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刻苦练毛体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5-22 16:39:23 字数:3043
就在女孩买走献桃猴寿以后,德仁空闲下来,坐下休息一会。秀兰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靠近德仁,诡秘地笑着:仁仁哥,有一个好消息,你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
德仁说:你愿意说,我就愿意听;你不愿意说,我想听也没法听啊。
秀兰点一下德仁的额头:滑头。这件事情,你肯定愿意听,因为这事情与你喜欢的人儿有关,我要是说出来你一定会,——用个成语来形容,你一定会心花怒放,你说是也不是?
德仁淡淡一笑:是呀,看你嬉皮笑脸的样子,我哪能不心花怒放呢?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响在耳旁:哎呀,嫂子,什么事情,使得张老师心花怒放呢?
秀兰抬头一看,哎呀,说曹操曹操就到,秀兰正要对德仁说起她的事情,她就到书院门来了。她是谁呀?她就是卢华。现在,听卢华问起德仁心花怒放的原因,秀兰指指卢华,再指指德仁,卢华莫名其妙地满脸绯红了:嫂子,你开什么玩笑呢?那天,我是问过你最近没有看见张老师,不知道他忙什么,你说张老师到书院门练书法去了。我来看一看,张老师书法究竟练得怎么样了。
秀兰认真地:多谢你的关心,我代表他感谢你了。
卢华莫名其妙的:张老师就在当面,还需要你做代表吗?
秀兰故作神秘的:这你就不清楚了,大凡男人和女人交往,中间就要通过一个介绍人,免得有些话不好意思说。
卢华听秀兰话中有话,也不生气,便以守为攻,顺势说道:那就感谢你了,我也没有什么重要事情,你既然代表张老师,那就请你告诉张老师,我只是顺便来看看他,看他学习书法长进如何?嫂子,我走了。
卢华这几句话真够厉害的,噎得秀兰无话可说,也无计可施,要是就这么放走卢华,岂不显得自己太小气,玩笑开得太大,反而落德仁埋怨,使得德仁也不好收场啊。秀兰猛然看见书案上的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便端起两个大碗笑道:吃了人家的饭,还没有给人家送碗,我这就送碗去了,我这个代表也不当了,嘿嘿......
目送秀兰走出市场大门,德仁和卢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卢华说:嫂子对你监管得可真严格啊。
德仁略显尴尬的: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
卢华说:管严一些好,省得思想抛锚出问题......老公对我管得就很严。
德仁说:你得的应该是“夫管严”,呵呵......
卢华笑了:没听说这个病。咱们闲话少说,嫂子又该来监督了。看你展示的几幅书法作品,应该是你最满意的了。我看这幅献桃猴寿就很不错,很有创新意味,表面是金猴献桃祝寿,从整体形象上看又是一个草书寿字。
德仁说:你既然欣赏这幅作品,就送你一张。
卢华不好意思的:我本来不应该要你的作品,可是我母亲快过寿诞了,送一幅献桃猴寿可以说是吉庆祝福了。
德仁说:这不成问题。我这里还有两幅最满意的作品,一并送给你吧。
德仁说着,取出《宁静致远》《观海听涛》两幅作品,卢华看了赞不绝口。于是,德仁把三幅作品折叠起来,装进一个大信封里,递给卢华说:不管这书法作品的水平高低如何,总算是对我在长征纪念碑前诺言的一个交代吧。
卢华说声谢谢,拿起作品转身就走,在市场大门口正好碰见秀兰,卢华便举起大信封说:嫂子,这是张老师送给我的作品,请张老师的代表过目。
秀兰不好意思的:卢华老师,我已经声明不再做张老师的代表了,你何必这么客气呢?
卢华说:那么,谢谢嫂子,再见。
目送卢华渐渐走远,秀兰惘然若失地走进市场,站在德仁旁边默默无语,等着德仁说话。德仁正在专心写字,没有注意到秀兰已经站在身旁许久,等他完成一张书法作品,才看见秀兰:哦,兰兰,你送碗时间好长啊。
秀兰笑眯眯的:我让你和卢华多谈一会知心话,你们——谈得怎么样?
