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激流>第九章

第九章

作品名称:激流      作者:江渤      发布时间:2018-12-18 14:11:42      字数:4100

  三峡大坝修好之前,坐船到过重庆,万县,奉节等地的旅客,一下船就会在码头上看见,众多拿着扁担的人,也就是俗称的棒棒军,等着为旅客担行李起坡上岸。三峡市码头比人们熟知的那些码头更陡,负重起坡上岸一次更困难,那时去过三峡旅游的人,一定会深有体会。
  突然李长学一不小心一个苛绊,重重摔在地上,水泥粉从袋子里膨出来,顿时他脸上身上罩满了水泥粉。李长学的个子不矮,但身子有些单薄,他一趟未少,此时他已背了足有十几袋。
  “别睁眼。”李天宇一边喊,一边放下水泥包,跑了过去。脱下衬衣擦去李长学脸上的水泥粉,仔细地将他眼周围和鼻孔的水泥粉擦干净。但怎么擦,李长学也像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土人。李天宇扶着李长学在陡坡上坐下,见李长学的脚踝已开始红肿。这时王厂长也跑了过来,用手轻轻按了按李长学的脚,一按一哆嗦的李长学,一看就知道是忍着疼痛。王厂长安慰道:“你先坐下来休息,等一会厂吉普车来了咱去看医生。”李长学坚持着还要干。
  这时,身材修长的任翰林又摔倒了,他爬起来时胳膊上,膝盖上擦破的皮,渗出了血,破皮的地方被水泥粉一湮,更加难受,但他咬着牙,背起水泥继续向上走。李天宇看在眼里,心里有些难受,紧走几步靠上去劝他不要背了。任翰林不肯,边喘大气边说道:“我是男子汉也,弃能,不如女子矣。”
  实际上,这时不断的有人摔倒,但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女生中有的人搬不动了,她们就三个人四个人一起向上搬,但绝没有人停下来。王婉诗、廉钰琪、张淑娟、陈丽丽,李丽萍、孙玉敏,李玉环、邓飞燕,刘雪荣……等人来江边时,衣服可以说是五彩缤纷,个个赛天仙,为这偏远的江城亮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可现在她们满身满脸的水泥粉和灰土,不仔细辨认已看不出是谁。她们将自己的纱巾已当成绳子使用,一人拽着一头,兜着水泥包艰难地往上走。突然刘雪荣又摔倒了,她摔的比较重,生生将两颗门牙碰掉了,血水从口中流出……
  风在逐渐加大,讨厌的风吹得粉尘迷人眼。天上的乌云也似乎越来越重,给人造成无形的压力,起坡更加困难。但风和乌云似乎也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一种信念,那就是“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风是雨的前奏,是不用吹的号角,带来了无声召唤。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没有一个人东顾西盼,尽管他们步履艰难,但他们踏实地埋头向上,他们众志诚城,奋力登攀,他们在和风雨赛跑,他们知道每向上走一步,国家财产就少受一份损失。他们是在为一种信念而战。
  王厂长看在眼里,眼睛有些湿润了。多么好的一代青年人,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他们受父母的教育,就是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那是他们父母发自心底的嘱咐。因为他们的父母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他们的父母热爱共产党不是靠听宣传听来的,而是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
  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形成了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和学习的典范。这些青年人从小从家庭到学校,受到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些年青人看天,天是纯洁的蓝,这些年青人看海,海是纯洁的蓝,这些年青人听党话,跟党走,是天经地义的,自然的,纯朴的。
