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的儿子)为西州道抚慰使,以屯卫将军苏农泥孰为检校处月、处密吐屯,出北道,安抚西突厥治下的处月、处密二部。”
  陶昌问:“说吧,要我干什么?”
  刘俗说:“提供焉耆军情,协助攻打焉耆,去做内应。”
  陶昌说:“我没了汗血宝马,怎么去?”
  刘俗说:“郭将军担心你缺少坐骑,找上官磊要回你的那匹汗血宝马,可见郭将军对你的重视!”
  陶昌听了,认出那匹从长安城带出来的宝马小飞,不免愧疚,小凤死去,小龙丢失,说:“行啊,都准备好了!我同高僧解释一下,看看他能不能独自去于阗。”
  刘俗点点头。
  陶昌忽然问:“你觉得郭孝恪人怎么样?”
  刘俗说:“郭孝恪打仗勇猛,但如侯君集一样生活过得奢侈。”
  陶昌说:“佛学中的贪嗔痴,大部分人难以察觉,更不会戒除了。”
  陶昌悄声地将这事告诉玄奘,说:“大师,我实在不想卷入这种战争。”
  玄奘说:“生命最珍贵,战乱越少越好,如无法避免,则速战速决,减少无辜伤亡者。”
  陶昌说:“无法避免。”
  玄奘说:“无法避免战争,尽快结束战争已是最重要的选择。如果你去了,能尽快结束战争,这就很有必要。”
  陶昌说:“那就去吧。”
  玄奘说:“希望你活着回来,记得必须陪我回长安。”
  陶昌说:“一定。”
  陶昌询问了大安小安,他们本来想留在客栈里。
  陶昌说:“大安小安,焉耆有事,请你们护送高僧去于阗。待我忙完焉耆的事,去找你们,你们就可以回来了。”
  大安小安去询问了店主,店主同意。
  陶昌随即准备动身,玄奘说:“不急,不急,我传你一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许日后有用。”
  陶昌问:“要大家一起听吗?”
  玄奘说:“当然了!”
  店主、几个住客一起听经。
  玄奘说:“这是一段神奇的文字,好多人背诵它们受益。有时心经是神奇的咒语(当然,只有在你完全相信的时候),望珍惜!地狱门前受众多,大都未能辨别是非,亦多凡夫俗子,多是邪知邪见,如若系念神通,恐招魔侵袭。《心经》短小,只为心开,倘得明心见性,看山看水自是清明!
  guānzìzàipúsà。
  观自在菩萨。(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xíngshēnbōrěbōluómìduōshí。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jiànwǔyùnjiēkōng。
  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dùyīqiēkǔè。
  度一切苦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lìzǐ。
  舍利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bùyìkōng。
  色不异空。(形相不异乎空间)
  kōngbùyìsè。
  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sèjíshìkōng。
  色即是空。(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kōngjíshìsè。
  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shòuxiǎngxíngshí。
  受想行识。(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yìfùrúshì。
  亦复如是。(都是一样的)
  shělìzǐ。
  舍利子。(舍利子呀)
  shìzhūfǎkōngxiāng。
  是诸法空相。(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bùshēngbùmiè。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bùgòubùjìng。
  不垢不净。(不垢不净)
  bùzēngbùjiǎn。
  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shìgùkōngzhōngwúsè。
  是故空中无色。(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wúshòuxiǎngxíngshí。
  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wúyǎněrbíshéshēnyì。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wúsèshēngxiāngwèichùfǎ。
  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wúyǎnjiè。
  无眼界。(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nǎizhìwúyìshijie。
  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wúmíng。
  无无明。(没有不能了解的)
  yìwúwúmíngjìn
  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nǎizhìwúlǎosǐ。
  乃至无老死。(直到没有老和死)
  yìwúlǎosǐjìn。
  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wúkǔjímièdào
  无苦集灭道。(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wúzhìyìwúdé。
  无智亦无得。(不用智慧去强求)
  yǐwúsuǒdégù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pútísàduǒ。
  普提萨埵。(菩萨觉悟之后)
  yībōrěbōluómìduōgù。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xīnwúguàài。
  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
  wúguààigù。
  无挂碍故。(由于没有碍)
  wúyǒukǒngbù。
  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yuǎnlídiāndǎomèngxiǎng。
  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
  jiūjìngnièpán。
  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sānshìzhūfó。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yībōrěbōluómìduōgù。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déānòu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gùzhībōrěbōluómìduō。
  故知波若波罗蜜多。(所以说心经)
  shìdàshénzhòu。
  是大神咒。(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shìdàmíngzhòu。
  是大明咒。(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shìwúshàngzhòu。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shìwúděngděngzhòu。
  是无等等咒。(是最高的咒语)
  néngchúyīqiēkǔ。
  能除一切苦。(能除一切苦)
  zhēnshíbùxū。
  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gùshuōbōrěbōluómìduōzhòu。
  故说波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jíshuōzhòuyuē。
  即说咒曰。(其咒语曰)
  jiēdìjiēdì。
  揭谛揭谛。(去吧,去吧)
  bōluójiēdì。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bōluósēngjiēdì。
  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去彼岸)
  pútísàpóhē。
  菩提萨婆诃。(修成正果)”
  陶昌问:“如何理解?”
