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第十八章 宝鸡钓鱼台

第十八章 宝鸡钓鱼台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5-17 19:50:19      字数:3096

  德仁正睡得香甜,房门被敲响了,秀兰醒来了,连忙摇摇德仁:快快,有人在敲门。德仁睡眼未睁,就冲着外面喊道:起来了,我们早就起来了。
  王国伟已经安排好早饭,笑笑地:耽误老师的休息了。今天虽然只游览两个景点,可是一南一北,还是挺费时间的。
  张金奎说:王国伟对宝鸡景点情况都很熟悉,他就是我们当然的导游了。
  王国伟认真的:其实对于张三丰和姜子牙的故事,张老师知道得比我还多,我怎么能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呢?
  德仁淡淡一笑:说实话,老师是最无知的,张金奎推荐你做导游,你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来就是了。
  吃完早饭,王国伟买来烧鸡、面包、饮料、矿泉水,带到旅游车上做午饭。女导游笑嘻嘻地迎接他们,待要提出不要导游的时候,张金奎、王国伟都张不开口了。是呀,游客不要导游,导游一天的工资谁开?万般无奈,王国伟、张金奎会心地哈哈大笑,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女导游不知道其中缘由,只好跟着笑了几声。德仁、秀兰、翠花、中华也互相望望,各自乐了。
  旅游车先开到金台观,女导游领着他们沿着台阶一步一步攀登上去。来到一定的高度,女导游告诉他们:金台观创建于元朝末年,因为这里曾经是明代张三丰修道处而名闻天下。
  于是,女导游领着大家进这个殿,出那个阁,进这个洞,出那个院,忙得不亦乐乎,使得秀兰、翠花的拜佛作揖也急急忙忙。何况,其中还夹杂有宝鸡市博物馆,观赏着这许许多多珍贵文物,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等到登临玉皇阁前平台上,大家已经气喘吁吁。静下心来,居高远望,真是心旷神怡,景象万千。这时,王国伟瞅瞅德仁,意味深长地说道:张老师,看你的了。
  女导游似乎感觉到一点意思,也就识趣地冲着德仁说道:俗话说,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我们站的地方就是金台观的最高处,俯瞰远近风光,真是——那么,请老师给我们艺术化地描述一番。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德仁只好挺身而出,当仁不让了:导游小姐,在宝鸡你不知道接待过多少旅游团,眼前的风光你不知道描述过多少遍,今天竟然这样客气,把这份荣誉转让给我,罢了,我只能小学生写作文,胡乱描述吧。远望秦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环列如屏,翠色欲滴,伸手可触,如在眼前。俯视渭水萦回若带,银光闪烁,穿过绿野,东流而去。近观市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穿梭,不知去向,寻他不见。竖耳细听,嘈杂之声,随风飘散,难辨词语,不知所云......
  众人开心地哈哈大笑,王国伟说:张老师真幽默,马路上行人众多,最后的归宿当然是各回各家,哪能不知去向?玉皇阁离街市这么远,行人嘈杂的声音渺渺茫茫,哪能分辨出人家说的是啥话哩,呵呵......
  说笑过后,女导游带有总结性地:金台观是张三丰修道的地方,据说张三丰活了100多岁,后来得道成仙,金台观因此名闻天下,元代修建金台观敬奉张三丰。张三丰在武当山时创立了太极拳,他还懂得医术,经常治病救人,深得人民群众的尊敬。
  站在玉皇阁上,他们久久地凝望着远远近近迷人的风光,不知不觉张三丰的形象高大起来,并把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了......
  旅游车出了宝鸡市区,越过渭河桥,驰过绿色的田野,奔向苍翠的秦岭。车厢里,张金奎首先提出问题:各位老师,传说中的周文王访贤究竟在什么地方?要访的贤人是谁?
  张金奎是冲着翠花发问的,翠花也就率先发言了:根据一般的说法,周文王访贤渭水滨,可是这渭水之滨范围就大了。汽车已经过了渭河,还在往前开,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渭河的支流......
  张金奎说:这是磻溪河。
  秀兰接了一句:周文王要访的贤人是姜子牙,他当时已经80岁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张金奎笑眯眯的:好好,我还有问题,姜子牙钓鱼用的钓钩是什么形状,他钓鱼时口中念念有词,究竟说的是什么?
