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16、一见如故

16、一见如故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7-08 08:54:51      字数:7326

  唐军到了敦煌城口,薛孤儿派人去通报,守门士兵收到通报,赶紧上报刺史。刺史独孤达赶紧出来迎接,相互介绍,准备饭菜招待各将士。
  薛孤儿说:“我等奉李靖大将军之命协防沙州,听候独孤大人差遣。”
  独孤达说:“岂敢,岂敢。三位少将军年少有为,让本官佩服。”
  薛孤儿问:“何以见得?”
  独孤达胸有成竹地说:“不说你们征战吐谷浑了,前几天你们轻而易举慑服强盗,救了胡商,这就证明你们非同寻常。”
  唐云奇怪地问:“独孤大人怎会知晓。”
  独孤达说:“我虽老矣,但耳目尚可。你们以不战屈人之兵,是战争中的上上策。”
  陶昌说:“独孤大人,我们这些当事人可都没有想入这一层。大人能够分析出来,足见大人足智多谋。”
  独孤达说:“这倒不一定。我崇尚和平,因此能以非战之战获得胜利是让我最为佩服之举。听这位似是凉州人。”
  薛孤儿点点头说:“大人好眼光,本人确是凉州人。”
  独孤达问:“为何远涉千里赶往长安从军,其实这里也可。”
  薛孤儿说:“我家住凉州郊外,不想父母被吐谷浑人杀害。我从军是为了报仇。”
  独孤达说:“阿弥陀佛,冤冤相报何时了啊。少将军失去父母双亲,节哀生变。”
  薛孤儿说:“所言甚是,谢谢大人。”
  说起刑雄,独孤达说:“他是个侠盗,所以我没有对他下杀手。他也就偶尔肚子饿了,去弄点吃的,不会杀人的。”他说,“这个世界,我们梦想是很完美,实际不可能。那么我们尽量让她尽量完美。他只是尽量完美的一份子,何况水清则无鱼。”
  薛孤儿说:“看样子我们放了他,没错。但是,他是那种有义气的朋友么?”
  独孤达说:“如果敦煌有难,我想他会来帮助的。”
  陶昌说:“独孤大人,李靖将军曾嘱咐我们,要求我们屯兵敦煌,敦煌是大唐的门户,一定要保护住。”
  独孤达说:“我已经想好。敦煌城外西郊有块荒地,适合垦荒。既可自取军粮,又可有地可居。”
  陶昌说:“大人考虑周到,谢谢!”
  独孤达说:“我老了,已经力不从心了,不适合做刺史了。我多次奏明圣上,要另换高人,但圣上以暂无合适人选,拖延着。你们来了,我想将各种州县事务交与你们,如何?”
  薛孤儿说:“我们人少经验不足,怎敢担此重任。”
  独孤达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信任你们,必定能胜任。”
  唐云说:“我们对此不熟悉,大人能不能花点时间陪我们走走,让我们熟悉这里。”
  独孤达说:“对,我也有这一想法。今天初来乍到,第一天就到我家吃点便饭。如何?”
  三人都表示同意,他们安排好了士兵用餐,跟着独孤达的马车到了独孤府邸。
  大门显得朴素庄严,看得出独孤达比较节俭。
  进了独孤府,看似简易,实则错落有致。
  三人看到一些奇珍异宝,大家并不感兴趣。
  独孤达一直在冷眼观察他们,看看这新来的同事或者说是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三人大方好奇地打量独孤府,到了独孤府的书房。
  陶昌随手翻阅了一下,羡慕地说:“独孤大人藏书丰厚,必是博览群书的学者。”
  独孤达说:“哪里,哪里,我不过是爱好而已,多看几本书罢了。”
  陶昌说:“这里的书真多,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独孤达说:“没错,在我心中最重要的除了百姓以及子女外,那就是书籍了。多看书籍,可以通晓天下事,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唯一遗憾的是每个人的生命有限,总是干不完,就得离开这个世间。”
  唐云说:“独孤大人,让我们好生佩服。”
  薛孤儿问:“咦,墙上有幅画,画的是一个和尚,他在干嘛?”
