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63、闲话隋炀

63、闲话隋炀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8-24 11:29:58      字数:7547

  龙问:“小伙,你打算去哪里?”
  陶昌说:“龙兄,您不是说有人会送秘籍给我,我等玄奘大师。”
  龙说:“还记得我的话,算你记性好。你要等他吗,只要是他可能经过的地方,都可以啊。”
  陶昌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我?”
  龙摇晃着脑袋,故作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
  陶昌说:“您说要点化我,就得好人做到底,送我到巴米扬佛。”
  龙问:“为什么去那里?”
  陶昌说:“有人说到那里可得到很多领悟。”
  龙说:“学习态度很积极。我看没必要送你去的,自己的心愿应靠自己去了却。”
  陶昌说:“我感谢你救了我,希望你继续做好事。”
  龙说:“我抗议,你以前只说为了某个心上人,想请我帮忙。”
  陶昌说:“抗议无效。要点化某个人,你不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龙说:“天呐,算我亏欠你,好了,就送你去啦!”
  神龙温柔地将尾巴缠在陶昌身边,稍稍一卷,轻轻地搁在他颈背。陶昌毫不客气,扎紧身上的衣物,坐在龙背上,抓住龙角,等待神龙起飞。
  神龙缓缓腾飞而上,跃入云层,沿彩云之上飞翔,离开了昆仑,赶往巴米扬。龙飞翔在雪山之巅,云雾之中,在空中穿梭,陆续略过巍峨叠嶂的阿尔金山、天山、喜马拉雅山,飞到雪山包围的斑迪·阿米尔湖上空,整个湖区好似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几颗蓝宝石,让人向往。巨大的佛像展现在面前,宏伟、庄严,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巴米扬佛了。白龙轻轻地降落在地上,等陶昌下了之后很快飞离,消失在天空中。
  巴米扬是吐火罗著名的历史和文化重镇,位于中部巴米扬河谷,兴都库什山的重要隘口,是南下北上的商旅队的必经之地,也是佛教徒的朝拜之地。高僧法显曾在此逗留,在《佛国记》中对巴米扬作了生动描述。
  这里夏季凉爽宜人,群山峰巅常年皑皑白雪,山崖上遍布大小石窟6000余座,窟内雕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和彩色壁画、图案,造形生动。石窟群中有两尊巨佛,傍山而凿,一尊身披蓝色袈裟,另一尊着红色袈。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这里伽蓝(佛寺)数十所,僧徒数千人。
  陶昌到了红色大佛附近的寺庙,求取斋饭。正值主持在讲课,讲的是佛教的核心,即佛教核心思想是“四谛”。
  他说:“请看释迦牟尼佛的传,是一个王子一切都抛弃去森林里苦行,苦思,因为他看见了世间的‘生’、‘老’、‘病’、‘死’等多种苦【苦谛】,但不知一切痛苦的原因,所以在六年的苦行的当中他找一切痛苦的根源,原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以业和烦恼,三毒,无明,‘一切轮回的根本是无明’【集谛】.永远断除集谛,必须从心识上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遮挡烦恼障以及所知障的遮挡分,称为证灭谛。永恒的灭谛,【灭谛】。知道苦,找到苦的根源,那怎么样永远断除苦,【重获自由】就需要一个真理的道,【道谛】。也是佛法概要: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就是佛教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所以从开始释迦牟尼佛看到世间的痛苦开始他就一直寻找怎么样才能获得解脱【自由】
  ‘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四谛’亦称‘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一)苦谛
  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种分类法),还有108种烦恼。
  (二)集谛
  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
  ‘五阴聚合’说,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有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情识生物,即众生)则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或五蕴)组成(其中‘色阴’包括‘四大’——风、火、水、土等因素)。既然有情只是‘五阴’的聚合,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所以有情自身不是独立永存的实体,没有单独的‘自性’(此即所谓‘诸法无我’);且有情和世上万事万物处在无休止的变迁之中(此即所谓‘诸行无常’)。‘五阴聚合说’构成了佛教空观的主要内容。
