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苦难家世 过继石匠
作品名称:璞玉奇缘 作者:诸葛智叟 发布时间:2018-12-19 21:58:51 字数:5302
话说郑经仁陪同贾世无前往河南老家灵宝,根据郑经仁的建议,返程路经过山东省会济南先回去一趟,再陪贾世无回灵宝。贾世无点头称是,自己总感觉这次出行太过打扰了郑经仁,十分的不好意思。就说:“我还是一个人慢慢崴回去吧,免得耽误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郑经仁说:“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为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何况我已经答应清风道长,送你回家,不可言而无信。”
搭乘K24次特快列车去济南,是返程的第一段火车,郑经仁搀扶着贾世无坐到第8节车厢里,放好了行李后,他让贾世无介绍自己的家世。郑经仁凭着作家挖掘素材的质感,突然有一种想知道贾世无家世的愿望,在他的脑海里存有个问号?怎么清风道长和贾世无的一面之缘,会扯出那么多的故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作家职业病推动着他去追溯贾世无的背后的“秘密”。
贾世无看了看这位在他看来没有架子,没有嗜好,却又非常谦和的大作家,是他跑江湖以来见到的最好的干部,恭敬、佩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致使他竹筒倒豆子似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家世。
贾世无说:“我本姓杨,只因家境败落,无法养活我们,被父亲过继到一位姓贾的石匠名下为子,于是随了义父姓贾。那是要从抗战时期的事说起。1942年夏至1943年春河南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在平息大旱后同时,又遭蝗灾,而且当时河南又处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前线,加上当时政府赈灾不力,地方政府隐瞒灾情,导致全省100多个县大饥荒、大逃亡。”
郑经仁说:“是的,有关这段历史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资料,河南当时有1200万人受灾,死于饥荒和疾病的估计有300万人,另外外逃流散的也有300多万人,真是惨不忍睹呀,整个村整个乡的大逃亡在我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是的,我们也深受其害。我的父亲叫杨泗州,民国初年出生,说起来也是个读书人,算是个秀才,蝇头小楷写得非常漂亮,在许昌小有名气,后来积攒了一些钱买了些田地,算得上小地主了。可那个年月的小地主又有多少余粮,大饥荒来袭时,群情激愤,不但佃户没法缴纳租粮,而且聚众要东家放粮,家父非常识相,见情况不妙,随即开仓放粮,可那点余量怎么能平息佃户的怒气,他们伙同一些饥民把我们的家也给抄了,家父只好两手空空,带着家小随难民逃荒了。”贾世无说。
“我看过一份介绍当时河南大饥荒的资料,也有国际因素,那是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这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才致电蒋介石,设立中国战区,中国孤军抗日四年后才告终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宣告成立。而当时的中国国内抗日处于相持阶段,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想把日军堵住,中原战局被压缩到河南,大批难民涌向河南,其实河南自身难保,加上大饥荒,可以说雪上加霜。华北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国军惨败,于是蒋介石撤换卫立煌启用蒋鼎文,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瞒报了河南灾情,让国民政府做出错误判断,1942年6月1日,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全国粮政会议,要求‘征购的数额要超过征收的数额,必须作到征收一分,征购一分以上’这下更让河南吃不消了,虽然后来根据灾情做了调整,但是河南的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民不聊生,纷纷逃亡,这就是当时的现状。”郑经仁说。
“是的,到处尸横遍野、瘟疫泛滥,哭嚎声一片。我父亲当时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就是我大哥,还不到两岁,父母亲舍不得,只好带在身边去逃难,母亲从小裹脚,三寸金莲,行走非常不方便,而且还有了身孕,她们随家父一路从许昌逃到灵宝,本来打算逃往山西的,可母亲怀着孩子,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滞留在函谷关难民营,经过几次辗转最后落脚灵宝县刘家村。”贾世无说。
“是啊,在哪个战乱的年代能留下一条命,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后来蒋介石下令强力赈灾,在广武、洛阳、灵宝、常家湾、阌底镇一线设立粥厂,救济灾民,灾情一直延续到1943年春,当时又闹春荒,据说全省设立粥厂的有4000多处,救济和收养灾民达到250万。连沦陷区老百姓也自发展开了灾民围困日军司令部三天三夜的要粮事件,逼迫鬼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据不完全统计沦陷区死于饥荒的灾民也不下20万。鬼子为了不让沦陷区受饥荒影响,拼命驱赶难民到国共控制区,初步估计也有300万。虽然政府采取多方救灾,也难以阻挡难民潮水般的流动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卖妻、卖儿女和易子而食的现象。有关这次大饥荒的真实报道可以从美国记者白修德的文章中看到,1943年3月重庆《大公报》首席记者王芸生写了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该报却被当局停刊3天,只有当时在重庆的中共《新华日报》才能看到真实报道。可见大饥荒给河南人民带来的灾难,真是悲惨至极呀!”
