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少记风流老来看——盖壤文学日记3680天>(1964)第2583-2589天

(1964)第2583-2589天

作品名称:少记风流老来看——盖壤文学日记3680天      作者:盖壤      发布时间:2019-05-20 09:59:15      字数:4624

  1964年11月24日星期四晴(2583天)
  王若同志去营口,安排营口新来的工作队吃、住、分工问题。
  在阶级斗争中,敌人打击的首先是贫下中农。在思想上,说贫农一辈子穷,说他们生活无计划,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葛延华的叫王殿富的老婆心眼活动活动,这是叫他们违背道德去卑鄙无耻。葛延华穿着新的裤褂,捆着小围裙,扎着裤脚,站在墙根下;龇着刺猬胡子,谈论是非,人展扬得很。侯正奎说:“我们的后人不长志气!”志气是从斗争中来,从实践中来的,所以要教育,这是贫下中农的要求。
  以上是中午在贫下中农的会上听到的反映。晚上又在东队开了贫下中农会。这里的斗争更复杂一些,干部通过分养集体的猪,多占工分。安排富农干好活,救济一个假贫农(富农子弟)。富农林培兴挑粪,说谁家的粪是几担就是几担,是几等就是几等,在这方面说了算,青年竟把他称为“党员”。韩世忠说:“运动好好搞一搞,能叫干部‘够过的了’。”贫农对工作组还不尽信任。韩世忠说:“你们搜集点材料就走了。喃走了,俺找谁?”
  开会到深夜。
  
  1964年11月25日星期五阴(2584天)
  《半工半读是教育战线上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旅大日报》22日发表了这样一篇社论,提到教育与阶级斗争的问题。当前有阶级斗争,旧的存在,还会产生新的。农民还产生两极分化;特别提到文化和教育部门还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谁战胜谁的问题。各个领域都反映出来。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名利,和工农脱离。人道主义者总是希望他的善心和孤独能得到报酬,与集体格格不入。温文尔亚也是一种特性,总是委屈,内心却很顽强。爱情至上,因为空虚,需找避风港。
  励志图强有两种,一种为无产阶级,一种是为自己出人头地。还有一种耍手腕的阴谋家,有理论上的资本。进步中掺点假的、不彻底的革命知识分子,愿望是好的,世界观个别地方与马列主义顶牛
  上面是随意想到的。
  
  晚上在西沟开了个贫下中农会。王仁财说:“过去我帮过共产党员的忙。”
  复员军人李德成说:“最近要治山治水,叫民兵排带头,当干部可是革命,别人能得补助,我为什么补助不着?回家还受老婆的气。我从部队刚转业的时候,干活一干就是一身汗。我向周围一看,大伙都站着,队长也不说,我也学着不好好干了,队长也不说我,直到现在。”
  据说,大队孟书记在生产队长的会议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运动来了你们不能乱说。说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弄来弄去,错误是在他身上。”这明显是阻碍发动群众。
  关于打击报复的问题,在三个队的社员中都有反映。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打击报复和反打击报复,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农民分了地主的房子、地主对农民就要反攻,就要复仇,这是打击报复。我们把蒋介石赶到台湾,蒋介石就要反攻大陆,十几年也没死心,也总是想要报仇的。今天有人给谁提了意见,那个人明天就会打击报复,那他就是坚持原来的立场。我们原来是为了跟他的错误斗争才提意见的,他不改正错误,反而进行报复,我们就要继续跟他斗争。我们怕打击报复,他有错误难道就改了吗?那不等于天天在报复和打击吗?
  打击报复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敌人,他本质就是坏的,指望他不打击报复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种是内部人,他们不是从工作出发,而是从个人恩怨出发。这种人不能算是真革命,而是假革命,或者是革命动机不纯。
  怕打击报复的人也有几种。一种是人是怕斗争,爱面子,不大敢革命;一种人是因为自己也有缺点,怕被人家抓住。心里想的是:我现在不给你提,你也别给我提。还有一种人是动机不纯,原来就对人打击报复过,以后有了缺点也不让批评,一批评就说这是打击报复。
  造成打击报复的原因,是革命不彻底,群众没有真正发动起来。
  防止打击报复的方法,从政治上,贫下中农要真正当家作主。组织上贫下中农要占优势,还应从党的政策和具体工作上给以保证。成立贫下中农组织是个好办法。如有打击报复,我们贫下中农就有说话的地方了。
  给张峰德信。收到《人民文学》。
  