  ‘十二因缘’说,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链条。现世的果必然有过去世的因,现世的因必将引出未来世的果。过去的一生行为,决定今世一生的状况;今世一生的行为,决定未来世一生的状况,这就是因果报应。作为能够导致果报之因的行为,叫做‘业’。‘业’分身业(行动)、口业(言语)、意业(思想)三类,也就是人的一切身心活动,任何思想行为都会给行为者本人带来一定的后果(报应或业报)。
  ‘业报轮回’说,按照善恶罪福的业报法则,有情(众生)流传在‘六道’之中,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地狱道、饿鬼道,形成六道轮回。
  (三)灭谛
  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槃。‘涅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作‘灭度’、‘圆寂’等。涅槃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四)道谛
  即解脱之路,即通向涅槃之路。被总结为‘八正道’,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佛教徒的日常思想行为。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戒’,是约束佛教徒日常生活的纪律。如三皈、五戒、八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等,后发展成复杂的‘律学’。
  ‘定’(即‘修定’),是指通过精神集中、静思冥想、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定的种类很多,在中国佛教中,往往把定和禅连称‘禅定’。禅定的主要目的是发慧(由定生慧)。
  ‘慧’(即‘般若’),是指由修习佛理所引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善恶的认识能力和境界,是证悟出世间法的明察力。有了‘慧’才能得‘度’(波罗密多),获得解脱,永离苦海。解脱后所得之境为涅槃。‘慧’的发生,主要依靠经文和师长的教导,通过禅定沉思而获得。
  但后世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佛徒大都倾向用简便的方法求解脱(如净土宗)。‘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及‘涅槃寂静’被称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陀曾经说过: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调服己心,此乃佛教。
  戒恶,行善,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是佛教的三条基本道德,佛教不是迷信。”
  众僧被主持渊博的佛学知识所折服,虔诚地听着。陶昌虽着迷,但偶尔东张西望,他将目光落在一个老婆婆身上,想:“这个人怎么非常像中原人士,不像吐火罗人?”
  她在主持面前忙碌个不停,陶昌更奇怪,寺庙里都是和尚,怎么来个女的?
  讲课结束,陶昌过去问。
  她听到熟悉的乡音,非常诧异,问:“你讲话怎么同我相似,难道也是中原人?”
  陶昌说:“我是中原人,确切的说是武陵人。”
  她说:“我是长安人。”
  陶昌奇怪地问:“京城人士怎么会流落到异域?”
  她说:“你知道前朝的事么?”
  陶昌说:“知道啊,前朝就是隋朝,第一个皇帝为杨坚,第二个皇帝为杨广,第三个皇帝则是李渊扶持又废掉的末代皇帝。”
  她说:“没错,我父亲就是隋朝将领,杨广奠定西域基业时,被派往这里。结果国内内乱,我变成孤儿。大唐皇帝根本不管在西域的隋朝后裔,我们也不认可串权夺位的大唐天子。”
  陶昌说:“此话怎讲?”
  她说:“这话说来长了,你想听,慢慢讲给你听。”
  陶昌说:“想听。”
  陶昌在她的帮助下,入住该寺,搞伙食、卫生等后勤事务。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这位隋朝后裔留在巴米扬大佛建设佛门,她要子孙去大唐,自己却留在这里,她父亲娶突厥女人为妻。说了很多隋朝的事,重点是隋炀帝。她认为隋炀帝能文能武,文治武功具有前瞻性,可惜这世界都是中间派居多,大部分只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长远,容易被奸人搞阴谋诡计夺得权位。她给陶昌一个更加深动形象的隋炀帝形象,颠覆了唐朝权贵对他的评价。原来隋炀帝才是伟人,李渊只是个乱臣贼子。人世险恶啊,李渊的儿子自相残杀,这也是报应。
  人类社会里,统治管理国家的大部分是庸人,少数伟人却被阴险小人宣传为残暴之人,如秦始皇、隋炀帝。人类社会让人悲哀,兽性太重,以至于人性被逼到死角,人类的兽性同时将生物逼到死角,真是悲哀。生物灭绝了,曾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就变得冷清,人类成为了孤家寡人,离物种灭绝就不远了。
  她说:“隋炀帝被叛军缢死的那年(公元618年)‘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为扬州徒村曹庄,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正是唐朝为隋炀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隋炀帝死后,最初由萧皇后将其葬在江都宫流珠堂,后大将陈棱感念其恩,将其葬在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陵迁至雷塘。