“可不是呢?我的小脚母亲硬是拿生命保住了我那可怜的大姐的一条小生命。据母亲后来哭诉说,当时母亲是在函谷关难民营里生下了大姐,我那苦命的大姐还没有满月就被人当做童养媳给抱走了,临别时仅仅给了5个大洋,大姐就这样不清不楚的变成了人家的媳妇。”贾世无说到这里哽咽了,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火车飞也似的奔跑在去济南的路上,郑经仁一边听贾世无一路哭诉他苦难的家世,一边时不时的插话他所知道的河南大饥荒的史实,使两个人的谈话无拘无束,节奏自然,拌和着火车的轮箍声,两个人的情绪时起时落,颇有意味。过了好一阵子,车厢里的广播正在播送:“旅客们,列车就要到终点站济南,有到济南下车的,请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包裹,准备下车,本次列车正点到达济南,到达的时间是下午4点10分,请旅客们做好下车准备。”广播里的提醒打断了两个人的谈话,郑经仁告诉贾世无,济南是终点站,不要着急,不要和其他旅客一样拥挤,你腿脚不方便,自己稍微活动一下筋骨,免得下车人多被他人挤着了。贾世无十分感谢郑经仁的友情提醒,他笑着说:“到你家了,一切听从你的安排。”
郑经仁笑着回答:“那是自然,你还怀疑我把你过继了不成。”两个人哈哈大笑,准备下车。
郑经仁等旅客下得差不多后,把两个人的行李背在身上,准备来搀扶贾世无下车,贾世无叫郑经仁头前带路就行了,自己会慢慢跟上,因为车道不宽,两边有位子可以扶着走,于是贾世无高一脚低一脚,一瘸一瘸地跟在郑经仁的后面,郑经仁也就没有再坚持。到了车门口来了个年轻人,帮着搀扶贾世无下车,一直送到出站口,贾世无非常感谢年轻人的帮助。出站后郑经仁叫来的士,把贾世无一直送到家门口。
郑经仁的爱人王汐凤早在门口迎接。她已经事前被告知有客人来访,于是非常客气的在门口迎接贾世无,郑经仁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内人王汐凤。”
“哈哈,‘王熙凤’,红楼梦中的大管家?俾人姓贾,我这无意中不就闯进了大观园了吗?我可不是贾宝玉,倒成刘姥姥了。”贾世无打趣地说。
“是潮汐的汐字,贾师傅真会开玩笑,快进屋里坐。”王汐凤说。郑经仁叫爱人帮忙把行李拿到里屋,自己搀扶着贾世无进了客厅,在沙发上就坐。
王汐凤泡来一杯碧螺春香茶递给贾世无,说:“请贾师傅用茶。”
“啊呀,当家的这么客气,我这个乡巴佬会被吓坏的,还是随便些好。”贾世无笑着说。
“你是稀客,难得到我寒舍做客,你们先坐会儿,我去准备饭菜。”王汐凤说完就去厨房里了。
等郑经仁来客厅时贾世无告诉他,他想去旅社住,不便在家打扰,被郑经仁训了一顿,说:“你是啥意思,想让我陷入不义,我也没有让你在这里住上十天八天,大不了你将就在我家将就一晚两晚,明天我就送你回河南。”
“啊呀,老弟,我不是这意思,在你这里打扰,你一家人都为我忙乎,实在不好意思。”贾世无十分歉疚地说。
“你是老江湖了,也不是不晓得出外由外的道理,安心在这里呆两天,因为你腿脚不方便,要不真的让你去玩玩趵突泉、大明湖。”郑经仁笑着说。
“绕着我吧,还玩趵突泉、大明湖呢,最多两天我就回去,归心似箭啦。”贾世无笑着说。
“看不出,我们的贾师傅还真有恋家情结,还归心似箭呢,就依你两天就回河南,明天就让人去火车站定票,后天随你去河南。”郑经仁微笑着说。
晚餐非常丰盛,六菜一汤,没想到郑经仁夫人的厨艺那么好,贾世无说:“看来夫人的鲁菜也有两手,色香味俱佳,赶明儿去了河南,让我怎么招待你呀?我们那里的土菜馆也做不出来这么像样的菜肴来。”
“贾师傅,不要这样说,也就是家常小菜,将就着吃吧。”王汐凤笑着说。
“来吧,咱俩干一杯,给你压压惊。”郑经仁端起酒杯找贾世无干杯。贾世无应酬着,又回敬郑经仁一杯,你来我往,又喝了一杯。王汐凤提醒郑经仁不能多喝,别喝醉了,就对贾世无说:“贾师傅,你不知道,我家老板不善酒令,马马虎虎二两酒,上三两就神不守舍,舌头打啰啰了。”
“是啊,我不是在舍命陪君子呀。”郑经仁说。
“其实我也不能多喝,我怕喝多了会给我的腿脚恢复惹麻烦。”贾世无有些担心的说。
“这样很好,今晚就不多喝了,我们安排你在客房休息,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明天有时间你就接着讲述你们杨家的故事。”郑经仁说。
因为白天旅途劳顿,当天晚上就早早就寝了。
第二天一早郑经仁就来客房叫贾世无早餐,早餐的面点也让贾世无赞不绝口。吃完早餐王汐凤收拾好碗筷也来到客厅听贾世无讲述自己的身世:
贾世无说:“我家母一共生养了九位子女,三男六女,我大哥和大姐的命运已经在1942年大逃亡中给老弟介绍过。当时父母亲只带着大哥逃难到灵宝,大姐是在大逃亡中出生的,以五个大洋卖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了,我已经在车上讲给老弟听了。我是44年出生的,我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五个妹妹。那个年代又穷,出生率还高,根本不会搞计划生育,总认为人多力量大,不愁生就愁养,家里人多生活自然非常困难,记得当时我上学要步行好几里路,我小时候很调皮成天不归家,漫山遍野的玩,常常走着走着不去上学了,和村里的孩子们在山里摘野果子吃,辍学不念书,家父是个秀才,对读书非常重视,听说我辍学气得七窍生烟,为这事不知道到打过我多少回,罚我跪洗衣板、还嫌不解恨,把我的双手捆起来,罚我跪青石板,母亲心疼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饶都不管用,只好乘父亲不注意时把我放跑了,我也不归家,母亲四处打听寻找,好不容易在邻村找到了我,我那天是被邻村的石匠贾平中收留下来,贾石匠膝下没有孩子,对我非常好,每次上学经过他家他都给我好多东西吃,渐渐地有了困难、或挨了打骂我都会往这儿躲,母亲知道后千谢万谢贾石匠,贾石匠告诉母亲,他很喜欢这孩子,你家孩子多,就把他交给我来领养,我绝对不会亏待你家孩子的。于是当时母亲就没有领我回家,悄悄地对我说“孩子,你愿意跟随石匠学手艺吗?”我很爽快的答应了妈妈,愿意跟随贾石匠学艺。
后来听说石匠登门求缘,父亲答应了石匠的请求,石匠就送一台手推石磨作为答谢,就把我过继给石匠贾平中。贾石匠别提有多高兴,特意在村子里摆宴告示,并将我的姓改为贾姓,村长还给他作证,此后我就跟随石匠上山采石,劈石开磨。贾石匠对我非常好,视为亲生,不但教我做石匠,偶尔也教我识字,买书回来让我读,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我特别想读书,义父就送我到村扫盲夜校读书,还一直陪我上完晚自习一道回家,我待义父也情同手足,有一次上山采石,义父跌落下来摔伤腿,不能行走,我硬是把他背回来,那时我又做男来又做女,烧饭、洗衣什么都干,义父老泪横流的对我说“世无呀,义父老了,也没有什么家产留给你,这里有个存折,你拿着,我就这么一栋房子,来年你把它翻盖一下,就作为你娶媳妇时的新房。”
我当时哭了,大声大声地哭,我抱紧义父说:“你是我的亲爸爸,不但教会我开石磨做生意,而且还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会一直守着你到终老。”可是第二年义父就离开了人世,我把存折拿出来久久看着他,我拿这些钱厚葬了义父,在全村里没有哪家的坟山有义父的坟山光彩,风水特好。我发誓要努力继承义父的遗志,当个好石匠,做个好人。”
贾世无一边流泪一边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把个王汐凤也哭成个泪人儿。郑经仁把纸巾分别递给夫人和贾世无,说:“别流泪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贾师傅有了这些经历,对于后来闯世界走江湖是非常有益的。”
“承蒙大作家看得起我这老哥,这次一路上多亏老弟的关照,要不我又会流落荒野了。”贾世无说。
“那里的话,李家村的乡亲们对你那么好,这一路上我都是沾你的光,才会那么有声有色。后来的插曲也是苍天有眼,是你留下根缘,才得以清风道长化险为夷,平息祸灾。”郑经仁把后面发生的事告诉了夫人,夫人也惊叹上天也有浩生之德,消灾灭难。
王汐凤接着问道:“那现在你们一家后来怎么样?”
“哦,是这样的。大哥杨冬春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守着几亩山地日子倒也能过,好在后来也娶妻生子了。三弟杨冬联后来进了工厂,也有了家室和孩子,几个妹妹都出嫁了,九妹杨冬梅还嫁给了本村村长的大儿子刘松林,结婚快四年了,可惜到现在还没有孩子。母亲是在生产九妹的那一年也就是1962年秋去世了,据说是得了产后热,父亲杨泗州也在1965年过世了。我的小家在隔壁王村,我也有了一儿一女,还算过得去。”贾世无说。
贾世无正说时,有人敲门,郑经仁上前开门,原来是郑经仁单位的来人送火车票,郑经仁送走同事,回过来说话:“老贾哥,去三门峡的票没有买到,买了明天上午9点15分去郑州的,估计要在郑州停留一晚,顺其自然吧。”
“哈哈,你说的,出外由外,只好这样了。”大家陪同一起大笑,又进入了家长里短,谈天说地的话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