  这句话提醒了陶昌,陶昌仔细看,觉得那个牵马探路和尚很熟悉,总觉得哪里见过。
  “对,是孙道长,双名悟空!”陶昌心里想,“那骑马的自然是陈玄奘了。”
  陶昌好奇地问:“那个骑马的和尚是玄奘法师。”
  独孤达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
  陶昌嘿嘿一笑,说:“我曾经碰到过他。”
  独孤达摇摇头,说:“没错,旁边牵马的叫石盘陀,一个胡人。陈玄奘骑的马,就是他从胡姓人家那里买来的老马。不要小看这老马,俗话说得好,老马识途,这匹马年轻时一直走西域,去印度的路熟悉得很,玄奘此去可以放心不少。不过这个石盘陀真像是个猴头?玄奘说当初他上山采药,不慎滚落山崖,卡在山石中,是玄奘设法救他出来。之后他一直暗中保护玄奘,以使玄奘能够顺利到达天竺学经。”
  唐云问:“那挑担的黑汉子是谁,感觉像是乌云般。“
  独孤达说:“他是玄奘的护卫,人称沙和尚,一位同唐太宗军队对阵过,失败的将军。在他消沉的时候,陈玄奘开导了,收留了他,跟随他取经。”
  唐云诧异地说:“和尚脚边怎么有一头野猪呢?”
  独孤达说:“玄奘是个善良人,在山中行路,遇到幼崽即将饿死,是他从山户家中弄来羊奶,抚养成长。后来,这头野猪竟然忠心跟着他去取经,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印度。”
  陶昌问:“真是稀奇,玄奘精神让我们敬佩。不过,独孤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
  独孤达说:“玄奘取经路过这里时,时任瓜州刺史的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对佛教的信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老百姓有口皆碑。因此当玄奘法师还昼伏夜行地在荒凉的千里戈壁上跋涉,而凉州都督李大亮以快马发来捉拿玄奘法师的公文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做好了迎接法师的准备工作。这得感谢那些当时在凉州听过法师讲经的各国商人的着意宣传。法师在凉州的讲经,不仅征服了凉州的佛门弟子,同时也征服了那些信仰佛教的各国商人。他们知道法师要经过西域到外国求法,因此他们离开凉州之后,一路都向各地预先说了,这样就使我在李大亮的缉捕文书到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在法师还未到达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讲法经堂,单等法师一到,就为自己讲授佛法,然后再送法师出关。
  当玄奘法师提心吊胆地到达瓜州的时候,没想到一入城门就被人请到一个他非常熟悉的氛围中了。在用完了一顿丰盛的斋饭之后,他讲了一堂引人入胜,而且在当地几乎可称为空前绝后的佛法,直讲得我五体投地。之后,为防不测,我当着玄奘法师的面,撕毁了李大亮五百里边关加急送来的文书,并和法师约定回来时再好好请教,然后护送玄奘法师出城赶路。”
  陶昌说:“原来如此。”
  唐云问:“能不能说说陈玄奘为何要去西天取经?”
  独孤达说:“小时的玄奘法师是个长得白白净净的英俊少年,十三岁步二哥后尘出家到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的小沙弥,天生对佛教理义有一种如痴如醉的酷爱和理解。
  “公元618年,也即唐王朝建国初年。十八岁的玄奘和他的哥哥陈素来到长安。信仰面对战争是无力的,而信仰和信仰之间的‘战争’也一样残酷。因而对于他们来说,早离是非之地,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们改道南下,去了当时号称佛教中心的四川成都。
  “玄奘到了成都之后,如鱼得水。在那里他不仅大量研修了各种佛教经典,学养日益精进,而且还独自登坛讲授佛学,并到各地去学习佛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觉我们国内的各种佛教典籍庞杂无序,典籍之间矛盾之处甚多,而且还有许多人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内容。因此他决心西去求取被人们誉为‘佛学要典’的真经《十七地论》,来为广大佛门弟子解释疑惑。于是在公元627年,他又回到了长安。
  “玄奘法师为了西行求取真经的,通过西域商贾了解了许多西域的风土人情,以及佛教在当地的兴盛情景和旅行常识。最佳路线就是沿丝绸之路西行,过天水,涉黄河,翻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然后出玉门关,进入西域广大地区。再然后直翻天山,下阿富汗,过克什米尔,直达印度。这一路上虽然大多是荒漠戈壁和万里黄沙,以及数不清的险山恶水。
  “不知道是由于玄奘的佛学知识渊博,修养名声太高,还是由于真的出于国家边关安全的考虑,唐王朝果然就没有批准玄奘的申请。来往于东西方的客商僧侣那么多,为何就单单不准他出去?!唐贞观三年八月二十六岁的玄奘,决心舍命西行。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考察。便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非凡的五万里西域之行。