  1964年11月26日星期六阴(2585天)
  昨晚从西沟回来的时候,就听到青年人的歌声。原来是民兵集中在大队部开治山治水的动员会。民兵们在会上进行了挑战和应战,提出行动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的口号。我们国家水土流失如不治理,耕地面积会年年减少,“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尖”。
  午后,我跟李巨林上了山,这是治山治水的第一天。远远地就看见民兵连的红旗在山头上飘扬了。人群把山坡围起来,十二个民兵排分布阵在地上。他们先把地表的熟土起到中间,将上坡的土掀到下坡较低的地方,修成平整的梯田。锹和镐上下翻飞,抬筐的人在坡上坡下奔跑。在集体改造自然的战斗中,青年是一支活跃的力量。治山的总指挥在各个阵地是奔跑。一会儿是那个排的镐带的多了,缺少铁锹,要求总指挥给借;一会儿又是低处阵地的排长跑上来问从哪里取土。锹镐碰在石头上的声音响成一片。
  治山的第一天,秩序有点乱。那些调皮的民兵上山的时候,将牟家窰生产队的秋踏地给踩出一条条小道儿,走进人家的地瓜窖抢了一个地瓜就跑。看地瓜的老头气得直吹胡子。总指挥听到各种闲言碎语:
  “连口水都没给准备,明天我不来了!”
  “种了八百年的地这么一翻腾,明年能长庄稼吗?又看我吃了几年饱饭了,找个活儿累累我们。”
  有的排长叫苦:“忙了一秋,大家家里都没柴火,都不想干,明儿个他们不来我可不管。”
  另一个排长反驳他:“你们守着山场,怎么没柴火烧?你们没柴烧别人就该烧大腿了。
  宋家东队今天才来了五个兵,都是些平日不怎么干活的人。一个叫小狗子的动不动就挺在那里看玩艺儿。排长王凤洲耐心说服,挖出来的表层土还是越扔越近,排长就叫他们到下面靠表层土近的地方扔。“累苛了就歇一歇,咱们来的人少,也得把人少的活儿干出来。”王排长说。
  我拿的是镐头,将表层刨一下,再用锹撮,就轻巧多了。这样一个刨,能供五个人撮。因为是连续作业,不能停下来。
  干了一个下午,心情挺舒畅。站在山坡一望,山下踏过的土地像梳过了似的,平阔而规整。老农说“有钱难买秋踏地”,据说这是一项增产措施。
  
  1964年11月27日星期日晴(2586天)
  周文雍和陈铁军是20年代的革命者。为了掩护工作,两个人住在一所房子里,扮成夫妻。工作中互相支持,产生了爱情。为了工作,两个人都把感情埋在心里,直到被捕就义的时候,陈铁军才在刑场上宣布举行婚礼。这是多么崇高的无产阶级感情!陈铁军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为发动群众,不辞辛苦地做一切平凡的工作,改造自己的感情。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为驳斥《早春二月》萧涧秋的假进步,《人民日报》对陈铁军(萧涧秋与他处在同一时代)的生平事迹做了介绍。上午作了一首《工作队员之歌》的歌词:
  背起行装,我们开进阶级斗争的前线,
  发动群众,把阶级敌人的进攻打烂。
  像高山松柏,风吹雨打不动摇,
  揭穿敌人阴谋,防和平演变。(副歌)
  
  艰苦奋斗,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顽强学习,把党的政策牢记心间。
  像长江大河,老八路的作风代代传,
  胸怀共产主义大志立地顶天。(副歌)
  
  奋发图强,到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
  努力钻研,在斗争的风浪里把是非明辨,
  坚决彻底,挖掉牛鬼蛇神的坏根子,
  为世界革命的大业谱写新篇。(副歌)
  
  副歌:
  革命长辈前头领,青年一代跟上去,跟上去!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黄洪年同志捎信来,营口方面新来一批工作队员,分给我们大队32人,各包队的只可能有两个人。说提出人少是右倾。那么中央说要有个坚强的工作队怎么理解?来的人中,都是八大员(营业员、售票员、炊事员……等)的。唉!哪能什么都是右倾?细一思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好处,干部不够用,就得在斗争中培养,关键在于领导是否坚强。
  
