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飞扬的青春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6-07 10:37:50 字数:3094
德仁走在路上,顺便买了蔬菜,回到家里,洗了手,挽起袖子,和了一团面。炉子上烧开水熬着玉米糁。炒了菜,揉了揉面团,便擀起来......
秀兰起来了,——自从住院以后,她身体极度虚弱,在客厅走了一圈,德仁便扶着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望着忙忙碌碌的德仁,秀兰关切的:仁仁哥,你一天跑来跑去,够忙碌的了,还要抽空打字,自己做饭,太劳累了。依我说,就不用做饭了,到食堂买些就行了。
德仁笑笑:要暖还是粗布衣,要饱还是家常饭。自己做的可口,冬天吃着热乎。
德仁打开电视,选出秀兰喜欢看的节目。他走进厨房,玉米糁熬好了,切好面条下到锅里,煮了一会,把炒好的菜放进去。他往碗里舀了点尝了尝,有点淡,又放了点盐,搅拌均匀,便盛了一碗,放在饭桌上,秀兰一看笑起来:呵呵,玉米糁子面,这可是我最爱吃的,不过......
德仁连忙把蒜苗辣子醋水端来,里面放着一个小勺,秀兰嘻嘻地乐了:还是仁仁哥知道我心。
于是秀兰给饭上浇了一小勺辣子醋水,那蒜苗是切得碎碎(小)的,吃起来有新鲜的蒜味,糁子面这样吃起来,便酸辣香味俱全了。看秀兰吃得十分解馋,德仁也很高兴。秀兰笑笑:咱这是渭北农民的吃法,城里的人没有这种体验,我倒觉得稠稠的玉米糁子面,浇上辣子醋蒜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了。
德仁每天要上街买菜,还要打两小时台球,还要下厨做饭,等到忙完这许多事务,才能坐到电脑前写小说。好在外国人总结长寿秘诀时,把做家务列为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种安慰。做做家务,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活动,看样子这也是放松心态、锻炼身体的一个方面,不算是浪费时间。
他已经养成习惯,只要坐在电脑前,便能静下心来写小说。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强烈地吸引着他,真是欲罢不能了......
看看临近暑假,《初传》完成了80章。这天,德仁一走进校园,便被老王、小牛请进校报室。谁知道老杨、老金许久不见德仁,这时“跟踪追击”,也进了校报室。德仁给他们互相介绍,大家笑笑:都是学校的同事,大家一块讨论吧。
小牛当仁不让,抢先发言:看看,是不是让我猜中了?张老师在建国离开周至时,让小美追赶马车,抱住建国哭哭啼啼,难分难舍,留下了悬念。我就猜想,后文里小美一定还会出现,你看小美终于出现了,而且追到了师专。小美、小月见面,互相斗嘴的场面非常有趣。两人分别陈述和建国游玩过的地方,大战九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还是小月让步了,说自己是父母娇生惯养的,盛气凌人,请求小美原谅,感动得小美热泪盈眶,和小月拥抱在一起了。正像建国所想,小月和小美是他的两个灵感的发动机,催促他思想活跃起来,写出了许多诗歌。而且虽然游览的是同一个地方,但是写出的诗却各具特色,这对建国就是一个考验,不管诗歌水平的高低,总是一个显露才华的机会,从各个方面丰富了建国的形象。
老王插话说:小牛,你抢先发言,还说建国写了许多诗歌,我倒要考考你,能不能背诵其中一首,让大家欣赏一下?
小牛瞅瞅老王:王老师,你看我抢先发言,没有谦让你,就心生嫉妒,打击报复,给我出难题,你说是也不是?
老王认真地:小牛,你看张老师的小说入了迷,小说里是写了“把打击报复进行到底”的人,可是你看看我,哪一点像小心眼的人?哪一点像打击报复的人?当着杨老师、金老师的面,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哪。
小牛连忙道歉:嗨,对不起,我不过是开个玩笑嘛,你何必那么认真,那么多心,那么耿耿于怀,那么斤斤计较,那么小心眼儿,那么——打击报复,咳,我又说错了,像你这样宽宏大量大量的人,哪能打击报复呢?
老王说:我发现,自从讨论老师的小说以来,小牛变得伶牙利嘴,活泼幽默,油腔滑调,油嘴滑舌,油头滑脑,油......
