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品名称:“雷锋”恋歌 作者:邓州徐君泽 发布时间:2018-12-23 18:51:56 字数:5483
目录
让楷模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中——长篇小说《雷锋恋歌》代序
《恋歌》诞生记——并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序曲
第一章妈妈中风卧
第二章高秀水打算辍学
第三章冯寡妇春花
第四章换工
第五章拜谒范仲淹
第六章踏勘邓州卫校
第七章村支书调戏春花
第八章为学费高望春找村支书
第九章农村版的柏拉图式爱情
第十章水到渠成
第十一章让家充满更多的关爱
第十二章“雷锋”救“美”
第十三章儿子帮助母亲反对
第十四章丁雅琴羞辱高秀水
第十五章赠送《楷模》
第十六章郭淑贞的“秘密”
第十七章争聘“品牌”护士
第十八章移民风波
第十九章高秀水家的不速之客——黄书记
第二十章黄书记召开紧急会议
第二十一章黄志远母亲的怨怼
第二十二章移民选择了桃花湾
第二十三章不欢而散
第二十四章令黄志远吃醋的习明任
第二十五章又一次不欢而散
第二十六章郭淑贞高秀水半真半假地交心
第二十七章轮椅上的担当
第二十八章交织的感动
第二十九章雅琴醉翁之意
第三十章高秀水妈妈又中了风
第三十一章高秀水妈妈病故
第三十二章冯支书挨打
第三十三章冯支书的鬼花招
第三十四章什么是面首?
第三十五章高秀水和冯效蠡思想交锋
第三十六章黄书记的家庭会
第三十七章走向成熟的高秀水
第三十八章郭淑珍的“南丁格尔”
第三十九章郭淑贞的爱情选择
第四十章郭副市长说向习明任学习
第四十一章人约黄昏后
第四十二章梨花沟村顷刻成了废墟
第四十三章郭副市给高秀水改发言稿
第四十四章移民挥泪别故乡高护心灵大激荡
第四十五章移民喜迁新居高护继续感动
第四十六章高护加倍珍惜丈夫
第四十七章黄书记和移民“商量”
第四十八章高望春的儿女情长
第四十九章邓识农的爱情触角
第五十章邓识农相思梦的破灭
第五十一章黄志远堕入情网
第五十二章黄志远和高秀水的初吻
第五十三章“三角恋”促成了订婚
第五十四章郭淑贞给了习明任希望
第五十五章女院长的人性化管理
第五十六章郭淑贞不“拼爹”
第五十七章习营村相亲
第五十八章感悟湍河大渡槽
第五十九章美妙的爱情进行曲
第六十章邓识农的价值观
第六十一章邓识农的难题——憨家伙
第六十二章高望春的再婚希望
第六十三章高望春和女儿交心
第六十四章高望春如愿以偿
第六十五章匿名电话
第六十六章急病见爱心
第六十七章柔情蜜意的热恋
第六十八章策划结婚
第六十九章喜事连连
第七十章新婚无与伦比的幸福
第七十一章畅想未来
让楷模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中
——长篇小说《雷锋恋歌》代序
杨德堂/文
《北京文学》一位资深编辑说,文学不是因为它是文学才有意思,而是因为有意思才成为文学。长篇小说《雷锋恋歌》(以下简称《恋歌》),很有意思,所以它是文学。
用小说,特别是用长篇小说来反映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成效的,鲜见。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尝试。因为它有意思,所以,这个尝试基本是成功的。
一、正能量的立意
历史经验证明,每个时代都需要楷模。楷模是所处时代的精神高地,是青少年塑造精神大厦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为此,邓州市关工委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编印了一本《楷模》的书。
《楷模》中选编了范仲淹、雷锋和武文斌三位楷模的50多个成长故事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范仲淹自请知邓,在邓州创建了花洲书院,并且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20世纪60年代初,邓州有560名雷锋的战友,后来陆续回到了邓州,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几十年来,他们持之以恒学雷锋,做传人,成为中央命名的学习雷锋先进集体。邓州是武文斌的故乡,为了纪念和学习这位“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把他生前读过书的小学命名为“文斌小学”。可以说,这三位都是邓州青少年身边的楷模,近在咫尺,是直观的、具体的、真实的,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
为了让三位楷模真正走进青少年的灵魂中,邓州市关工委在全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学三树”活动。即:学习范仲淹少(shào,指少年)有大志、刻苦学习的精神,树立报效祖国的人生观;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学习武文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树立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徐君泽同志经常参加关工委在青少年中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三学三树”活动,记录了许多生动的场面和青少年的肺腑之言,又收集了不少学习好典型。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一次次被感动,就产生了用文学来反映“三学三树”活动收获的创作欲望。他相信,文学艺术对青少年的感染力更大,能够促进“三学三树”活动的开展。就在这时,他参加了采访移民工程的队伍。邓州市要在两年内,安置3万多丹江库区移民。任务之艰巨,困难之大,矛盾之多,前所未有。因而在气势如虹的大移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于是,他把“三学三树”活动放在大移民的背景上,让青年人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得到磨励和提升精神境界。他的立意,很阳光,是正能量。
二、引人入胜的故事