  中华插话说:姜子牙的钓钩是直的,他的本意不是为了钓鱼,只是一种消闲,是为了等待访贤者的到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看姜子牙有一种沽名钓誉的想法。
  至于姜子牙钓鱼时说的什么话,大家一时没法回答,德仁发言了:姜子牙钓鱼时说的是什么,当时我们不在现场,哪能知道,呵呵......不过在《封神演义》里,当人们问姜子牙为什么用直钩钓鱼时,姜子牙说,宁在直中取,不往曲中求。姜子牙满腹经纶,性情耿直,80岁还不得志。哦,我想起来了,小时候我听大人说起姜子牙钓鱼时念叨的话:
  钓钓钓,
  小鱼不到大鱼到,
  小虾米莫来捣乱。
  众人笑了:咳,说来说去,姜子牙还是想做大官了。
  说笑之中,汽车到达钓鱼台。众人走下汽车,秦岭苍翠满目,巍峨耸立;河水哗哗,向北奔流;山风阵阵,迎面吹来,十分惬意。王国伟取出备好的午餐,一人一份,各自找树荫坐下,吃了起来。德仁咬了一口鸡肉,对秀兰笑笑:平日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今天在钓鱼台吃午饭,有秀丽的秦岭与我们作伴,有哗哗的流水声、山风的呼呼声为我们伴奏,这顿午饭一定会吃得十分开心,十分舒服,容易消化。
  秀兰抿着嘴笑了:仁仁哥,你和小猫一样,一顿饭就吃一碟碟,还怕消化不了吗?
  吃了饭,女导游领着大家浏览钓鱼台风光。河道里有一块庞大的青石,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德仁调侃道:啊呀,我看这块巨石像一个可供几百人吃饭的大碗,碗口宽大,碗底窄小,好像有一触即倒之势。可是,千百年来,上游不知道爆发过多少次汹涌澎湃的洪水,山沟里不知道刮过多么大的飓风,它依然稳如泰山,任是难让它挪动一丝一毫。
  翠花惊异的:张德仁老师,你不是本地人,怎么知道这块巨石经受过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却依然稳如泰山?
  女导游冲着翠花说道:张老师说得没错,每年夏季、秋季山里常下暴雨,常发洪水,许多石块都被冲出山沟,你们看看河道里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就明白了。可是这块巨石大概有400多吨,在洪水中自然稳如泰山了。传说这块巨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人称“丟石”。你们再看巨石上苍劲有力的“孕璜遗璞”四个大字,是清代宝鸡知县徐文博所题。意思就是,这块石头表面上很粗糙,和一般的石头没啥分别,可是它却含有宝贵的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渭水垂钓的姜子牙,其实他是一块宝贵的玉,是一个宝贵的人才,只是等待识才的人发现罢了。
  德仁瞅瞅璜石,感慨的:人不可貌相,璞石也不可貌相,咱们在璜石前边照张合影吧。
  于是,众人站在璜石两旁,照了张合影,而让“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呈现在中间。
  这时,翠花说话了:照了璜石,虽然可以留作纪念。可是这里毕竟是钓鱼台啊,就没有能代表钓鱼台的东西吗?
  女导游笑得很灿烂:有啊,当然有!便领着大家往河边走去,在一块巨石旁边,生长着四棵唐柏,都是三四人才能合抱的粗壮,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女导游指着嵌入河中平滑宽阔的巨石说:这就是姜子牙的钓鱼台,上有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的浅槽,相传是姜子牙在这里隐居垂钓时,在巨石上跪出的两道痕迹。
  众人抚摸着这两道痕迹,再瞅瞅石上篆刻的钓鱼台三个大字,不免感慨系之,发出许多议论。
  张金奎城府颇深:我发现古人特别善于编写故事,制造文物,把一个姜子牙说得神乎其神。钓鱼用直钩,却钓来了太师。钓鱼跪在石头上,竟然跪出了深深的痕迹。
  王国伟说:古人写书立传,编写故事,多选定的是名人,因为他们干出了许多轰动一时的大事情,有内容,有故事,好编写,容易演绎。如果选定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想把他写得神乎其神,可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渲染的啊!
  翠花瞅瞅中华:不管怎么说,姜子牙还是值得歌颂的。他帮助周文王治理好国家,协助周武王灭了殷商,这其中哪能不发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呢?
  德仁感叹声声:戏儿戏儿,连点气儿,正是有了姜子牙助周灭殷的历史事件,才让后人演绎出许多神奇的传奇故事。我听说,过去在渭北农村,周公庙会时秦腔《封神演义》一连可以唱几个月,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众人各有感慨,说了一会,参观了太公庙、文王庙、三清庙,一天的旅游便结束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