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品名称:既然如此,何不这般 作者:孟玉霞 发布时间:2019-01-02 20:52:06 字数:3891
早春,由于下午劳动,今天学校放学早。在回家的路上,一群小学生,边走边说笑着。他们发现路旁,一块长着高粱茬的大长垅地里,有一群男社员,脖子上搭着各色不同的毛巾,在争先恐后的刨高粱茬子。
同学们打打闹闹的向前跑着,其中九岁的女同学姜文慧,突然,站住了,她用手一指,惊呀的喊道:“哎——!你们看哪!那帮刨茬子大劳力的头上,都冒汗了,打头却是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
一声惊喊,同学们都站住了。疑惑的看着这些刨茬子的劳力们。此时,几位陌生人从地那头来到了刨茬子的社员们这里,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新来的陌生人。原来他们是大队董书记领着几名支委,下来视察各生产队生产情况的领导们。刨茬子的劳力们,见到他们,都站起来,拽下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檫了擦头上的汗,惨笑着说:“领导们好!”董书记点点头,抬头,看看太阳,说:“这天儿也不太热呀,你们咋都干出汗了呢?”生产组长,笑着一指打头的小男孩说:“这不就为了撵头前的那个小孩吗。”大家都笑了。
“啊——!”董书记惊呀道:“这个小孩这么厉害吗?”随后从一位社员的手里,拿过一把镐,大步走到打头的小男孩跟前说:“来!小朋友,咱们俩一起刨,看谁刨的快。”于是他们俩就互不相让的齐头并进了。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同学们都站在那里聚精会神的,看着这一老一小的结果。一直刨到地头,还是小男孩在先,最奇怪的是到了地头,小男孩回过身来,还帮老书记刨几米远。同学们都轻松的出了一口气,互相一笑,感到很欣慰。
董书记领那个小男孩来到劳力们的跟前问:“这个小孩是谁家的?多大了,他干啥活都这么快吗?”
组长说:“他叫李学林,才十三岁,别看他干巴拉瞎的,干啥也不拒敌。大人们能干的活,他都能干,而且干啥活都不比别人少干,有长劲。挑粪他拿扁担不够高,但往土篮子里装土别人装两篮子,他能装三篮子,还从来不偷懒,不灰心。
董书记服气的点点头,说:“看来这个孩子很有出息,年纪小,志气大,敢于困难挑战,这一点是常人难做到的,可他怎么没上学哪?“组长笑了说:“他妈瘫痪,没人照看,他上学谁侍奉他妈呀?”
董书记惋惜的摸着学林的头,说:“太可惜了,这么好个孩子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颗值得培养的好苗子。我小时候家穷就没念过书。只要他热爱集体,勤奋劳动,他会在劳动中学会认字的,咱们要好好培养他,给他进步的机会。让他干那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别让他干过力了。要爱护他。”
大家都点头。
姜文慧却自得的向同学们说:“他是我们家邻居的小林哥哥,我妈妈总夸他听话。能干活。”
“屁吧,瞅他那个干巴样!能干啥呀,就他那个家,他不能干活行吗?”同学中宋小玲轻蔑的说。但张亮同学反驳道:“能干活是事实,于他那个家啥关系?这回你亲眼见到了吧,不服气呀?不服气你去和他们比试比试呀。”说的宋小玲脸通红。
文慧回到家里。见妈妈正在做饭,未满周岁的英慧在邮车里睡觉。便对正那拿跳房子用的口袋,当健子踢着玩的颖慧说:“二妹。我天天看妈妈搂些乱柴火,晚间烧炕。不知她是从哪搂来的,放学回来时,我看见壕沟里被风穴进去那么多柴火叶子,一堆一堆的。咱俩用花篓把它装来,晚间好用它烧炕。”
二妹高兴的拍着小手说:“好哇!姐。你拿大花篓、我拿小花篓,咱俩把沟里的柴火叶子都背回来,够烧好多天了,省得妈总说下半夜炕凉。
正在烧火的妈妈笑着说:“我二姑娘总是这样,夏天跟我去剜菜,要看到一片菜,就用手比划着说:“妈,咱俩把这片菜都剜家去,谁来也不让她剜。”
文慧听到妈妈夸奖二妹,很不服气的说:“那算个啥呀,等菜长出来的时候,我比她剜的更多。”她觉得说的不够劲,又说:“妈你记住。从今后我总给你整柴火,晚间还给您烧炕,不会让你感到炕凉的!”
