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44、立功德碑

44、立功德碑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8-05 08:54:12      字数:5022

  工兵乙带着一些兵丁主动过来,这必然是牛进达、姜行本的安排。陶昌同他们一起去找石块,确定立碑位置。
  陶昌指了指位置,说:“就南门吧,侯君集从这扇大门进来的。”
  大家着手清理。
  陶昌想起了过去,记得那次李靖要他造安乐堂,李靖当时说:“说得好,这个事就交给你了。建个大房,让那么多流浪汉有个夜宿的地方。”他还说,“对,我希望我走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绿色,而留守的人或者吐谷浑人可以吃到我们唐军种植的粮食和蔬菜。”
  陶昌不禁对这两位将军比较起来,往事一幕幕重现。
  李靖曾说:“凡是我们的人,都堆在那个山坳里,将每个人的身份牌摘下来,留着拿给他们的家属,好让他们的家属知道他们的亲人为国捐躯了;对于死去的吐谷浑人,我们也要一起埋葬,就葬在右边那个山坳里吧,有遗物的,都收集起来,万一我们进了伏俟城,也好交还给他们亲人。其实,天地万物,浑然一体,抛却了利益纠纷,我们都是兄弟朋友。”
  侯君集曾说:“每一次行军,每一次战役,总有人会死去。大家不能因为某些人死去,而丧失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活着回去。”
  李靖曾说:“过去汉高祖曾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今次入城,诸位要遵守,不然败坏了大唐形象,扰民害民,小心我的刀枪无情。”
  侯君集曾说:“兄弟们,我们的胜利即将到来,物产富饶的高昌城就在我们眼前。只有大家好好干,拼命地冲杀,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城里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赏赐给大家的。兄弟们,你们说攻下高昌城,信心有没有?”
  上次没防西突厥,大家没觉得少了什么。这次防了西突厥人,却防不了自己人,自己人比突厥人还不如,竟为了财宝相互斗殴。
  陶昌想:“正如刘俗所言,李靖大公无私,侯君集自私自利,截然两种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如李靖,如侯君集?”
  陶昌联想到这次出园所见的人,有道法高深的李玄、医术精湛的孙思邈、勤劳朴素的杜敏农、荣华富贵的李世民、不自量力的伏允可汗、阴险狡诈的天柱王、溜得快的天柱王三子、命运多难的慕容顺、敢作敢为的拉罕老师、虔诚信佛的李昌、英勇善战的霍达将军、能共苦不能同甘的钱氏兄弟、爱书如命的独孤达、苦守敦煌如苦守爱情的上官磊、能力非凡的谢叔方、为复国不择手段的李伯玉、兄弟利益相争不愿团结的达延芒结波、褒贬不一的国君麴文泰、为救我而死去的曾说人不过到人世走一遭的工兵甲……
  陶昌感慨:“芸芸众生,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他们各有各的命运,但为什么没有美满的感觉呢?除了那些缥缈于尘世的高人李玄和孙思邈。”
  工兵乙问:“少将军,您的书法不错。我们凿平了碑面,你觉得可以吗?我们准备拓上去了。”
  陶昌说:“再弄个框吧,像篆刻一样。”
  工兵乙说:“好的。”他吩咐手下做,自己问,“少将军你在想什么啊?”
  “功德碑让我想起了为我而死的甲兄,就要掉泪。”陶昌伤感地说,“为什么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苦啊?要么含辛茹苦干活养活自己,要么为打仗丢了性命。”
  兵丁们说:“有什么办法,隋朝末年时内乱更多,死的人更多,老百姓能怎么样,随波逐流。”
  陶昌点点头,继续思考。
  李玄说:“救命是道人应做的。”又说,“老子的‘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道’即‘万法自然’。”
