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19、驻莫高窟

19、驻莫高窟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7-11 10:01:34      字数:6910

  独孤达说:“可以集合队伍了,我们去熟悉沙州、瓜州一带防务吧。”
  陶昌说:“薛兄,你下令吧。”
  薛孤儿说:“昌弟,你下令吧。”
  陶昌说:“是。”
  陶昌吹响了号角,士兵集结。
  两千骑兵跟随独孤达大人看遍要塞。
  跨过党河,经过千佛洞。
  独孤娇好奇地问:“爹,这里这么多石窟,你也带我来看看。”
  独孤达说:“我对你管束甚严,你的见识确实偏少。其实这些都是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壁画除佛教题材外还绘有出资建造石窟的供养人像和耕作、狩猎、捕鱼、婚丧、歌舞、杂技、旅行等生产、生活情景。”
  独孤娇问:“我们的祖先是不是一直生活在敦煌的?”
  独孤达摇摇头。
  唐云也好奇,接着问:“独孤大人,那敦煌最早的先民是谁?他们为什么来到这块土地?”
  独孤达说:“其实,和我们一样,古代大多数人都并不喜欢偏僻的荒野,偶尔玩玩可以,长期居住大多不愿意。到偏僻山野长期生存的人,大多出于无奈。大约距今四千多年前,即尧、舜、禹的传说时代,战败的三苗族一部分成员作为‘四凶’之一,从江淮地区被押解到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放逐到河西敦煌一带。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亦为敦煌历史谱写了崭新的一页。
  “战国至秦时期,活动在敦煌一带的人主要是月氏、塞种胡和乌孙等族。在这些种族中,以月氏最强大。原居住在敦煌的羌戎族,被‘并于月氏’,而塞种胡和乌孙,或被‘遂往葱岭南奔’,或‘亡走匈奴’。西汉时期,出于扼守河西,开发西域的战略需要,西汉王朝不断向敦煌大量移民,实行‘屯田戍边’的政策。屯田组织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的主要劳动力是戍卒和士兵,民屯的主要劳动力是田卒和移民。大量的移民中,有一些是因犯罪而贬谪徙边的世家豪族,也有普通的贫民和罪犯。在敦煌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居住或活动过,如匈奴、吐蕃、回鹘、党项等族,不过,长期以来,陆陆续续从中原等地区迁徙而来的内地民族则一直是敦煌居民的主要成分。”
  独孤娇问:“那我家算是哪一种?”
  独孤达说:“我家属于戍边留下的兵士将领之一。”
  陶昌说:“那我和薛孤儿也将成为之一了。”
  独孤达点头。
  薛孤儿问李玉:“李玉,你呢?”
  李玉有点支吾,但还是说了。她说:“可能是随军家属之一吧。”
  独孤达说:“是啊,我们这些内地人,远离故土,生活在西陲之地,感觉确实不一样。”
  行军了半天,到了一个关卡,有很多驻军把守。
  独孤达带大家进了玉门关,吩咐手下给新来的将士埋锅造饭,将士相见,各自聊天,口音相近的,自然更为亲切,可以说说家乡以及战斗经历。
  薛孤儿说:“这里的确是个要塞。”
  独孤达说:“对,这就是很有名气的玉门关了。每逢遭遇战事,这里就是生死之地。”
  李玉显得特别关注。
  独孤达说:“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独孤娇问:“那旁边高低起伏的是什么,绵延很长啊?”
  独孤达说:“这是汉代长城。”
  李玉问:“玉门关有多少士兵防守?为什么要东徙瓜州呢?”
  独孤达说:“这是军事机密,岂可随意泄漏。”
  弄得李玉面色绯红,很尴尬。
  独孤娇见慢待了客人,她撒娇说:“人家是客人,爹,你怎么能随意拒绝别人的提问呢,多没有礼貌。”
  陶昌、唐云、薛孤儿也觉得这些不便说,都沉默不语。
  独孤达说:“女儿说得好,待客要热情,好吧,那我就简单说点吧。我在新玉门关设置守关甲兵多达五千。隋唐玉门关为何东徙瓜州?这与当时伊吾路,即由瓜州经玉门关径趋西北直达伊州(今哈密)的道路之开通有关:此路之名始见于北周。它的开通使瓜州与伊州直接连通起来,无须再绕行敦煌又往,缩短了驿程,玉门关自然亦随之东徙瓜州。”
  大家在玉门关关上饮酒、吃羊肉、吃麦饼、聊天,远观着苍凉天地,觉得与天地融为一体。
  薛孤儿问:“独孤大人,除了玉门关,应该还有一个阳关的关卡吧?”