  杨广在历史上名声很差,说到他就让人想起弑父杀兄、荒淫残暴、劳民伤财的暴君形象。李渊为何给隋炀帝修帝陵,众所周知,隋炀帝这个谥号正是唐高祖李渊加给杨广的。在谥法中,‘炀’的意思有去礼远众、逆天虐民、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等多种含义,明显是个恶谥。但是李渊又以帝王的规格,为隋炀帝修建了陵墓。这是为什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的更替总要走一个禅让的形式,王莽、曹丕都是这样做的。(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去世2个月后,李渊逼杨侑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唐朝。禅让的形式表明,唐朝承认隋朝的合法性和杨广的皇帝身份,因此才以帝礼安葬杨广。
  此外,杨广和李渊本身就是表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中古时期是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可以说是贵族的时代,门阀观念、家族观念很强,因此李渊为杨广修陵是合情合理的。
  这两人是表兄弟,两人的娘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李渊的娘是独孤信和正房郭氏所生的四小姐,杨广的娘独孤加罗是独孤信和小妾崔氏所生的七姑娘!此外的亲戚关系还有很多,比如两人还是亲家,杨广的亲生女儿杨氏在隋亡后嫁给李世民生了吴王恪和蜀王谙;从侄女杨氏先嫁给李元吉后嫁给李世民~另一位从侄女杨氏做了李世民的婕妤~再比如,李渊是杨广的舅丈~李渊亲妹妹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外甥女是杨广的妃子王氏~其他拐弯的亲戚就不算了姨表兄弟。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都是独孤信。独孤世家,在北周,隋,唐,这接连替代的三个朝代,都是外戚。一个家族,在两个朝代都是外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三个朝代!何况这三个朝代是先后接替,而非同时并立的!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陶昌说:“既然是亲戚关系,当初隋炀帝在江都有难,李渊应该去救助。”
  她说:“他巴不得隋炀帝有难,他好趁机篡夺皇位。刚才说起隋炀帝如何差。那我说说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与隋炀帝杨广,哪个更好色?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和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两人的儿子和女儿的数目字,和被他们父子封为炀帝的李渊的姨母表兄——被他们父子抢了天下去的前朝后主隋炀帝的儿女数目字,应该能说明些什么了。
  高祖李渊生有二十二个儿子:窦皇后生建成、太宗皇帝、玄霸、元吉,万贵妃生智云,莫嫔生元景,孙嫔生元昌,尹德妃生元亨,张氏生元方,郭婕妤生元礼,宇文昭仪生元嘉及第十九子灵夔,王才人生元则,张宝林生元懿,张美人生元轨,杨美人生凤,刘婕妤生元庆,崔嫔生元裕,小杨嫔生元名,杨嫔生元祥,鲁才人生元晓,柳宝林生元婴。除了二十二个儿子,还有十九个女儿,如公主襄阳公主,长沙公主,平阳昭公主,高密公主等……李渊共有四十一个子女(真是高产啊)。这些公主都是哪个宫女或是嫔妃生的,就不得而知了。四十一个儿女,宠幸过的女人又有多少?(李渊没做皇帝时,还跟他做表哥的炀帝的老婆----张妃和伊妃两人搞一夜情.被人发现后,怕被炀帝杀掉,才揭竿而起的。
  李世民一生共生有十四个儿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宫生宽,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邀请赴瑞典讲学,次年卒于此。他是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反,阴妃生祐,王氏生恽,燕妃生贞,又生第十一子嚣,韦妃生慎,后宫生简,杨妃生福,杨氏生明。除了十四个儿子,李世民还有二十一个女儿。李世民不如他老爹,他拢共只有三十五个儿女。(李世民也把他弟媳妇巢王妃即齐王妃据为己有,曾想封她为皇后,并和她生有儿女。)
  下面再看看荒淫的隋炀帝生有多少儿女?
  遗臭万年的荒淫之君隋炀帝,一生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加起来,拢共生有五个儿女。当然,有人会说,那只怪隋炀帝的生儿育女能力太差。如果这样,说他荒淫就没太大道理了——能力差,从一个意思上说,他就是无能,根本不能生儿女。可是,他到底还是生了五个儿女,证明他不是无能。也有人会说,他怕他老子娘,他年轻时,为了装清纯骗老娘,不敢乱纳妾。如此说来,确实有可能会影响他生儿育女的总数目。
  不过,他做假,应该是在他没当皇帝之前,是在他老娘和老爹活着时。据说,他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哪个男人宠妾。也据说,他大哥——原来的太子杨勇,就是因为和大老婆元氏还没有儿女,就先和小妾先有了儿女。这个事,正是杨坚和独孤皇后认定老大荒淫,所以不配当太子,所以废掉他的首要原因。”
  陶昌说“原来这样啊!”