  孙思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又说,“是内修外养加有意识的活动的恩赐。”还说,“对于你来说,还是跟随侯君集为好。因为李靖虽然正直,但年岁已高,不会长期在外了。跟着侯君集,日子会更长远些,机会会多些。但最好跟侯君集保留一定的距离,不然你会受牵连。”后说,“万物终有始有终,没有永恒的生命。日月星辰都有陨落的一天,何况人乎?想象千年神龟,千年之后也是魂归大地。故而,万物皆有寿命,只是长短不一而已。那些仙丹仙术,顶多让某些人活的长久些而已。”
  普通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只会盲目的崇拜,被愚民化。记得杜悯农说:“是啊,唐太宗是个英明的皇帝,中原大地从古至今能有几个贤明的君主。我们老百姓真希望他能真正的万岁,可惜人都有寿命,能到百岁算好了。皇上是真正的地主,我们每年都要交租给政府是心甘情愿的。”
  而李世民冠冕堂皇地说:“小伙子,好名字。朕巩固和发展唐王朝,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希望你们四个人出征吐谷浑,能活着回来。朕深知用兵需谨慎,兵出,则生灵涂炭,;令朕悲痛。此次出兵,实不得已。在西域不开创和平团结的局面,任其劫掠,西域永不安宁,大唐与西方的交流也难以维持。”
  运用钱老二的话说:“大人啊,您不能听他的话,他十句话有九句话是假的,剩下一句话还要斟酌一下。”
  陶昌已到了怀疑一切的程度,想:“很多人不如意,这是为什么?杜悯农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同时要纳皇粮,要不停地干农活;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要杀死自己的兄弟,犹如当年的曹丕与曹植;伏允可汗为了称霸草原,结果丢了性命;天柱王似乎很聪明,可结果也丢了性命;天柱王三子为了生活下去,只有浪迹天涯;慕容顺怪自己生在王室,生死不能由自己定;拉罕老师静不下心来做老师,要面临难以预料的政变;李昌一心信佛,但不得不为尘世所扰;霍达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却丧命他乡异国;钱氏兄弟有了钱,反而成为死敌;独孤达的学识断层,子女没有继承他的学业,他只得无奈地将爱书藏于地下,死后的他独自与书相伴;上官磊永远沉浸在相思之中;谢叔方为了事业,无奈地远离家室;李伯玉一生图谋复国,结果只是黄粱一梦,落得个战死沙场;达延芒结波孤独地生活在故国附近;麴文泰在两强夹缝中生存,吃不准形势,最终死于恐惧。这些,真让人困惑不堪;工兵甲一手好手艺,手里的钱不够娶老婆,这次战役就这样结束了性命。”
  蒙旭说:“人类社会只要存在着私有制,那么人类永远不可能有美好的生活;只有建立了公有制,人类才有理想的、完美的生活。”为什么说私有制不好呢?蒙旭说:“因为私有制的话,少数人通过政权掌控了物资、人力资源,这势必造成大部分人所得资源偏少,一旦集中到少数人的越多,则大多数人必然有个别人所得极少而难以生存。人类沾满了私有思想,必然人情淡漠,没有友爱互助,其生活风貌尚不及动物世界。”
  陶昌想起了蒙旭的话,他自然而然地运用他的话来分析,想:“皇帝在私有制下可以拥有国内的江山和国人,为了统治整个国家,他势必笼络一批有财有势、有文有武的人来统治国家,这批人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来统治整个国家。李世民如此善待李靖、侯君集他们,就是依靠他们打下江山、扩建江山,经营李氏家族产业。从地位上来看,皇帝如站在塔顶,文臣武将则站在最高层塔,按照等级陆续向下几层塔,而老百姓则站在塔基。李世民与西域各国的战争,不过是两者为了争夺利益的战争,老百姓充当战争的炮灰。霍达就是侥幸没有在波斯与阿拉伯战役中成为炮灰。
  私有制的腐蚀下,钱氏兄弟为了利益敌我相对就让人很容易理解了。那么其他人境遇也好理解了。皇帝需要悯农这样的人辛劳而作,将粮食奉献给李氏集团享用;李世民想要站在塔尖,享受最高的荣华富贵,只能消灭影响到地位的兄弟,成为私有制的最高享受者;伏允可汗、天柱王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而发动以劫掠为目的的战争;慕容顺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私有制下的利益纷争是极其自然的;拉罕加入这个利益集团,自然免不了卷入利益之争;也许李昌是看破尘世,但在私有制下,何以独善其身?
