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尾声
日记的尾声
我是谁(小小说)
盖壤
老柯下午憋了一泡尿。不是常说:忙得连撒尿的工夫都没有吗?说的就是老柯。他是一家小报的办公室主任,能力一般,却活得特认真。明天就退休了,今天最后一班岗,工作满满的。
首先是二把手装修新房,得往家送沙子。本来说好了,司机去拉沙时,得知那沙场非法开采,被封了。
二把手不冷不热地说:“怎么一到我这儿就六指抠鼻子——出岔了呢?”气得老柯把尿憋了回去。
第二件事:一位因公伤残的干部家属打电话来,说单位给找的保姆脾气不好。老柯说:“嫂子啊,叫她适应两天看看,不行我再给你找,好不?”
他觉得人家是为公家受的伤,该管还是得管。这事要向下任交代一下。
缓了一口气,尿意又有了,想去解手。小车司机小吴推门进来,说:“厕所坏了!”
老柯去一看,情况严重,污水漏到楼下,谁也甭想尿了。他找人来勘察,有了方案……
快下班前,一把手找他谈退休,说:“辛苦半辈子了,时间不饶人哪……”领导说完这句话,老柯鼻子一酸,忘了自己还憋着一泡尿。
从一把手屋里出来,小吴拿好浴具在办公室等他。“今天是男浴日,洗洗吧,我给你搓搓。”小吴说。老柯莫名地感动,没说什么,跟着进了澡堂子。
澡堂子在单位地下室,周末洗澡的人特别多。进得屋来,只见雾气腾腾的,眼镜一哈气,什么也看不清。老柯摸到大池子边,试试水温,一下碰上了人家的光膀子。
“谁耍流氓啊?”那人揶揄道。
老柯回了一句:“去你的!娘们呀!”
“可有同性恋的呢。”
大伙哄笑。老柯不理他,有尿啊。先洗头吧,可喷头下边已有人等着,尿急变成心急了。说来简单:澡堂有地漏,对准了,不就解决了吗?可老柯觉得非礼勿做,形象问题嘛——都对地漏撒尿,尿碱多了,肯定有骚气。这事也与他有关,他曾叫人写了“禁止随地小便”的牌牌挂在墙上的。为了分散注意力,他摘下眼镜,看见那牌子还在,只是一头的钉子掉了,耷拉下来,变成“便小地随止禁”。他看见池子里有空档,就跳进去,泡上了。
热水一烫,大家很放松。刚才说耍流氓的那位老兄正跟旁边的那位讨论哲学问题。他问:
“我问你:你是谁?”
“我是我呗,废话!”
“不对。”
“怎么不对?”
“外国人面前,你是中国人;上海人面前,你是沈阳人;群众面前,你是党里人;下属面前,你是领头人……小肩膀扛点东西不?你还是你自己吗?”
答者无语,任那位明公啪啪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柯对号入座了——是啊,我是谁?我是办公室主任,我是澡堂管理者,我是规矩制订者……工作四十年,一直很卖力。当包公,当三孙子,陪酒,开会,说违心话,榜样啦,代表啦,全局啦……情愿做的,不情愿做的,谁都免不了装上个角儿,明天这一切就结束了。可眼下这泡尿……热水一烫,内急更甚。憋着吧,不大好受;要是我不退休,澡堂里肯定修厕所。
小吴走过来,小声问:“柯主任!实在是憋不住了,能不能……”
厕所坏了,憋尿的大概不止他一个。TMD!今天过了这个点儿,就永远的八小时以外了,我……
老柯从池子里跳出来,一把拽下墙上的牌子,对准了地漏,宣言道:“止禁了!止禁了!”
除了小吴,又上来两三个人,笑嘻嘻的,齐刷刷地对准了地漏……
老柯官身归已,再也不用装了。
十年功夫不寻常
——记辽宁少儿出版社副总编盖壤
盖壤可说是新时期出版界一位崛起的人物。他是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从1979年到1991年,在不到12年的时间里,他编了两套轰动全国的书,发表了近百万童话、寓言、小说、论文,出版了五部儿童文学著作27次获包括全国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在内的全国和省级奖项,《辽宁日报》记者写道:“他有像镭一样不易被人察觉的韧力,无声无息地积累起来,终于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他实名盖如翔,盖壤是他的笔名——上中学时,从《辞源》上查出来的。盖是天,壤是地,顶天立地,想活得像个丈夫的样子。1936年4月3日,也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中国诞生后,他先后就读于蛤蟆塘小学、丹东中学、丹东第一高中,196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盖壤对社会主义怀着深厚的爱。这个穷孩子所以能够读完大学,除了个人的努力,主要靠国家的助学金和兄姊的资助。参加工作后,他多次参加工厂、农村和下放劳动及编辑工作的锻炼,于1969年11月8日在五七干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为改变个人命运,到为人民谋利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转变。
盖壤是1960年提前一年从大学调到出版社工作的。先后在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从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主任、到副总编辑。可是,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前的时间里,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经常被派到农村去搞整风整社,下放到农场劳动,参加“四清”运动。“文革”结束后,盖壤才得到施展才华和理想抱负的大好机会。1978年10月中旬,国家出版局为了迅速解决“书荒”现状,在庐山召开了全国少儿出版工作座谈会,制订了全国少儿读物的三年出版规划,决定由东三省协作出版“小学生文库”丛书。当进盖壤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少儿编辑编辑室的编辑,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会议精神的贯彻中去。在社领导的支持下,他把会议的资料汇编成册,用老画家张乐平会议期间画的三毛提手要书的漫画作为封面,广为散发,力求使会议精神变为编者和作者的实际行动。盖壤被指定为东三省协作出版“小学生文库”的联络员。
联络员的工作是整体性的,为领导当参谋,为编辑通信息,统筹协调,显不出人的成绩。盖壤不计较个人得失,干得很认真、很得力。“小学生文库”是一套大型的丛书,由三省分工作业,如何指挥编、印、发各个环节的工作呢?主要靠会议协商,形成会议纪要指导工作。每次会议纪要都由盖壤起草。开会的时候,他一边作记录,一边打小批,会议结束,他把一个个小批进行梳理合并,概括成几个问题,写成纪要。零散的意见变为系统的了,模糊的意见变得明确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他补充进来了。从选题计划、到编辑方针、实施办法,都写得明明白白。1987年,历时10年,三省各选出40本书,组装成120本《小学生文库丛书》,向全国发行。1990年,《小学生文库丛书》获国家出版署等八部门颁发的优秀少儿读物总体设计奖。这里凝聚盖壤同志的心血。