  独孤达点点头,说:“下午带你们去看看。”
  饭后不久,这队人马继续赶路,他们走到了阳关。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曾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只是眼前,一片废墟,一片荒凉。
  独孤达说:“这就是阳关,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众军士跟着往回返,路过莫高窟。
  独孤娇说:“那里我去过,就是莫高窟了,又称‘千佛洞’。”
  大家跟着看,对佛像的精彩之处,赞不绝口。
  独孤达说:“在莫高窟,有一个叫上官磊的学者,他在佛教文化方面造诣很深,你们有兴趣可以去拜会他。他是莫高窟建筑的总指挥,这也是他自愿的,他呀,看淡名利。”
  独孤娇指着对面的山说:“这就是鸣沙山,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
  陶昌说:“前面还有泉水,像月牙。”
  独孤达说:“对,这就是月牙泉。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你们这支骑兵的任务就是驻扎此地,保护莫高窟,保护这一带。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护莫高窟的佛像。这是人类的杰作,是艺术的精华。”
  薛孤儿、陶昌,还有骑兵们这才知道了独孤达的意图,竟然是保护莫高窟,想不到。
  薛孤儿说:“大人对这些杰作真重视,古往今来,没人重视,祖先的杰作大都散失掉了。”
  陶昌说:“没错,当初项羽莽夫将金碧辉煌的阿房宫烧毁,就是不重视人民劳动成果最重要的典型。”
  唐云说:“大人,与众不同,小人们极其赞同大人此举。”
  独孤达说:“理解就好。敦煌是个好地方,风光很好。”
  独孤达说这话似乎寓意深远。
  大家奉命驻守莫高窟,建筑军营房舍,建设堡垒用来御敌。
  在月牙泉周边种植树木,灌溉庄稼,实现衣食自己。
  陶昌、薛孤儿、唐云醉心于莫高窟的佛像制作,认识了独孤达提及的毕生于造佛的上官磊。他一直未婚,将佛像视为知己。
  三人潜心拜师学艺,痴迷于佛教艺术文化之中。
  陶昌时不时找独孤达,找他学习西域文化。
  深居独孤府,越觉独孤达藏书甚多,各种语言文字应有尽有。独孤达精通多种语言、文字,让陶昌赞叹不已,他悉心求教,获益匪浅。
  独孤达博览群书,知之甚多。只是两儿不喜欢读书,小女不感兴趣,所学竟然无人继承,所幸遇到陶昌、唐云、薛孤儿。薛孤儿对佛学感兴趣,而陶昌、唐云则兴趣甚广。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独孤达一心栽培子女,子女却无心学习。意外遇到的少年少女,却成为他的忘年之交,成为可以放心传授的徒弟。
  在跟着独孤达学习中,陶昌问:“大人收集了这么多书籍,真宝贵。这些珍贵的书籍,到时转交给谁呢?”
  独孤达说:“我想传给两儿,可是他们都爱习武,对文没兴趣。我想传给女儿,可女儿一心想玩,没心思专研,我很失望。对于不爱文化的人,这些书籍自然毫无价值。可对人类文明来说,确实极其珍贵。中原王朝尽管换了一代又一代,可文化传承下来了,历史有了记录,熟悉过去,才能更懂得未来如何做。我们必须一如既往,继续发扬。”
  陶昌说:“可是,历史上毁坏书籍、陷害文人的事也很多。”
  独孤达说:“没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春秋百家争鸣结束。文化虽然统一,却被抑制,很多珍贵文献被毁坏了,不能重生。项羽进了咸阳城,为了泄愤,竟然焚烧了阿房宫。可惜那么多工匠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杰作,其雄伟、辉煌可与天宫媲美,被莽夫一烧而光,让人心疼不已。其实这个阿房宫既不属于秦始皇,也不属于秦皇后代,而是属于人民。”
  陶昌说:“那您打算日后怎么处理这书籍?”
  独孤达说:“最好的方法是掩埋,这样没人会去毁坏它,也不会受到风吹雨淋而损坏。等我死了之后,让我的家仆将书籍埋藏在莫高窟,与佛祖相伴。”
  陶昌点点头。
  独孤达对他越来越信赖,希望他的所学能被他掌握。当然,对薛孤儿、唐云都很喜爱。
  独孤达将一封家信读给他听:“父,身体安好?京都发生一事,高甄生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令调查此事,弄清事实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陶昌说:“李靖是位好将军,我信任他的为人。他被人告,必是冤枉的,所幸李世民英明,辨明真伪,将军不至受苦。”
  独孤达点点头,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独孤达又拿出一封信,念:“父,身体安好?京城有一事,吐谷浑大胜,唐太宗劳军,薛氏兄弟欲独揽大功,而诽谤契苾何力。何力气愤难忍,欲拔刀动武,经众将劝解而罢。太宗知晓后,生气,欲夺薛万钧的官职而授予契苾何力。契苾何力不前嫌,说:‘如此,陛下显得重夷轻汉,且诬告之事只会更多,让人以为汉族将领皆懦弱、诬陷之人,于国家不利。’据理而不受。太宗于是诏命他为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并将临洮公主嫁给他。”
  陶昌说:“这位契苾何力是个猛将,太宗如此赏识他,证明真爱人才。契苾何力将军是个宽宏大量的人,确实,做人何必斤斤计较、过分计较利益得失呢?”