“我也是!”二妹抢说一句。她看见姐姐拿起大花篓,就找到了小花篓,又找了两条不长的绳子。紧跟着姐姐走了。走出门外听妈妈在屋里自语道:“哦,还是我二姑娘有心眼,她懂得柴火叶子发飘,花篓口得用绳子拢上,大傻丫头就想不到。”
文慧听了妈妈的话,低头看了一眼红领巾,灵机一动说:“我不怕,我有红领巾。”
颖慧说:“姐,我拿两条小绳哪,给你也拿来一条,这是我们玩时。绑坏人用的。”
文慧笑着说:“谢谢二妹。”
自那以后,文慧放学后,除了做作业、就帮妈妈把家务都承担起来了。
初夏的一个星期日,天晴日朗。文慧在村东人们称为大谷岗的碱土丘上玩。小丘上开放着许多不知名的花儿。文慧踩了一大把鲜艳的花朵,眼前又出现了一片紫色的猫爪花儿,和白色、黄色的婆婆丁花儿。文慧向那片花儿跑去,跑下来这破,正往那个坡上,发现那个坡下,有个小男孩,用铁锹在挖着什么,旁边还放着一个装着少半口袋,外表看,竟是些包包楞楞的东西,便好奇的走了过去。到了切近,认出小男孩是邻居的小林哥哥。文慧悄悄地走到他身后,一声不响的看着他用力的向坑里挖。初夏的天气还不太热,可他上身只穿着背禁却满头大汗了,对于文慧的到来,却分毫没有觉查到。不一会,他站起身来,用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汗,就把他挖的东西,双手从坑里捧出来,往身旁那个布口袋里装。文慧想看看他装得是什么东西,便向前走了一步,把头探向他的口袋嘴边,挖东西的小男孩站起来,俩手拽着口袋嘴边。往高一提。文慧被他提口袋嘴带起来的土面,眯了眼睛。不自禁的“哎呀!”一声,抬起手揉眼睛。而挖坑的小男孩。这才觉察到身边有人。便拎起口袋,转身就走了。走了几步,好像想到了什么,放下口袋又回来了。走到文慧跟前,惊讶的说:“你哭了?”文慧放下手,看着他那满是灰尘的脸说:“谁哭了?是眯眼睛了。”他笑了,站了一会,转身又走了。文慧回过头来,又去看他挖过的那个场地:“啊!原来是骨头。”心想:“他挖这玩艺干什么呢?唉!刚才他回来时,咋没问问他呢?”
过了几天,带着这个问题,姜文慧去了李学林家。那是做早饭的时间,他家的房门半开着,外屋那清淡的热气,被从门透进来的阳光,晃得看不清在外屋干活的人。文慧悄悄地进来,见小林哥的婶母正站在锅台边,她扎着蓝围裙,黝黑而不长的散发托在肩上,显得特别利索、干净。正向锅里贴菜合面的大饼子哪。灶坑门前,蹲着个小女孩,她是婶母的大女儿丽芝,才六岁正往灶坑里添柴火。看见文慧到来,惊奇的睁大了眼睛喊道:“大姐!妈,我大姐来了!”婶子把最后一个大饼子贴到锅里,在水盆里洗了洗手,撩起围裙擦了一把手,看了一眼文慧,边盖锅,边笑着说:“孩子呀,你咋想来串个门呀?这些年咱们东西院住着,就几步远,你一次也没来过,看把你小妹惊的,都不知叫啥了。又叫大姐、又叫妈的,把我吓一跳。一抬头看见你,这才转过神来。快进屋!”