他自己负责编辑文库中品德教育类10本书的编辑任务。这类书容易说教和枯燥,盖壤主支承担了这套书工作。他总结了中外儿童品德读物有编写经验,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到印度的《五卷书》,采用了观点带故事的,编出了建国后第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有总体设计的小学生品德教育读本。1981年5月24日,在全国优秀少儿读物的颁奖会上,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同志指出:“这套书编辑得很好,它是用故事和道理相结合的办法编写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辅导员杂志》等20多家新闻报刊对该书进行了评介。这套书1984年获辽宁少图书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三等奖。
盖壤是一位以事业为生命的人,时时想着为人民多编好书,对编书的事特别留心。她好逛书店,不光是为了买书、看书,主要是为了捕捉信息,看看自己编点什么书。1984年,他在书店看见读者购买蔡东藩先生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就找了一本《唐史演义来看。读后,他一方面蔡生生的书对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觉得他的书在观点上、选材上、语言的通俗化上都有旧时的局限,于是萌发了搞一套新的通史演义的念头。1985年2月,他在社领导的支持下,协同编辑室的全体同志,动手做起来。作为该书的主编之一,从选题设计,到拟定编创方案,物色作者,解决编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到最后统稿定稿,都是他一手完成的。1990年初,历时5年,《五千年演义》终于出版了。无元旦刚过,在北京民放饭店举行了首发式,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反响。舆论称它为“九十年代第一套”,是“爱国主义生动教材。”认为它“浅中有深,称得上是新的二十四史。它的出版有利当代,有利于后世。”周谷城先生题词称:“五千年历史,以演义形式出之,既可以提高读者兴趣,又可以培养爱国热情,编者有功,令人敬佩。”李鹏接到样书,对辽少社表示感谢,李先念同志通过秘书写信鼓励,李瑞同志1990年3月5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讲话时说:“最近,我看《五千年演义》,觉得比蔡东藩的好,语言流畅好读,历史事实可靠,读完了基本上了解了中国历史。”
该书出版,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重印了4次,发行14万套。
盖壤为什么能编出这样的好书呢?他撰写的题为《先题体系和经营战略》的文章中有所回答。他认为编辑也好,总编也好,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建立起适应读者和时代需要的选题体系和经营战略。选题体系内容主要是四点:第一是目标体系,各级编辑,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理想、有追求、有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他说:《小学生文库》品德教育类图书大家觉得难编,可能出力不讨好,他倒觉得干头的选题,采用观点带故事的方法,效果很好。目标化,还包括长远规划。《五千年演义》是五年前的订的选题。文化建设要有长远的积累。每二是科学体系,即选题思想与时代、与社会、与读者需要相结合。《五千年演义》立项前,研究了同类出版物的历史和现状,研究了当时的时代需要,研究了市场的竞争态势和读者需求,选题是建立的扎实的论证基础上的,实践证明了选题对路。第三是选题的优化体系。优化,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小学生文库》品德类10本书,《五千年演义》,都是新中国第一套,做到了“人无我有”。两套书都做到了观点新、选材新、方法新、语言新,所以有生命力。第四是以书养书的选题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版事业的发展不能靠国家投资,只能是一些书挣钱,一些书赔钱,走以书养书的路子。经营战略,就是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为赢得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开展工作的整体构想。好选题只是为争取好的效益提供了基础,能不能把效益抓到后,还要看经营,做到三会:会编好书,会宣传好书,会卖好书,会搞经济核算。经营战略里,应包括编、印、发、评(宣传评论)、读(读者工作)等一整套措施,力争建立一个“大出版”以经营网络和系统。
盖壤同志既编书,也写书。写书是他业余营生。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中学时代起,他就爱好文学,1956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林中月夜》,1985年开始,出版了童话集《太阳孩和小绿裳》、中篇小说《小将罗成》,故事《中国俗语故事集》、童话集《故事大王智斗蓝鼻子》、《小不点童话百篇》……他的童话被誉为“融诗意、哲理、智慧、情趣于一体,内容深沉,长幼可读,曾九次获全国和省级儿童文学奖。他的《中国俗语故事集》是作家根据俗语创作的故事书,评论认为是“一本可以传世的书”,写进了《中国寓言史》。
盖壤认为,编辑能编,也应该能写,这有利于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不沟通,使自己能成为既懂行,又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让编辑学者化。(王皙瑛)
(转自《编辑家列传》(三)中宣部出版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