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奇缘》前言代序:奇门遁甲、佛教、道教与寻常百姓
作品名称:璞玉奇缘 作者:诸葛智叟 发布时间:2018-12-04 21:28:33 字数:5084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著作,称为玄学奇书。它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称为黄老道家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相传《奇门遁甲》的创始人为九天玄女,故为玄学至尊。其本质就是一门高等术算数学和天文物理学,它揭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开、休、生、伤、杜、景、死、惊”。
遁甲是指六甲旬首遁入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奇门遁甲》最初创立时,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后经过几次改良,为一千零八十局,传到周朝时姜太公(尚)因为行军布阵的需要,将局数压缩至七十二局,就是所谓七十二般变化;到了汉代的军师张良,因得黄石公真传授,再次改革,演变成现在常被使用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由此可见《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结果。它包含有天文学、历法学、战争学、谋略学、哲学等。现代版的《奇门遁甲》又通常被人简称“奇门”、“奇门遁”、“遁甲”。民间流传的俗语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
在我国,由于《奇门遁甲》中的基本格局反映了社会的人事、生活、社会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知识,在古代,常常被统治中心的智者所掌握,其典型代表人物,有传说中的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高道,他们掌握了《奇门遁甲》格局的基本用法,在行军打战、用兵布阵中,尽可能的做到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避实就虚,智取巧夺,因此在战争中能百战百胜,无往不利,稳操胜券。
然而普通百姓,寻常人家,有点文化的,也会运用《奇门遁甲》作为预测吉凶的,把它作为一种占卜用的书。于是有一种说法,《奇门遁甲》是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积累形成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人说它是一门修真功法,将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合二为一,把感性思维运用到形象思维,充分运用比类取像,联想贯通,再将观物取像的直观思维和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以及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结合起来。如黄帝时的“后天八卦”、周秦时的“阴符”、汉魏时的“六甲”、隋唐宋元时的“遁甲”以至明清时期的“奇门遁甲”都是历代术算递进修改的成果。
在当下,我们要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奇门遁甲,古时候用奇门遁甲来调兵遣将克敌制胜,实践证明是灵验和管用的。奇门遁甲在演绎过程中,用八卦记载方位,用十天干隐其一,配九宫记载天象及地象之交错,用八门记载人事,用九星八神记载周遭的环境。有时间,有空间,充分的表现出古人宇宙观的智慧。在吉凶祸福的预测上,充分利用地球空间概念,把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去秋来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宇宙星际因素与人文地理,自然环境巧妙结合,预测出相同或不同的时间、空间、方向、方位对人类行事的利弊得失,是一门宇宙宏观学问,一种研究时空动力的超时代学问。充分体现古人的聪明才智。
作为现代人,鉴于对时空交替磁场的理解和运用,作为自然人立于社会,可以用奇门遁甲来推算出某个时间,某一方位为吉方,以此来增加事情成功率。正因为这样,人们可以用奇门遁甲应用到婚恋、工作、事业、风水、财运的预测、调理、化解和运筹等诸多方面,对于求财、求职、求医、考试、出国、旅行,讨债,追捕盗贼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运用奇门遁甲的时盘来推算自己想求得的结果,快速而又出神入化,有时候会是妙不可言。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仅仅靠预测来达到自己意想的结果,那是违心地和不现实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脚踏实地苦干,靠投机取巧,装神弄鬼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当清楚地看到奇门遁甲中的一些内容也有封建糟粕和形而上学的东西,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观察、去借鉴,去挖掘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批判地吸收有用的东西,划清信服与迷信之间的界限,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为了使朋友们对奇门遁甲有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我附上奇门遁甲的含义与基本格局供大家参考。奇门遁甲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最初只是作为军事术语符号。“奇”就是乙(日)、丙(月)、丁(星)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惊、死、开八门(在排宫法中是八门,在飞宫法中九门多一个中);“遁”即隐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天干在奇门遁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同时还要配合八神:值符、塍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在排宫法中用这个八神,在飞宫法中用九神多个太常)。
奇门遁甲中将一切事物的成败归纳为五大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神助,格局组合。所谓天时是指天体运行对一切事物的影响,包括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战争、自然灾害等等,均指天时,奇门遁甲中以九星代表天时,九星即天心星、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禽星、天柱星。所谓地利是指周围的地理环境(如风水)生态环境,地球磁场对事物的影响,山川、河流、道路、交通、社会区域的结构,奇门遁甲中以九宫代表地利,九宫既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及中五宫。所谓人和,是指人际关系,民族种群的差别,伦理道德、民俗习惯等等,奇门遁甲中以八门代表人和,八门即开、休、生、伤、杜、景、死、惊这八门。所谓的神助,是古人在天人感应中发现与九宫八卦具有相对应性质的八种神秘的自然力量,影响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奇门遁甲中以八神代表神助,八神是指值符(天乙贵人)、腾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所谓格局组局,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微妙变化和变化过程,格局组合即奇门遁甲中天、地、人、神、星、门、奇、仪组合结构,以十干克应,八门克应,星、门、奇、仪组合为代表。