立意,是小说的“骨骼”。但是光有骨骼,没有文学艺术的血肉来包装,不可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对于小说来说,艺术的血肉首先是要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徐君泽把积累起来的大量素材,经过筛选、缀合、抒写、放大、提炼、升华,再加上想象、创建,编制了一个比现实更具吸引人的故事。用故事来承载美好的立意。
三、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谢觉哉说:“人从15岁至30岁,是黄金时代。一个人到了15岁,就应该想想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恋歌》小说的主人翁主要是几个青年人,他们必须去想将来做什么样的人。怎么样才能“想”得合理,不断地提高“想”的质量,小说让他们在复杂曲折的移民故事中成长,使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达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青年人,在心理成熟的漫长过程中,不可能一路欢歌,总要有痛苦和迷惘。小说真实可信的让他们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痛苦和迷惘。所以小说人物立体、饱满,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内心世界的揭示,有一定的灵魂穿透力。
四、高超的艺术的语言
《恋歌》的语言,具有符合内容需要的可变性和张力。在一般的叙述中,力求优秀、隽永,读起来犹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对话中,依据人物的性格,融入一些地方色彩,显得准确,而且增加了阅读的亲和力;活动场面描写,比较注意生活化,读起来很亲切,如身临其境;而环境描写,追求优美的语言,教人热爱、向住故事发生的地方。
简而言之,这部小说,基本是成功的。只要你打开这本书阅读,就会得到一些艺术享受和灵魂的滋养。
“三学三树”活动是为了让“楷模”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中。《恋歌》塑造的几个血肉丰满的主人翁,是学习“楷模”的“榜样”,我期望这些“榜样”,对青少年学习楷模能起到一些引领作用。
其实,更使我感动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同志,还笔耕不辍、创作出这么大部头力作;难道他本身不就是青年人的楷模吗?
作者简介:
杨德堂,男,1949年出生,河南邓州人,历任共青团邓县委副书记、中共邓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东城办事处党委书记、市建委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八届九届政协主席等职,现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邓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刊《忧乐天下》主编。2002——2005年主持修复花洲书院。编著有《范仲淹研究》丛书(《忧乐天下范仲淹》、《范仲淹足迹录》、《范仲淹人际交往》、《千年礼赞范仲淹》,《范仲淹与邓州》、《岳阳记诞生地——花洲书院》、《范仲淹文化研究》、十卷本《历史文化名城邓州》、《百名廉吏集》、《邓州习氏》、《穰原浩歌》、《文化张村》等著作。
《雷锋恋歌》诞生记
——并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邓州徐君泽/文
我风华正茂的美好时代,学习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指引的方向,似乎成了印在我灵魂中的蓝图。退休以后,当我迷醉在文学的园地里时,有意无意地在依照这个蓝图构建着我的夕阳文学梦。
在《恋歌》这部小说创作之时,我内心涌动着许多的感想。最主要的是,这部著作好像是又一次印证了《讲话》精神的伟大和不朽。
一、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讲话》语录)
我理解“唯一的源泉”,一是指创作素材的来源,二是创作欲望的产生。
邓州市关工委经常邀我参加他们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各种活动,目睹了许多感人的场面,倾听了不少肺腑之言。
一个高中生读了《楷模》,深有感触地说,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必须注意道德情操的修养。我们功课多,时间紧,特别欢迎快餐式的精神营养。《楷模》很适合我们。小故事,大精神,一个个短小精悍、生动感人的故事,承载着三位楷模的光辉思想,最容易润泽我们的灵魂。
有个初中女生,过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一次她爸喊她开门,她说你自己有钥匙。她爸说,我两手搬着煤!她说,你把煤放地下,自己开。雷锋的故事触动了她,她说,雷锋是个孤儿,很知道报答社会和党对他的养育之恩,往后,我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少父母的辛劳。
连环画《范仲淹》,利用百余幅引人入胜的画面反映了范仲淹一生的坎坷经历、动人事迹和高尚风范,特受学生喜爱。一个五年级女生兴趣盎然地观看后说,范仲淹少年时就立下大志,刻苦学习,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
一位资深的初中教师兴奋地说,《楷模》和连环画《范仲淹》编得好!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每个学生都应当自己教育自己;而我们常常用灌输式教育,效果不好。这两本读物的内容都和邓州市有联系,对学生有亲切感,而且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主动地学,是自愿的。只要读进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肯定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先进文化就应当通过这种有效的形式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中。