文慧欣慰的听着婶婶的话,拉着丽芝的小手,先进屋了。婶子又折一把干树枝,添进灶坑里,也跟着进屋了。
进得屋来。文慧看见南炕头,坐着个老太太,怀里抱着一个头上扎着个抓阄的小女孩;北炕坐着个有点驼背的中年女人,手里拿着个空烟袋。小妹丽芝进屋就把南炕头放着的,旱烟口袋和火柴盒拿去北炕了,说:“大娘,给你抽烟。”
北炕的中年女人往前蹭了蹭身子,笑着用手抹了一下丽芝的小脸蛋说:“我侄女总是惦念大娘的乱事,比你小林哥想的都周到。我大侄女儿太好了!”
丽芝得到了表扬,一歪头,不好意思的靠在文慧的身
上。“咔、咔!”老奶奶怀里的孩子见到了妈妈哭了两声。婶子从老太太怀里接过孩子,坐在炕沿上,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又说:“丽芝,你别靠在你姐的身上,去搬个凳子,让你姐坐下。”
小丽芝头上的两条小马尾辫左右一摆,美滋滋的向外屋跑去,咧咧巴巴的从外屋搬来一把凳子,到门槛边,就卡到那了。丽芝的小脸累通红,说啥也挪不动了。文慧赶紧上前帮忙,用手一提凳子,嘴里说:“我小妹真能干,到底把凳子给大姐搬来了,谢谢小妹、谢谢小妹了。看把小妹累的。快让姐姐自己搬吧!”
文慧把凳子搬过来,自己坐在凳子上,把丽芝抱起来,坐在她的腿上。抽了抽鼻子说:“好香啊,老婶。您熬鱼了吧?咋有一股熬鱼的香味哪?”
老婶笑了,说:“这孩子鼻子真好使,真是熬鱼了。你大奶这几天就念叨想鱼吃。你老叔不开资,用啥买鱼呀。你小林哥和张忠良,昨天黑天时,背着鱼照去东大泡子,照来两条大鲶鱼,今早我给炖上了。说话也不怕你笑话,你老叔不开资连盐都没钱买,得回你小林哥哥,那天不知在哪挖来半口袋骨头卖了,买来几斤咸盐,要不能把鱼熬得这么香吗?”
文慧点点头,心里想,这不就找着答案了吗。老婶向窗外看一眼,把孩子放在炕上,边扣纽扣边说:“你大爷和你小林哥回来了。我去放桌子吃饭。”
文慧说:“我大爷他们爷俩一大早的干啥去了?”
老婶说:“你大爷去铲自留地去了,你小林哥去生产队干活。天一亮他们就走了,一天两顿饭,生产队规定,早上干一气活回家吃饭,你不也没吃饭吗,就在这吃吧。尝尝老婶熬得鱼。”边说边往饭桌上放碗筷。
文慧赶紧往外走,说:“我可不在这吃,我妈也把饭做好了。”又听到屋外学林说:“大爷。您先进屋,我把绳子解下来。”
李大爷,挂上锄头走进屋来,小丽芝忙跑过去,抱住文慧的腰,抬着小脸恳求道:“慧姐,你别走!在我们家吃饭吧!我妈妈熬的鱼可香了!”
文慧低头双手捧着丽芝的小脸,看到她的眼睛已经含满了泪水,刹那间五味杂念涌上了心头,自己的眼睛也含满了泪水。她抱起来丽芝哄她说:“小妹,姐姐不能在这吃,那鱼是小林哥黑夜间,在冷水里,给奶奶抓来的。你听,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哪。”
丽芝一愣,文慧放下丽芝,跑了出来。丽芝撵出屋外,看着文慧的背影,她哭了。回头见小林哥正拿着刚解下来的绳子在那里站着往一起连哪。便跑到学林跟前埋怨着说:“哥!你干活回来,非得弄点柴火,不然就截住文慧姐了,妈妈叫她在咱家吃饭。”
文慧走到自家的大门外,回头看到学林抱着小妹丽芝,向她这边看哪,在说些什么她也没听清,就走进了自家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