  1964年11月28日星期一晴(2587天)
  王若同志来归。同志们互相串连。我对领导迟迟不下来有意见。可是,领导不在时也能考虑到如何工作,这也是一种锻炼嘛。午后上山劳动。
  盘山式的梯田是为了将来能用上拖拉机。工程很大,将上坡土掀到下坡,碰上底下的石头了。民兵们在这冬临之际,将棉袄都脱下来,只穿一件小褂,用铁钎往石缝里砸。铁锤高高举起来,浑身是劲,肌肉把小褂崩得紧紧的,红膛膛的脸,汗水直流;将落的太阳好像是从山下返上来似的,照在劳动者的身上,好一座人像雕塑!
  石沟生产队梯田的下坎正是沟涧,他们将上面的石头搬到下面,一面填土,一面将石头垒成墙,一个漫坡砌上来,像海滨的建筑那样,公园似的。
  在这里可以看到劳动的伟大,劳动人民的伟大。休息的时候,老农领着青年研究怎样能干得更好。底下的石头大都是酥的,铁钎子砸进去一截,再用力一撅,石头就翘出一块。
  我和老李又撮又拖,向他们学习劳动。修小型梯田省事倒是省事,可是只能适应手工操作方式,将来使用拖拉机了,还得另修。
  拖拉机站的人们每夜都在秋翻地,明亮的灯光看得到,隆隆的声音听得到。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不会太远了。
  
  1964年11月29日星期二晴(2588天)
  我把歌词谱成曲,唱给他们听,他们觉得有点意思。
  经过几天操作,证明盘山式的梯田不合乎实际,浪费人工太多,各排都挖到了石头,洋镐不够用。原计划七天治理的工程,结果七天连梯田都没弄完。这一登平铺后是24垅地。山地上寒风凛冽,早晨还不是这样冷,民兵们很多没穿棉袄;特别是北坡的人,顶着冷风干活。地底下全是石头,刨土的跟不上抬土的,抬一趟回来等下一趟,得等好长时间,想猛干让身上热起来也不可能。
  我弄到了一把镐。干出汗来了。休息时,人们找个背风的地方,升起火来。青年们烧地瓜吃。午后书记到工地上来了,说风如果再不煞住,就把人调到背风的地方干。尽管这样冷,各排之间还有书信来往,是下战书的。午间休息时,他们还准备搞文化活动。
  对贫困户,大队准备用工分救济。本队的王殿富救济1000分,折合成80多元钱和100斤粮食。葛延华拿出带刺激性的口吻说:“怎么搞工分救济?那样的话大家的分值不是降低了吗?再这样,没有干活的。叫我儿子从山上回来,开山的话能累死人!”真是个为富不仁的家伙。
  他的儿子葛云庆是民兵排长。刚转业下来的时候,还和家里划清界限。现在,为民兵训练记不记工分大加争吵。他的对象是团支部书记,为这事想和他推迟婚期。这个人的变化情形与西沟转业军人李德成变化是一样的。是被小生产者的自私性给“演变”过去了。听说,葛延华的老婆前天跑到挨打的葛茂兴家里去了,大约是进行安慰吧?软的硬的两手运用到处可见。
  准备给党支部写个汇报,写三个问题:
  1.革命的坚定性。如何对待艰苦、对待个人、家庭和党的关系;
  2.和贫下中农交朋友,如何用马列主义改造小生产者的落后性与向农民学习,这两者结合起来;
  3.对待劳动的态度。
  
  1964年11月30日星期三晴(2589天)
  今年第一个大冷天,窗上结了厚厚的冰花。河水也结冰了。
  给刁永祥同志写了信,谈了这样几个问题:
  用马列主义改造小生产和向农民(贫下中农)学习两者的关系。用弄掉杈子把和小狗子叫抬土(我叫他抬土,他叫我试试,我恼火地想:“你有什么资格来支使我?)说明我还没有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
  在阶级斗争中锻炼。参加落后地区改造时,遇到一个“当一个中学教员”的想法,在农场时想到“个人幸福要少享受点儿”。今后应当克服动摇性,增加革命的坚定性。这次下来,思想也是有斗争的。
  写了4页,又多了。
  午后老罗召集大家开会,研究了当前的工作,觉得对西沟的情况了解的很少。今后应当深入到那里去,准备开个生活会,这是很必要的。
  晚上从西沟回来,躺炕上久久未睡,和李巨林谈起入党问题。两个人的心情都是迫切的。要在改造的道路上下决心,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给二哥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