德仁叹了口气:没有什么好谈的,倒让她把三张作品拿走了。
秀兰把嘴一撇:不是她拿走的,是你巴结人家,有意送给人家的,你说是也不是?
德仁说:不是,是,是,不是。
倒把秀兰逗得笑个不住......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德仁的书法事业顺利开展的时候,区委大院的书画市场停办了,——开发商要在这里盖一个书画大厅,扩大经营。屈指数来,德仁在书院门也奋斗了一年多,交了不少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提高了书法技艺。随着门面房租的不断增长,德仁不能在书院门再待下去了。德仁挥一挥手,告别了书院门,“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里,德仁开始苦练毛体书法,内行的人告诉他,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在神似上下功夫。久而久之,毛体书法便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天,逢玉、怀玉来看望父母,看见父亲的书法,他们很感兴趣,便提议给父亲出版一本书法集。秀兰说:出书法集是件好事情,可是你爸爸在书院门呆了一年多,挣了一点钱交房租了,装裱的许多作品拿回家来了,哪有钱出书呢?
逢玉说:咱们只是出版一本小册子,不公开发行,不要书号,花不了多少钱,我们姐弟一人出一点就行了。
果然,说干就干,逢玉、怀玉把德仁选出的书法作品拍了照片,联系了一个印刷厂,不久就出版了一本16开本的小册子。封面是蓝底色套印着红色的献桃猴寿,德仁亲笔题字“张德仁书法集”竖排在右边,显得朴素、美观、大气。德仁看着这本记录着自己书法轨迹的小本子,心潮涌动,虽然不是正式出版物,也算是自己的心血结晶。
他怀里揣着小册子,不知不觉走到了校报室,他想这样一本书法集,也算是他在长征纪念碑前诺言的小结。卢华看着书法集非常高兴,笑笑:张老师,你拿着书法集出门,嫂子难道没有质问?
德仁实话实说:我在怀里揣着,她没有看见。
卢华继续追问着:那么,嫂子没有问你到哪儿去?
德仁说:她没有问,我每天都要到操场散步,成了固定的习惯。......嗨,我说卢华,你为什么这么啰嗦,你过去不是这样啊。卢华,我已经离开书院门,专门在家里练习书法,今天才有空给你送一本书。
卢华翻看着书法集,不乏赞美言词:你这榜书气势磅礴,令人鼓舞。你这几幅对联俊秀飘逸,十分耐看:
清风明月意,
不尽流水情。
江月不随流水去,
天风直送海涛来。
德仁说:这是给中堂曹操《观沧海》配的对联。
卢华看到后边的毛体书法,便说:这几幅毛体书法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越看越有韵味。唉,你不该给我送这本书法集,惹得我更喜欢你的书法作品了,恨不得多讨要几幅呢。
德仁认真地:只要你不讨厌我的书法作品,你喜欢哪一幅,我以后再给你送。
卢华笑眯眯的:我只是随便说说,哪能得陇望蜀呢,要许多书法作品呢?
这时,几个通讯员敲门进来,卢华给他们介绍说:这一位就是我经常给你们讲的张德仁老师。
通讯员异口同声的:知道呀,特别是看了校报作品集里面的《校园记事》,我们很崇拜张老师。
一个女生说:张老师,我们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生活耳濡目染,也很熟悉,可是提起笔来却无法去写。我觉得大学生一天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式的生活,最多加上操场构成四点,可是也是十分单调,没有什么可以写的。
一个男生抢着说:就算加上逛街道、谈恋爱,构成六点,也是逢场作戏,值不得去写。还是请张老师谈一谈,你是怎样写校园生活的?
一个女生提出具体问题:都说写作要有灵感,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一个男生疑惑的:鲁迅先生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我拿起笔来经常处于写不出的状态,请问老师,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写作呢?
还有同学要提问时,卢华阻拦了:你们七嘴八舌,提了许多问题,张老师怎么回答呢?现在请张老师讲话。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德仁开始讲话:我先回答最后发言男生的问题,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现在就可以动笔写作。你可以把你对鲁迅先生这句话的疑问写出来,然后再写一写你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不断努力,打破了鲁迅先生这句话对你的禁锢的。你要想办法从“写不出”的困境中走出来,使变得能够“写得出”。
同学们哄堂大笑,笑声中这个同学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