我跟随关工委几次到张村镇朱营新型农村社区参加活动。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朱营社区和城内的一些社区比较,一点也不逊色,使我看到了广大农村的方向和希望。朱营社区的关工委工作,不同凡响,令我非常感动。村组干部分包了五六十名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温暖着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他们的“五老”,无偿地办各种辅导班,用思想和知识的乳汁,哺育学生,放飞理想。妇代会、慈善协会,及时向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特别是养牛协会和校油泵大军中的年青人,为了让全社区共同富裕,无偿地办起了技术学习班,等等。
我脑海中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不断地在发酵,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文学作品的欲望,而且越来越强烈。我想用一个跌宕起伏的好看故事,全面反映“三学三树”收获的累累果实,深度挖掘青少年精神发育的里程。
但是,好“故事”不是坐在屋里苦思冥想能够杜撰出得来的。我在心里不断构思着,修改着,等待着。
二、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决定艺术作品的体裁。《讲话》强调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
正在我苦苦“构思”好故事时,杨德堂等邓州市文化沙龙的领军者推出了为邓州市移民工作立传的宏伟创意。于是邓州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从丹江口库区的移民源头开始采访,全境式,零距离地融入到移民工作的全过程。移民眷恋故土的泪水,泡软了我的心扉;波澜壮阔的搬迁场景震撼着我的灵魂;邓州干群呕心沥血为安置移民忘我的付出,使我感动不已;无数可歌可泣的素材,在我心渠中澎湃激荡;许多感想,在脑海中波涛汹涌。最后,我撰写的报告文学《为了丹水润京畿》收入到讴歌邓州移民工作的巨著《穰原浩歌》中,又刊登到《中国报告文学》上。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我也感到不太满足。对于我积累的大量素材以及对移民工作的丰富感悟和思考来说,《为了丹水润京畿》所用,只是“沧海之一粟”。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和感悟,我突然想到了把它们和“三学三树”联姻,撰写一部长篇小说。
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包罗万象”。于是“柳暗花明”,创作的灵感,在思想的枝头绽放。
三、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讲话》语录)
写小说,首先是立意。既然“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那么,立意必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要为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贡献正能量,作品要充满阳光和温暖,使读者从中能汲取上进的力量,要符合真善美的主旋律。
我构想的主人公,主要是几个年轻人,他们在邓州卫校深造,在“三学三树”活动中,精神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在他们那个年龄段容易发生的故事,也应运而生。他们毕业后,有的通过“关系”分到了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有的回到了丹江口库区将要移民的山区,他们为着各自的理想,开始在复杂严酷的社会现实中攀登,他们的灵魂也在经受着各种考验,在量变中,不断上升到质变。为了跳出习以为常的麻木状态,我把这群年轻人放到了气势如虹的大移民工程中,让其受到前所未有的灵魂冶炼,凤凰涅槃,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升华到一定高度。
四、思想和艺术需要完美结合
《讲话》中指出:“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这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讲话》中又说:“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力求用优秀的艺术去包装先进的“思想”,争取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为了达到“文艺作品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讲话》语录),我依据获得的大量素材,殚精竭虑地结构了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
小说叙述的语言力求优美、隽永、准确;而对话,又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增加阅读的亲和力。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尽量展现得立体、饱满,看着可爱,有感染力;内心世界的揭示,力求达到真实、可信、有灵魂的穿透力。环境描写,一是注意生活化,教人读着感觉亲切;二是优美,让人看后,热爱、向往所描写的地方。
“三学三树”活动,主旨是让本土的楷模走进青少年的灵魂中,滋养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恋歌》目的是树立几个“三学三树”的“榜样”,如果读者认可这些“榜样”,我将会感到无上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