  她说:“隋炀帝除了信任王世充外,他还很重用李渊。隋炀帝曾任命表哥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山河大使的权力非常之大,最主要的有两项:第一,有权决定山河境内各郡县所有文武官员的升迁贬退;第二,有权征发山河境内所有军队,以讨伐反贼。李渊刚一上任,就给皇帝表弟送上了一份大礼:在龙门大败毋端儿率领的起义军。紧接着,他又于十二月底成功地消灭了绛郡的敬盘陀义军。隋炀帝非常满意,抵达江都后不久,即于十二月下敕,擢升李渊为北疆军事重镇——太原(今山西太原)的留守,兼晋阳宫宫监。李渊就此迎来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原因有二:首先,太原是帝国北疆的重要藩篱,与附近的马邑互成犄角之势,是遏制突厥的两个重要据点,所以,隋朝在建造和经营太原上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不惜工本,太原的城墙建得又高又大,护城河挖得又深又宽,守卫太原的是帝国正规军中的精锐,粮草更是充足得不得了;其次,太原建有晋阳宫,是隋炀帝在北方的行宫,所以,太原的实际政治地位相当于帝国陪都,具有极强的政治号召力。以上这两条为后来李渊的起兵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治基础。
  隋炀帝之所以要把李渊安置在太原,是为了消除一近一远两个祸患。
  ‘一近’是指活动于太原附近的甄翟儿义军。大业十一年二月,上谷人王须拔和魏刀儿聚众起兵,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主帅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副帅魏刀儿自称历山飞,称霸一方。十二年四月,历山飞魏刀儿派部将甄翟儿率众十万人攻打太原。甄翟儿虽然没有攻破太原,却就地打起了游击,严重威胁着太原的安全。
  ‘一远’则是指北方草原上虎视眈眈的突厥。突厥对大隋的不臣之心早已有之,早在大业九年,他们便偷偷地支持灵武地区的白瑜娑起义军。十一年,他们开始支持支持漫天王王须拔和历山飞魏刀儿。雁门之围以后,始毕可汗干脆公开了自己的反隋立场,谁反对隋朝,他就支持谁。与此同时,突厥大军开始公然入侵隋境。
  所以,隋炀帝把李渊安置在晋阳,就是为了让他对付甄翟儿和始毕可汗。李渊刚到任便卖力地干起活儿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消灭了甄翟儿起义军,并先后多次瓦解突厥人的进攻,给隋炀帝送上了两份满意的新年礼物。
  一个王世充,一个李渊,一个是亲信,一个是亲戚,隋炀帝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之情溢于言表,他觉得,有这两人的辅弼,大隋朝的江山一定会千秋万岁地传下去。可惜啊,他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否则的话,他一定会把这两个人干掉。没错,这两个人都是明日之星,但很可惜,不是他的。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两个人使他的大隋朝最终变成了一个历史符号。大业十三年的第一缕阳光即将降临,隋炀帝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希望的曙光,孰不知那是他和他的帝国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抹夕阳……
  李渊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刘文静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陶昌感慨地说:“都是私欲作祟的缘故。”
  她点点头说:“没错。”
  陶昌说:“大凡搞水利、交通、城防等建设的,从长期来看,必然惠及子孙后代至千秋万代,但对近期来说,老百姓们生活得自然很辛苦。”
  她说:“是啊,隋炀帝就亏在这里,百姓们生活困难,甚至造反,那些贵族乘机夺权。那些墙头草的贵族其实是压倒他的根本原因。”
  陶昌说:“这些人的心地不干净。”
  她点点头。
  陶昌问:“大婶贵姓?”
  她说:“我姓史,名叫小莲。你呢?”
  陶昌说:“我姓陶,名昌。”
  陶昌讲了行军经历。
  她说:“拓展西域,隋炀帝轻松搞定,如今李世民卷土重来,却费了这么大的劲。当初杨广亲自来西域,李世民可能来吗?”
  陶昌点点头。
  她说:“你走了是明智的,不然做炮灰,人家也不记得你。如果当初隋朝不灭,西域也不会重新燃起这么多战火,死的人也不会这么多,也许这里已是隋朝的天下了,我在这里念经,是在自己国土里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