  独孤达说:“心胸豁达,大公无私,这是做人最高境界。”
  陶昌对独孤达极其尊重,经常向他求教,当然,他不会忘记一件关键的事情。
  陶昌终于在莫高窟落脚了,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并不是自己特意来的,却是有人安排他来的。
  他想起了过去,去年夏天,臾子要他根据地图找到飞天之术,那时还不知该去往何处。更胜长辈是获得地图的勇士,他强调这地图是在五岳收集而来,可见来之不易。后来,他无意中掉落华山,知晓了地图所有的奥秘,且获得李玄的点拨,弄清楚地图所画即是敦煌莫高窟。在长安时,听孙思邈的意思是那里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吞吐宇宙,真的么?
  上官磊,言语不多,衣衫褴褛,却极具幻想力,他塑造的佛像栩栩如生,亲和力很强。
  陶昌问:“上官先生,为什么你置身于世外,如此专注于造佛呢?”
  上官磊手里不停,口中说:“社会让我失望,除了利益往来,真情太少。君不见,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到头来,白骨一副,重归大地。我佛慈悲,一心向善,值得我向往。”
  陶昌心想:“他必然受过刺激,对人世有一种失望的看法。”
  陶昌、唐云、薛孤儿一起帮上官磊雕石窟,不少士兵参与建设。更多人的人在修建堡垒,一种非常隐蔽的堡垒,这是独孤达私下偷偷交代的。
  细心的唐云发觉了问题,问:“上官,您画的、雕的人像确实好看,可为什么每个人物的眼睛以及身上戴的戒指、项链等都很黯淡的?”
  上官磊说:“对,我故意留下的,让一位长老亲自过来点亮。知道有句成语叫画龙点睛么,那位长老就有这个本事,他画的眼神可以摄人魂魄,他画的首饰会反光,如同真金白银。”
  陶昌问:“请问那位长老叫什么?”
  上官磊说:“叫孙长老。”
  陶昌心里说:“又是孙长老,不会又是那个叫我做好八戒的长老吧?”
  陶昌觉得这个人似乎很遥远,却又时刻在自己旁边,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个人,太厉害了。
  陶昌问:“他什么时候来?”
  上官磊说:“他每年的端午节就会过来,这时他亲自去点睛,亲自给石窟打扫卫生,他是一个虔诚的人,是我最尊敬的道士。”
  陶昌问:“奇怪,道士跟佛学学的是两种教派,怎么他都混着来?”
  上官磊说:“没错。但凡是看法相近的教派,会自然而然混合在一起。”
  这倒也没错。
  一天,陶昌与唐云一起逛莫高窟。
  唐云被壁画深深吸引住了。
  陶昌说:“当初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此后,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到现在。”
  陶昌摸出藏入怀内一年之久的地图,这张丝绸上画的地图,字迹清洗,绘制精细,足见更胜的用心之多。
  陶昌一个洞一个洞找过去,找到了千佛洞之五百洞。洞口悬着太极镜,做得很精致。
  唐云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陶昌说:“这是铜镜,古名鉴,照子,古人认为铜镜具有照煞、驱邪、镇宅、除疾病和藏风聚气之功效,用铜镜照面久而久之,人的精神就不会飞散,邪气就不能侵入人体,铜镜还具有统摄、培固人的精气之作用。
  “《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就是一,就是道,是元气浑然之象,是造分天地的根源。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阴一阳就是两仪。而两仪又生一阴一阳既是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是天地阴阳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也代表春夏秋冬四时。而四象再各生阴阳,就生成了八卦。八卦用以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并表示健、顺、动、人、陷、丽、止、说等。(八卦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或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而镜自古以来就是震慑邪魅的吉祥之物。传说‘帝会王母于王屋,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古镜用铜铸成,在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
  “至唐代,无论是形状,还是背纹花样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古代铜镜还拥有驱凶、辟邪的神奇作用。奇怪,这里只有太极,却没有八卦?”
  唐云明白了,点点头。
  洞内真的是五百罗汉像,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李玄曾说秘密就记载在洞内,那么秘密到底在哪里呢?
  唐云问:“这五百罗汉如何而来的?”