小牛嫣然一笑:没词了吧,你把诋毁我光辉形象的词语说完了。我是大人有大量,不和你计较,不和你争胜负,咱们握手言和了吧!
小牛和老王紧紧地握手,拥抱,大家一片笑声......老杨和老金相视一笑: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小牛说:其实,我还是记得建国一首诗的:
乐游原上秋风高,
白云朵朵天边飘。
乐游原上放声唱,
忧愁烦恼一齐抛。
说起来,有点惭愧,来西安这么多年了,我还没有去过乐游原,连乐游原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有机会还得请张老师陪我们到乐游原去转悠一下。
老王说:好,我们小牛留了一手,说了半天,人家还是记得建国的一首诗的。今天,杨老师、金老师来到校报室,就是客人,刚才小牛已经发言,下面请杨老师发表高见。
杨老师微笑着:看了小说里小美、小月的斗嘴,刚才又见识了王老师、牛老师对口词的幽默,真是大开眼界。其实,写小说并不需要板着面孔去教育人,倒是生动活泼些,幽默风趣些,更能吸引读者。张老师的小说不但以一波三折的情节取胜,更以富有个性的人物使人震撼。你看,小美这个女孩,感情真挚,个性倔强,对建国一往情深,从周至追到西安,从中学追到师专。自从她知道了小月和建国的特殊关系以后,便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但是,特别使人震惊的是:建国到北师大进修,小月送他去北京,小美送他们到了车站。闲谈中,说起小美的出现,会不会引起小月的嫉妒。小月大方地说:没有啊,我哪会那么小心眼儿?其实我还是很宽容的,小美,今天,你要是真的想到北京去,我同样愿意和你一同游玩。小月哪能想到,小美听了她说的话,非常兴奋,立刻跑去买了一张北京的车票。你看,这一段叙述把三个人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小美的大胆泼辣,小月的言不由衷,建国的眷眷友情,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老金接过话茬:是啊,这样的情节安排,完全出人意料。这样一个伏笔,不知道埋伏了多长时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透漏一点信息。
老王兴致勃勃地插话说:在这些人物里,谁能透漏信息啊?小月当然不知道,建国也不知情,小美说她要回家看望父母,建国还送她一包糕点,装在她的背包里,背包就放在建国姐姐那里。这时,小美不露声色地送建国到了车站,听了小月的一句“真心话”,突然买了去北京的车票,这件事情使小月震惊,也使建国震惊,更使读者震惊。原来送建国去北京,小美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不但瞒过了建国,也瞒过了读者,才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小美只是在临行前告诉了建国的姐姐,并且要求姐姐替她保密,这个秘密只是在买了北京车票以后,小美才告诉建国的。你看,小美追建国终于追到北京去了,这个伏笔真是埋伏得太深了。
老金疑惑的:张老师,我感兴趣的是,你是什么时候决定让小美追到北京去的?
德仁说:金老师这个问题提到点子上了。我在小说里设置的伏笔,是一步一步发展,一步一步创造条件,到了关键时刻才突然抖开包袱的。小美追到西安追到师专的情节是事先设置好的,然而小美是不是要追到北京去,当时我还犹豫不决,谁知道到了火车站,听了小月的话,小美的感情突然爆发,跑去买了火车票......
众人哄堂大笑,小牛笑眯眯的:这就奇了怪了,难道人物的行动不由作者支配,反而由人物自己决定吗?小胳膊难道能拧过大腿?
又是一片笑声......德仁认真地: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人物不愿意干的事情,作者硬让他去干,人物也会提出强烈抗议,甚至于与作者的设想背道而驰。
老王也认真起来:老师这样说,也有道理。因为作者的设想,如果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作者勉强这样写了,人物的性格发生了分裂,读者看着别扭,不舒服,会来一句评语:不真实,虚假得很。
小牛感兴趣的:看样子,王老师对小说的研究很深入。那么请你说一下,这部小说哪些地方,怎样写,就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了?
老王嫣然一笑:这个问题嘛,难不住我。眼前就有一件事情,如果不这样写,人物是绝对不答应的。
小牛疑惑的:什么事情呀?你说得这么肯定。
老王用食指轻轻地点一下小牛的鼻尖:你要是不让小美去买北京火车票,她非和你吵架不可,呵呵......
哈哈哈哈,大家全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