  “贞观初,唐王朝一度封闭河西一带,严禁百姓擅自西行。玄奘不听朝廷的命令。潜行到了秦州,又转至兰州,并随使者西行,刚到凉州,接到朝廷牒文的凉州都督李大亮便硬逼玄奘回长安,幸遇慧威法师派弟子慧林和道整,秘密护送玄奘西行,昼伏夜行,风餐露宿,辗转到了瓜州(今锁阳城)。这里是偷越国境的关口。
  “玄奘于贞观三年九、十月间抵达瓜州晋昌城,在当地询问西行路程。我告诉他:从瓜州北行十多里,有条葫芦河,下宽上狭,水涸波急,深不可渡。上面就是玉门关,是西去必由之路和咽喉要道。玉门关外向西北行,有五个烽火台,各相去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和人烟,过了这五个烽火台,就是著名的莫贺延碛戈壁。再过去就是伊吾国境。就在玄奘为难之时,我,州史李昌问清玄奘西行真意深为感动,便违背朝廷旨意,当面撕毁追捕玄奘的牒文。帮助他买了一匹马。又找了一位胡人做向导。当天晚上就出发了,三更时到了葫芦河边,远远看见了玉门关。(唐玉门关就在今安西县双塔水库中的双塔堡一带)玉门关上游十多里的地方,葫芦河宽有丈余,旁边有梧桐树林,胡人砍了几棵树,搭在河上,铺草垫沙,让玄奘过了河。”
  唐云说:“世上还有这样一个这么执着的人,这么有理想、有毅力的男子。”
  陶昌说:“我也有。”
  唐云说:“不信。”
  薛孤儿说:“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经常为了利益纠纷而敌我相对,也许推广佛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陶昌说:“是啊。可是李大亮将军不信佛教,差点阻止了陈玄奘取经的行动。”
  独孤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李将军这么做也没错。”
  大家还在为陈玄奘的壮举议论纷纷。
  男仆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独孤达叫大家去客厅用餐。
  独孤达先来一份水果大餐,大家不免有些馋。
  薛孤儿说:“虽然我吃的不多,但我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份敦煌瓜,到敦煌不吃敦煌瓜,可是一大遗憾。第二份李广杏,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当年曾为李广解危救困的甜杏,随着李广大军传人敦煌,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李广杏。第三份鸣山大枣,鸣山大枣以个大味甘营养丰富着称。第四份阳关葡萄,古阳关下盛产葡萄,主要品种有无核白珍珠、白水晶、马奶子,喀什红、玫瑰香等,薄,色鲜,清香汁,酸甜可口,品质优良。第五份香水梨,剥去冰壳,去皮吮食,酸甜适宜,余香沁人心脾。第六份紫胭桃,紫胭桃又名李广桃,其果肉呈蜜白色,味甘清香,含汁丰富。”
  独孤达稍微品尝一下,显得很文雅。他看到三个年轻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呵呵一笑。
  水果大餐吃罢,上来小吃大餐。
  薛孤儿继续介绍:“第一份敦煌臊子面,面条细长而匀称,尤像韭叶,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第二份是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第三份是浆水面,三伏盛暑食之,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第四份是敦煌酿皮子,有的晶莹黄亮,有的光洁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味酸辣,柔韧爽口,食用方便。第五份是泡儿油糕,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第六份是羊肉粉汤,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
  敦煌酒,以优质纯正的高梁、小麦为原料,用清澈透明的‘沙州泉水’酿造而成,酒色清亮,窖香浓郁、醇厚柔和。”
  大家对美味赞不绝口,相互敬酒,畅所欲言,一见如故。
  吃到一定的程度,大家相互询问家庭出身。
  独孤达说:“想不到唐云是波斯人,言语如此汉化,真是学得很深啊。”
  唐云说:“大人过奖了,我只是爱好使然,喜欢汉语而已。”
  独孤达说:“薛孤儿不幸丧父母,得怪我这个父母官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
  薛孤儿说:“大人无需自责,我住的地方偏远,又是商贾往来之地,着实不安全,独孤大人鞭长莫及啊。”
  独孤达笑笑,说:“陶昌是个内地人,闯荡西域,有胆有识。”
  陶昌说:“大人莫夸奖小人,小人只是普通一男子。不知独孤大人家人怎样?”