  整整六十吨1200袋水泥,用了不足两个小时,终于赶在雨前,全部起坡并装上了车。不知道专业人员,装这些水泥会是什麽样,速度是多少。反正李天宇他们这些青年人,是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凭着“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豪气和不服输的志气完成了。
  水泥装上了车,大家泄了一口气,散坐在地上休息。王厂长、周红军走上沙石堆,徐斌也要上去,但他腿一软就倒在沙石堆上。周红军过来要扶,他不让,他起身要站起来,可脚下一滑又摔倒,他索性翻一下身,坐在沙石堆上。徐斌身体瘦弱还有胃病,刚才他一趟不少地跟上了大家,现在他的腿已累的酸软无力,站不起来,也真是难为了他。王厂长站在沙石堆上看了看天,风中已吹来了雨星,雨可能很快就要下起来了。王厂长又望了望江水,心情复杂。这一百多吨的沙石,工作量也不小,刚才大家抢运水泥已经很累了。
  徐斌理解王厂长,没等王厂长说话,就滑下沙石堆,向李天宇他们挪过来。李天宇正在给张永生按摩腿,见徐科长过来便说:“您刚也摔了一跤,怎麽样,我也给您按摩按摩。”
  “大家都累了,你也累了,哪能再让你按摩呀。”徐科长一边答着,一边坐了下来。
  李天宇见徐科长坐了下来,就冲着孙伟斌喊道:“孙伟斌。”孙伟斌听见招呼跑了过来。李天宇又冲着大家问道,“大家看看,下面的沙石,咱们怎么运好。”
  忽然风吹过来一些雨滴,凉嗖嗖的,大家顿时有些慌乱。李天宇心里明白,雨马上就要下,必需立即决断,李天宇站起来看孙伟斌。
  “站成三排传送。”孙伟斌挥了一下手势,坚定地说,
  孙伟斌的主意也正符合李天宇的心意。李天宇又看郭鸿儒,郭鸿儒也认为最好传送,李天宇询问徐部长。
  “就按大家的意见办。”徐斌坚定地说。
  李天宇于是大声喊道:“按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分别站成三排,进行传送,几位老同志负责往回扔筐。”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天宇这时完全没有顾虑到,几位老同志,可都是他的领导。他一口气就安排完了。
  按李天宇的安排,王厂长,周红军往筐里装沙子,工会郭主席在沙堆旁,把一摞一摞的筐往外拔,分给大家。大家也迅速站好了队形,开始传送。
  三条人墙排成的传送带运转起来,装满沙子的筐,从一个人的手里迅速转到另一个人的手里。人墙传送带紧张而高效地运作起来。但没坚持多久就出现了问题,首先还是女生跟不上节奏。李天宇迅速调整加大男生的间距,缩小女生的间距,或二个女生负责一个间距。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传送带又高效地远转着。
  雨下起来了,雨丝越来越密,没多长的时间,大家的衣服就已湿透,雨水顺着头发,顺着脸睱淌下来,衣服紧紧贴在了身上,粉尘合着雨水流进内衣,使人倍感难受。而沙石因浸了水也越发沉重,沙石的传送越来越艰难,但却没有一刻停歇,人在雨水中也更激起了斗志。沙石筐仍在快速地传递着。
  女生要付出比男生更艰辛的劳动,她们的体力相比男生要小一些,但每一筐都要经过每一个人的手,谁也一筐少传不了。男生可以借力把筐悠着传,但女生大多只能提起送,不少女生的裤腿被筐弄破了,不少女生的手和腿被划破流出了血。受伤的女生要比男生多许多,有的女生流泪了,但她们咬着牙坚持,没有一个人吭一声,没有一个人退出。锦瑟年华的她们,身上闪现着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是的,她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女性,但在雨中看她们那刚毅的面容,分明是一尊尊激人奋进的青春女神。