  独孤达空有一身才学,但在私有制下大家为了各自生存,忙着劳动解决生活所需,有几人去专心于文化研究?事实上人类获得万物之灵之称,就在于拥有文化、智慧,如此下去,文化传承自然极容易断层,所谓的祖传秘方、武艺等都是在私有思想影响下失传。
  上官磊在私有制下,在没有公平的社会里,美丽的心上人极容易被有权势的人占有,导致爱情悲剧,难怪说社会让他失望,除了利益往来,真情太少。君不见,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到头来,白骨一副,重归大地;还是我佛慈悲,一心向善,值得我向往。
  李伯玉复国梦破灭、达延芒结波与慕容顺老死不相往来、麴文泰与大唐争锋而死,这些不过都是利益之争;而死去的工兵甲只是李世民实现利益的众多炮灰中的一个而已,自己只是没死的炮灰,可歌可叹。这次侯君集等人如此贪婪地掠夺高昌财物,不就是了为了利益二字,不难理解了。其实他们不拿,也只落到李氏家族手里,不会分给老百姓用得。李靖或者阿史那社尔虽然不贪财,但是他们能为老百姓做什么呢?也不会将这些财物分给他们的。”
  蒙旭说:“人类社会产生了无数的丑恶现象,一切都可归根于私有思想。只有根除私有思想,宣扬公有思想,大家个个有衣可穿、有食可吃、有房可住、有马可行,有田可耕、有文可学、有工可做,人人思想觉悟高,不再人剥削人、压迫人,人与人都是平等相互、互助友爱,根本不可能产生因战争而死人,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则必然会齐心协力保卫我们的国家,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人类社会的奋斗目标。”
  蒙旭的话是破解陶昌困惑的答案,陶昌心想:“蒙旭思想深邃,以前我怎么只顾看,没有切身去体会呢?也许是年少幼稚的缘故吧,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我成熟多了,不会愚忠了。但是,蒙旭为什么只带了一些人避开尘世呢?记得他曾说过现在绝大多数人思想觉悟不高,无论如何怎么开导,他们都觉得过得去就算了。因此,当年他只带了一部分深受战乱影响、决心彻底远离尘世、对尘世绝望的人到了桃花源。蒙旭说不想让有私有思想的人去桃花源,改变我们的社会,从而外人进入桃花源的人基本没有。”
  陶昌觉得很无奈,很同情底层的人,想让他们过上这种理想生活,但有谁会信呢?连最要好的兄弟都不可能,薛孤儿出家已难以劝回了,摩诃一心要振兴突厥,骨碌将愚忠于大唐,做第二个社尔。估计只有唐云了,这朵云不知道在那里飘荡呢?
  工兵乙问:“少将军,怎么样?”
  陶昌解开了心结,心情释然,说:“不错,这些花纹,那条边框,刻着不错,篆刻也不错。证明我们这几个在莫高窟没白干,手艺相当好。”
  大家都很高兴。
  工兵乙说:“这几年,确实学了不少。我看英武两个字由少将军亲自篆刻吧?”
  陶昌说:“好,我来写!”
  大家赞叹写得好,工兵乙说:“真如画龙点睛。”
  一句话提醒了陶昌,陶昌心想:“我曾经见过龙,似在幻想中。等军队撤离了,我要一心去找龙,也许他会告诉我很多的奥秘。”
  大家齐心协力,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完成了功德碑。
  各自散去,陶昌去了澡堂,记不得什么时候洗过了。自从与唐云分手,难得洗澡,身上脏得很了。今天,陶昌彻底放松一下,泡个澡。他付了钱,小心翼翼放置好衣物,四肢放松,脸朝上,让自己自由地上下沉浮。
  陶昌放开了思绪,想:“我离开桃园这么久了,整整六年了,打了不少战役,也学了不少,多次差点丢了性命。可该完成的事业尚未完成,不知什么时候能完成?自从看到侯君集他们这么贪婪、奢侈,对社会越来越看不惯,越来越同情底层民众。我应早点完成任务,离开这个自私的世界。”
  次日,陶昌找到了侯君集,侯君集说:“好极了,一起去看。你真是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我们通过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在这个初秋皆已抚定高昌四郡,十三县,九城。现在,我们准备返回京城了。”
  陶昌问:“大人怎么安排小将?”
  侯君集说:“我已同刘德敏说过,让他暂时总管高昌,骨碌、辛獠儿、刑雄驻守高昌。至于你,密探焉耆、西突厥,这也是太宗皇帝的意思。”
  陶昌说:“唐皇雄才大略,无人能比。”
  陶昌斗胆又问:“伤兵们非常想家,是不是等那些伤兵复员后,大军再一起出发?”
  侯君集毫不客气地说:“大军先走,剩下的伤兵就地复原,留下镇守高昌吧!”
  陶昌见无话可说了,只得说:“侯将军,不如现在去看功德碑。”
  侯君集点点头,召集众将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南门观看功德碑。
  刘德敏说:“碑文文辞精彩、语调激荡,表达了丰功伟绩;文字苍劲有力,绝对一块好碑文!”
  赵元楷献媚说:“特别提到侯将军指挥军队运筹帷幄,所率军队所向披靡形容得特别好。”
  侯君集点点头,很感满意。
  陶昌说:“尚书大人,功高之至,英雄无敌,必载史册。”
  君集大悦,说:“陶昌能文能武,我日后必将大力提携。”
  陶昌违心地说:“多谢侯将军。”
  侯君集带着契必何力、薛万均、薛孤吴仁、伯屈昉、赵元楷、衡智锡、屈昉、李海岸、时德衡、王进威、阿史那社尔、姜行本、牛进达以及各将士还朝。刘德敏、刑雄、辛獠儿、骨碌、陶昌率守城将士送别。乐信喜滋滋地跟着侯君集走了,刘俗怀着对爱妻的怀念,迫不及待地踏上归程。而工兵乙由于受伤被留了下来,他眼看着辛苦造成的攻城器械被丢弃在这里,让人伤感。百姓们在围观,眼中的高昌城已破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