  独孤达说:“我夫人安氏,是安修仁的女儿。”
  薛孤儿说:“就是凉州有名的安氏兄弟,当年擒获李轨,确保西域统一于大唐?”
  独孤达点点头,说:“我有两子一女,长子独孤深,在京都任军职;次子独孤远曾随李大亮征战南方,后驻留在南方了;小女独孤娇,尚未嫁娶,与夫人留在府内。”
  陶昌说:“你儿子年少敢于闯荡江湖,不错。但您为何让孩子远离于你呢?一般的人都希望儿子留在身边养老。”
  独孤达说:“你知道敦煌这一带一直就是中西交汇的地方,每当内地汉人江山巩固的时候,这里就是汉人的地盘;每当内地汉人实力衰弱的时候,这里就是异族人的势力范围。从汉朝开始,这里就时有时无。我这辈子是离不开这里了,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依旧承受这政局变化多端遭来之生死痛苦。”
  三位少年听了,觉得独孤达深谋远虑。
  陶昌说:“听说太宗皇帝的祖母也姓独孤氏。”
  独孤达说:“是的,太宗皇帝身上流着鲜卑人的血液;同样我虽然是独孤氏,是鲜卑人,但也流着汉人的血。”
  陶昌说:“原来如此。”
  “有客人来,为什么不让我去见见?”门外传来女子的声音,打断了这边兴致勃勃的谈话。
  独孤达说:“是我女儿来了,我这个女儿啊,被我惯坏了。我说要她往东,她偏偏往西。后来索性随她性子了。”
  女子进了门,打量了四周,说:“呵呵,爹爹什么时候结交起青年朋友了。以前,我看到爹爹交往的都是老人家。嗯,这三个小青年都挺帅的,特别是中间那位,这么文静,帅气中带点女儿味,不错。”
  不用说,指的是唐云,只是她没有认出唐云是女子。
  独孤达说:“女儿,这朋友来了,应该打招呼,而不能妄加评论。何况你是女人家,男女之间,授受不亲。”
  独孤娇撅起嘴,说:“爹,你总是这么多教条,让我的耳朵都起茧了。”
  陶昌打量着独孤娇,觉得这个女子很有逆反心理,摸样么,挺标致,讲话有点像童言无忌,还有,她跟三个人的年纪相仿。
  陶昌说:“独孤大人,你女儿直言不讳地说话,我觉得这显示了她不是矫揉造作的人,我欣赏。”
  陶昌的话让独孤娇有点高兴,脸上的愠色扫除。毫无顾忌地挤在陶昌和唐云之间。唐云有些尴尬,陶昌显得难为情,脸都红了。
  唐云说:“如此丰盛的宴会,不仅仅父女俩要参加,母亲也应该来。”
  薛孤儿说:“对,独孤夫人呢?”
  独孤达说:“在内院餐饮。大家说得有理,对于这些家规,不能执行得太死板,人与人应该平等。来人,叫夫人过来一起用餐。”
  “是!”仆人应声,去叫,独孤夫人很快就过来。
  独孤夫人一一敬礼,三位小兄弟齐声说:“夫人好!”
  独孤夫人说:“客人到独孤府莫客气,随便吃,随便喝。我女儿不大懂事,请大家体谅。”
  独孤娇顶嘴说:“我哪里不懂事了?”
  薛孤儿说:“我们不会客气的,这位小妹妹真性情,我们其实很欣赏。”
  独孤达说:“也是啊。很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为人处事显得很虚伪,我们则都是很真诚的。”
  独孤夫人说:“我过去是安家人,安家人讲究随遇而安。你们三个小伙不容易,听说你们打败了强大的吐谷浑军队,真是了不起,英雄出少年啊。”
  “打仗!”独孤娇眼红着,说,“我跟爹爹说要去从军打仗,就是不让我去。你们这么小就能去,真幸运。唐哥,你说说,你们怎样打仗的?”