  雨神不在眷顾,雨丝变成了雨柱,一阵大雨倾盆倒了下来,开始有沙石向江中流去。李天宇、郭鸿儒、徐斌、王淑英,马秀媛都不约而同地跑向沙石堆。只听王厂长喊道:“不要管流失的沙石,那拦不住,谁也不要到江边去。到这边来。”在沙石堆下王寰宇,郭文彬、周红军、徐斌、李天宇、郭鸿儒、孙伟斌、王淑英、马秀瑗站成了一道防线,站在有沙石流动的沙石前,一边装筐一边传送,更主要的是防备有人摔倒,滑入江中。李天宇让王淑英、马秀媛也站到传送队伍里去,而不要在湿滑的沙石堆前,她们不肯。看一看这道防线,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共产党员,没有人命令他们,而危险就是命令,这支队伍只所以有战斗力,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人不服输的和大自然博斗,在争分夺秒抢时间保护财产,也许雨神被感动了,也许雨神没有毅力,大雨仅持续了一会儿就又变小了。
  在雨中已拼搏三个多小时了,天已黑了,在江边还有不少的沙石,传送的队伍也已不完整,但雨时大时小,如不继续干余下的沙石肯定全部流失,继续干,大家疲劳至极。
  在雨中,汽车队回来了,而且不知道从那里还借来了一辆铲车。铲车一到就将已运到上面的沙石开始装进车,这无疑进一步鼓舞了士气,使大家看到了取得胜利的希望。
  王厂长和徐斌,李天宇,周红军,孙伟斌几个人碰了一下,因大家的衣服也湿透了,又极度疲劳,决定让女同志,老同志先撤出,留下青壮男生继续抢运。决议一定,大家先把老同志,女同志劝走了。
  对于留下来的人,纯粹是一次对人的意志和毅力的考验。王厂长,郭主席,徐斌和年青人一起留了下来。
  “大家已累透了,怎麽样,有没有坚持不了的,实在坚持不了的,一定要回去休息。”王厂长站在雨中,他人在中年,身材并不强壮,甚至还有些弱,但他却身先士卒干在前面,他的行动就是典范,就是无声的命令,他身周的郭文彬、周红军,、徐斌、李天达、郭鸿儒、孙伟斌、王淑英、马秀媛,就象一组雨中的雕塑,顶风冒雨,坚强屹立。正是这个坚强的集体,是王厂长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资本。
  “再累,我们也不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没问题,我们能坚持。”在夜色的雨中,看不清是谁在说。但绝对透着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传送队伍重新集结排列,劝走了老同志、女同志,虽然人少了间距加大了,但也重新激起了年青小伙子们的斗志,他们似乎忘记了是在雨中,顺着脸淌下的也已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他们似乎忘记了疲劳和饥饿,沙筐在他们手中传送着,那是一种向上传送,是在斜坡上传送,脚下是湿滑的泥沙,加上体力不支,许多人是滑倒再爬起,爬起又滑倒。尖刻的沙石几乎使每个人带伤,但是没有人屈服,没有人退缩,人在挖掘着潜能,在同大自然进行着顽强抗争。
  李天宇强忍着伤口的疼痛,默叨宋人说过的一句话,“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他时而在沙堆前不停地装筐,时而跑进传送对伍,尽量加大自己负责的间距,帮助体弱的弟兄。他时而也要大喊几句,提醒自己的战友注意安全。他就象传送带的润滑剂,润滑着传送带,他也像传送带的钢铁支架,支撑着传送带。年青的他好象有使不完的劲。
  沙石终于全部运到了沿江大道上,堆在江水边的沙石小山没有了。雨水将江畔冲刷的一干二净,似乎刚才这里什麽也没有发生。
  这批来自滨海市的子弟,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教育与期盼,在到达鄂西北山区,不足二十四小时,就参加了他们建设祖国大三线的第一场攻艰战。并用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全胜。也加速了他们从城市娃向三线建设者的蛻变。
  江水仍不休止地拍打着岸边的乱石,但江水可能是被这批青年人的壮举感动了,少了挟风带雨的疯狂,发出有规律的哗哗声响。那江水的哗哗声,分明是不知疲倦地在鼓着掌。
  浩瀚的长江,在赞扬江畔的新后生,仍同他们的父辈一样,不惧风大浪狂,他们在江畔驰骋,定能激流勇进,绘出更美的画卷,奏出更美的乐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