  玄奘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一本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寓意精深的佛教经书,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妙文。历来注释很多,各出手眼,发挥妙义,又以唯识理论解释的,又以华严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观融会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论的。但总的都不离一实相印。此经虽仅二百六十字,却是诸部般若的核心,是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文约义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大安问:“经书几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玄奘说:“‘般若’是梵语,翻译为智慧,也称无分别智,故非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见真空实相的清净智慧,或翻为妙智,是指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大智慧。‘波罗’翻译为彼岸,‘密’翻译为到,‘多’翻译为上,意即智慧观照、息妄显真,到达解脱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释为定的,意即解脱生死烦恼之大定。‘岸’是假名,也无所谓彼此,以迷妄颠倒,假名此岸;灵明觉照,假名此岸。‘心’是指常住之心,又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之心要,故称心。‘经’字有恒常之意,诸佛言教,莫能改动,故曰常;又有‘径’字之意,是修行成佛必经的路径;又梵语修多罗,翻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台宗释经先讲五重玄义,即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般若波罗密多是法,故此经是单法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妙法莲花经》法喻立名)是以实像为体,以观照为宗(宗即修行纲要),以度苦为用,以熟酥为教相,属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带通教、别教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
  小安问:“经书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玄奘说:“全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得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修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玄奘苦口婆心、耐心的讲解,陶昌如入佛堂,满脑子都是佛经。刘俗怎么也听不进去,坐立不安,万一郭孝恪行动立刻进行,自己没有及时通报信息,导致战争失败,战友大量死亡,这可如何是好?
  玄奘看在眼里,说:“心经,靠心去领悟,心静则有心经。讲经就此罢,感谢细心聆听!”
  刘俗感觉在批评他,满面通红。
  裴阿靡支国王的安排很快下来了,他们护送玄奘一行出国境,大安小安随行。
  刘俗悬在空中的心落了地,送走玄奘一行后,他和陶昌赶紧出发,赶往焉耆。他们快马加鞭,风驰电掣!
  刘俗在路上透露说:“先赶到龟兹,有人接应我们。”
  陶昌说:“是谁?这么保密,现在才说。”
  刘俗说:“郭待诏。”
  陶昌说:“这次仗动真格的了,郭将军连亲生儿子都派出来了。”
  刘俗说:“这个自然。”
  陶昌说:“真正的勇士是敢想敢说敢写敢做,这样的人极少!”
  刘俗说:“少将军,何出此言?”
  陶昌说:“真正的勇士不仅会打仗,还会谋略。”
  刘俗觉得他话中有话,问:“少将军,您就直说吧,这么含蓄,我这个大老粗猜测不来呀。”
  陶昌说:“对战争,应慎战,战争一旦爆发,不仅是己方,还有敌方,更有无辜的百姓会人头落地。这次战争,要说胜算,把握很大。可占领了焉耆要驻扎守兵,郭将军准备了兵力吗?”
  刘俗摇摇头,说:“没有,打算扶持亲唐的本土势力掌控焉耆。”
  陶昌担忧地说:“此计不妙。焉耆是小国,只能当墙头草,在西突厥和大唐之间摇摆。我们一旦离去,突厥人必抢夺过去,无端多了几次拉锯战,多死伤些人,拥有短期的胜利,最终依旧是无果而终。”
  刘俗说:“郭孝恪主意已定,很难更改。”
  陶昌说:“对战争,不战则已,一战必胜,如没结果,不如不战。”
  刘俗说:“我们只是听差的,不能左右局势。不过,我可以将你的意思转达给郭孝恪,估计没戏。”
  陶昌说:“卷入这场战争,得败坏名声,我曾与焉耆国王龙突骑支共患难。”
  刘俗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
  刘俗问:“少将军,该如何攻城?”
  陶昌说:“焉耆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只能偷袭,最好夜袭。白天涉水潜伏在城墙底下,等深夜阑珊时,突然发起攻击,攻占焉耆都城。”
  刘俗说:“我会将此妙计告诉郭将军。”
  陶昌补充说:“龙突骑支的弟弟龙栗婆准带路没问题,但一定要搞清楚城内部署,部属常变化。我绘制了一副防守图,你带回去。如有变化,我会让野鸭传给你。”
  刘俗问:“野鸭?”
  陶昌说:“没错。”
  陶昌嘀咕了一下,野鸭不知从哪里飞来,噗嗤停在陶昌的肩上。
  陶昌说:“就它!”
  陶昌指了指,它就飞到刘俗的肩上。
  刘俗吓一跳,马上镇定下来。
  陶昌说:“情报放在翅膀下面,到时记得它,就得到我的信息。”
  刘俗竖起大拇指,说:“真行!”
  刘俗从包袱里甩过去一只野兔腿,说:“熟的,香着呢!”
  陶昌摇摇头。
  刘俗纳闷,问:“少将军,怎的不爱吃肉了?”
  陶昌说:“你没发现我陪着的人是谁?”
  刘俗说:“僧人食素的,可龟兹僧人照吃不误呀!”
  陶昌说:“佛教也有派别,一般吃素。”
  刘俗说:“你又不是佛门子弟,顶多一个俗家弟子,忌讳个啥。”
  陶昌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出家人不得杀生,不得吃荤。”
  刘俗说:“少将军分别这么久,被僧人熏陶了。也罢,丢个馕给你啃啃。”
  陶昌接过去,有馕、葡萄干、红枣,正合口味,不客气地吃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