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人,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三奇)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及特殊的奇门遁甲格局,以占测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性状,动向,在人事关系方面选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再从当今现实生活看,佛教和道教在我国文化中都有深远影响,虽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但是不可能对佛、道文化忽略不计,而且这些信仰也会适应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了解佛道文化的时代特征也是不能忽视的。其实“信仰和迷信之间,只差了一个自我觉察。”我常与一些年轻好友谈起了佛、道两家异同点时,总感觉我的那点佛学道经未必能够解开如此宏大的问题。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说了我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也只是皮毛,我把它发表出来,是想请我的朋友们了解一下佛教、道教的一些基本教义,以便可以轻松阅读我发表的长篇小说《璞玉奇缘》。
大家知道,我国的宗教最早的就是道教。早在先秦的初始,春秋战国之前,那时还没有纪元,有记载文化,还处在甲骨文阶段,诸子百家,争鸣于世。自秦孝公时废黜百家,独尊皇道。在他看来普天之下莫过王土,没有统一意志,何以为国。于是首先废除的就是墨家,随后道家、儒家、法家等一些大家都臣服于秦孝公,于是道、儒、法等各家得以存世,并随社会的发展而生存下来。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大家都有所发展,其中作为宗教的道教在民间发展尤其迅速,成为主要教派。儒家因为臣服皇权,为统治阶级所用,秦始皇为了皇权,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践踏事件。西汉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他采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做法,可已经不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了。而是掺杂有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因此那时多流于民间的道教和统治者推崇的儒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主流教派。道家也因为《道德经》得以分享与儒家《四书五经》齐名的待遇。
历史进入汉代,印度佛教传入到中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古印度在阿育王时代,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至雪山边国。达摩阿育王时的高僧善见至西藏、大支那弘法布教。公元67年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浮屠教。与此同时以佛像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流传,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因而更加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随历史发展,与儒、道三家逐步融合,成为我国主要的宗教教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人们的信教等同于封建迷信。在我看来所有的宗教的信众,都会对自己认定的偶像顶礼膜拜,相信它会给予你的一切,不惜布施,捐钱捐物,把希望寄托在偶像化险为夷,济世转运、消灾除难上,久而久之,你就会自己没有了主张,被动地受偶像指引,跟着感觉走。所谓封建迷信是信众盲目相信,着迷追随,不能自己,因此信教与迷信是两码事。
我的朋友说,佛家和道家的区别,是一个平和,一个超脱。如同渡人过河,佛家是给你船和浆,你自己想办法划过去;道家是通过各种方法直接给你送到对岸,但是你愿不愿上船或者值不值得去渡,都要看缘分。的确这个比方也有点道理,都是处世的一种方式。
这是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共生共存的根本原因。佛教讲缘分和来世,因为缘分所以才有“渡”——普渡众生,渡不过去,也许就是天意,好在还有来世。道教讲阴阳和转换,道教讲阴阳、讲辩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之间相生相克,互相转换,虽然有天意,关键还要看有没有人意,化有为无化无为有,所以要修炼自身——得道成仙。这些就是佛道两家的“说道”和“法门”。就像网络,到底是虚拟还是现实?其实网络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要让其为我所用,而不是反被其所利用。如果你真心对它,用好网络,网络就是真实的,而且也能帮你腾飞;如果你玩心对他,网络也不过就是玩具,让你开心一刻;如果你假心恶意对它,网络甚至就是诈骗的工具。至于怎么判断真心还是假意,要看操作者的能耐和水平,会不会识别,能不能看透,这就是现实和虚拟中的玄奥。朋友非常赞赏我的看法,她说看来“信仰和迷信之间,只差了一个自我觉察。”的确如此。
这位朋友还和我探讨了最近网络上有关“佛系”和“道系”的新一轮意识形态的大碰撞。“佛系”,是最近网络上的流行词,表达年轻人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的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后来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其实“佛系”只是强势生活下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在物质生活追求中处下风。他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也“只差一套房”而已,这与佛教毫无关系。但是他与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他们以“都行,可以,没关系”三句连来概括“佛系青年”的处世态度。这一旋风在2017年4月从日本吹到中国,“佛系追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一时间爆红网络,为人们所熟知。与不争,不抢,岁月静好的“佛系理念”相交的是“道系理念”,他从道教的观点出发,主张清静无为,入世但不如凡。说白了就是“不管闲事,只做好自己”。他们也用“关我屁事,关你屁事,滚”三句连来概括“道系青年的处世态度。
从现实中看,时下的年轻人有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现象,他们所有事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生活,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费劲伤神,喜欢独处,不想交女友,会很累,有也可,无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这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不想受累的性态确实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与我们在火热的年代里艰苦奋斗的精神相比是一种倒退,是非常危险的,希望新一代年轻人有一股为社会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这样整个社会才有希望!