  陶昌说:“过去有五百只蝙蝠住在一棵大柘树内。一天,有一群商人停留于此,由于天气寒冷,便点火取暖。大火烧及柘树,众蝙蝠陷入火海之中。这时有一个商人在树下诵经,众蝙蝠虽为火困,因爱乐法音,不忍离去,全被烧死。后来,这五百蝙蝠因曾听闻佛法,悉托生为人。在人世,他们又同修梵行,最后都一起证得圣果,成了五百罗汉。”
  可是,陶昌对着图纸,看了半天,也对不上。
  他满身困惑。
  唐云说:“五百罗汉就在这里,这不假。我看是可能有人将五百罗汉的排列调整过来,要来测测你的智力了。”
  陶昌经她一提醒,说:“是啊。好事多磨,看来哪位先知在考我。”
  唐云说:“你好好回忆,有没有人提醒过你,该留意什么?”
  陶昌努力回忆,想起臾子,就让他找。更生长辈就给了一张图纸,中间部分还是自己无意之中在华山得来的。华山李玄就要找到五百罗汉洞。孙长老要坚持就是胜利。那只有孙思邈了,他说的话最多。
  陶昌反复回忆他同自己说过的话,一个字都不放过。“哦,对火眼金睛,这关键四个字。当然,他还说神话故事里也深藏着秘密。”陶昌想。
  陶昌说:“归纳起来,有个神医跟我说四个字‘火眼金睛’。”
  陶昌说:“说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有个石猴被神仙太上老君抓住,在炼丹炉炉里烧了九九八十一天,想烧死他。结果石猴非但不死,反而炼出火眼金睛,可以看出妖魔,预见灾难。后来他逃出了太上老君的囚禁,到了凡间,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唐云分析说:“哦,这个故事有意思。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一个字,那就是‘眼’,至于这眼睛,必然非同寻常。”
  陶昌说:“小女子眼界却极宽嘛。说的有理,只要找到那个神眼的罗汉就可以了。”
  “阿若憍陈如尊者、阿泥楼尊者……愿事众尊者。”
  他们一个个看过去,陶昌说:“带眼睛的有眼光定力尊者,眼光定力尊者、伽耶天眼尊者、善眼尊者、法眼尊者、净眼尊者、无忧眼尊者、天眼尊尊者、智眼明尊者等八个带眼睛的罗汉,看看哪个是眼睛最厉害的。”
  唐云说:“伽耶天眼尊者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只能看清楚外界如何;善眼尊者善于引导众生摆脱欲望魔障的缠绕,明心见性,往生净土,只能说他善良纯洁而已;法眼,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净眼尊者,为妙庄严王之子之一,净眼,如同善眼;无忧眼尊者,即阿育王;天眼尊尊者,天眼明,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较天眼通之更为明了者,天眼通凡圣皆能得之,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智眼明尊者,获菩萨果位,所谓智眼,即智慧眼,为十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智眼、明眼、出生死眼、无碍眼、普眼)之一。”
  陶昌说:“说的好,这些眼都不够厉害,还是眼光定力尊者的眼力最强。此罗汉为五百罗汉第肆拾叁尊,尊者眼放光明,遍观十方世界,目光所触,使愚者生智、痴者复慧,破除世俗的忧愁、烦恼及愤怒等种种乱想,使善良众生入于清净福德之道。尊者既能施惠于芸芸众生,亦能驱除世间邪恶。其灼灼目光能摧除恶魔、降伏恶鬼、令外道皈依,恶迹昭著者心生恐惧,大渐大愧而痛改前非。”
  唐云说:“看样子,秘密就藏在他的身边。”
  陶昌点点头,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秘密。”
  他们俩在眼光定力尊者周围翻找,可是一无所获。
  陶昌说:“有一句成语叫目之所及,我想眼光定力尊者目视的位置可能就是。”
  两人打量眼光定力尊者的眼睛,发觉他的眼睛明亮、犀利,感觉像是真人的眼睛。顺着他的视线方向看,前面是护卫五百罗汉的四大金刚之一西方广目天王。
  陶昌介绍说:“这叫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唐云说:“那他也跟眼睛有关,秘密会不会就在他身上?”
  陶昌说:“有可能。看看他的模样也没什么不一样,就是他头上什么时候多了个紧箍?”
  他们俩在金刚旁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什么。
  陶昌:“一整天,什么都没有,回去吧?”
  唐云说:“好吧,走了。”
  两人悻悻而去。
  陶昌心想:“难道我的使命完成不了了?如果现在就这样回去,那臾子会怎么说,家乡人会怎么看。我从小到大,不知道什么叫失败,现在……我从无数次战争中过来,从死人堆钻出来,已经快成功了,却没有结果。”
  陶昌很不甘心,这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