  唐云不好意思地说:“他们两位都参加了,我没有。不过,我对打仗不感兴趣。打仗,那是死人的事情,又不是游戏,不好玩的。”
  “可是,我想知道啊。陶哥,你说说看。”独孤娇急不可待地说。
  陶昌心想:“这小妹,嘴挺甜的么,还贪玩。”
  陶昌说:“我和薛哥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唉,说起战争,太残酷了,不敢回忆,不然晚上做噩梦,死去的人找我算帐。”
  薛孤儿说:“我以前一心要报仇,可后来发觉报了仇又怎样。父母不会复活,而被我杀死的人越多只会让我更难过。生命是多么宝贵,父母的,还是他人的,其实一样。”
  独孤娇说:“扫兴。”
  陶昌说:“不过,行军中的故事还是很精彩的。我曾经看到了远古神话中的四灵,还有龙之九子。”
  陶昌说得眉飞色舞,独孤娇听得着实入迷。
  独孤娇说:“这才好玩。”
  大家吃得正兴头上,陶昌忽然在独孤达身旁跪下。
  独孤达奇怪,搀扶,问:“陶昌,何故跪下?”
  陶昌不起来,说:“弟子想拜独孤大人为师。”
  独孤达说:“拜我为师,我又不得无能。不知道你想找我学什么?”
  陶昌说:“想学文化,西域文化。”
  薛孤儿、唐云弄清楚陶昌的意图,也在陶昌旁边跪下。
  独孤达问:“二位又是为何下跪?”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也想拜独孤大人为师,学习文化。”
  独孤达说:“这些学了,又不会让你升官发财,学有何用。而我,不过是兴趣使然,才多懂了一些文字和意思。你们,这是何必呢?”
  三位诚恳地说:“要是大人不答应,就不起来了。”
  这时,一向对父亲不怎样的独孤娇有点佩服起父亲来,有这样富有才华的父亲,当然是她的骄傲。
  独孤达说:“这,这叫我如何是好。”
  独孤夫人说:“你们又何必为难我相公呢?”
  独孤娇却说:“爹,妈。你们又何必拒绝呢?要知道这些学问藏在爹爹那里,又没什么用。等到爹爹老了,死了,还不是什么都没有。还不如,悉心找几个好徒弟,将学问传下去,增加起来不是更好?真想不通,你们年纪大点的人是怎么想的?”
  独孤达听了女儿的话,觉得说得也对。
  独孤达表态了,他说:“好的,这学问,是应该传授。就像孔夫子,要不是当年他广收门徒,相信他有再深刻、有益的思想,也是深藏在心里,不为人所知,也就成不了思想家、教育家,也就起不到教育别人的目的。”
  独孤娇说:“就是嘛,你有心将学问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子就是不感兴趣,教了也白教。”
  三个人很高兴,激动地说:“恩师在上,请收我们三个小的为徒。”
  独孤达说:“我愿意做你们的师父,你们就起来吧。”
  “谢谢师傅!”
  三人起身。
  独孤夫人说:“坐着继续吃,站着不好。”
  三人不客气,继续一起吃喝。
  薛孤儿问:“不知恩师明日有何安排?”
  独孤达说:“明日让将士游历敦煌城吧,我女儿带你们在城里玩玩。后日,我亲自带各位去本州—沙州看看,另外去瓜州看看。熟悉一下当地的人文环境,便于日后防守。”
  陶昌问:“是。不过,何时教我们读书呢?”
  独孤达说:“等你们这里安排好了驻地,走上垦荒道路后。一有时间,我们就可以共同学习世界各种文化知识。”
  唐云说:“好啊。我就喜欢学习。”
  独孤达说:“今晚你们就住在驿站好了,将士们暂时寄居在市民家里,我已经让李昌去安排了。”
  陶昌问:“李昌就是不忍心抓住陈玄奘的人吧?”
  独孤达点点头。
  唐云说:“独孤大人真热情,细致周到。”
  独孤达说:“过奖了。”
  独孤达三人送三个兄弟到大门口。门口的马车早就守候在那里了,三人上了马车,辞别独孤家人离去。
  驿站的伙食不错,住宿条件也可以,一人一间,解决了唐云心中比较担心的问题。
  他们实在太累了,早早地休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